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三年多來首次,烏克蘭為何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

三年多來首次,烏克蘭為何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

文章來源: 深度 於 2025-07-24 19:55: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三年多來首次,烏克蘭為何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

“沉寂”11年後,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再起喧囂。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7月22日和23日,烏克蘭多地爆發街頭示威,抗議澤連斯基政府對獨立反腐機構的打壓。

這是俄烏衝突爆發三年多來,烏克蘭首次爆發如此規模的反政府抗議。

在戰火未熄、談判受阻的困局下,這股突如其來的街頭怒潮,刺破了烏克蘭社會的表麵平靜,也讓俄烏戰局與國內政局雙雙籠上陰影。

“廣場抗議”重現

耀眼的閃光燈、高舉的標語牌、整齊的“可恥”“否決”等口號……22日傍晚,約1500名抗議者聚集在基輔市中心總統府外,其中包括平民、退伍軍人和士兵,且以女性和年輕人為主。

民眾之所以聚集,源於幾小時前烏克蘭議會最高拉達通過的一項極具爭議的法案。

該法案由澤連斯基所在政黨推動,剝奪了兩家獨立反腐機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和特別反腐敗檢察官辦公室——的調查與起訴權,並將它們置於由總統任命的總檢察長直接掌控之下。

更令民眾憤怒的是,法案通過數小時後,澤連斯基便無視輿論反對,迅速簽署成法。

事實上,政府這場“打壓”行動並非沒有預兆。

就在前一天,烏克蘭安全部門突襲這兩家反腐機構,聲稱它們已被俄羅斯情報滲透,而這兩家機構正針對澤連斯基“圈子裏的人”展開調查。

“這是令人悲傷的時刻,這意味著我們又倒退回當年那個時代。”參與抗議的烏克蘭前議員納伊姆表示。

十多年前,烏克蘭民眾曾在同一廣場上抗議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腐敗行為,最終將其趕下台。如今,不少抗議者將這次集會視為新一輪“廣場抗議”,怒斥澤連斯基背叛了國家。

與基輔獨立廣場上的怒火相呼應,22日,利沃夫、第聶伯河和敖德薩等大城市也爆發抗議集會。

麵對洶湧的民意,澤連斯基於22日午夜的視頻講話中稱,已與涉事反腐機構負責人溝通,機構將繼續運作,但必須“清除俄羅斯的影響”。

然而,這番口頭承諾並未平息民眾怒火。

次日,抗議愈演愈烈。基輔街頭的抗議人數明顯增多,標語直接點名“戰時總統”本人,質問“你瘋了嗎”“我為什麽要支持一個不保護我的體製”。

此外,抗議還向哈爾科夫、紮波羅熱、日托米爾和切爾諾夫策等多個城市蔓延。部分民眾甚至無視宵禁,冒險上街表達憤怒。

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紛紛表達關切。

歐盟委員會22日警告稱,援助烏克蘭的前提是其在透明度、司法改革和民主治理方麵取得實質性進展。

美國烏克蘭問題特使凱洛格之女梅根·莫布斯更是直言,烏克蘭議員的決定“愚蠢至極”,無異於向反援烏勢力送上“禮物”。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研究室主任趙會榮指出,烏政府此舉既讓人意外,又讓人不意外。

不意外在於,自俄烏衝突發生以來,烏克蘭政治生態的顯著特征便是權力集中化。澤連斯基借助戒嚴令,將權力從政府、議會向本人和總統辦公室聚集。戰時狀態下,其權力超過烏克蘭獨立以來任何一位總統。對司法係統和反腐機構的打壓,正是權力集中於執政團隊的表現。

意外在於,一來,這兩家反腐敗機構是2014年“顏色革命”後在西方更深介入烏克蘭政治的背景下設立的,專門負責打擊腐敗,其人員構成和運作均有西方“指導”。烏克蘭一向重視與西方關係,迫切希望加入歐盟和北約,如今卻削弱了這兩家機構的權力。

二來,西方對此反應微妙,雖表達“深度關切”,但批評聲遠不及烏克蘭民眾預期。在烏克蘭國內政治高度外交化、內政決策與西方“削弱俄羅斯”戰略目標緊密契合的背景下,西方對烏克蘭內政,包括腐敗問題,表現出很大寬容。

“讓人灰心喪氣”

