中國恒大集團(03333.HK),將從香港聯合交易所退市。
中國恒大8月12日晚間發布公告,公司於2025年8月8日收到聯交所發出的信函,基於公司未能滿足聯交所對其施加的複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暫停買賣並未於2025年7月28日之前恢複買賣,聯交所的上市委員會根據上市規則第6.01A(1)條已決定取消中國恒大的上市地位。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中國恒大取消上市地位,是房地產行業深度調整的縮影,其影響超過企業自身,涉及多個層麵。“中長期而言,這一事件將倒逼行業出清、優化資源配置,並有望推動政策從‘救項目’向‘促轉型’升級。”
在中指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看來,中國恒大退市,反映出房地產企業風險正在通過市場化、法製化方式出清。
“此前,根據市場表現及相關規則規定,已經有藍光發展、新力控股、中天金融、泰禾集團、陽光城等10多家出險上市房企退市。此次恒大退市,在行業的預期之中,是房企風險出清的延續,未來仍不排除有其他出險上市房企退市。”劉水稱。
此外,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衝認為,中國恒大退市,機構將更審慎看待有類似流動性和信息披露風險的地產企業,投機性博弈“複牌重生”故事的機會窗口也將縮小。
16年上市之路終結
中國恒大股票自2024年1月29日停牌,至今年7月28日滿18個月,其未能滿足複牌指引,未能恢複買賣交易,沒有實現複牌。
劉水指出,根據香港聯交所規定,證券停牌18個月,聯交所有權取消上市地位,並且考慮到恒大債務重組成功可能性極小,因此聯交所決定強製取消其上市地位。
黃立衝向記者表示,恒大的退市,市場早有預期,這是其多年債務危機、財務造假與信息披露不透明的必然收場,本質是港交所對長期停牌、無法複牌公司的清理動作,而非突發監管事件。
“從恒大出險、被提出清盤呈請,到法院對其頒布清盤令,市場人士此前已經基本認定,其複牌已無望,退市已成定局。而恒大被除牌,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因為在市場持續調整中,仍然有企業穩住了盤麵,因此,恒大的這種結局,很大程度上是企業自身的問題所致。”黃立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公開資料顯示,中國恒大於2009年11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市,此後一路高歌猛進,在房地產領域擴張的同時,還一度切入健康、農牧、金融等熱門賽道。
2017年10月,中國恒大股價衝至曆史巔峰,4000億港元的市值使恒大登頂全球房地產開發商的王座,許家印則以2900億元身家首次登頂胡潤百富榜。許家印當時提出,恒大到2020年底實現總資產3萬億元,年銷售規模8000億元,年利稅1500億元的目標。
一家房產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恒大實現合約銷售額7232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6500億元銷售目標的111%。
2021年,中國恒大流動性問題爆發,公司股價一路走跌,短短一年間從14港元跌至不足2港元。
恒大集團公布的信息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國恒大集團負債總額24740.9億元,剔除合約負債8543.6億元後為16197.3億元。未能清償到期債務方麵,截至2023年11月末,恒大地產涉及未能清償的到期債務累計約3163.91億元;此外,恒大地產逾期商票累計約2055.37億元。
易居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指出,恒大此前銷售額的快速增長,是基於規模的持續擴張,這種業績的增長,很大程度上是依靠高負債、高杠杆來實現。
“這種增長模式在市場上升期,企業會吃到不少紅利,然而一旦市場出現調整,其內部風險控製不足的問題,也將暴露出來。”嚴躍進表示。
地產行業風險加速出清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恒大退市,反映出房地產企業風險正加速出清。
黃立衝指出,如果恒大在2021年債務違約初期就直接啟動退市程序,投資者的後續損失敞口可能會小一些,但或對當時的債務重組談判、市場信心和跨境債券價格會形成短期衝擊,在當時市場可能傾向於通過債務重組及企業自身修複,來解決債務問題。
其表示,退市節奏拉長,客觀上延緩了風險出清,期間股價可能在“複牌預期—債務重組—資產處置”循環中反複波動,吸引了一些投機資金,導致部分投資者在高風險階段入場。
“中國恒大退市,向市場釋放出重要信號,即未來出險房企(尤其是停牌18個月以上的)更難通過時間換空間的方式來進行騰挪,此類企業退市與清盤可能會加速,以推動市場實現持續穩健的發展。”黃立衝稱。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12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舉行的2023-2024中國經濟年會上,住建部副部長董建國提到,對於違法違規導致資不抵債、失去經營能力的企業,要按照法治化、市場化原則出清,這也是市場優勝劣汰的結果。
業內人士介紹,中國恒大被除牌,並不影響中國恒大境內外債權人行使權利。
“中國恒大被取消上市地位(退市)本身,並不直接導致債務消滅。如果說有影響,可能會因為取消上市地位而削弱融資能力,加劇經營壓力,或觸發債權人采取行動處理資產等,可能會間接影響其債務清償能力及債務處置進程。”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告訴記者。
黃立衝表示,中國恒大退市後,不再受上市公司持續披露與股東權益約束,清盤人主導下可更靈活處置境內外資產,但債權人議價能力與信息透明度有所下降,跨境債務回收率大概率會走向司法清算模式。
中國恒大退市,對於其樓盤交付有何影響?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在相關排序當中,對業主權益的保障會被放在第一位。
“為推進保交樓、保障業主權益,已經對恒大集團包括土地、在建工程、項目等相關資產進行了梳理,這些資產的處置,首先要保障小業主的權益。此外,2022年最高法和住建部也聯合發文,境內外債權主張,不能查封企業的資產或抽調預售資金賬戶的錢,這些資金優先用於保交樓。”上述分析人士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