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深夜瘋轉“徒手抓蛇” 33條帖子藏不住特朗普的絕望

深夜瘋轉“徒手抓蛇” 33條帖子藏不住特朗普的絕望

文章來源: 加美財經 於 2025-07-23 09:43:0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大西洋月刊:特朗普無法控製輿論時,他的帖子就顯得很絕望

本文發表於大西洋月刊,作者是查理·沃澤爾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約撰稿人,也是雜誌時事通訊《銀河大腦》(Galaxy Brain)的作者,

美國的夏日周末總有很多樂趣:棒球比賽、戶外燒烤、農夫市場、在湖邊喝飲料。

對於特朗普來說,這些日子卻成了他在社交媒體上狂發信息、試圖轉移公眾視線、不讓人們繼續關注他與傑弗裏·愛潑斯坦多年友情的時間。

特朗普是個慣於發帖的人,以風格怪異、深夜咆哮著稱。但這個周末,他的發帖數量和內容,即便以他的標準來看,也令人震驚。

外界仍在關注他政府對愛潑斯坦檔案處理的怪誕方式,甚至部分鐵杆支持者都崩潰了。

光是周日,特朗普就在Truth Social上發了33條信息,其中20條集中在美東時間晚6:46到8:53之間。他要求華盛頓指揮官隊和克利夫蘭守護者隊恢複舊名(分別是紅皮隊和印第安人隊),還發了一段AI生成的視頻,畫麵顯示貝拉克·奧巴馬在橢圓形辦公室被逮捕,背景音樂是Village People的《Y.M.C.A.》。

他還轉發了一段毫無上下文、畫質粗糙的視頻,看起來像是從某個病毒式傳播的社交媒體帖子中抓取的。視頻由25段拚接片段組成,配有音樂,內容是人們做出各種瘋狂或危險動作:有女子徒手抓住一條衝過來的眼鏡蛇,有男子從一塊滑動滑板跳到另一塊滑板上,還有各種人做著不可思議的身體扭曲動作,有人站在疾馳的越野摩托車腳踏上。

即使是Truth Social上一些最鐵杆的特朗普粉絲,也對這段視頻感到困惑,確實太難與政治聯係起來了。

一個熱門評論寫道:“本以為最後會出現你!”

白宮發言人沒有回應關於總統為何在周日晚間發布極限運動視頻的提問。

這段離奇視頻,讓人立刻聯想到Facebook用戶信息流上泛濫的那些內容——充滿了垃圾信息、垃圾視頻、內容農場的輸出。早在2020年代初期,也就是生成式AI圖像還沒普及之前,Facebook就已淪為一個充斥低質量表情包、重複視頻和怪異頁麵的大雜燴,比如“庇護所比特犬每天迭好自己的床,直到被一家人收養”的視頻。

這類內容屬於“無腦刷屏”的範疇,介於無害和無營養之間,通常是一些算法套利的低質量產物,幫助點擊農場賺取收入,而你家某位困惑的親戚們似乎鍾愛這種內容。

但當美國總統的賬號也開始像Facebook大叔一樣在全世界發布這種內容時,這就顯得十分令人不安。

目前還不清楚特朗普是否親自操作這些賬號,但《華盛頓郵報》上個月報道說,幕僚對清晨發布的一些信息感到驚訝。過去,特朗普常常親自口述並修改自己的推文,甚至會特意決定哪個詞要用大寫。

事實上,特朗普多年來就表現出類似“Facebook大叔綜合征”的輕度症狀——早在2016年,他就曾轉發白人至上主義賬號、憤怒地直播吐槽《周六夜現場》,還常常自誇。

但現在這種行為似乎愈演愈烈。

當下這一時刻,最貼切的類比,可能是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後的網絡暴怒期。那段時間,特朗普曾被主流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和Twitter)暫時封禁。他隨後在2022年推出Truth Social,並開始發布更極端的內容,包括大量來自QAnon陰謀論賬號的帖子。

據報道,他曾在某一天發布多達50條信息,其中很多是聲稱2020年大選“被偷”的言論。這個周末的發帖風格與之類似。他發布了一張AI生成的圖片,畫麵中奧巴馬政府官員和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身穿橙色囚服,排列成“布雷迪一家”風格的九宮格,中間寫著“The Shady Bunch”。

