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外交事務》 | “後美國世界”:無足輕重的美國

《外交事務》 | “後美國世界”:無足輕重的美國

文章來源: 信息正義 於 2025-07-20 12:57:3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外交事務》2025年7/8月號

如果美國繼續沿著川普開辟的道路前進,

它將成為一個“既不足為友(因太過殘暴),

亦不足為懼(已無足輕重)”的國家。

在未來幾年,

美國花費數十年建立的聯盟將開始瓦解。

—— 科裏·沙克

【前言】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今年2025年7月/8月號出了一期《誰需要盟友》(Who Needs Allies)特輯,探討在因川黨之亂而形成的“後美國”時代,傳統盟友關係是否仍然對美國至關重要?

《信息正義》之前介紹過這期專輯中美國兩位國際政治學巨擘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和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共同撰寫的重磅文章《漫長美國世紀的終結》(The End of the Long American Century: Trump and the Sources of U.S. Power)。文章指出:川普想讓美國更加強大,結果卻可能讓“美國世紀”以一種不體麵的方式走向終結。

今天譯介的這篇文章同樣出自《外交事務》這一專輯,《無足輕重的國家:“後美國世界”中的美國》(Dispensable Nation:America in a Post-American World)。作者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專家之一科裏·沙克(Kori Schake)。

科裏·沙克(Kori Schake)

她現任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外交與國防政策部主任,曾在喬治·W·布什政府時期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也曾出任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和五角大樓重要戰略職務,深度參與冷戰後北約擴張、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等重大決策。

沙克的學術背景同樣極為紮實,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和馬裏蘭大學深造,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與前國務卿賴斯,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深厚功底。她著有多部被廣泛引用的重要著作,如《安全通道》(Safe Passage)和《國家失修》(State of Disrepair),深刻剖析美國霸權的演變與自由國際秩序的挑戰。

除了在西點軍校、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名校任教,她也是媒體上的常客,頻繁在《大西洋月刊》《外交事務》《紐約時報》等主流平台撰寫深具洞見的時評。

作為一位堅守現實主義立場、重視製度原則的戰略專家,沙克以其清晰的戰略思維、跨黨派的政策視角,以及對西方聯盟體係的持續關注,在全球政策圈內贏得了廣泛尊重,被視為重要的思想聲音之一。(By 新約客)

  本篇收錄於美國總統攻擊美國 | 美國告急欄目

原文刊發於《外交事務》2025年7月/8月號。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dispensable-nation-schake

無足輕重的國家

“後美國世界”的美國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義)”編譯作品。已開通快捷轉載,歡迎轉載、分享、轉發。

文:科裏·沙克

譯:臨風

編:新約客

另一種未來

1

唐納德·川普總統的崛起及其持久的政治吸引力,部分源於他將美國描繪成一個失敗的國家:疲憊、虛弱且破敗。

然而,在一種典型的自相矛盾行為中,他的外交政策卻基於對美國力量的顯著高估。

川普及其顧問似乎認為,盡管國家據稱處於危險境地,華盛頓的單邊行動仍能迫使他國屈服並接受美國的條件。

2

但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力量主要植根於合作,而非強製。

川普團隊忽視了這一曆史,理所當然地享受合作方式帶來的所有好處,卻未能預見到另一種未來:

其他國家選擇退出美國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或構建一個對美國利益敵對的新秩序。

而這正是川普政府正在加速促成的結果。

3

政治學家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在《外交事務》雜誌中指出,

美國正成為“一個流氓超級大國,既非國際主義也非孤立主義,而是激進、強大且日益為自身利益而行動。”

這一描述準確但不完整,因為它未能完全捕捉到美國主導地位可能被他國削弱或限製的程度。

在川普時代,許多人猜測美國是否會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退出其在全球的領導角色。

但更緊迫的問題可能是:如果世界其他國家搶先一步,退出以美國為主導的、曾是美國實力基石的協作秩序,會發生什麽?

4

有的人可能反駁說,即使美國的盟友和中立國家不喜歡川普行使美國力量的方式,它們現在別無選擇,隻能順從,

並且長遠來看,他們會適應這種方式,盡可能安撫美國,僅在絕對必要時進行對衝。

畢竟,它們可能最終會憎恨和不信任美國,但這種程度遠不及他們對中國的憎恨和不信任,以及對俄羅斯和其他美國對手的敵意。

在這種觀點中,川普想要打造的美國將是最糟糕的霸權國家——除了其他所有可能的候選者。

此外,即使其他國家想要退出美國主導的秩序或繞過華盛頓,他們單獨或集體都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他們可能懷念一個更國際主義、開放、合作的美國塑造世界秩序的日子。但他們將學會接受一個更民族主義、封閉且苛刻的美國。

5

這種觀點源於想象力的匱乏——這是戰略失敗的常見根源,因為治國之道需要預見國際體係中其他行為體的反應以及它們可能引發的力量。

川普團隊缺乏這種能力,反而采取了一種基於兩個錯誤假設的策略:

即其他國家、國際組織、企業和民間社會組織在麵對美國要求時別無選擇,隻能屈服;

即使出現了替代方案,美國也能在沒有盟友的情況下保持主導地位。

這不過是將自我中心主義包裝成戰略。

這種做法不會帶來一個對美國權力更有利的秩序,反而會導致一個對美國權力更具敵意的秩序,

其中,美國權力將逐漸衰落。

消耗美國

6

盡管川普貶低美國,美國實際上極其強大且充滿活力。沒有哪個發達國家如此依賴國內市場而如此少依賴貿易。

全球大約一半的貿易和近90%的外匯交易以美元進行,這是賦予華盛頓赤字支出的巨大價值儲存庫,這種赤字支出在其他地方將是不可想象的。

與幾乎所有其他發達國家不同,美國的適齡勞動力在增長。

美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鄰國友好,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其大學和企業工作,促進社會和經濟流動性以減少民族和宗教矛盾,並由一個適應多元社會政治體係的政府治理。

