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領導層正陷入新一輪的大清洗。自2022年10月中共二十大以來,陸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四大軍種已有超過20名高級軍官從公眾視野中消失或被免職。
另有幾位將領也傳出“失聯”,可能預示著進一步的清洗即將發生。
最引人注目的是,自2023年秋季以來,中共中央軍委的6名穿軍裝委員中已有3人被免職。中央軍委是中共領導武裝力量的最高機構。第一個被拿下的是國防部長李尚福,2023年10月被免職,並於2024年6月被開除黨籍。隨後是軍委政治工作部主任苗華,他負責管理軍中人事和黨建事務,去年11月因“嚴重違紀”被停職,上月正式被免除軍委職務。
最近,《金融時報》報道,軍委排名第二的副主席何衛東自3月初以來未曾公開露麵,已遭清洗。
中央軍委一半成員在短時間內被免職,這在中共曆史上尚屬首次。更離奇的是,這3位將領此前都是習近平親自提拔的,2022年習近平在二十大上鞏固權力後將他們任命進入中央軍委。何衛東甚至是政治局成員,政治局由中共排名最高的24名領導組成。
分析人士指出,苗華和何衛東都屬於解放軍內部的“福建派”,因為他們曾與習近平同在福建任職,被認為與其關係密切。
外界注意到,這一波高層清洗發生的時間點非常關鍵。2027年,解放軍將迎來建軍100周年,也是習近平設定的軍隊實現現代化目標的時間節點。
此外,美國中情局前局長伯恩斯透露,習近平已指示解放軍“在2027年前具備成功進攻台灣的能力”。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中國一定會在2027年對台灣動武,但伯恩斯強調,這反映出習近平對軍事目標的高度重視和雄心。
在設定如此宏大的目標之際,問題隨之而來:這一輪清洗會如何影響解放軍的戰鬥力?很可能會拖慢部分武器現代化進程,擾亂指揮體係和決策流程,削弱士氣,這些因素都會在中短期內削弱解放軍的作戰能力。
北京在推進類似對台兩棲作戰等大規模軍事行動前,可能被迫更為謹慎。盡管如此,解放軍依然在繼續以空中行動和海上巡邏對台灣施壓。
然而,值得記住的是,北京很少等到“萬事俱備”才發動戰爭。例如,1950年中國軍隊在剛經曆多年內戰、經濟社會一片廢墟的背景下,依然出兵支持平壤,介入朝鮮戰爭。
1962年,盡管中國最高軍事將領因質疑毛澤東的“大躍進”政策剛被清洗,解放軍仍然發動對印度的戰爭。
1979年,北京派出準備不足的解放軍進攻越南,最終傷亡慘重、收效甚微。
曆史表明,即便國內經濟政治條件不利,哪怕軍隊尚未做好準備,中國領導人依然可能發動戰爭。
被拋棄的人
外部觀察人士很難獲得中國軍中清洗的具體信息。中共極少公開此類行動,即使對外宣布,也往往隻以“違紀”等模糊表述概括。即便公布具體指控,也可能掩蓋了真正的原因。
不過,李尚福、苗華、何衛東及其他高層軍官被清洗,背後可能有幾個主要因素。
首先,貪腐是清洗常見的原因。腐敗長期困擾著解放軍和整個中共。自2012年習近平掌權以來,北京大幅增加國防預算,加快軍事現代化進程。大量新增資金,尤其是用於武器采購和工程建設項目,為軍官和軍工高管提供了中飽私囊的機會。
在擔任國防部長之前,李尚福曾主管軍委裝備發展部,直接負責采購流程。在他被免職前幾個月,火箭軍司令員、政委以及兩名副政委就已被拘留。
火箭軍在李任內迅速擴張,建造了超過300個導彈發射井,並大幅增加彈道導彈儲備,這期間可能存在大量貪腐行為。
另一些將領可能因涉及升遷賄賂和庇護關係網絡而被清洗。這是解放軍的老問題:往往是關係廣、靠山硬的人晉升,而非最有能力的人。
苗華作為政治工作部主任,掌控人事任命。如果他簽批的提拔並非出於能力考量,這可能是他被拿下的原因之一。
苗的前任張陽也因類似問題在2017年被調查,不到兩個月後自殺,次年被追究黨紀責任。
軍委委員和其他高層軍官,還可能因試圖通過人事任命建立個人勢力範圍而被清洗。高層軍官若優先積累私權,就會形成“山頭”,造成軍內派係鬥爭,威脅習近平的掌控力,削弱部隊戰鬥力。
苗華和何衛東是軍委中新晉成員,可能試圖增強自身地位,挑戰老資格的第一副主席張又俠。張是習近平的兒時好友,現年75歲,盡管中共設定的退休年齡為68歲,仍被破格留任軍委。
最後也不排除一個可能性:這些高級軍官並未真正犯錯,而僅僅是因為習近平對他們的表現不滿,對他們完成任務缺乏信心。
如伍德諾和桑德斯在新書《中國追求軍事霸權》中所指出的,中共與軍隊之間的組織結構本身,就讓習近平難以信任將領。解放軍享有高度自主權,缺乏外部直接監督,因此中共隻能依賴軍隊自我約束。
而現代軍事事務的高度專業性,也意味著中共黨內缺乏相關專業能力去監督解放軍是否真正落實現代化目標。
不安全感困境
無論這輪清洗出於什麽原因,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將削弱中國的作戰準備能力,也會動搖中共高層對解放軍作戰能力的信心。