類似的還有上周他用大寫字母發文,要求粉絲“放下”愛潑斯坦“騙局”,稱之為“瘋左”的“胡說八道”。他顯得憤怒、處於防守狀態,似乎失控,或者根本無意控製自己的在線時間。

特朗普一直熱衷於發帖,即便生成式AI內容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去年競選期間,他就已全麵擁抱這項技術作為宣傳工具,發布和轉發自己祈禱的圖像、泰勒·斯威夫特粉絲集體支持他的畫麵(那是泰勒正式支持他的對手之前)、還有AI生成的哈裏斯站在鐮刀鐵錘旗前演講的畫麵。《華盛頓郵報》在一篇有關特朗普社交媒體使用的文章中寫道,在本任期的前四個半月內,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布了2200多條信息,是2017年同期推文數量的三倍以上。

不過,與這個周末的內容不同,當時很多帖子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和指令。

例如,當特朗普反複變動關稅政策,導致市場暴跌時,他在Truth Social上發帖安撫美國人,“保持冷靜”,不要變成“驚恐者”(PANICANS),這是他發明的詞,用來指責那些擔憂特朗普搞垮經濟的人(MAGA影響者試圖推廣這個詞,但失敗了)。

他還曾用賬號威脅外國領導人,比如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在試圖阻止遣返航班時,特朗普怒斥他,最終佩特羅妥協。

五月時,他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說“若不是我,俄羅斯早就發生很多非常糟糕的事”,還說普京“玩火!”

在準備轟炸伊朗時,他也通過Truth Social發布信息。無論多麽瘋狂,至少那些時候的發帖還是一種施加影響的手段。

但最近則不同。

就在這次周末狂發信息之前的一周,或許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中最讓他挫敗的一段時間。除了愛潑斯坦醜聞可能瓦解他的MAGA聯盟,他還無法像過去那樣讓某些人息事寧人,“他的正常盟友也不再聽命”,當他試圖勸說默多克或《華爾街日報》主編艾瑪·塔克不要刊登關於據稱是他發給愛潑斯坦的一封淫穢50歲生日賀信的文章時,遭到拒絕。

類似的沮喪,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也不少,那時他常被職業政客牽製,幕僚泄密不斷,媒體和矽穀也持續抨擊他。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則不同。他身邊大多是忠誠者和奉承者,能相對自由地進行各種破壞政府結構和腐敗行為。大量媒體公司對他妥協,或至少不再那麽對立。在他的就職典禮上,矽穀最有權勢的高管們站在他身後,對他的政府表達默許支持。

這種氛圍轉變讓特朗普肆無忌憚。但愛潑斯坦案件成了真正的障礙。共和黨人似乎急於掩蓋此事,眾議長約翰遜甚至提前休會,避免出現可能要求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的政治動議。

特朗普發帖的方式,其實透露出他對自己權力和影響力的感受。

對他這個周末發帖行為的解讀有幾種:

最直接的解釋是,特朗普對AI劣質內容和表情包的長期癡迷,現在被當作一種有效的宣傳工具。過去他需要草根表情包軍團產出內容,現在隻需一條ChatGPT指令,就能得到專屬、定製的“特朗普垃圾”,無需真實粉絲的熱情。

第二種解讀是,這些“粉絲藝術”的轉發是一種“執行者式自我安慰”。這些內容讓特朗普逃避現實,想象自己所希望的世界。

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裏,特朗普不是被支持者痛斥為為戀童癖遮醜的可疑人物,而是在逮捕奧巴馬。喔,他是主宰一切的英雄。

第三種解讀是,特朗普這些奇怪的轉發——比如病毒視頻垃圾、憤怒的文化戰爭帖文、反對“覺醒”球隊改名——根本不是宣傳手段,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某種混亂的表現。

他像許多被社交媒體激 radical 化的孤立老人那樣發帖——2017年,史蒂芬·科爾伯特曾說,特朗普是“美國第一個種族主義祖父”。如今的發帖行為,完全符合這個形象。

再結合特朗普最近的一些認知失誤——比如他上周似乎忘記自己是任命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切都顯得更令人擔憂。

在這個背景下,特朗普的Truth Social賬號更像是一個快速反應的幻想平台,展現的是一個並不存在的世界:總統像漫畫英雄,人人愛戴,能用權力隨意逮捕、封殺反對者。