7

但川普及其團隊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耗這些優勢。

自他1月上任以來,國家憲政民主的元素已被削弱——更糟糕的是,這些要素被武器化以服務於黨派目的,或滿足川普的個人恩怨。

白宮通過踐踏國會的權威、拒絕遵守法院命令、質疑聯邦儲備等重要機構的獨立性,激進地擴大了行政部門的權力。

川普針對美國頂尖大學,剝奪了它們用於創造創新技術和醫學進步的聯邦資金。

他允許億萬富翁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這位曾向其競選活動捐贈巨額資金的富豪——肆意幹預聯邦官僚機構,迫使許多才華橫溢的職業公務員離職,

而這些人正是確保聯邦政府正常運轉並執行美國外交政策的關鍵力量。

8

與此同時,川普針對對手和盟友的反複無常的貿易戰擾亂了市場,嚇退了投資者,並使華盛頓的夥伴相信它們不再能信任美國。

川普威脅盟友的主權,公開斥責它們的領導人,同時對威脅它們的獨裁者和暴徒大加讚揚。

美國政府突然且武斷地取消對外國援助,剝奪了美國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並釋放出一種冷漠態度,這種態度不會被忽視。

當美國的盟友目睹這一切時感到震驚,而對手則幸災樂禍,美國已從不可或缺的夥伴淪為令人難以忍受的對手。

9

美國在國際秩序中的主導地位在曆史上是異常的,因為它導致其他國家采取的製衡措施少之又少。

通常,一個崛起的大國會促使其他國家平衡其影響力:

在公元前五世紀,雅典的崛起促使鄰國向斯巴達尋求保護;

在十八世紀初的北方戰爭中,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野心引發了反瑞典聯盟;

大約一個世紀後,法國的日益強大促成了最終擊敗拿破侖的聯盟。

但美國及其盟友在二戰廢墟上創建的國際秩序阻止了這種看似不可避免的規律。

其共識性規則與自願參與機製,使中小國家得以在美式安全保障下最大化自身影響力。

美國主動自我克製以鼓勵合作。

因此,美國主導的秩序極為高效,因為規則很少需要強製執行。

沒有哪個主導大國在維持其主導地位時曾得到如此多的他國協助。

10

這一秩序現在正在崩潰。

川普深信盟友是負擔。

他的談判策略是利用美國的杠杆作用,隨時從所有對手那裏榨取讓步。

但這種方法未能考慮到合作如何作為力量倍增器。

以伊朗為例。自1979年以來,美國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施了嚴厲製裁。然而,僅靠美國的壓力不足以讓德黑蘭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這需要中國、俄羅斯和華盛頓的歐洲盟友加入製裁機製。

11

烏克蘭戰爭提供了另一個例子。

為了結束戰爭,川普政府可能希望放鬆對俄羅斯的製裁或迫使烏克蘭屈服於莫斯科的侵略。

但俄羅斯經濟要恢複需要歐洲的默許,而歐洲國家即使沒有美國的援助也可以繼續支持烏克蘭。

然而,川普並未在談判中爭取歐洲盟友的合作,而是將它們排除在外。

同樣,美國希望限製中國獲取某些先進技術,如製造半導體所需的關鍵工具和組件。

但如果沒有製造這些產品的國家(如日本和荷蘭)的配合,美國的限製措施將不起作用。

如果華盛頓無論如何都要限製市場準入,或者美元失去全球經濟的中心地位,那麽,威脅將各國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或剝奪其使用美元進行交易的能力將不再有效。

12

川普政府絕非唯一助長有利美國國際秩序腐蝕的因素。

幾十年來,華盛頓一直在將經濟相互依存武器化,

而由於美國選民普遍認為自由貿易損害了美國製造業並掏空了美國經濟,過去三屆總統政府都對提供市場準入持敵對態度,

甚至對那些對美國生產至關重要的關鍵輸入品供應國也不例外。

13

多年來,美國的盟友——特別是那些擔心中國日益增強的亞洲盟友——一直懇求華盛頓采取一種經濟戰略,使它們能夠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在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的第二任期內,他的政府談判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PPP),提供了一種合作的前進方式。

該協議將連接12個經濟體,利用亞洲的經濟活力,並利用進入美國市場的承諾來強製執行更高的環境和勞工標準,從而使美國生產更具競爭力。

但奧巴馬政府未推動國會批準該協議,而是讓其擱置。

2016年,兩大黨總統候選人都否認了該協議,川普於2017年退出談判,喬·拜登在2021年成為總統後選擇不加入該協議。

14

然而,在燒毀橋梁方麵,沒有什麽比過去幾個月川普政策的速度和破壞性更甚。

根據民意研究公司Cluster 17和“Le Grand Continent”雜誌近期進行的調查,51%的歐洲人“認為川普是歐洲的敵人”。

這種情緒在之前最支持美國的國家,如丹麥和德國,表現得最為強烈。

“美國人——至少是這部分美國人,這個政府——對歐洲的命運基本漠不關心,”

現任德國總理弗裏德裏希·默茨在2月其中間偏右政黨贏得選舉後表示。因此,他說,

“我的首要任務將是盡快加強歐洲,以便我們能夠一步步真正實現對美國的獨立。”

他的話捕捉到了十年前還是邊緣信念、如今在歐洲已成為普遍共識的觀點。

孤立美國

15

近年來,美國的對手,包括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在麵對華盛頓試圖孤立它們的努力時,加強了彼此的合作,幫助對方規避製裁、武裝軍隊並實施各種侵略行為。

這並不令人意外,美國的政策製定者有豐富的經驗應對此類陰謀。

然而,它們缺乏的,是麵對一個傳統美國盟友和中立國家也開始聯合起來——但針對美國——的世界經驗。

16

這一過程的最初跡象可能看起來僅僅是象征性的抗議,因為各國和機構尋求消弱華盛頓傳統的召集能力。

國家元首可能避免與白宮舉行會晤,外國官員可能無法接聽電話以協調政策,

國際組織領導人可能不安排那些能為美國官員提供地位、設定議程並同時會見眾多世界領導人的峰會。

擔心華盛頓計劃撤出駐紮在歐洲的美國軍隊,北約秘書長可能取消聯盟的年度峰會,以避免給美國總統提供宣布此舉的平台;

