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觀後感:我們還有批評《南京照相館》的權利嗎?

觀後感:我們還有批評《南京照相館》的權利嗎?

文章來源: 黑噪音 於 2025-08-04 22:40:5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我也去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館》。

我的價值觀一向是這樣:我反對各種極端仇恨思想(無論中日哪邊的),但同時我也理解對於曆史的追憶和銘記(比如我很尊敬寫了《南京大屠殺》的張純如女士)。

但我反對任何當下的、直接化仇恨為衝突的具體行為,無論中日哪邊。

記住曆史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自強、為了和平——這始終是我的看法。

在這裏我可以舉個例子。波蘭這個國家在曆史上飽受摧殘,但尤其有一個跟俄國之間的過節,是他們無法釋懷的,也是仇恨萬分的,那就是卡廷森林慘案。

那次慘案,是蘇聯秘密警察機關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蘇共中央政治局的批準下,於1940年4月至5月間對被俘的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的有組織的大屠殺。

1940年春,大約2.2萬名在押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遭到蘇聯軍隊殺害。1943年,發現波蘭軍人屍體的納粹德國稱殺害事件為蘇聯所為,遭到蘇聯否認;直至1990年4月13日,時任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時,蘇聯才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稱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下令公開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曆史文件,這是俄羅斯首次向公眾公開卡廷事件的相關材料。

直到現在,就像南京大屠殺一樣,卡廷慘案始終是波蘭和俄羅斯之間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那麽波蘭所做的是什麽?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並沒有沉溺於各種各樣的極端民族主義,也沒有整天喊著怎麽向俄羅斯複仇,而是不斷地通過理性的方式搜集資料、建立紀念場所、拍攝一些情緒克製的電影,試圖客觀陳述卡廷慘案的事實,維持波蘭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發展、自強。波蘭在擺脫了蘇聯控製之後,經濟突飛猛進,現在人均GDP已經超過了日本。

我個人也去過波蘭,那裏的人非常文明友好,我在路上隻要一猶豫,就會立刻有人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忙;經濟發展也非常均衡,農村的優美、發達程度和歐洲發達地區差別並不是很大。

我覺得這就很理性——在保持記憶的同時,讓自己更文明、更強大。

而不是一味地沉溺於仇恨記憶。

那我們回到《南京照相館》。

我想說的是,從電影拍攝水平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子拍得挺差的。請注意,僅僅是拍攝水平,和它的立場與態度無關。

當我們談論一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它本身的藝術水平,而不是它的口號、態度、情緒。

如果要看這些,我們看各種宣傳品就夠了,為什麽非要把一部電影當作宣傳材料呢?

《南京照相館》的前半個小時拍得不錯,無論是劇本、鏡頭還是剪輯,都有一種“史詩感”,所以我覺得還有點驚喜。

但沒想到,後來就急轉直下,徹底變成了一份宣傳材料:莫名其妙的刻意橋段、缺乏劇情基礎的空洞口號,碎片一般拚接出來的屠殺鏡頭,其實並不能真正打動人。

作為一部電影,它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但偏偏有很多人,他們根本不管你評判的是電影本身,隻要你說《南京照相館》不好,他們就認為你是“漢奸”。

我看到網上一些人和我一樣,戰戰兢兢地說“這部電影其實沒拍好”,立刻就有很多網民站出來,說他是“賣國賊”。

當你分析電影拍攝本身水平的時候,他們又會說:“電影好壞重要嗎?最重要的難道不是讓人們知道小日本有多壞嗎?”

這完全就是一種詭辯。電影誕生之後,它一直都是作為一門藝術而存在,它拍得好不好和它講了什麽內容,二者是沒有關聯的。

我看到,有電影院在結束放映後造勢,有人上台揮舞旗幟,下麵的觀眾起立,高喊各種口號。

別的不說,其實上台那人穿的軍服和電影並不相符。電影裏麵軍人穿的是什麽軍服,其實很明顯就可以看到,我覺得你既然要造勢,最起碼要對電影所表達的史實有一點尊重吧?

最近,《南京照相館》被評價為《哪吒2》之後的又一部“神片”。我不知道這樣的評價根據在哪裏,恰好我也看過《哪吒2》,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人物表情之僵硬、特效之粗糙、劇本之硬傷,作為一部合格的本土商業佳片都不夠,更遠遠談不上“全球第一”。

相反,拍攝水平極佳的《雄獅少年》卻隻因為主角的眼睛畫得小,就因為“辱華”而被全國批判、打入冷宮。

如果你沒有見過眼睛長得狹小的中國人,那就請看看足球運動員武磊——這種長相在中國非常普遍,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而我覺得這種長相也很好看,並沒有侮辱誰。

我們的時代越來越讓人看不明白:很多人狂熱、偏狹,已經完全不在乎東西本身做得好不好,隻剩下滿腔空洞的情緒。

我看還有的小孩,看完《南京照相館》之後回家撕掉了自己所有的日漫周邊。這難道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撕掉了日漫,國漫難道就能崛起了?種下了仇恨,難道自己就會變得更優秀?

