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被視為通往成功康莊大道的美國大學學位,如今正迅速貶值。
根據就業平台Simplify向《財富》(Fortune)雜誌獨家披露的數據,2025年五月,求職者平均每月需投遞45份工作申請,是去年同期的兩倍多。
在人工智能崛起、“幽靈職位”(ghost
jobs)橫行的夾擊下,即便是碩士畢業生也處境艱難,每月投遞多達60份履曆卻仍找不到工作。
數據顯示,學曆越高,求職的壓力似乎越大。碩士畢業生平均每月申請32至60個職位,顯著高於學士畢業生的15至38個。
即便是過去被視為“金飯碗”的計算機科學專業,畢業生也需每月投遞22至51份申請,艱難程度可見一斑。
Meta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此前表示,AI已能勝任中級工程師的工作,這使得入門級的白領職位競爭空前激烈。
讓求職者處境雪上加霜的是“幽靈職位”的普遍存在。
MyPerfectResume的一份報告指出,高達81%的招聘人員承認其公司會發布實際上並不存在或已內定的職位空缺,目的僅是為了維持市場存在感或建立人才儲備庫。
這種做法導致大量求職者在投出上千份履曆後,如石沉大海,音訊全無。
這種令人沮喪的求職體驗,正嚴重打擊著年輕一代的信心。
MyPerfectResume的職業專家埃斯卡萊拉(Jasmine
Escalera)告訴《財富》(Fortune),求職者普遍感到“疲憊、沮喪和絕望”。根據Kickresume的報告,近六成的應屆畢業生仍在尋找第一份工作。
如此嚴峻的現實,已引發了對高等教育價值的深刻反思。
根據Indeed 2025年的一項調查,超過三分之一的畢業生認為他們的學位是“浪費錢”。
其中,Z世代的感受最為強烈,高達51%的人對自己所獲得的文憑表示後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