聯合國秘書長可能選擇不配合美國的安理會會議日程安排,或拒絕讓美國代表發言提出論點。

雖然這些行為看似瑣碎,但它們會削弱華盛頓確保其政策提案成為國際辯論和行動基礎的能力。

17

全球對華盛頓的退縮很快會開始產生更明顯的影響,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失。

各國可能選擇不投資美國國債,或者僅以更高的利率購買,這將增加華盛頓償還國家債務的成本。

美國能夠維持其令人瞠目結舌的國債揮霍,僅因為投資者認為美元是避險資產。

但川普及其在國會的共和黨盟友通過關稅和將債務水平推向空前高度的預算,正在摧毀這一來之不易的特權。

(五月,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並不令人意外。)

隨著時間推移,美國可能麵臨投資者的流失,這些投資者不僅珍視他們期望從美國市場獲得的增長,還有支撐美國經濟的穩定、法治和監管獨立性。

與此同時,外國政府可能開始通過補貼和監管措施,建立繞開美國零部件的供應鏈。

18

如果華盛頓繼續對外國商品設置重大壁壘,其貿易夥伴將尋求其他市場,增加彼此之間的整合,犧牲美國公司的利益。

三月,日本和韓國——美國在亞洲最依賴的兩個盟友——與中國舉行了貿易峰會,

之後三國聯合宣布計劃推動新的三邊自由貿易協定,並承諾共同努力在該地區發展“可預測的貿易和投資環境”。

華盛頓需要東京和首爾站在自己一邊,以創造規模經濟並繞過中國的供應鏈。

日本和韓國是亞洲經濟活力的兩大支柱;沒有它們,美國邊緣化中國的努力無法成功。

19

川普對多邊主義的蔑視也正在危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幾十年來,這兩個機構幫助塑造了對華盛頓有利的全球經濟。

但川普政府指責它們“表現不佳”,並要求它們將議程與總統保持一致,這引發了人們對華盛頓可能退出或像對待世界貿易組織一樣削弱它們的擔憂。

背刺美國

20

如果各國開始與華盛頓脫鉤,美國的國家安全也將受到損害。

考慮情報共享,這是另一個華盛頓可能麵臨合作減少的領域。

這一做法要求美國夥伴相信,他們與華盛頓共享的任何信息不會被用來損害他們的利益,並且獲取這些情報的來源和方法將保持機密。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內,美國盟友很快發現總統對機密信息態度輕率。

2017年5月,《紐約時報》報道,川普在與訪問白宮的俄羅斯官員交談時,隨意討論了以色列提供給美國的關於恐怖主義陰謀的機密信息。

在他的第二任期內,這種擔憂進一步加劇。

3月,川普的多名內閣官員使用未加密的商業移動應用Signal,分享和討論關於對也門胡塞武裝即將發動的美國打擊的機密細節。

這種鬆懈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在與華盛頓分享信息時變得更加謹慎,無論是分享的內容、方式還是時機。

21

川普管理美國軍隊的方式也可能導致盟友逃離美國領導。

一些訓練最精良的軍事單位現在被從軍隊國家訓練中心的高強度作戰準備中調離,以協助在墨西哥邊境執行移民執法任務。

為了追求這樣的總統優先事項,國家武裝部隊將失去作戰能力,使其成為價值較低且可用性較低的夥伴。

盟友可能選擇避免采購美國製造的武器,擔心華盛頓或美國公司可能在危機中拒絕他們使用武器的許可——

正如2022年馬斯克拒絕烏克蘭使用其星鏈通信網絡攻擊克裏米亞的俄羅斯軍隊一樣。

這種回避反過來可能導致互操作性問題。

讓軍隊使用兼容設備緊密合作已屬不易;增加難度將削弱華盛頓及其盟友對潛在對手的核心優勢之一。

22

美國軍隊在全球投射力量的能力依賴於夥伴和盟友。

五角大樓如果不使用比利時和德國的港口,就無法向中東緊急部署部隊,也無法在不使用日本和菲律賓基地的情況下向太平洋派遣部隊(更不用說與中國進行持續作戰行動)。

美國無法在沒有巴基斯坦領空許可的情況下對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實施空襲,

如果美國軍隊無法使用德國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和蘭茨圖爾醫院,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會有更多的美國軍人喪生。

華盛頓如果沒有通過巴拿馬和蘇伊士運河的優先通行權,就無法以必要速度執行作戰計劃。

美國軍事力量並非自給自足;

它依賴於他國。

但對美國政策的日益反感將疏遠其他國家的公眾,使其政府更難以支持美國軍事行動,更不用說參與其中。

想象一下,如果恐怖分子對美國發動大規模襲擊,而盟友不像9/11襲擊後那樣迅速提供幫助,部分通過支持美國在阿富汗的部隊。

23

美國密集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還支持“擴展威懾”,保護華盛頓的朋友免受敵人侵害。

但川普已經削弱了戰後秩序的這一支柱。

例如,2019年,伊朗代理人襲擊了沙特阿拉伯的主要石油加工設施後,美國盟友注意到川普選擇不報複。

24

川普政府似乎認為,如果華盛頓迫使盟友自立,它們會做出有利於美國的抉擇。

這不太可能成真。

盡管大多數美國盟友的軍隊優於其潛在對手,但它們通常缺乏使用這些軍隊的信心。

華盛頓的歐洲盟友無疑能在常規非核戰爭中擊敗俄羅斯軍隊。

如果得到至少一個核武盟友——法國或英國——的安全保證,單是芬蘭可能就能在這樣的戰鬥中擊敗俄羅斯。

25

但歐洲的美國盟友對自身力量缺乏信心。如果美國拋棄它們,它們可能與侵略者妥協,損害自身和華盛頓的利益。

這正是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法國和德國所做的,而奧巴馬政府幾乎未作反應。

歐洲大國迫使烏克蘭接受所謂的明斯克協議,正式化了俄羅斯占領烏克蘭領土的緩衝區。

但這並未停止戰爭:俄羅斯加強了其陣地,違反協議,並於2022年再次入侵。

26

未來幾年,俄羅斯對北約波羅的海成員國領土的侵蝕,伴隨如果北約抵抗,(俄國)就使用核武器的威脅,可能分裂西方。

川普政府可能不願為了塔林(Tallinn)而犧牲紐約——法國、德國和英國也可能退縮。

一個充滿這種不安全感的歐洲不會特別熱衷於幫助華盛頓應對中國的軍事和商業侵略,或幫助限製伊朗的核計劃。

27

川普經常通過表現出對那些他認為國防開支不足的條約盟友的安全無動於衷,質疑美國安全保證的可靠性。

他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與烏克蘭對其主權的英勇捍衛等同起來的可恥方式,侵蝕了吸引誌同道合國家合作的基本美國道德感——盡管這種道德感可能不完美且不一致。

