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的璀璨星河中,能攜手走過漫長歲月,還始終保持低調與恩愛的夫妻少之又少,而三浦友和與山口百惠,無疑是其中最令人豔羨的一對。如今,三浦友和已
73 歲高齡,他們的生活狀態如何?又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一、平淡溫馨的日常
如今,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居住在東京郊區的自家老宅裏。每天清晨 6
點,他們會準時起床,先是帶著心愛的狗狗出門散步,享受清晨的寧靜與清新空氣。回到家後,一起準備簡單而溫馨的早餐,開啟平凡又美好的一天。
近期,三浦友和接拍了一部電視劇,白天便全身心投入到拍戲工作中。結束一天的忙碌後,他會迫不及待地回到家中,與山口百惠一同觀看電影,分享彼此的感受與想法。而山口百惠依舊醉心於她熱愛的拚布藝術,今年春天,她的新作品在展覽上展出,溫柔的花朵圖案與柔和的粉彩配色,盡顯她內心的寧靜與細膩。
二、堅守老宅的歲月
這座位於東京周邊的房子,是他們在 1987 年購置的。當時,為了孩子上學方便,他們特意挑選了這個帶有院子的小區。多年來,周邊房價不斷上漲,但他們從未想過搬離。如今,這座 200 平的房子裏,處處都留存著他們生活的痕跡。客廳中,擺放著溫馨的全家福和旅行時拍攝的照片,每一張都承載著一段美好的回憶;牆上掛著兒子們演出的海報,見證著孩子們在事業上的成長與努力。
長子祐太朗在 2008 年正式出道,在演藝道路上經曆了一段不溫不火的時期,直到 2011 年翻唱母親山口百惠的名曲《いい日旅立ち》後,才獲得了廣泛的關注。次子貴大在 2010 年踏入演藝圈,憑借自身的努力,最近參演的電影上映後收獲了不錯的評價。對於兒子們的工作選擇,三浦夫婦始終秉持著尊重的態度,從未過多幹涉。去年,孫女的誕生為這個家庭帶來了新的喜悅,三浦友和曾表示:“看著高興就行,不能總去打擾孩子們的生活。”
三、攜手走過風雨
回顧往昔,在 1990 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整個演藝圈都受到了巨大衝擊,三浦友和也未能幸免,接戲的機會變得少之又少。在那段艱難的日子裏,他一個月的收入甚至不到 10 萬日元,經濟壓力讓他們幾乎到了賣房的邊緣。而山口百惠,這位曾經的大明星,放下了昔日的光環,一邊悉心照顧年幼的孩子,一邊拿起針線做手工活,以此來補貼家用。後來,三浦友和憑借幾部電視劇成功複出,家庭經濟狀況才逐漸好轉。這段共同麵對困境的經曆,讓他們深刻領悟到,無論何時,靠誰都不如靠自己。
2000 年後,三浦友和的父母搬來與他們同住。兩位老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長期且細致的照顧,這副重擔便落在了山口百惠的肩上。醫院複診、買藥、做飯等瑣碎事務,她都親力親為,不辭辛勞。有一次,三浦友和在外拍戲無法及時趕回,山口百惠連續熬了三天夜照顧生病的公公。就這樣,她默默操持了十五年,直到兩位老人安詳離世。
這段經曆讓三浦夫婦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他們明確表示,既不會搬去與子女同住,也不願意讓兒子們請護工來照顧自己。三浦友和坦言:“年輕人有他們自己的生活,我們還能動的時候,就不想給他們添麻煩。” 為了將來的生活考慮,他們計劃尋找一套麵積較小、更方便行動的房子,最好帶有一個小院子,能夠種些花草,享受悠閑時光。
四、社區生活的煙火氣
在日常生活中,山口百惠每天早上都會前往社區的拚布班,在那裏,她結識了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大家都知道她為人脾氣隨和,總是帶著溫暖的笑容。曾經有拚布老師建議她將作品拿去售賣,她卻笑著拒絕:“我做拚布隻是因為喜歡,並不是為了賺錢。” 三浦友和則喜歡去附近的公園散步,偶爾還會參加老年陶藝班,沉浸在手工創作的樂趣中。鄰居們有時會看到他們一起推著嬰兒車去接孫子放學,但通常不會停留太久,半小時左右便會將孩子送回兒子家。