這是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發生的最大規模反政府抗議。但這並非街頭示威的首次出現。

早在上月19日,就有上千名抗議者聚集在基輔市中心,要求政府歸還被烏克蘭國家腐敗及犯罪資產識別、追蹤和管理局非法占用的工會大廈,並指控該局領導層專橫腐敗、要求更換領導層。

短短一個月,抗議活動再現,雖與俄烏衝突沒有直接關聯,卻清晰表明民眾的不滿積聚,“戰時團結”麵臨考驗。

綜合多方消息,一項法案之所以會引爆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與涉事機構在烏克蘭民主進程中的特殊地位密切相關。

從象征層麵看,這兩家機構代表著烏克蘭擺脫舊政權、打擊高層腐敗的決心,也是邁向歐盟、獲取西方援助的關鍵政治門檻。

而在現實層麵,民眾對澤連斯基政府日益封閉、與社會脫節感到焦慮,擔心新法案將破壞過去十年的反腐進展,削弱對軍事采購等關鍵領域的監督,進而影響前線士氣和執行力。

“我們正在失去大片領土,士兵越來越難找到繼續抵抗的動力。政府這種決策讓人灰心喪氣。”29歲的退伍軍人奧列克桑德·特倫說。

趙會榮指出,腐敗是烏克蘭國家治理能力較弱的體現,也是其獨立30多年來的頑疾,在整個“後蘇聯空間”較為典型。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腐敗未得到根本解決,還出現逃避征兵、高官貪汙等新形式。

去年9月,澤連斯基曾因腐敗問題大規模調整政府班底,試圖平息民怨。如今,民眾又因同樣的問題走上街頭,顯示出對政府的不滿已達到一定程度,希望有真正獨立的機構監督政府。

除了腐敗本身,曠日持久的戰事也在深刻撕裂烏克蘭社會。戰場形勢愈發不利,傷亡數字攀升,物資保障不足,前線戰士處境危險。在這種焦灼背景下,社會不滿情緒不斷升溫,對和平的渴望愈發強烈。

“戰時團結”還在嗎?

麵對席卷多地的大規模抗議,澤連斯基以“平靜應對”為主,並於23日晚作出讓步,承諾將向議會提交新法案,恢複反腐機構的獨立性。

不過,西方觀察人士擔心,這輪抗議矛頭越發直指澤連斯基本人,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不僅暴露出“戰時團結”的明顯裂痕,也可能動搖西方援助意願以及澤連斯基的執政基礎。

趙會榮指出,本次事件的本質,是腐敗問題與內部權力鬥爭的激化。從澤連斯基角度看,他正承受多重壓力:戰事推進不順、美國對烏政策反複、國內反對派覬覦戰後政治安排。在此局勢下,他希望利用“戰時狀態”削弱競爭對手的影響力。

目前來看,這場風波對澤連斯基的執政地位以及俄烏戰局的影響仍然有限。

一方麵,澤連斯基采取了“不擴大事態”的處理方式,將矛頭引向俄羅斯,聲稱反腐機構人員遭俄方滲透,從而借“反俄”這一政治正確來化解輿論壓力、緩和國內矛盾。

另一方麵,烏克蘭社會在戰時仍呈現出“聚旗效應”。盡管抗議蔓延多地,盡管澤連斯基的支持率起起伏伏,但議會與主流輿論仍將“對抗俄羅斯”視為首要任務,強調國家穩定優先、一致對外。

也因如此,接下來,除非澤連斯基政府出現重大的戰場失利或治理失誤,否則,局勢不會出現根本性逆轉。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新晉河南首富,靠一張“旺夫大圓臉”贏麻了!
“殺死”那個錯付910元車費男孩的不僅僅是司機
《年輪》原唱之爭,張碧晨和汪蘇瀧徹底撕破臉
特大暴雨破紀錄,河北易縣“1天下完1年的雨”
花大錢的山姆會員,如何一步步被背叛