如果美國的政策明顯不道德,從而與中國和俄羅斯的政策無異,其他國家可能選擇站在這些大國一邊,押注其行為至少更具可預測性。

讓美國更軟弱

28

川普政府可能指望美國盟友對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等美國對手的意識形態所持的敵意。

在這種觀點中,即使美國夥伴不喜歡華盛頓的某些做法,他們最終會出於民主團結感而繼續支持美國。

但美國盟友輕易克服了他們可能存在的任何意識形態反對意見,在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繼續與俄羅斯貿易,盡管中國近年來對維吾爾人的鎮壓和對香港的打壓,他們也繼續與中國貿易。

此外,川普政府本身並不認為意識形態差異是合作的障礙。

美國與俄羅斯價值觀的不匹配並未阻止川普在烏克蘭戰爭中站在莫斯科一邊。

川普在5月對一群投資者和沙特領導人保證,華盛頓不會“對你們的生活方式或治理方式說教”。

如果華盛頓不認為意識形態重要,就不應該指望其他國家會重視。

29

川普及其團隊可能還認為,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的力量匯聚如此之大,沒有美國的支持,歐洲的抵抗將徒勞無功。

在這種觀點下,最好恢複十九世紀大國瓜分世界的做法。

然而,這將把歐洲讓給俄羅斯,把亞洲讓給中國,這將是一場巨大的損失。

而且,沒有理由假設這種讓步會滿足中國和俄羅斯的野心:

例如,考慮北京在拉丁美洲的大量投資和試圖腐蝕加拿大政治體係的行為,暗示了中國的意圖。

30

川普政府這種方式的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它認為大多數聯盟管理形式充其量是對贏得與中國的競爭的幹擾,管理聯盟通常還是個障礙。

川普政府的官員們會討厭這種比較,但這種立場是拜登政府論點的延續,

即美國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國內增強自身實力:擁有最佳經濟、最具創新性的技術以及最強大的軍隊。

按照這種邏輯,在這些方麵獲勝將吸引全球支持,因為人們喜歡站在贏家一邊。

但如果其他國家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或者認為美國技術對它們有危險,或者相信美國軍隊無法為它們提供真正的保護,情況就不會如此。

當然,美國應該增強自身實力。但如果這樣做沒有惠及他國,它們將試圖保護自己並限製對美國實力的接觸。

31

如果川普真的旨在通過在國內增強實力來使國家在國外更強大,他的方式卻很奇怪。

政府不明智的關稅正在增加市場波動性,使商業規劃幾乎不可能。

川普倡導的共和黨立法可能導致赤字激增和通貨膨脹加劇。

美國科技巨頭與政府對機構和法治發起攻擊的關聯,正在損害它們的品牌,危及它們的市場價值和用戶采納率。

根據國防分析師托德·哈裏森(Todd Harrison)的說法,川普支持的預算提案將導致2026年國防開支比拜登政府為該年預測的減少315億美元,

而拜登政府的預算本身已不足以應對國家麵臨的安全挑戰。

這並非強硬議程,而是軟弱議程。

讓美國無足輕重

32

川普及其團隊正在摧毀一切使美國成為吸引人的合作夥伴的因素,因為他們無法想象一個與美國利益相悖的秩序會有多麽糟糕。

美國的不可或缺性並非必然。

在冷戰後世界,美國通過承擔維護那些同意遵守華盛頓製定並執行的規則的國家安全與繁榮的責任,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果美國自身放棄這些規則及其所建立的體係,它將變得完全無足輕重。

33

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實力的自我毀滅,很可能讓未來的曆史學家感到困惑。

在冷戰後時代,美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霸權,維持這種霸權相對容易且成本低廉。

川普的所有前任在那個時期都犯過錯誤,其中一些錯誤顯著削弱了美國的影響力,助長了美國的對手,並限製了華盛頓促使其他國家合作或服從的能力。

但這些前任並未有意造成這種結果。

川普則希望生活在一個美國雖然依然富裕強大,但不再積極塑造有利於自身全球秩序的世界。

他更傾向於領導一個被畏懼而非被愛的國家。

但他的做法不可能引發任何情感。

如果美國繼續沿著川普開辟的道路前進,它將成為一個“既不足為友(因太過殘暴),亦不足為懼(已無足輕重)”的國家。

34

在未來幾年,美國花費數十年建立的聯盟將開始瓦解,

而美國的競爭對手將不會浪費時間,迅速利用由此產生的真空。

華盛頓的一些盟友可能會等待一段時間,希望他們的美國盟友會回心轉意,試圖恢複類似於傳統美國領導角色。

但一切無法回到從前;

他們的信任與信心已遭受不可逆轉的重創。

即便美國試圖回歸昔日風采,也難以完全恢複往日榮光,他們也不會等待太久。

很快,他們將另尋出路——而世界其他國家也將隨之而動。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紮克伯格:任命這位華裔為Meta的首席科學家
新晉河南首富,靠一張“旺夫大圓臉”贏麻了!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6名大學生掉入浮選槽,救援為何38分鍾後才到場?
當孫子發現爺爺的另一麵...“理科生爺爺與184封家信”




24小時討論排行

“殺死”那個錯付910元車費男孩的不僅僅是司機
特朗普開懟:“克林頓去過那個小島28次 我從沒去過”
大罷免0通過 賴清德稱“確立了反共護台的國家方向”
特朗普抵達蘇格蘭,當地媒體:美國重刑犯來了
矽穀的C位都是華人?!華人或統治AI時代
俄媒尋人 25年前與普京合影中國男孩找到了 現任...
24名“藍委”全過關 陸媒:民進黨“大罷免”完全失敗
美國退出停火談判,特朗普:哈馬斯不想談判,想死
花大錢的山姆會員,如何一步步被背叛
密集遊說施壓 以色列曾威脅法國放棄承認巴勒斯坦國
不看好兩位潛在買家 俄唯一航母或被拆解淪為備件
深陷反腐危機,澤連斯基位置恐不保?
山西人愛午睡這事兒,全網還沒說清楚
斡旋無果 聯合國想買被拒 特朗普政府為何燒掉它
台州富二代28輪激戰,以超20萬/米摘全國單價“地王”
特大暴雨破紀錄,河北易縣“1天下完1年的雨”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外交事務》 | “後美國世界”:無足輕重的美國

信息正義 2025-07-20 12:57:30



《外交事務》2025年7/8月號

如果美國繼續沿著川普開辟的道路前進,

它將成為一個“既不足為友(因太過殘暴),

亦不足為懼(已無足輕重)”的國家。

在未來幾年,

美國花費數十年建立的聯盟將開始瓦解。

—— 科裏·沙克

【前言】

美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雜誌,《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今年2025年7月/8月號出了一期《誰需要盟友》(Who Needs Allies)特輯,探討在因川黨之亂而形成的“後美國”時代,傳統盟友關係是否仍然對美國至關重要?