盡管媒體在報道他們的生活時,常常會用 “神仙夫妻” 等溢美之詞,但他們也和普通夫妻一樣,有著自己的小爭吵。比如在裝修房子時,關於是否安裝電梯的問題,山口百惠認為自己還能爬樓梯,沒必要安裝,而三浦友和最終選擇了妥協。不過,這些小摩擦並不會影響他們的感情,第二天,他們依舊會像往常一樣一起做飯,相互陪伴。去年,他們瞞著兒子訂了去法國的機票,開啟了一段浪漫的旅行。旅行歸來,山口百惠還特意為三浦友和挑選了一條圍巾作為禮物,這份小小的心意,飽含著他們對彼此深深的愛意。
三浦夫婦的生活中,有著許多看似平凡卻又無比珍貴的細節。他們的銀行卡密碼互相不知道,但卻將家裏的鑰匙交給對方,這是一種無需言語的信任。每周,他們都會固定去超市采購生活用品,山口百惠會提前列好清單,三浦友和則負責付款。他們還保留著 1980 年結婚時的賬本,上麵詳細記錄著每月的開支,即便在電子支付盛行的今天,他們依然習慣使用現金結算,仿佛這樣能更好地留住生活的煙火氣。
五、為未來精心規劃
最近,他們在研究適老化改造,打算為老宅修建坡道,以方便日後行動。施工隊給出的 300 萬日元報價讓三浦友和猶豫了許久,他盯著報價單看了半天,最後決定找朋友介紹熟人來做,希望能節省一些費用。山口百惠雖然笑著調侃丈夫摳門,但心裏也明白,這是他們對生活精打細算的體現。
2022 年,孫女出生,三浦夫婦滿心歡喜地送了一對銀鐲子作為滿月禮。此後,他們隻去過三次孫子家,每次都是應孩子外婆的邀請。三浦友和私下曾對朋友說:“看著孫女健康長大就很滿足了,或許養老院會比一直住在家裏更合適。” 現在,他們周末偶爾會和兒子們一起共進午餐,地點通常選擇在兒子住處附近的餐館。三浦友和每次都會提前打電話詢問:“幾點到合適?” 從不會待到很晚才離開。次子貴大曾經想讓他們搬來同住,卻被三浦友和果斷拒絕:“你媽媽需要靜養,別瞎操心。”
山口百惠的拚布教室今年更換了新地點,三浦友和每周都會開車送她過去。在途中,他們有時會安靜地看看報紙,有時會聽聽新聞,雖然交流不多,但這種無聲的陪伴卻讓人感受到歲月沉澱下來的默契。曾經有記者拍到他們的這一幕,還配上了 “鑽石婚夫妻日常” 的標題,而他們對此並未過多回應,隻是一如既往地繼續著自己的生活。
近年來,三浦友和將主要精力放在了電視劇拍攝上,近三年都沒有參與電影的拍攝。製片人曾擔心他年紀大了,熬夜拍戲身體吃不消,他卻笑著說:“隻要片酬對半給就行。” 而山口百惠則始終堅持每天花一小時縫補拚布,即便有收藏家願意出高價收購她的作品,她也一一拒絕。
目前,他們計劃在五年內完成房屋改造,如果條件允許,也可能會選擇換個地方居住。具體的地點還沒有確定,但他們每天都會關注電視上的房產廣告。三浦友和希望能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山口百惠則補充道:“得有洗衣機和烘幹機,生活才方便。” 在商量未來生活時,他們甚至連護工公司的電話都提前查好了,為可能出現的情況做好準備。
山口百惠與三浦友和的故事,早已超越了明星的光環,成為了人們心中關於生活本真的美好樣本。他們用數十載的光陰,詮釋著 “不打擾” 的溫柔邊界,將對子女的愛轉化為得體的距離感,把對伴侶的深情融入到日常的點滴相處中。這份獨立與清醒,源自歲月的磨礪與沉澱,也源自他們對彼此選擇的尊重與支持。在人生的暮年,他們用自己的方式描繪著屬於自己的精彩畫卷,展現出一種 “靠自己” 的尊嚴與從容。讓我們祝福這對令人尊敬的夫妻,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攜手相伴,安享歲月的寧靜與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