24小時討論排行

財政赤字困難 澤連斯基喊歐洲國家出錢 幫烏軍加薪
大罷免0通過 賴清德稱“確立了反共護台的國家方向”
特朗普開懟:“克林頓去過那個小島28次 我從沒去過”
情人78歲丁珮談李小龍離世當天細節 癲癇或是真死因
24名“藍委”全過關 陸媒:民進黨“大罷免”完全失敗
俄媒尋人 25年前與普京合影中國男孩找到了 現任...
特朗普抵達蘇格蘭,當地媒體:美國重刑犯來了
矽穀的C位都是華人?!華人或統治AI時代
美國退出停火談判,特朗普:哈馬斯不想談判,想死
密集遊說施壓 以色列曾威脅法國放棄承認巴勒斯坦國
斡旋無果 聯合國想買被拒 特朗普政府為何燒掉它
新一輪的美國妖股來了 散戶壓路機前撿銅板?
不看好兩位潛在買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淪為備件
演唱會CEO出軌最大贏家是他 還清57萬元學生貸款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台州富二代28輪激戰,以超20萬/米摘全國單價“地王”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三年多來首次,烏克蘭為何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

深度 2025-07-24 19:55:22
三年多來首次,烏克蘭為何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議?

“沉寂”11年後,烏克蘭首都基輔的獨立廣場再起喧囂。

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7月22日和23日,烏克蘭多地爆發街頭示威,抗議澤連斯基政府對獨立反腐機構的打壓。

這是俄烏衝突爆發三年多來,烏克蘭首次爆發如此規模的反政府抗議。

在戰火未熄、談判受阻的困局下,這股突如其來的街頭怒潮,刺破了烏克蘭社會的表麵平靜,也讓俄烏戰局與國內政局雙雙籠上陰影。

“廣場抗議”重現

耀眼的閃光燈、高舉的標語牌、整齊的“可恥”“否決”等口號……22日傍晚,約1500名抗議者聚集在基輔市中心總統府外,其中包括平民、退伍軍人和士兵,且以女性和年輕人為主。

民眾之所以聚集,源於幾小時前烏克蘭議會最高拉達通過的一項極具爭議的法案。

該法案由澤連斯基所在政黨推動,剝奪了兩家獨立反腐機構——國家反腐敗委員會和特別反腐敗檢察官辦公室——的調查與起訴權,並將它們置於由總統任命的總檢察長直接掌控之下。

更令民眾憤怒的是,法案通過數小時後,澤連斯基便無視輿論反對,迅速簽署成法。

事實上,政府這場“打壓”行動並非沒有預兆。

就在前一天,烏克蘭安全部門突襲這兩家反腐機構,聲稱它們已被俄羅斯情報滲透,而這兩家機構正針對澤連斯基“圈子裏的人”展開調查。

“這是令人悲傷的時刻,這意味著我們又倒退回當年那個時代。”參與抗議的烏克蘭前議員納伊姆表示。

十多年前,烏克蘭民眾曾在同一廣場上抗議親俄總統亞努科維奇的腐敗行為,最終將其趕下台。如今,不少抗議者將這次集會視為新一輪“廣場抗議”,怒斥澤連斯基背叛了國家。

與基輔獨立廣場上的怒火相呼應,22日,利沃夫、第聶伯河和敖德薩等大城市也爆發抗議集會。

麵對洶湧的民意,澤連斯基於22日午夜的視頻講話中稱,已與涉事反腐機構負責人溝通,機構將繼續運作,但必須“清除俄羅斯的影響”。

然而,這番口頭承諾並未平息民眾怒火。

次日,抗議愈演愈烈。基輔街頭的抗議人數明顯增多,標語直接點名“戰時總統”本人,質問“你瘋了嗎”“我為什麽要支持一個不保護我的體製”。

此外,抗議還向哈爾科夫、紮波羅熱、日托米爾和切爾諾夫策等多個城市蔓延。部分民眾甚至無視宵禁,冒險上街表達憤怒。

烏克蘭的西方支持者紛紛表達關切。

歐盟委員會22日警告稱,援助烏克蘭的前提是其在透明度、司法改革和民主治理方麵取得實質性進展。

美國烏克蘭問題特使凱洛格之女梅根·莫布斯更是直言,烏克蘭議員的決定“愚蠢至極”,無異於向反援烏勢力送上“禮物”。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烏克蘭研究室主任趙會榮指出,烏政府此舉既讓人意外,又讓人不意外。

不意外在於,自俄烏衝突發生以來,烏克蘭政治生態的顯著特征便是權力集中化。澤連斯基借助戒嚴令,將權力從政府、議會向本人和總統辦公室聚集。戰時狀態下,其權力超過烏克蘭獨立以來任何一位總統。對司法係統和反腐機構的打壓,正是權力集中於執政團隊的表現。

