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和兒子的“病態”關係,其實是很多人的現狀
媽咪OK
2025-08-07 19:10:47
“雪姨”王琳最近又住在熱搜上了。
不是因為她又演了什麽“腹黑”狠角色,也不是因為“雪姨表情包”再次被翻紅,而是因為她參加了一檔中女觀察真人秀《姐姐當家》。
以往看到的王琳,都是心直口快的形象,這兩年也頻繁活躍在熒幕上。沒想到,回歸到現實生活中,我卻在她身上感受到了深深的孤獨感。
今年55歲的王琳,經曆過兩段失敗的婚姻,身邊唯一的親人就是她的兒子王諾。她把兒子培養得非常優秀,考上了美國頂級的私立高中安多福,現在又在紐大商學院就讀。
兒子去美國之後,王琳就獨居在一個空空蕩蕩的大房子裏。
早上起來把家裏打掃得一塵不染,地毯上的流蘇要用梳子一根根理整齊,水龍頭上的水漬要抹幹淨,房間唯一的聲響就是洗碗時水流的滴答聲……
晚上就關了大燈,窩在沙發的一角,在一片黑暗中和小狗作伴。
她唯一的念想,就是每周四晚上和兒子語音通話。
剛好錄製節目的某天趕上了周四,王琳正開心地和兒子通著話,沒想到兒子卻說,“能不能不把我們之間的通話錄製進去,這樣會有一點怪”。
其實兒子的本意是不想暴露隱私,但這麽一說王琳就明顯情緒跌到了穀底,她和兒子強調,這是真實生活的記錄,為什麽不能放出來?
氣氛降到了冰點,兩個人匆匆掛掉了電話。
王琳心裏的坎過不去了,她在深夜又撥通了兒子的電話,劈裏吧啦的一頓輸出:
“我尊重你所有的選擇,你工作累,你幹嘛,我盡所有的力量,不去打攪你!你所做的一切我有沒有百分百支持你?我錄製一個節目,你為什麽不能支持我一下?
在這個節目裏所有人都有家人,而隻有媽媽從早到晚都是一個人……
我唯一的盼望,就是每周四你的電話。”
言語中帶著哭腔,夾雜著滿肚子心酸,但兒子發過來一句,“媽媽我沒別的意思,我愛你。”老母親瞬間就被哄好了。
其實她的訴求很簡單,就是想反複的確認,兒子心裏是不是在意她,是不是愛她。
很多人看到這一段都說這樣的母子關係太窒息了,兒子已經長大成人了,媽媽卻依舊把兒子當成了唯一的情感寄托。她應該放下執念,去尋找自己的生活。
但我覺得,愛自己是一句很空泛的口號,因為我們並不完全了解這個人的過往經曆。其實大多數人認識王琳,都是通過那個“拍門罵人的雪姨”,鮮少有人知道,在真實的生活中,她活成了“雪姨”的反麵:
童年時家裏重男輕女,她在家都沒有自己床,一直睡在客廳的沙發上直到考上戲劇學院;
在婚姻上連續栽過兩次跟頭,作為單親媽媽獨自拉扯大兒子也一路飽含艱辛。
王琳這些年隻要聊起兒子,就忍不住眼眶泛紅,她說:“兒子是上天給我最好的禮物,是人生中最優秀的作品;意味著我人生的全部。”
走出鏡頭之外的王琳,就是一個不斷在為孩子犧牲、付出、並且讓自己努力成長的最最普通的媽媽。
01
付出全部,卻仍然覺得虧欠
王琳從來都沒有避諱過自己單親母親的身份,早在2011年,她就大大方方的帶6歲的兒子諾諾上過李靜的訪談節目。
兒子是她和第二任丈夫的“愛情結晶”,雖然婚姻最終遺憾收場,但也算得上好聚好散。
她害怕因為家庭的不完整給孩子帶來缺失,所以她會對兒子強調:“雖然爸爸媽媽分開了,但是爸爸很愛你,媽媽也很愛你,對你的愛一點都沒有變少。”
王琳也一直和前夫維持良好的互動,但再怎麽小心翼翼,父親缺位的遺憾總是存在的。
所以,王琳就打定主意,自己今後的人生要以兒子為主,要用100%的付出來補償孩子。
性格原本直爽又大咧咧的王琳,對兒子的照顧簡直無微不至。
變法子做各種美食,就為了生病的兒子能多吃一點。