為了在周邊潛在衝突中取勝,尤其是在涉台戰爭中,解放軍力圖掌握“聯合作戰”能力,也就是整合各軍兵種力量,以實現軍事目標。這類作戰高度複雜,需要統一指揮和一體化的作戰規劃,不同軍種之間平台的高度協同,以及具備授權機製、靈活應變能力和強大的指揮、控製、通信與偵察係統。
為了提升這種作戰能力,習近平在2015年啟動了前所未有的軍改。如今,盡管習近平有多方麵理由避免對台采取大規模軍事行動,但他也可能擔心,在清洗之後,解放軍能否具備執行任務的能力。
例如,如果中共在武器采購體係中發現了腐敗問題,那麽黨內高層可能會懷疑過去十年間研發和部署的新式武器係統的可靠性與性能。
根據美國情報機構的說法,中國某些新型彈道導彈中竟然裝的是水而非燃料,而新建發射井的爆炸門也存在缺陷,需要維修或更換。
當前可能正在對這些新部署或計劃部署的武器係統進行審查和重新認證,以確保真正能如預期運行,但這也將拖慢武器係統的發展和部署速度。
清洗還會破壞整個指揮體係的運作。
中央軍委是一個由6人組成的機構,由習近平親自領導,負責解放軍所有事務,下轄15個子部門。如今6名軍委委員中已有3人“失聯”,一係列涉及軍事行動、戰略規劃和部隊建設的關鍵決策恐將延遲,直至新的委員到位。
比如,在加入中央軍委前,何衛東曾擔任東部戰區司令員,東部戰區的部隊在對台行動中至關重要。而現在,軍中最高決策層已經缺失了這樣一位擁有關鍵作戰經驗的人物。
決策和指揮係統也可能在其他方麵受到衝擊。各級軍官可能因擔心遭到牽連而變得更加謹慎,減少獨立判斷和決策的意願。這將進一步強化解放軍本已嚴重的“高度集中化”傾向,削弱聯合作戰所需要的靈活性和快速應變能力。
各級軍官還會被迫花更多時間參加政治學習和黨性教育,影響其軍事本職工作。士氣也可能因此下滑,軍官們憂心自己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整肅的對象,這將加劇軍中不信任,削弱整體凝聚力。
準備好了嗎
不過,外界對解放軍因高層動蕩而削弱戰備能力的關注,不應掩蓋一個基本事實:即使解放軍尚未完全準備好,習近平依然可能認為必須動用武力。
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中國多次選擇在國內和軍事條件都不利的情況下對外用兵。
1950年,經過中共高層激烈爭論,北京決定出兵朝鮮,使得這場戰爭演變成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大規模衝突。當時,中共仍在努力鞏固對全國的控製,並在國共內戰後重建經濟。許多黨政軍高層對與世界最強大軍隊交戰感到猶豫。
然而,出於戰略考量——阻止美國逼近中國邊境、最好能將美軍完全擋在朝鮮半島之外——最終戰勝了各種顧慮。但到1953年停戰時,中國軍隊已付出超過50萬人的傷亡代價,戰爭結果與起點幾乎無異,仍以三八線為界,美國也開始在中國東部邊緣構建起軍事同盟網絡。
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在與印度存在領土爭議的邊境上發動攻擊。當時,毛澤東因“大躍進”災難性失敗而政治地位動搖,數千萬人因饑荒死亡。但黨和軍方領導層依然認定,必須通過戰爭遏製印度對西藏的壓力,穩定中印邊境。
而這次戰爭發生的時間距離中國最高將領彭德懷因批評“大躍進”而遭清洗不過幾年時間。彭的倒台還帶走了其他與其關係密切的高層將領,打亂了解放軍高層指揮體係。
盡管如此,中國軍隊仍在戰場上壓倒性地擊敗印度,實現了政治目標,印度此後近20年都未再在邊境與中國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
1979年,北京出兵越南,聲稱要“教訓”河內:一方麵是越南倒向了中國的死敵蘇聯,另一方麵是越軍入侵了中國支持的柬埔寨。
當時,中國剛剛開始從文革動蕩中恢複。副總理鄧小平正與毛澤東指定的繼承人華國鋒鬥爭,解放軍內部也存在“毛派”與“改革派”之間的嚴重分歧。鄧小平清楚認識到解放軍的問題,曾用“臃腫、鬆懈、驕傲、浪費、懶惰”形容部隊。他甚至因軍隊尚未準備好而推遲入侵一個月。
但最終,為了向蘇聯展示中國的堅定態度,北京仍然出兵。代價是沉重的:短短一個月,解放軍傷亡超過3.1萬人,而越南直到80年代末才從柬埔寨撤軍。
上述朝鮮、印度和越南三次戰爭,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解放軍規模最大的三次對外戰爭。每一次,中共都是在國內條件不利、軍隊未充分準備的情況下發動戰爭。
這些戰爭不是出於選擇或機會,而是中共認定“非打不可”的必要之戰。
如果最近的清洗削弱了解放軍的戰備,並反映出習近平對軍隊的信心動搖,那麽至少在中短期內,主動挑起戰爭的可能性會降低。
但如果習近平認定對台動武“勢在必行”,即使解放軍尚未完全準備好,他也仍可能下令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