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薑文新片口碑票房雙輸,大導作品為什麽不再賣座?

薑文新片口碑票房雙輸,大導作品為什麽不再賣座?

文章來源: 搜狐娛樂 於 2025-07-22 08:35:1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

搜狐娛樂專稿(李小狼/文)客觀上,薑文輸給了大鵬。

截至發稿,《你行!你上!》豆瓣6.7分,7506萬票房,預測票房1.21億。《長安的荔枝》豆瓣7.7分,累計票房2.81億,預測票房7.1億。

大鵬拍了一部很當下的電影,有“要注意精神狀態”、“心態崩了”等互聯網化的台詞,有對官僚係統的諷刺,也有對底層普通人的關懷。

薑文端上來一盤“薑文”,有爹和兒子,有密集的台詞和飛騰的想象,還有那碟熟悉、需要致死量閱讀理解的“醋”。

荔枝尚且當季,但醋配餃子,已經過了時候。

01 醋有了,餃子沒了

《你行!你上!》依舊是一部典型的薑文作品。

台詞的趣味性一直是薑文作品的風格。《你行!你上!》中台詞多且密集,鏡頭經常在說話角色之間快速切換。

金句也有。比如李屏賓飾演的伯樂說:“跟著父親隻能另一個父親,跟著大師才能成為大師”;再比如當郎朗闖美不順,薑文飾演的郎國任說“現在有一股國內外的勢力在對付我”。

薑文新片口碑票房雙輸,大導作品為什麽不再賣座?

電影的影像也頗具美感,用現在流行的電影批評話術來說,這是一部純粹的電影,而不是放在電影院播放的長視頻。

《你行!你上》有一種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感,開場就夢幻又癲狂——父子在天台爭吵,天台的積水很深,像鏡子一樣透徹明亮,郎朗化著誇張的舞台妝,大叫著跑去跳樓,郎國任一個滑鏟把他踢飛,字麵意義上的“飛”。

畫麵定格於薑文的飛鏟,再是音樂、字幕和片名。這樣的開場或許也暗示了接下來觀眾看到的所有內容,都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傳記片。

在國外拿獎時,兩個郎朗飛了起來;郎朗搬家時,他在空中彈鋼琴,背後是一棟大樓,所有鄰居都站在窗戶邊上歡送;電影最後,薑文將郎朗17歲的救場拍成了俠客登場,郎國任在夕陽下的背影令人聯想到《太陽照常升起》。



薑文的電影從來不缺解讀。在很多影迷看來,他的電影存在大量隱喻,表麵的劇情隻是為醋包的餃子,背麵的隱喻才是值得琢磨的醋。

《你行!你上!》也存在這種情況。

首映後,薑文受眾像破譯《達芬奇密碼》一樣,樂此不疲地拆解著電影中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每一種顏色、每一個角色名……最終得出答案,這其實是一部近代史!

解讀也好,過度解讀也罷,豆瓣6.7分和1億+預測票房,大概證明了《你行!你上!》中的這點醋,大部分觀眾並不買賬。

如果說薑文過去的作品值得解讀,那是建立在餃子足夠好吃的前提下——《太陽照常升起》豆瓣8.4分;他引發最多討論與二創的作品《讓子彈飛》,豆瓣363.4萬人打出了9.0的高分。

餃子好吃,才顯得醋有意義,而《你行!你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劇情無聊又冗長。



電影長達144分鍾,非常平鋪直敘地講述了郎朗17歲成名的經曆——幼年學琴,從沈陽到豐台再到美利堅,比賽、考學,不停地找老師、換老師,但爹永遠在。

由於原型人物過於知名,所以電影裏的每一場比賽、每一個事件都毫無懸念。

故事不精彩,人物也不出彩。

電影的主角並非郎朗,而是他的父親郎國任。但這個最核心的大男主,甚至也算不上有魅力的角色。

他掌控著兒子在鋼琴外的一切,拒絕離場,拒絕所有試圖掌控或幫助兒子的老師。

薑文沒有把《你行!你上!》拍成民間想象的“嚴父逼子成龍”。那段絕望的父親逼兒子吃藥、跳樓,說“首先你死,然後我死”的故事,也被薑文輕輕放下。

《你行!你上!》更像是父子之間的一場“合謀”——兩個目標一致的人,如何走到天花板之上。



電影中還有一些薑文自己做父親的私人經曆,比如“半生緣”就來自他本人的感觸;那張兒子要求父親道歉的紙條,也來自他和12歲兒子的故事。

《邪不壓正》宣傳期,薑文說:“(《俠隱》的)鄉愁與舊韻就留給別人拍吧,我兒子大了,我想拍一部他也喜歡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是彭於晏飾演的兒子李天然,他是個體麵小夥兒,熱愛在陽光燦爛的屋頂上奔跑,浪漫又美好。電影最後,薑文飾演的藍青峰對他說:“我不是你爸爸,你該找自己的兒子了”。