兒子喜歡打網球,她有空就會陪伴在球場。就算兒子打7小時,她也會陪足7小時,每年暑假都帶他去西班牙看球賽。
她還請了塞爾維亞的職業網球教練來一對一指導兒子。
但網球這項運動真的很燒錢,所以王琳一度也猶豫過,要不要讓兒子繼續練習網球。有一次她和兒子聊:“我覺得你的身高可能不夠,會限製你成為職業球員。”
卻沒想,兒子聽了以後眼裏閃著光,貌似哭了。“我看到他的表情,知道他是真心喜歡,那我還有什麽理由拖孩子後腿呢?我隻有加倍努力的工作來支持兒子的夢想。”
王琳身邊的朋友緊跟著就脫口而出,“她簡直就是拚命三郎,不停接工作,但隻要工作中間有空出2-3天時間的,她就一定會從劇組飛回上海陪兒子。”
為了多擠點時間陪兒子,她還把睡覺時間安排在了飛機上。
但聊起這些對兒子的付出,她隻是輕描淡寫的說道:“其實很簡單,上飛機前吃一粒安眠藥,飛機上睡一覺,下來就精神抖擻地可以拍戲了。”
而這些年,為了給兒子最多的陪伴,王琳主動放棄了一些重要的角色,選擇了拍攝時間相對較短的配角。
對於自己的事業要說沒有遺憾是不可能的,畢竟她在就讀上戲時,還因為成績優異被公派到俄羅斯留學3年,回國之後事業的起點就很高。
抱著王琳的是她當時上戲的同學、後來因為“爾康”走紅的周傑,旁邊金發碧眼的是蘇聯的專家,王琳當時還充當了俄語翻譯,小風光了一把。
但看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了遠大的抱負,有了自己的學習規劃,這都讓王琳感到自己的犧牲是值得的。
在朋友眼裏,王琳是公認的好媽媽,倪萍就很感慨地說,看到王琳對兒子的愛,就懷疑自己是不是對孩子不夠好。
即便做到這樣,她仍然覺得虧欠兒子太多。
因為演員的工作特殊性,她沒辦法像其他媽媽那樣時時刻刻都在兒子身邊,這始終是她心裏最過不去的坎。
人在劇組的時候,隻要一個人空下來,就是對兒子無盡的思念,恨不得插上翅膀飛回去。
去參加兒子的家長會,她望著一整個教室的家長,覺得自己是陪伴孩子最少,最失職的那個。
離婚後的單身狀態的十幾年中,王琳談過三四場戀愛,但每次都不會超過7個月。
“因為一想到自己拋下孩子獨自在家去約會,心裏就充滿了罪惡感。”
王琳的直言不諱,也道出了所有單身媽媽藏在心底的糾結:
把自己的愛和時間分給另外一個人,對於孩子而言是一種背叛,對於自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負罪感。
02
因為孩子,會想成為更好的自己
一邊要工作賺錢養家,一邊又要想方設法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這份壓力也讓王琳的神經格外的緊繃。
王琳對兒子寄托了自己人生全部的期望,對兒子要求也很嚴格,再加上本來就有的火爆性子,偶爾也會繃不住打罵孩子。
讓她印象特別深的一次就是,兒子12歲的時候和一個9歲的小孩打球,沒想到兒子竟然差點比輸了。
王琳看到就非常不高興,輸贏是其次的,她明顯感受到兒子那天很懈怠。
帶著兒子坐上車她就忍不住發飆了,兒子當場狡辯了幾句,她的火氣“騰”地一下就冒上來了,揮手就狠狠往兒子的手上、腳上砸過去。
“當你覺得自己為孩子付出了很多,做了很多,而他還在那兒玩的時候,你就會壓不住這種火。”
兒子嚇得一直哭一直哭,打電話給學校的老師求助,還趁著車子停下來的時候跳車逃走了。
王琳最後在路邊找到了哭得瑟瑟發抖的兒子,沒想到的是,老師又追打電話過來,還反複確認:你現在是安全的嗎?你媽還會打你嗎?
老師的一句句詢問,簡直像鞭子一樣抽在王琳的身上。
“我全心全意的為你付出,保護了你12年,現在一個陌生人來質問我,孩子在你這裏是不是有安全問題?”