就更不要說,《南京照相館》根本就不適合孩子去看,因為裏麵有大量的血腥、殘酷鏡頭,在沒有分級製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都不明白,一些電影應該屬於R級,孩子是不能看的。

我所在的影廳,大概就有五六個孩子,我為他們感到擔憂。在此我也建議我的讀者,請不要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

就更不要說影廳裏踢別人椅子靠背的、喧嘩的,令人反感——既然是來表達愛國熱忱的,能不能先讓自己文明一點?

看完電影,我看到周圍的觀眾離場時都表情凝重,這種情緒我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盡管我覺得這部片子拍攝水平一般,但裏麵表達的曆史必須要尊重,我自己的心情也是凝重的。

但乘坐電梯的時候,正是這些表情凝重的觀眾,還沒等裏麵的人出來就往裏麵擠,裏麵的人很煩躁喊著“讓一下讓一下”,但就是沒人理睬,進電梯的人和出電梯的人互相擠。

所以我還是那個看法:銘記曆史不是為了製造仇恨,更不是在宏大敘事的籠罩下,卻忘記了讓自己文明和進步。

無論是乘電梯還是開車,都請記得對麵是你在愛國熱情當中想要捍衛的、愛護的同胞;隻有學會了愛身邊的人,銘記曆史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否則,仇恨隻會製造出野蠻。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9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上海女孩介紹海歸博士前男友給閨蜜 一年後收到請柬
國際著名統計學家劉軍從美“海歸” 全職加盟清華大學
中國食品安全又爆雷 知名“零添加”醬油驗出“致癌物”
2025年度“香港小姐”誕生,陳詠詩奪冠
金正恩搭飛機或專列抵北京?丹東飯店訂房露玄機




24小時討論排行

印度曾是"中國製造"的替代方案,特朗普改變了一切
拿到全額獎學金,中國留學生遭拘36小時"5年不得入境"
改變選舉規則!川普要簽令"投票必須出示身分證明"
特朗普兒子:不排除競選美國總統的可能性
BBC:正以驚人速度擴張的中國海軍會主宰海洋嗎?
馬斯克:星艦第十次試飛最終濺落點與目標僅差3米
九三閱兵前夕,北京內外加強維穩 嚴防訪民上訪
不帶手機的伊朗總統被以色列定位 被貼身保鏢“出賣”
蜜月期玩完?墨西哥快扛不住美國了
躺槍的“魯迅夾煙”與國人的“舉報癖”
這座一線城市,正在瘋狂建大學
"人質命運將與哈馬斯戰士相同",卡桑旅發言人遭以軍定點清除
以資深外交官:馬克龍早就做出決定 承認巴勒斯坦
習近平:向成員國提供20億無償援助 建上合開發銀行
習近平利用峰會、閱兵和曆史展示中國影響力
美擴大簽證限製,幾乎所有巴勒斯坦人遭拒簽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觀後感:我們還有批評《南京照相館》的權利嗎?

黑噪音 2025-08-04 22:40:52



最近,我也去影院看了《南京照相館》。

我的價值觀一向是這樣:我反對各種極端仇恨思想(無論中日哪邊的),但同時我也理解對於曆史的追憶和銘記(比如我很尊敬寫了《南京大屠殺》的張純如女士)。

但我反對任何當下的、直接化仇恨為衝突的具體行為,無論中日哪邊。

記住曆史不是為了仇恨,而是為了自強、為了和平——這始終是我的看法。

在這裏我可以舉個例子。波蘭這個國家在曆史上飽受摧殘,但尤其有一個跟俄國之間的過節,是他們無法釋懷的,也是仇恨萬分的,那就是卡廷森林慘案。

那次慘案,是蘇聯秘密警察機關內務人民委員部在蘇共中央政治局的批準下,於1940年4月至5月間對被俘的波蘭戰俘、知識分子、警察及其他公務員進行的有組織的大屠殺。

1940年春,大約2.2萬名在押波蘭軍人、知識分子、政界人士和公職人員遭到蘇聯軍隊殺害。1943年,發現波蘭軍人屍體的納粹德國稱殺害事件為蘇聯所為,遭到蘇聯否認;直至1990年4月13日,時任波蘭總統雅魯澤爾斯基訪問蘇聯時,蘇聯才正式承認對卡廷事件負全部責任,稱其是“斯大林主義的嚴重罪行之一”;2010年4月,時任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下令公開俄方掌握的卡廷事件曆史文件,這是俄羅斯首次向公眾公開卡廷事件的相關材料。

直到現在,就像南京大屠殺一樣,卡廷慘案始終是波蘭和俄羅斯之間那根最敏感的神經。

那麽波蘭所做的是什麽?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並沒有沉溺於各種各樣的極端民族主義,也沒有整天喊著怎麽向俄羅斯複仇,而是不斷地通過理性的方式搜集資料、建立紀念場所、拍攝一些情緒克製的電影,試圖客觀陳述卡廷慘案的事實,維持波蘭的尊嚴。