《你行!你上!》中,薑文又把鏡頭對準了父親。這或許是他“獎勵”自己的“爹片”吧。



02 自我與“自戀”

現在已經不是薑文最好的時代了。

《你行!你上!》的直播首映禮上,有女性觀眾稱讚薑文“尊重女性角色在家庭裏的重要性”,因為電影中塑造了周秀蘭(即郎朗母親)一角。

但薑文說了實話——他和郎朗一家接觸過,不覺得女性在故事裏是缺失的,“我感覺他媽從來沒有缺失過,從物理時間、空間上,恐怕是沒有常在一起,但心理上一直在一起。”

“我不是故意要強調女人的重要性,我覺得那個也有點不自然,幹嘛非得拍女人馬屁,我覺得這也不對。男女沒那麽對立,我不知道什麽人老製造男女對立,這是種陰謀,沒那麽對立,男的多喜歡女的啊,你不覺得嗎?哎呀,我不能瞎表達,女的也喜歡男的。”



發言很快被主持人魯豫打斷。薑文問:“我說錯了嗎?”之後的對話中,他又小聲問了一遍,帶著些疑惑、惶恐,以及無所適從。

沒有作品上映的薑文,幾乎不會出現在公眾前麵,不上綜藝,不接采訪,不出席活動,沒有任何個人社交媒體。今年之前,他已經“消失”了6年。

薑文或許並不清楚,在此時此刻的語境下,這絕非一段符合時代發展與氛圍的發言,一如他本人和這部頻繁被貼上“登”和“爹”標簽的電影。

但薑文並非一個會適應時代的人,他隻拍自己。

薑文曾經有過一次耿耿於懷的“失利”。《太陽照常升起》被普遍認為是他最個人的一部作品,電影中隱含了他的童年、母親以及對曆史的思考。

但電影上映時,很多觀眾評價“看不懂”,最終票房隻有1000多萬,在2007年的票房榜上排第28名。這一年,國產電影票房冠亞軍分別是馮小剛的《集結號》和陳可辛的《投名狀》。



《太陽》之前,薑文是既有藝術性又受市場追捧的天才。他的頭兩部作品都入圍了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5年大賣5000多萬,年度票房榜第三,僅次於好萊塢電影《真實的謊言》和香港電影《紅番區》。

但比起《太陽》的票房失利,薑文其實更在意被大規模評價“看不懂”,“很多人說看不懂,我覺得壓根兒沒有懂不懂這回事,實際上是給說成不懂了……當第一個不懂的聲音傳出來以後,就成為了主流的聲音。”

《太陽》之後,就是《讓子彈飛》。這大概是薑文現如今最被觀眾認可、接受的作品,口碑票房都十分成功——豆瓣9分,在2010年拿到6億票房,僅次於《阿凡達》。

但在薑文看來,《太陽照常升起》才是真誠的、費心的,而《讓子彈飛》是他妥協的產物,是粗暴的,費的僅僅是力。

“我曾經說,拍《讓子彈飛》特別容易,別老拿賺錢說事兒,賺錢的片子誰不會拍,結果我發現人家不信我的話。所以,我就拍了一部,拍完以後我覺得確實容易,現在我這麽說你總該信了吧。但無論怎麽掙錢,它還是《太陽照常升起》的衍生品。”

直到現在,薑文依舊認為《讓子彈飛》是簡單的,在他心中的排名甚至比不上《你行!你上!》。

但正是這部“簡單又粗暴”的電影,成為了薑文和觀眾最後的默契。



在新時代,很多早期大導要麽創作節奏放緩,要麽創作轉型。比如張藝謀陳凱歌拍了一些主旋律電影;當年憑借兩部男人戲(《集結號》《投名狀》)拿下票房冠亞軍馮小剛和陳可辛,紛紛試水女人戲——《向陽·花》《醬園弄》。