《信息正義》之前介紹過這期專輯中美國兩位國際政治學巨擘羅伯特·基歐漢(Robert O. Keohane)和約瑟夫·奈(Joseph S. Nye, Jr.)共同撰寫的重磅文章《漫長美國世紀的終結》(The End of the Long American Century: Trump and the Sources of U.S. Power)。文章指出:川普想讓美國更加強大,結果卻可能讓“美國世紀”以一種不體麵的方式走向終結。

今天譯介的這篇文章同樣出自《外交事務》這一專輯,《無足輕重的國家:“後美國世界”中的美國》(Dispensable Nation:America in a Post-American World)。作者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美國國家安全與外交政策專家之一科裏·沙克(Kori Schake)。

科裏·沙克(Kori Schake)

她現任美國企業研究所(AEI)外交與國防政策部主任,曾在喬治·W·布什政府時期擔任國家安全委員會高級官員,也曾出任國務院政策規劃辦公室副主任和五角大樓重要戰略職務,深度參與冷戰後北約擴張、全球軍事部署調整等重大決策。

沙克的學術背景同樣極為紮實,先後在斯坦福大學和馬裏蘭大學深造,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托馬斯·謝林與前國務卿賴斯,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深厚功底。她著有多部被廣泛引用的重要著作,如《安全通道》(Safe Passage)和《國家失修》(State of Disrepair),深刻剖析美國霸權的演變與自由國際秩序的挑戰。

除了在西點軍校、斯坦福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名校任教,她也是媒體上的常客,頻繁在《大西洋月刊》《外交事務》《紐約時報》等主流平台撰寫深具洞見的時評。

作為一位堅守現實主義立場、重視製度原則的戰略專家,沙克以其清晰的戰略思維、跨黨派的政策視角,以及對西方聯盟體係的持續關注,在全球政策圈內贏得了廣泛尊重,被視為重要的思想聲音之一。(By 新約客)

  本篇收錄於美國總統攻擊美國 | 美國告急欄目

原文刊發於《外交事務》2025年7月/8月號。鏈接:

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united-states/dispensable-nation-schake

無足輕重的國家

“後美國世界”的美國

本文為非營利調查新聞編輯室“Information Justice(信息正義)”編譯作品。已開通快捷轉載,歡迎轉載、分享、轉發。

文:科裏·沙克

譯:臨風

編:新約客

另一種未來

1

唐納德·川普總統的崛起及其持久的政治吸引力,部分源於他將美國描繪成一個失敗的國家:疲憊、虛弱且破敗。

然而,在一種典型的自相矛盾行為中,他的外交政策卻基於對美國力量的顯著高估。

川普及其顧問似乎認為,盡管國家據稱處於危險境地,華盛頓的單邊行動仍能迫使他國屈服並接受美國的條件。

2

但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的力量主要植根於合作,而非強製。

川普團隊忽視了這一曆史,理所當然地享受合作方式帶來的所有好處,卻未能預見到另一種未來:

其他國家選擇退出美國主導的現有國際秩序,或構建一個對美國利益敵對的新秩序。

而這正是川普政府正在加速促成的結果。

3

政治學家邁克爾·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在《外交事務》雜誌中指出,

美國正成為“一個流氓超級大國,既非國際主義也非孤立主義,而是激進、強大且日益為自身利益而行動。”

這一描述準確但不完整,因為它未能完全捕捉到美國主導地位可能被他國削弱或限製的程度。

在川普時代,許多人猜測美國是否會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退出其在全球的領導角色。

但更緊迫的問題可能是:如果世界其他國家搶先一步,退出以美國為主導的、曾是美國實力基石的協作秩序,會發生什麽?

4

有的人可能反駁說,即使美國的盟友和中立國家不喜歡川普行使美國力量的方式,它們現在別無選擇,隻能順從,

並且長遠來看,他們會適應這種方式,盡可能安撫美國,僅在絕對必要時進行對衝。

畢竟,它們可能最終會憎恨和不信任美國,但這種程度遠不及他們對中國的憎恨和不信任,以及對俄羅斯和其他美國對手的敵意。

在這種觀點中,川普想要打造的美國將是最糟糕的霸權國家——除了其他所有可能的候選者。

此外,即使其他國家想要退出美國主導的秩序或繞過華盛頓,他們單獨或集體都沒有能力做到這一點。

他們可能懷念一個更國際主義、開放、合作的美國塑造世界秩序的日子。但他們將學會接受一個更民族主義、封閉且苛刻的美國。

5

這種觀點源於想象力的匱乏——這是戰略失敗的常見根源,因為治國之道需要預見國際體係中其他行為體的反應以及它們可能引發的力量。

川普團隊缺乏這種能力,反而采取了一種基於兩個錯誤假設的策略:

即其他國家、國際組織、企業和民間社會組織在麵對美國要求時別無選擇,隻能屈服;

即使出現了替代方案,美國也能在沒有盟友的情況下保持主導地位。

這不過是將自我中心主義包裝成戰略。

這種做法不會帶來一個對美國權力更有利的秩序,反而會導致一個對美國權力更具敵意的秩序,

其中,美國權力將逐漸衰落。

消耗美國

6

盡管川普貶低美國,美國實際上極其強大且充滿活力。沒有哪個發達國家如此依賴國內市場而如此少依賴貿易。

全球大約一半的貿易和近90%的外匯交易以美元進行,這是賦予華盛頓赤字支出的巨大價值儲存庫,這種赤字支出在其他地方將是不可想象的。

與幾乎所有其他發達國家不同,美國的適齡勞動力在增長。

美國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鄰國友好,吸引全球最優秀的人才到其大學和企業工作,促進社會和經濟流動性以減少民族和宗教矛盾,並由一個適應多元社會政治體係的政府治理。