即使出自任何普通人之手,這種複仇幻想都令人悲哀,但卻出自一個執著於報複、領導著一個正熱衷於在簡易營地逮捕和監禁移民的美國總統之手,這實在令人恐懼。

大西洋月刊的編輯湯姆·尼科爾斯在特朗普接受共和黨總統提名的一年前就指出:“這個總統在情緒上不正常。”

他形容那場演講是“一個精神嚴重有問題之人的胡言亂語。憤怒、偏執、瑣碎、自私,這一切全都在那晚表現出來。”

用來描述上周末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的發帖,簡直再貼切不過。特朗普要求起訴參議員亞當·希夫,看上去深受怨恨驅使——周六晚上發了一張詳細的信息圖表,試圖推翻已過去近九年的“通俄門”指控(宣傳學者認為,這是特朗普和政府試圖改寫曆史的手法)。

他還發布了一張奧巴馬的假冒“嫌犯照”。

周日早上,他還發了一段103字的信息,誇讚自己擔任總統六個月的成績。

憤怒、偏執、瑣碎、自私:特朗普似乎越來越沉迷於一個虛擬世界,在那裏他能幻想自己擁有夢寐以求的絕對權力和掌聲。

討論特朗普和社交媒體並不容易,因為與大多數用戶不同,特朗普能憑一條荒謬帖子改變新聞節奏,迫使全世界回應。

但現在,他的帖子似乎無法再產生預期效果。這周末他所展現的,或許正是一個轉折點的跡象。

他的發帖,不再是對現實的影響,而是從現實的退卻。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傳27歲美國球星台北約變性網紅開房 網民猜是他
紮克伯格:任命這位華裔為Meta的首席科學家
新晉河南首富,靠一張“旺夫大圓臉”贏麻了!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6名大學生掉入浮選槽,救援為何38分鍾後才到場?




24小時討論排行

“殺死”那個錯付910元車費男孩的不僅僅是司機
特朗普開懟:“克林頓去過那個小島28次 我從沒去過”
特朗普抵達蘇格蘭,當地媒體:美國重刑犯來了
大罷免0通過 賴清德稱“確立了反共護台的國家方向”
矽穀的C位都是華人?!華人或統治AI時代
24名“藍委”全過關 陸媒:民進黨“大罷免”完全失敗
美國退出停火談判,特朗普:哈馬斯不想談判,想死
俄媒尋人 25年前與普京合影中國男孩找到了 現任...
密集遊說施壓 以色列曾威脅法國放棄承認巴勒斯坦國
深陷反腐危機,澤連斯基位置恐不保?
不看好兩位潛在買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淪為備件
花大錢的山姆會員,如何一步步被背叛
台州富二代28輪激戰,以超20萬/米摘全國單價“地王”
山西人愛午睡這事兒,全網還沒說清楚
斡旋無果 聯合國想買被拒 特朗普政府為何燒掉它
焦慮的家長,正批量給孩子查血鉛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深夜瘋轉“徒手抓蛇” 33條帖子藏不住特朗普的絕望

加美財經 2025-07-23 09:43:00

大西洋月刊:特朗普無法控製輿論時,他的帖子就顯得很絕望

本文發表於大西洋月刊,作者是查理·沃澤爾是《大西洋月刊》的特約撰稿人,也是雜誌時事通訊《銀河大腦》(Galaxy Brain)的作者,

美國的夏日周末總有很多樂趣:棒球比賽、戶外燒烤、農夫市場、在湖邊喝飲料。

對於特朗普來說,這些日子卻成了他在社交媒體上狂發信息、試圖轉移公眾視線、不讓人們繼續關注他與傑弗裏·愛潑斯坦多年友情的時間。

特朗普是個慣於發帖的人,以風格怪異、深夜咆哮著稱。但這個周末,他的發帖數量和內容,即便以他的標準來看,也令人震驚。

外界仍在關注他政府對愛潑斯坦檔案處理的怪誕方式,甚至部分鐵杆支持者都崩潰了。

光是周日,特朗普就在Truth Social上發了33條信息,其中20條集中在美東時間晚6:46到8:53之間。他要求華盛頓指揮官隊和克利夫蘭守護者隊恢複舊名(分別是紅皮隊和印第安人隊),還發了一段AI生成的視頻,畫麵顯示貝拉克·奧巴馬在橢圓形辦公室被逮捕,背景音樂是Village People的《Y.M.C.A.》。

他還轉發了一段毫無上下文、畫質粗糙的視頻,看起來像是從某個病毒式傳播的社交媒體帖子中抓取的。視頻由25段拚接片段組成,配有音樂,內容是人們做出各種瘋狂或危險動作:有女子徒手抓住一條衝過來的眼鏡蛇,有男子從一塊滑動滑板跳到另一塊滑板上,還有各種人做著不可思議的身體扭曲動作,有人站在疾馳的越野摩托車腳踏上。

即使是Truth Social上一些最鐵杆的特朗普粉絲,也對這段視頻感到困惑,確實太難與政治聯係起來了。

一個熱門評論寫道:“本以為最後會出現你!”