而薑文從未放棄過自我表達,即便“送給觀眾”的《讓子彈飛》,也脫胎於他的得意之作,有他一以貫之的、擅長的表達。

但他越是拍自認真誠又費心的電影,越是固執地堅持作者性和自我表達,就離觀眾越遠。

《讓子彈飛》之後的三部薑文作品——《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你行!你上!》,不僅票房表現不佳,而且口碑全部兩極分化。

在《一步之遙》中,薑文諷刺了消費主義和媒介暴力,他還直接把鏡頭對準觀看戲中戲《槍斃馬走日》的觀眾——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馬走日的命運和事情的真相,但對暴力、刺激的場麵展現了瘋狂的熱情。

這部電影再次被很多觀眾評價“看不懂”。而之後的《邪不壓正》和《你行!你上!》,無論再怎麽對前作進行重複、修正、轉譯,都沒能達到“站著把錢掙了”的水平。



在薑文後期作品的豆瓣短評區,“自戀”是高頻詞。這或許並非心理學上的、客觀意義上的自戀,而是一種無法被理解的自我。

用現在流行的網絡話說,“此導沉迷於自己的藝術不知道天地為何物了”。

但薑文隻拍自己,他真心隻拍自己,他不能假裝自己不是爹,他就是爹。

《你行!你上!》首映禮,薑文說:“你老把我假設成另外一個人,(想著)我要適應時代。我沒這麽想過,我就看哪個故事有意思,先感動我,我就把它拍出來了,我就堅信別人也會被感動,但有時候我堅信對了,有時候堅信錯了。”

今年4月的北影節活動期間,薑文多次提到了餃子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在他看來,那也是一部真心的、搭了很多功夫的作品。

大概,在不同的年紀和時代,自我表達就是會得到不同的反饋。

“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

?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華人女子回國旅遊失蹤,丈夫被判賠2360萬美元
盧特尼克:川普每晚1點給我打電話 聊八卦 還讓我背鍋
川普要改H-1B製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時代將來臨….
捉奸事件:女主角夫家為“百億豪門” 2月剛買萬豪宅




24小時討論排行

為嚇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眾院無異議通過新法案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金融時報:國民黨與民意脫節 即將麵臨大罷免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川普不顧馬丁路德金家人反對 解密其遇刺FBI檔案
加入日本國籍的原中國人,當選日本參議院議員
承認竊取美國核彈機密 中國裔研究員麵臨10年重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圍魏救趙”
ICE移民拘留所慘況曝光:女性在男性注視下如廁…
五角大樓驚爆雲係統由中國工程師維運 防長勒令清查
美企稱破解煉金術:以核聚變把水銀變成黃金…
中國在西藏修建全球最大水壩,印度為何深感憂慮
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涉宣傳欺詐 加州DMV禁止銷售30天
高考錄取風向又變了,名校被踩在腳下摩擦
英國聯合27國譴責以色列:"不人道地殺害"加沙平民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薑文新片口碑票房雙輸,大導作品為什麽不再賣座?

搜狐娛樂 2025-07-22 08:35:12

?

搜狐娛樂專稿(李小狼/文)客觀上,薑文輸給了大鵬。

截至發稿,《你行!你上!》豆瓣6.7分,7506萬票房,預測票房1.21億。《長安的荔枝》豆瓣7.7分,累計票房2.81億,預測票房7.1億。

大鵬拍了一部很當下的電影,有“要注意精神狀態”、“心態崩了”等互聯網化的台詞,有對官僚係統的諷刺,也有對底層普通人的關懷。

薑文端上來一盤“薑文”,有爹和兒子,有密集的台詞和飛騰的想象,還有那碟熟悉、需要致死量閱讀理解的“醋”。

荔枝尚且當季,但醋配餃子,已經過了時候。

01 醋有了,餃子沒了

《你行!你上!》依舊是一部典型的薑文作品。

台詞的趣味性一直是薑文作品的風格。《你行!你上!》中台詞多且密集,鏡頭經常在說話角色之間快速切換。

金句也有。比如李屏賓飾演的伯樂說:“跟著父親隻能另一個父親,跟著大師才能成為大師”;再比如當郎朗闖美不順,薑文飾演的郎國任說“現在有一股國內外的勢力在對付我”。

薑文新片口碑票房雙輸,大導作品為什麽不再賣座?