雖然在這件事上,王琳的做法確實很粗暴,但她並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她覺得孩子在球場上的態度,就決定著他今後對待人生的態度,所以不能有一點兒懈怠。
但不久之後老師特意找王琳溝通,老師告訴她:你有沒有發現,諾諾在做每一件事情上,都非常非常的努力,盡力要做到最好,最完美,因為他知道隻有這樣媽媽才會開心,他知道媽媽很累,很不容易,他的心裏全是媽媽。
聽完老師的一席話,王琳潸然淚下。
她開始檢討自己的行為,其實並不是兒子做得不夠好,而是她這個當媽的,把工作的疲憊和單親帶娃的壓力,都一股腦兒宣泄在了兒子身上。
兒子已經不知不覺的長大了,媽媽的努力和付出他都一點一滴的看在眼裏,也在用自己的方式照顧著媽媽。
當她忍不住發脾氣的時候,兒子非但不會和她賭氣,還反過來用很暖心的話來安慰媽媽:
“媽媽,我知道不是我做得不夠好,你隻是太累了,所以我不會怪你。”
兒子甚至還想了一個方案,來幫王琳戒掉“臭脾氣”。
“媽媽我給你一個預算,你一年隻能發3次脾氣,”
王琳就故意想逗逗兒子,一口氣嘰裏呱啦說了很多氣話。結果兒子就說“完了完了,媽媽你三年都不能發脾氣了。”
在兒子的理解和支持中,王琳也漸漸地把姿態放得更加柔軟,也知道了健康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像朋友一樣平等的溝通。
她不再用“保姆式”的方式照顧兒子,現在更多的是讓兒子來照顧她。
更有意思的是,在她的短視頻平台上,兩個人還一唱一和,都是各種逗趣搞笑的視頻。用王琳的話說,因為兒子沒有叛逆期,在視頻上叛逆上一下。
03
孩子的世界不可能永遠以母親為中心
和兒子相依相伴了這麽多年,已經讓王琳習慣了獨自打拚,習慣了一回家就有孩子在家等著自己,習慣了自己對孩子的依賴。
“隻要想到孩子在家等我,多累都值得。”
但是當兒子去年決定要去美國留學的時候,這份生活的平衡就被徹底打破了。王琳強裝鎮定的跟兒子告別,很酷的說:你去吧,沒事。
在兒子出國前,還給他手寫了一封信,讓孩子放心去飛!
但當兒子真的收拾行李離開時,她瞬間崩潰了,整個人像被掏空了一樣。
在之前的一檔綜藝節目中,雖然嘉賓宋丹丹一直高呼“你太粘你兒子了,他會很煩。”
但其實,王琳內心都明白: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他要去看看更廣闊的天地,要去學習,要去工作,要去戀愛,以後也會有自己的家庭,孩子的世界不可能永遠以母親為中心。
所以她必須強迫自己去習慣分離,也不能用“愛”一直綁架著兒子。隻是她也需要時間去調整。
其實《姐姐當家》中記錄的隻是她生活的一個側麵,她並非真人秀中展現得那樣,日子過得死氣沉沉,活得宛若空巢老人。
最近這幾年,她也在不斷調試自己,學著把重心挪回到了自己身上。工作之餘大部分時間都在健身,身材保養的精致得宜。
她又重拾了年輕時跳舞的愛好,經常找專業的教練一起練,還去國外參加拉丁舞比賽。
甚至在四年前,她還鼓起勇氣去參加了一檔專為離異女星打造的相親節目中。
兒子還專門出鏡,支持媽媽再婚尋找幸福,還給了媽媽很多擇偶建議。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看這個人和你相處起來開不開心。”
“喜歡年輕的就找唄!你喜歡就好”
當時的王諾隻是一個16歲的少年,笑得陽光燦爛,講話又落落大方,也難怪王琳會把兒子當成是自己最好的作品了。
也許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琳,她在網友雪片似的討論中,被貼上了“缺乏安全感”、“掌控欲強”的負麵標簽,但不可否認,她用過去20年的經曆告訴所有的媽媽:
就算成長的環境不夠完美,也一樣可以養出獨立優秀的孩子。
▼
《姐姐當家》節目組問過王琳一個問題,自己和兒子是如何排序的,王琳回答兒子排在第一位。
節目組又問,那這樣會不會失去自我?她很無奈的轉過頭去,說了一句,“有段時間覺得自我不重要”。
這就是生活給予女性的考驗,你隻有暫時把“自我”擱在一邊,才能麻痹自己把日子熬過去,才能對所有的苦難甘之如飴。
過去的二十年習慣了為別人付出,想要“找回自我”肯定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王琳的過往,可能就是我們正在經曆著的;而她現在所麵對的孤獨和茫然,可能也會是我們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