白宮發言人沒有回應關於總統為何在周日晚間發布極限運動視頻的提問。

這段離奇視頻,讓人立刻聯想到Facebook用戶信息流上泛濫的那些內容——充滿了垃圾信息、垃圾視頻、內容農場的輸出。早在2020年代初期,也就是生成式AI圖像還沒普及之前,Facebook就已淪為一個充斥低質量表情包、重複視頻和怪異頁麵的大雜燴,比如“庇護所比特犬每天迭好自己的床,直到被一家人收養”的視頻。

這類內容屬於“無腦刷屏”的範疇,介於無害和無營養之間,通常是一些算法套利的低質量產物,幫助點擊農場賺取收入,而你家某位困惑的親戚們似乎鍾愛這種內容。

但當美國總統的賬號也開始像Facebook大叔一樣在全世界發布這種內容時,這就顯得十分令人不安。

目前還不清楚特朗普是否親自操作這些賬號,但《華盛頓郵報》上個月報道說,幕僚對清晨發布的一些信息感到驚訝。過去,特朗普常常親自口述並修改自己的推文,甚至會特意決定哪個詞要用大寫。

事實上,特朗普多年來就表現出類似“Facebook大叔綜合征”的輕度症狀——早在2016年,他就曾轉發白人至上主義賬號、憤怒地直播吐槽《周六夜現場》,還常常自誇。

但現在這種行為似乎愈演愈烈。

當下這一時刻,最貼切的類比,可能是2021年1月6日國會騷亂後的網絡暴怒期。那段時間,特朗普曾被主流社交平台(包括Facebook和Twitter)暫時封禁。他隨後在2022年推出Truth Social,並開始發布更極端的內容,包括大量來自QAnon陰謀論賬號的帖子。

據報道,他曾在某一天發布多達50條信息,其中很多是聲稱2020年大選“被偷”的言論。這個周末的發帖風格與之類似。他發布了一張AI生成的圖片,畫麵中奧巴馬政府官員和前聯邦調查局局長詹姆斯·科米身穿橙色囚服,排列成“布雷迪一家”風格的九宮格,中間寫著“The Shady Bunch”。

類似的還有上周他用大寫字母發文,要求粉絲“放下”愛潑斯坦“騙局”,稱之為“瘋左”的“胡說八道”。他顯得憤怒、處於防守狀態,似乎失控,或者根本無意控製自己的在線時間。

特朗普一直熱衷於發帖,即便生成式AI內容也不是什麽新鮮事。去年競選期間,他就已全麵擁抱這項技術作為宣傳工具,發布和轉發自己祈禱的圖像、泰勒·斯威夫特粉絲集體支持他的畫麵(那是泰勒正式支持他的對手之前)、還有AI生成的哈裏斯站在鐮刀鐵錘旗前演講的畫麵。《華盛頓郵報》在一篇有關特朗普社交媒體使用的文章中寫道,在本任期的前四個半月內,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發布了2200多條信息,是2017年同期推文數量的三倍以上。

不過,與這個周末的內容不同,當時很多帖子都有明確的政治目的和指令。

例如,當特朗普反複變動關稅政策,導致市場暴跌時,他在Truth Social上發帖安撫美國人,“保持冷靜”,不要變成“驚恐者”(PANICANS),這是他發明的詞,用來指責那些擔憂特朗普搞垮經濟的人(MAGA影響者試圖推廣這個詞,但失敗了)。

他還曾用賬號威脅外國領導人,比如哥倫比亞總統佩特羅在試圖阻止遣返航班時,特朗普怒斥他,最終佩特羅妥協。

五月時,他警告俄羅斯總統普京,說“若不是我,俄羅斯早就發生很多非常糟糕的事”,還說普京“玩火!”