電影的影像也頗具美感,用現在流行的電影批評話術來說,這是一部純粹的電影,而不是放在電影院播放的長視頻。

《你行!你上》有一種天馬行空的超現實感,開場就夢幻又癲狂——父子在天台爭吵,天台的積水很深,像鏡子一樣透徹明亮,郎朗化著誇張的舞台妝,大叫著跑去跳樓,郎國任一個滑鏟把他踢飛,字麵意義上的“飛”。

畫麵定格於薑文的飛鏟,再是音樂、字幕和片名。這樣的開場或許也暗示了接下來觀眾看到的所有內容,都不是常規意義上的傳記片。

在國外拿獎時,兩個郎朗飛了起來;郎朗搬家時,他在空中彈鋼琴,背後是一棟大樓,所有鄰居都站在窗戶邊上歡送;電影最後,薑文將郎朗17歲的救場拍成了俠客登場,郎國任在夕陽下的背影令人聯想到《太陽照常升起》。



薑文的電影從來不缺解讀。在很多影迷看來,他的電影存在大量隱喻,表麵的劇情隻是為醋包的餃子,背麵的隱喻才是值得琢磨的醋。

《你行!你上!》也存在這種情況。

首映後,薑文受眾像破譯《達芬奇密碼》一樣,樂此不疲地拆解著電影中的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每一種顏色、每一個角色名……最終得出答案,這其實是一部近代史!

解讀也好,過度解讀也罷,豆瓣6.7分和1億+預測票房,大概證明了《你行!你上!》中的這點醋,大部分觀眾並不買賬。

如果說薑文過去的作品值得解讀,那是建立在餃子足夠好吃的前提下——《太陽照常升起》豆瓣8.4分;他引發最多討論與二創的作品《讓子彈飛》,豆瓣363.4萬人打出了9.0的高分。

餃子好吃,才顯得醋有意義,而《你行!你上!》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劇情無聊又冗長。



電影長達144分鍾,非常平鋪直敘地講述了郎朗17歲成名的經曆——幼年學琴,從沈陽到豐台再到美利堅,比賽、考學,不停地找老師、換老師,但爹永遠在。

由於原型人物過於知名,所以電影裏的每一場比賽、每一個事件都毫無懸念。

故事不精彩,人物也不出彩。

電影的主角並非郎朗,而是他的父親郎國任。但這個最核心的大男主,甚至也算不上有魅力的角色。

他掌控著兒子在鋼琴外的一切,拒絕離場,拒絕所有試圖掌控或幫助兒子的老師。

薑文沒有把《你行!你上!》拍成民間想象的“嚴父逼子成龍”。那段絕望的父親逼兒子吃藥、跳樓,說“首先你死,然後我死”的故事,也被薑文輕輕放下。

《你行!你上!》更像是父子之間的一場“合謀”——兩個目標一致的人,如何走到天花板之上。



電影中還有一些薑文自己做父親的私人經曆,比如“半生緣”就來自他本人的感觸;那張兒子要求父親道歉的紙條,也來自他和12歲兒子的故事。

《邪不壓正》宣傳期,薑文說:“(《俠隱》的)鄉愁與舊韻就留給別人拍吧,我兒子大了,我想拍一部他也喜歡的電影。”

在這部電影中,主角是彭於晏飾演的兒子李天然,他是個體麵小夥兒,熱愛在陽光燦爛的屋頂上奔跑,浪漫又美好。電影最後,薑文飾演的藍青峰對他說:“我不是你爸爸,你該找自己的兒子了”。

《你行!你上!》中,薑文又把鏡頭對準了父親。這或許是他“獎勵”自己的“爹片”吧。



02 自我與“自戀”

現在已經不是薑文最好的時代了。

《你行!你上!》的直播首映禮上,有女性觀眾稱讚薑文“尊重女性角色在家庭裏的重要性”,因為電影中塑造了周秀蘭(即郎朗母親)一角。

但薑文說了實話——他和郎朗一家接觸過,不覺得女性在故事裏是缺失的,“我感覺他媽從來沒有缺失過,從物理時間、空間上,恐怕是沒有常在一起,但心理上一直在一起。”

“我不是故意要強調女人的重要性,我覺得那個也有點不自然,幹嘛非得拍女人馬屁,我覺得這也不對。男女沒那麽對立,我不知道什麽人老製造男女對立,這是種陰謀,沒那麽對立,男的多喜歡女的啊,你不覺得嗎?哎呀,我不能瞎表達,女的也喜歡男的。”