更重要的是,發展、自強。波蘭在擺脫了蘇聯控製之後,經濟突飛猛進,現在人均GDP已經超過了日本。

我個人也去過波蘭,那裏的人非常文明友好,我在路上隻要一猶豫,就會立刻有人來問我是否需要幫忙;經濟發展也非常均衡,農村的優美、發達程度和歐洲發達地區差別並不是很大。

我覺得這就很理性——在保持記憶的同時,讓自己更文明、更強大。

而不是一味地沉溺於仇恨記憶。

那我們回到《南京照相館》。

我想說的是,從電影拍攝水平的角度來看,這部片子拍得挺差的。請注意,僅僅是拍攝水平,和它的立場與態度無關。

當我們談論一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它本身的藝術水平,而不是它的口號、態度、情緒。

如果要看這些,我們看各種宣傳品就夠了,為什麽非要把一部電影當作宣傳材料呢?

《南京照相館》的前半個小時拍得不錯,無論是劇本、鏡頭還是剪輯,都有一種“史詩感”,所以我覺得還有點驚喜。

但沒想到,後來就急轉直下,徹底變成了一份宣傳材料:莫名其妙的刻意橋段、缺乏劇情基礎的空洞口號,碎片一般拚接出來的屠殺鏡頭,其實並不能真正打動人。

作為一部電影,它毫無疑問是失敗的。

但偏偏有很多人,他們根本不管你評判的是電影本身,隻要你說《南京照相館》不好,他們就認為你是“漢奸”。

我看到網上一些人和我一樣,戰戰兢兢地說“這部電影其實沒拍好”,立刻就有很多網民站出來,說他是“賣國賊”。

當你分析電影拍攝本身水平的時候,他們又會說:“電影好壞重要嗎?最重要的難道不是讓人們知道小日本有多壞嗎?”

這完全就是一種詭辯。電影誕生之後,它一直都是作為一門藝術而存在,它拍得好不好和它講了什麽內容,二者是沒有關聯的。

我看到,有電影院在結束放映後造勢,有人上台揮舞旗幟,下麵的觀眾起立,高喊各種口號。

別的不說,其實上台那人穿的軍服和電影並不相符。電影裏麵軍人穿的是什麽軍服,其實很明顯就可以看到,我覺得你既然要造勢,最起碼要對電影所表達的史實有一點尊重吧?

最近,《南京照相館》被評價為《哪吒2》之後的又一部“神片”。我不知道這樣的評價根據在哪裏,恰好我也看過《哪吒2》,說句大家不愛聽的話,人物表情之僵硬、特效之粗糙、劇本之硬傷,作為一部合格的本土商業佳片都不夠,更遠遠談不上“全球第一”。

相反,拍攝水平極佳的《雄獅少年》卻隻因為主角的眼睛畫得小,就因為“辱華”而被全國批判、打入冷宮。

如果你沒有見過眼睛長得狹小的中國人,那就請看看足球運動員武磊——這種長相在中國非常普遍,並不是所有的中國人都有一雙又大又圓的眼睛。而我覺得這種長相也很好看,並沒有侮辱誰。

我們的時代越來越讓人看不明白:很多人狂熱、偏狹,已經完全不在乎東西本身做得好不好,隻剩下滿腔空洞的情緒。

我看還有的小孩,看完《南京照相館》之後回家撕掉了自己所有的日漫周邊。這難道就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撕掉了日漫,國漫難道就能崛起了?種下了仇恨,難道自己就會變得更優秀?

就更不要說,《南京照相館》根本就不適合孩子去看,因為裏麵有大量的血腥、殘酷鏡頭,在沒有分級製的情況下,很多家長都不明白,一些電影應該屬於R級,孩子是不能看的。

我所在的影廳,大概就有五六個孩子,我為他們感到擔憂。在此我也建議我的讀者,請不要帶孩子去看這部電影。

就更不要說影廳裏踢別人椅子靠背的、喧嘩的,令人反感——既然是來表達愛國熱忱的,能不能先讓自己文明一點?

看完電影,我看到周圍的觀眾離場時都表情凝重,這種情緒我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盡管我覺得這部片子拍攝水平一般,但裏麵表達的曆史必須要尊重,我自己的心情也是凝重的。

但乘坐電梯的時候,正是這些表情凝重的觀眾,還沒等裏麵的人出來就往裏麵擠,裏麵的人很煩躁喊著“讓一下讓一下”,但就是沒人理睬,進電梯的人和出電梯的人互相擠。

所以我還是那個看法:銘記曆史不是為了製造仇恨,更不是在宏大敘事的籠罩下,卻忘記了讓自己文明和進步。

無論是乘電梯還是開車,都請記得對麵是你在愛國熱情當中想要捍衛的、愛護的同胞;隻有學會了愛身邊的人,銘記曆史才會有真正的意義。

否則,仇恨隻會製造出野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