7

但川普及其團隊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消耗這些優勢。

自他1月上任以來,國家憲政民主的元素已被削弱——更糟糕的是,這些要素被武器化以服務於黨派目的,或滿足川普的個人恩怨。

白宮通過踐踏國會的權威、拒絕遵守法院命令、質疑聯邦儲備等重要機構的獨立性,激進地擴大了行政部門的權力。

川普針對美國頂尖大學,剝奪了它們用於創造創新技術和醫學進步的聯邦資金。

他允許億萬富翁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這位曾向其競選活動捐贈巨額資金的富豪——肆意幹預聯邦官僚機構,迫使許多才華橫溢的職業公務員離職,

而這些人正是確保聯邦政府正常運轉並執行美國外交政策的關鍵力量。

8

與此同時,川普針對對手和盟友的反複無常的貿易戰擾亂了市場,嚇退了投資者,並使華盛頓的夥伴相信它們不再能信任美國。

川普威脅盟友的主權,公開斥責它們的領導人,同時對威脅它們的獨裁者和暴徒大加讚揚。

美國政府突然且武斷地取消對外國援助,剝奪了美國影響力的重要工具,並釋放出一種冷漠態度,這種態度不會被忽視。

當美國的盟友目睹這一切時感到震驚,而對手則幸災樂禍,美國已從不可或缺的夥伴淪為令人難以忍受的對手。

9

美國在國際秩序中的主導地位在曆史上是異常的,因為它導致其他國家采取的製衡措施少之又少。

通常,一個崛起的大國會促使其他國家平衡其影響力:

在公元前五世紀,雅典的崛起促使鄰國向斯巴達尋求保護;

在十八世紀初的北方戰爭中,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的野心引發了反瑞典聯盟;

大約一個世紀後,法國的日益強大促成了最終擊敗拿破侖的聯盟。

但美國及其盟友在二戰廢墟上創建的國際秩序阻止了這種看似不可避免的規律。

其共識性規則與自願參與機製,使中小國家得以在美式安全保障下最大化自身影響力。

美國主動自我克製以鼓勵合作。

因此,美國主導的秩序極為高效,因為規則很少需要強製執行。

沒有哪個主導大國在維持其主導地位時曾得到如此多的他國協助。

10

這一秩序現在正在崩潰。

川普深信盟友是負擔。

他的談判策略是利用美國的杠杆作用,隨時從所有對手那裏榨取讓步。

但這種方法未能考慮到合作如何作為力量倍增器。

以伊朗為例。自1979年以來,美國對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實施了嚴厲製裁。然而,僅靠美國的壓力不足以讓德黑蘭就其核計劃進行談判。這需要中國、俄羅斯和華盛頓的歐洲盟友加入製裁機製。

11

烏克蘭戰爭提供了另一個例子。

為了結束戰爭,川普政府可能希望放鬆對俄羅斯的製裁或迫使烏克蘭屈服於莫斯科的侵略。

但俄羅斯經濟要恢複需要歐洲的默許,而歐洲國家即使沒有美國的援助也可以繼續支持烏克蘭。

然而,川普並未在談判中爭取歐洲盟友的合作,而是將它們排除在外。

同樣,美國希望限製中國獲取某些先進技術,如製造半導體所需的關鍵工具和組件。

但如果沒有製造這些產品的國家(如日本和荷蘭)的配合,美國的限製措施將不起作用。

如果華盛頓無論如何都要限製市場準入,或者美元失去全球經濟的中心地位,那麽,威脅將各國排除在美國市場之外或剝奪其使用美元進行交易的能力將不再有效。

12

川普政府絕非唯一助長有利美國國際秩序腐蝕的因素。

幾十年來,華盛頓一直在將經濟相互依存武器化,

而由於美國選民普遍認為自由貿易損害了美國製造業並掏空了美國經濟,過去三屆總統政府都對提供市場準入持敵對態度,

甚至對那些對美國生產至關重要的關鍵輸入品供應國也不例外。

13

多年來,美國的盟友——特別是那些擔心中國日益增強的亞洲盟友——一直懇求華盛頓采取一種經濟戰略,使它們能夠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在巴拉克·奧巴馬總統的第二任期內,他的政府談判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PPP),提供了一種合作的前進方式。

該協議將連接12個經濟體,利用亞洲的經濟活力,並利用進入美國市場的承諾來強製執行更高的環境和勞工標準,從而使美國生產更具競爭力。

但奧巴馬政府未推動國會批準該協議,而是讓其擱置。

2016年,兩大黨總統候選人都否認了該協議,川普於2017年退出談判,喬·拜登在2021年成為總統後選擇不加入該協議。

14

然而,在燒毀橋梁方麵,沒有什麽比過去幾個月川普政策的速度和破壞性更甚。

根據民意研究公司Cluster 17和“Le Grand Continent”雜誌近期進行的調查,51%的歐洲人“認為川普是歐洲的敵人”。

這種情緒在之前最支持美國的國家,如丹麥和德國,表現得最為強烈。

“美國人——至少是這部分美國人,這個政府——對歐洲的命運基本漠不關心,”

現任德國總理弗裏德裏希·默茨在2月其中間偏右政黨贏得選舉後表示。因此,他說,

“我的首要任務將是盡快加強歐洲,以便我們能夠一步步真正實現對美國的獨立。”

他的話捕捉到了十年前還是邊緣信念、如今在歐洲已成為普遍共識的觀點。

孤立美國

15

近年來,美國的對手,包括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在麵對華盛頓試圖孤立它們的努力時,加強了彼此的合作,幫助對方規避製裁、武裝軍隊並實施各種侵略行為。