發言很快被主持人魯豫打斷。薑文問:“我說錯了嗎?”之後的對話中,他又小聲問了一遍,帶著些疑惑、惶恐,以及無所適從。

沒有作品上映的薑文,幾乎不會出現在公眾前麵,不上綜藝,不接采訪,不出席活動,沒有任何個人社交媒體。今年之前,他已經“消失”了6年。

薑文或許並不清楚,在此時此刻的語境下,這絕非一段符合時代發展與氛圍的發言,一如他本人和這部頻繁被貼上“登”和“爹”標簽的電影。

但薑文並非一個會適應時代的人,他隻拍自己。

薑文曾經有過一次耿耿於懷的“失利”。《太陽照常升起》被普遍認為是他最個人的一部作品,電影中隱含了他的童年、母親以及對曆史的思考。

但電影上映時,很多觀眾評價“看不懂”,最終票房隻有1000多萬,在2007年的票房榜上排第28名。這一年,國產電影票房冠亞軍分別是馮小剛的《集結號》和陳可辛的《投名狀》。



《太陽》之前,薑文是既有藝術性又受市場追捧的天才。他的頭兩部作品都入圍了歐洲三大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陽光燦爛的日子》在1995年大賣5000多萬,年度票房榜第三,僅次於好萊塢電影《真實的謊言》和香港電影《紅番區》。

但比起《太陽》的票房失利,薑文其實更在意被大規模評價“看不懂”,“很多人說看不懂,我覺得壓根兒沒有懂不懂這回事,實際上是給說成不懂了……當第一個不懂的聲音傳出來以後,就成為了主流的聲音。”

《太陽》之後,就是《讓子彈飛》。這大概是薑文現如今最被觀眾認可、接受的作品,口碑票房都十分成功——豆瓣9分,在2010年拿到6億票房,僅次於《阿凡達》。

但在薑文看來,《太陽照常升起》才是真誠的、費心的,而《讓子彈飛》是他妥協的產物,是粗暴的,費的僅僅是力。

“我曾經說,拍《讓子彈飛》特別容易,別老拿賺錢說事兒,賺錢的片子誰不會拍,結果我發現人家不信我的話。所以,我就拍了一部,拍完以後我覺得確實容易,現在我這麽說你總該信了吧。但無論怎麽掙錢,它還是《太陽照常升起》的衍生品。”

直到現在,薑文依舊認為《讓子彈飛》是簡單的,在他心中的排名甚至比不上《你行!你上!》。

但正是這部“簡單又粗暴”的電影,成為了薑文和觀眾最後的默契。



在新時代,很多早期大導要麽創作節奏放緩,要麽創作轉型。比如張藝謀陳凱歌拍了一些主旋律電影;當年憑借兩部男人戲(《集結號》《投名狀》)拿下票房冠亞軍馮小剛和陳可辛,紛紛試水女人戲——《向陽·花》《醬園弄》。

而薑文從未放棄過自我表達,即便“送給觀眾”的《讓子彈飛》,也脫胎於他的得意之作,有他一以貫之的、擅長的表達。

但他越是拍自認真誠又費心的電影,越是固執地堅持作者性和自我表達,就離觀眾越遠。

《讓子彈飛》之後的三部薑文作品——《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你行!你上!》,不僅票房表現不佳,而且口碑全部兩極分化。

在《一步之遙》中,薑文諷刺了消費主義和媒介暴力,他還直接把鏡頭對準觀看戲中戲《槍斃馬走日》的觀眾——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馬走日的命運和事情的真相,但對暴力、刺激的場麵展現了瘋狂的熱情。

這部電影再次被很多觀眾評價“看不懂”。而之後的《邪不壓正》和《你行!你上!》,無論再怎麽對前作進行重複、修正、轉譯,都沒能達到“站著把錢掙了”的水平。



在薑文後期作品的豆瓣短評區,“自戀”是高頻詞。這或許並非心理學上的、客觀意義上的自戀,而是一種無法被理解的自我。

用現在流行的網絡話說,“此導沉迷於自己的藝術不知道天地為何物了”。

但薑文隻拍自己,他真心隻拍自己,他不能假裝自己不是爹,他就是爹。

《你行!你上!》首映禮,薑文說:“你老把我假設成另外一個人,(想著)我要適應時代。我沒這麽想過,我就看哪個故事有意思,先感動我,我就把它拍出來了,我就堅信別人也會被感動,但有時候我堅信對了,有時候堅信錯了。”

今年4月的北影節活動期間,薑文多次提到了餃子的《哪吒之魔童鬧海》,在他看來,那也是一部真心的、搭了很多功夫的作品。

大概,在不同的年紀和時代,自我表達就是會得到不同的反饋。

“一代人來,一代人走,大地永存,太陽升起,太陽落下,太陽照常升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