意外在於,一來,這兩家反腐敗機構是2014年“顏色革命”後在西方更深介入烏克蘭政治的背景下設立的,專門負責打擊腐敗,其人員構成和運作均有西方“指導”。烏克蘭一向重視與西方關係,迫切希望加入歐盟和北約,如今卻削弱了這兩家機構的權力。

二來,西方對此反應微妙,雖表達“深度關切”,但批評聲遠不及烏克蘭民眾預期。在烏克蘭國內政治高度外交化、內政決策與西方“削弱俄羅斯”戰略目標緊密契合的背景下,西方對烏克蘭內政,包括腐敗問題,表現出很大寬容。

“讓人灰心喪氣”

這是自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發生的最大規模反政府抗議。但這並非街頭示威的首次出現。

早在上月19日,就有上千名抗議者聚集在基輔市中心,要求政府歸還被烏克蘭國家腐敗及犯罪資產識別、追蹤和管理局非法占用的工會大廈,並指控該局領導層專橫腐敗、要求更換領導層。

短短一個月,抗議活動再現,雖與俄烏衝突沒有直接關聯,卻清晰表明民眾的不滿積聚,“戰時團結”麵臨考驗。

綜合多方消息,一項法案之所以會引爆如此大規模的抗議,與涉事機構在烏克蘭民主進程中的特殊地位密切相關。

從象征層麵看,這兩家機構代表著烏克蘭擺脫舊政權、打擊高層腐敗的決心,也是邁向歐盟、獲取西方援助的關鍵政治門檻。

而在現實層麵,民眾對澤連斯基政府日益封閉、與社會脫節感到焦慮,擔心新法案將破壞過去十年的反腐進展,削弱對軍事采購等關鍵領域的監督,進而影響前線士氣和執行力。

“我們正在失去大片領土,士兵越來越難找到繼續抵抗的動力。政府這種決策讓人灰心喪氣。”29歲的退伍軍人奧列克桑德·特倫說。

趙會榮指出,腐敗是烏克蘭國家治理能力較弱的體現,也是其獨立30多年來的頑疾,在整個“後蘇聯空間”較為典型。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腐敗未得到根本解決,還出現逃避征兵、高官貪汙等新形式。

去年9月,澤連斯基曾因腐敗問題大規模調整政府班底,試圖平息民怨。如今,民眾又因同樣的問題走上街頭,顯示出對政府的不滿已達到一定程度,希望有真正獨立的機構監督政府。

除了腐敗本身,曠日持久的戰事也在深刻撕裂烏克蘭社會。戰場形勢愈發不利,傷亡數字攀升,物資保障不足,前線戰士處境危險。在這種焦灼背景下,社會不滿情緒不斷升溫,對和平的渴望愈發強烈。

“戰時團結”還在嗎?

麵對席卷多地的大規模抗議,澤連斯基以“平靜應對”為主,並於23日晚作出讓步,承諾將向議會提交新法案,恢複反腐機構的獨立性。

不過,西方觀察人士擔心,這輪抗議矛頭越發直指澤連斯基本人,可能引發連鎖反應:不僅暴露出“戰時團結”的明顯裂痕,也可能動搖西方援助意願以及澤連斯基的執政基礎。

趙會榮指出,本次事件的本質,是腐敗問題與內部權力鬥爭的激化。從澤連斯基角度看,他正承受多重壓力:戰事推進不順、美國對烏政策反複、國內反對派覬覦戰後政治安排。在此局勢下,他希望利用“戰時狀態”削弱競爭對手的影響力。

目前來看,這場風波對澤連斯基的執政地位以及俄烏戰局的影響仍然有限。

一方麵,澤連斯基采取了“不擴大事態”的處理方式,將矛頭引向俄羅斯,聲稱反腐機構人員遭俄方滲透,從而借“反俄”這一政治正確來化解輿論壓力、緩和國內矛盾。

另一方麵,烏克蘭社會在戰時仍呈現出“聚旗效應”。盡管抗議蔓延多地,盡管澤連斯基的支持率起起伏伏,但議會與主流輿論仍將“對抗俄羅斯”視為首要任務,強調國家穩定優先、一致對外。

也因如此,接下來,除非澤連斯基政府出現重大的戰場失利或治理失誤,否則,局勢不會出現根本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