在準備轟炸伊朗時,他也通過Truth Social發布信息。無論多麽瘋狂,至少那些時候的發帖還是一種施加影響的手段。

但最近則不同。

就在這次周末狂發信息之前的一周,或許是特朗普第二任期中最讓他挫敗的一段時間。除了愛潑斯坦醜聞可能瓦解他的MAGA聯盟,他還無法像過去那樣讓某些人息事寧人,“他的正常盟友也不再聽命”,當他試圖勸說默多克或《華爾街日報》主編艾瑪·塔克不要刊登關於據稱是他發給愛潑斯坦的一封淫穢50歲生日賀信的文章時,遭到拒絕。

類似的沮喪,特朗普在第一任期也不少,那時他常被職業政客牽製,幕僚泄密不斷,媒體和矽穀也持續抨擊他。但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則不同。他身邊大多是忠誠者和奉承者,能相對自由地進行各種破壞政府結構和腐敗行為。大量媒體公司對他妥協,或至少不再那麽對立。在他的就職典禮上,矽穀最有權勢的高管們站在他身後,對他的政府表達默許支持。

這種氛圍轉變讓特朗普肆無忌憚。但愛潑斯坦案件成了真正的障礙。共和黨人似乎急於掩蓋此事,眾議長約翰遜甚至提前休會,避免出現可能要求公開愛潑斯坦文件的政治動議。

特朗普發帖的方式,其實透露出他對自己權力和影響力的感受。

對他這個周末發帖行為的解讀有幾種:

最直接的解釋是,特朗普對AI劣質內容和表情包的長期癡迷,現在被當作一種有效的宣傳工具。過去他需要草根表情包軍團產出內容,現在隻需一條ChatGPT指令,就能得到專屬、定製的“特朗普垃圾”,無需真實粉絲的熱情。

第二種解讀是,這些“粉絲藝術”的轉發是一種“執行者式自我安慰”。這些內容讓特朗普逃避現實,想象自己所希望的世界。

在這個虛構的世界裏,特朗普不是被支持者痛斥為為戀童癖遮醜的可疑人物,而是在逮捕奧巴馬。喔,他是主宰一切的英雄。

第三種解讀是,特朗普這些奇怪的轉發——比如病毒視頻垃圾、憤怒的文化戰爭帖文、反對“覺醒”球隊改名——根本不是宣傳手段,也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某種混亂的表現。

他像許多被社交媒體激 radical 化的孤立老人那樣發帖——2017年,史蒂芬·科爾伯特曾說,特朗普是“美國第一個種族主義祖父”。如今的發帖行為,完全符合這個形象。

再結合特朗普最近的一些認知失誤——比如他上周似乎忘記自己是任命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一切都顯得更令人擔憂。

在這個背景下,特朗普的Truth Social賬號更像是一個快速反應的幻想平台,展現的是一個並不存在的世界:總統像漫畫英雄,人人愛戴,能用權力隨意逮捕、封殺反對者。

即使出自任何普通人之手,這種複仇幻想都令人悲哀,但卻出自一個執著於報複、領導著一個正熱衷於在簡易營地逮捕和監禁移民的美國總統之手,這實在令人恐懼。

大西洋月刊的編輯湯姆·尼科爾斯在特朗普接受共和黨總統提名的一年前就指出:“這個總統在情緒上不正常。”

他形容那場演講是“一個精神嚴重有問題之人的胡言亂語。憤怒、偏執、瑣碎、自私,這一切全都在那晚表現出來。”

用來描述上周末特朗普在Truth Social上的發帖,簡直再貼切不過。特朗普要求起訴參議員亞當·希夫,看上去深受怨恨驅使——周六晚上發了一張詳細的信息圖表,試圖推翻已過去近九年的“通俄門”指控(宣傳學者認為,這是特朗普和政府試圖改寫曆史的手法)。

他還發布了一張奧巴馬的假冒“嫌犯照”。

周日早上,他還發了一段103字的信息,誇讚自己擔任總統六個月的成績。

憤怒、偏執、瑣碎、自私:特朗普似乎越來越沉迷於一個虛擬世界,在那裏他能幻想自己擁有夢寐以求的絕對權力和掌聲。

討論特朗普和社交媒體並不容易,因為與大多數用戶不同,特朗普能憑一條荒謬帖子改變新聞節奏,迫使全世界回應。

但現在,他的帖子似乎無法再產生預期效果。這周末他所展現的,或許正是一個轉折點的跡象。

他的發帖,不再是對現實的影響,而是從現實的退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