這並不令人意外,美國的政策製定者有豐富的經驗應對此類陰謀。

然而,它們缺乏的,是麵對一個傳統美國盟友和中立國家也開始聯合起來——但針對美國——的世界經驗。

16

這一過程的最初跡象可能看起來僅僅是象征性的抗議,因為各國和機構尋求消弱華盛頓傳統的召集能力。

國家元首可能避免與白宮舉行會晤,外國官員可能無法接聽電話以協調政策,

國際組織領導人可能不安排那些能為美國官員提供地位、設定議程並同時會見眾多世界領導人的峰會。

擔心華盛頓計劃撤出駐紮在歐洲的美國軍隊,北約秘書長可能取消聯盟的年度峰會,以避免給美國總統提供宣布此舉的平台;

聯合國秘書長可能選擇不配合美國的安理會會議日程安排,或拒絕讓美國代表發言提出論點。

雖然這些行為看似瑣碎,但它們會削弱華盛頓確保其政策提案成為國際辯論和行動基礎的能力。

17

全球對華盛頓的退縮很快會開始產生更明顯的影響,對美國經濟造成損失。

各國可能選擇不投資美國國債,或者僅以更高的利率購買,這將增加華盛頓償還國家債務的成本。

美國能夠維持其令人瞠目結舌的國債揮霍,僅因為投資者認為美元是避險資產。

但川普及其在國會的共和黨盟友通過關稅和將債務水平推向空前高度的預算,正在摧毀這一來之不易的特權。

(五月,穆迪下調美國信用評級並不令人意外。)

隨著時間推移,美國可能麵臨投資者的流失,這些投資者不僅珍視他們期望從美國市場獲得的增長,還有支撐美國經濟的穩定、法治和監管獨立性。

與此同時,外國政府可能開始通過補貼和監管措施,建立繞開美國零部件的供應鏈。

18

如果華盛頓繼續對外國商品設置重大壁壘,其貿易夥伴將尋求其他市場,增加彼此之間的整合,犧牲美國公司的利益。

三月,日本和韓國——美國在亞洲最依賴的兩個盟友——與中國舉行了貿易峰會,

之後三國聯合宣布計劃推動新的三邊自由貿易協定,並承諾共同努力在該地區發展“可預測的貿易和投資環境”。

華盛頓需要東京和首爾站在自己一邊,以創造規模經濟並繞過中國的供應鏈。

日本和韓國是亞洲經濟活力的兩大支柱;沒有它們,美國邊緣化中國的努力無法成功。

19

川普對多邊主義的蔑視也正在危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

幾十年來,這兩個機構幫助塑造了對華盛頓有利的全球經濟。

但川普政府指責它們“表現不佳”,並要求它們將議程與總統保持一致,這引發了人們對華盛頓可能退出或像對待世界貿易組織一樣削弱它們的擔憂。

背刺美國

20

如果各國開始與華盛頓脫鉤,美國的國家安全也將受到損害。

考慮情報共享,這是另一個華盛頓可能麵臨合作減少的領域。

這一做法要求美國夥伴相信,他們與華盛頓共享的任何信息不會被用來損害他們的利益,並且獲取這些情報的來源和方法將保持機密。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內,美國盟友很快發現總統對機密信息態度輕率。

2017年5月,《紐約時報》報道,川普在與訪問白宮的俄羅斯官員交談時,隨意討論了以色列提供給美國的關於恐怖主義陰謀的機密信息。

在他的第二任期內,這種擔憂進一步加劇。

3月,川普的多名內閣官員使用未加密的商業移動應用Signal,分享和討論關於對也門胡塞武裝即將發動的美國打擊的機密細節。

這種鬆懈可能導致其他國家在與華盛頓分享信息時變得更加謹慎,無論是分享的內容、方式還是時機。

21

川普管理美國軍隊的方式也可能導致盟友逃離美國領導。

一些訓練最精良的軍事單位現在被從軍隊國家訓練中心的高強度作戰準備中調離,以協助在墨西哥邊境執行移民執法任務。

為了追求這樣的總統優先事項,國家武裝部隊將失去作戰能力,使其成為價值較低且可用性較低的夥伴。

盟友可能選擇避免采購美國製造的武器,擔心華盛頓或美國公司可能在危機中拒絕他們使用武器的許可——

正如2022年馬斯克拒絕烏克蘭使用其星鏈通信網絡攻擊克裏米亞的俄羅斯軍隊一樣。

這種回避反過來可能導致互操作性問題。

讓軍隊使用兼容設備緊密合作已屬不易;增加難度將削弱華盛頓及其盟友對潛在對手的核心優勢之一。

22

美國軍隊在全球投射力量的能力依賴於夥伴和盟友。

五角大樓如果不使用比利時和德國的港口,就無法向中東緊急部署部隊,也無法在不使用日本和菲律賓基地的情況下向太平洋派遣部隊(更不用說與中國進行持續作戰行動)。

美國無法在沒有巴基斯坦領空許可的情況下對阿富汗的恐怖分子實施空襲,

如果美國軍隊無法使用德國的拉姆施泰因空軍基地和蘭茨圖爾醫院,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中會有更多的美國軍人喪生。

華盛頓如果沒有通過巴拿馬和蘇伊士運河的優先通行權,就無法以必要速度執行作戰計劃。

美國軍事力量並非自給自足;

它依賴於他國。

但對美國政策的日益反感將疏遠其他國家的公眾,使其政府更難以支持美國軍事行動,更不用說參與其中。

想象一下,如果恐怖分子對美國發動大規模襲擊,而盟友不像9/11襲擊後那樣迅速提供幫助,部分通過支持美國在阿富汗的部隊。

23

美國密集的聯盟和夥伴關係網絡還支持“擴展威懾”,保護華盛頓的朋友免受敵人侵害。

但川普已經削弱了戰後秩序的這一支柱。

例如,2019年,伊朗代理人襲擊了沙特阿拉伯的主要石油加工設施後,美國盟友注意到川普選擇不報複。

24

川普政府似乎認為,如果華盛頓迫使盟友自立,它們會做出有利於美國的抉擇。

這不太可能成真。

盡管大多數美國盟友的軍隊優於其潛在對手,但它們通常缺乏使用這些軍隊的信心。

華盛頓的歐洲盟友無疑能在常規非核戰爭中擊敗俄羅斯軍隊。

如果得到至少一個核武盟友——法國或英國——的安全保證,單是芬蘭可能就能在這樣的戰鬥中擊敗俄羅斯。

25

但歐洲的美國盟友對自身力量缺乏信心。如果美國拋棄它們,它們可能與侵略者妥協,損害自身和華盛頓的利益。

這正是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法國和德國所做的,而奧巴馬政府幾乎未作反應。

歐洲大國迫使烏克蘭接受所謂的明斯克協議,正式化了俄羅斯占領烏克蘭領土的緩衝區。

但這並未停止戰爭:俄羅斯加強了其陣地,違反協議,並於2022年再次入侵。

26

未來幾年,俄羅斯對北約波羅的海成員國領土的侵蝕,伴隨如果北約抵抗,(俄國)就使用核武器的威脅,可能分裂西方。

川普政府可能不願為了塔林(Tallinn)而犧牲紐約——法國、德國和英國也可能退縮。

一個充滿這種不安全感的歐洲不會特別熱衷於幫助華盛頓應對中國的軍事和商業侵略,或幫助限製伊朗的核計劃。

27

川普經常通過表現出對那些他認為國防開支不足的條約盟友的安全無動於衷,質疑美國安全保證的可靠性。

他將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與烏克蘭對其主權的英勇捍衛等同起來的可恥方式,侵蝕了吸引誌同道合國家合作的基本美國道德感——盡管這種道德感可能不完美且不一致。

如果美國的政策明顯不道德,從而與中國和俄羅斯的政策無異,其他國家可能選擇站在這些大國一邊,押注其行為至少更具可預測性。

讓美國更軟弱

28

川普政府可能指望美國盟友對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等美國對手的意識形態所持的敵意。

在這種觀點中,即使美國夥伴不喜歡華盛頓的某些做法,他們最終會出於民主團結感而繼續支持美國。

但美國盟友輕易克服了他們可能存在的任何意識形態反對意見,在2014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繼續與俄羅斯貿易,盡管中國近年來對維吾爾人的鎮壓和對香港的打壓,他們也繼續與中國貿易。

此外,川普政府本身並不認為意識形態差異是合作的障礙。

美國與俄羅斯價值觀的不匹配並未阻止川普在烏克蘭戰爭中站在莫斯科一邊。

川普在5月對一群投資者和沙特領導人保證,華盛頓不會“對你們的生活方式或治理方式說教”。

如果華盛頓不認為意識形態重要,就不應該指望其他國家會重視。

29

川普及其團隊可能還認為,中國、伊朗、朝鮮和俄羅斯的力量匯聚如此之大,沒有美國的支持,歐洲的抵抗將徒勞無功。

在這種觀點下,最好恢複十九世紀大國瓜分世界的做法。

然而,這將把歐洲讓給俄羅斯,把亞洲讓給中國,這將是一場巨大的損失。

而且,沒有理由假設這種讓步會滿足中國和俄羅斯的野心:

例如,考慮北京在拉丁美洲的大量投資和試圖腐蝕加拿大政治體係的行為,暗示了中國的意圖。

30

川普政府這種方式的另一個可能的解釋是,它認為大多數聯盟管理形式充其量是對贏得與中國的競爭的幹擾,管理聯盟通常還是個障礙。

川普政府的官員們會討厭這種比較,但這種立場是拜登政府論點的延續,

即美國最重要的任務是在國內增強自身實力:擁有最佳經濟、最具創新性的技術以及最強大的軍隊。

按照這種邏輯,在這些方麵獲勝將吸引全球支持,因為人們喜歡站在贏家一邊。

但如果其他國家無法進入美國市場,或者認為美國技術對它們有危險,或者相信美國軍隊無法為它們提供真正的保護,情況就不會如此。

當然,美國應該增強自身實力。但如果這樣做沒有惠及他國,它們將試圖保護自己並限製對美國實力的接觸。

31

如果川普真的旨在通過在國內增強實力來使國家在國外更強大,他的方式卻很奇怪。

政府不明智的關稅正在增加市場波動性,使商業規劃幾乎不可能。

川普倡導的共和黨立法可能導致赤字激增和通貨膨脹加劇。

美國科技巨頭與政府對機構和法治發起攻擊的關聯,正在損害它們的品牌,危及它們的市場價值和用戶采納率。

根據國防分析師托德·哈裏森(Todd Harrison)的說法,川普支持的預算提案將導致2026年國防開支比拜登政府為該年預測的減少315億美元,

而拜登政府的預算本身已不足以應對國家麵臨的安全挑戰。

這並非強硬議程,而是軟弱議程。

讓美國無足輕重

32

川普及其團隊正在摧毀一切使美國成為吸引人的合作夥伴的因素,因為他們無法想象一個與美國利益相悖的秩序會有多麽糟糕。

美國的不可或缺性並非必然。

在冷戰後世界,美國通過承擔維護那些同意遵守華盛頓製定並執行的規則的國家安全與繁榮的責任,成為了不可或缺的存在。

如果美國自身放棄這些規則及其所建立的體係,它將變得完全無足輕重。

33

川普執政期間美國實力的自我毀滅,很可能讓未來的曆史學家感到困惑。

在冷戰後時代,美國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霸權,維持這種霸權相對容易且成本低廉。

川普的所有前任在那個時期都犯過錯誤,其中一些錯誤顯著削弱了美國的影響力,助長了美國的對手,並限製了華盛頓促使其他國家合作或服從的能力。

但這些前任並未有意造成這種結果。

川普則希望生活在一個美國雖然依然富裕強大,但不再積極塑造有利於自身全球秩序的世界。

他更傾向於領導一個被畏懼而非被愛的國家。

但他的做法不可能引發任何情感。

如果美國繼續沿著川普開辟的道路前進,它將成為一個“既不足為友(因太過殘暴),亦不足為懼(已無足輕重)”的國家。

34

在未來幾年,美國花費數十年建立的聯盟將開始瓦解,

而美國的競爭對手將不會浪費時間,迅速利用由此產生的真空。

華盛頓的一些盟友可能會等待一段時間,希望他們的美國盟友會回心轉意,試圖恢複類似於傳統美國領導角色。

但一切無法回到從前;

他們的信任與信心已遭受不可逆轉的重創。

即便美國試圖回歸昔日風采,也難以完全恢複往日榮光,他們也不會等待太久。

很快,他們將另尋出路——而世界其他國家也將隨之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