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一個中年貨車司機,最後的微信賬單

一個中年貨車司機,最後的微信賬單

文章來源: 極晝story 於 2025-07-14 21:32:2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一個中年貨車司機,最後的微信賬單

​​​​​​​

5月27日,貨車司機常誌榮被發現在一個加氣站附近去世。為了盡快還完車貸,這是46歲的常誌榮第一次開上青藏線。車貸是很多貨車司機信用卡的源頭,也改變了常誌榮近兩年的生活。

他有記賬的習慣,每一筆收入支出,賬目清晰。最後的賬單裏,他還了1萬3的車貸,1萬的信用卡,買了兩瓶30塊錢的小氧氣瓶,還給兩個女兒發了生活費和紅包。淩晨1點半停車後,他缺氧去世。

 



常誌榮愛講笑話,喜歡潘長江,連發型都剪了個同款。貨車司機裏,他是氣氛擔當,有人吐槽自己對講機罷工了,他就接,“你不給它發工資,給它吃點好的,得勁了很”。也屬他活得有儀式感,車裏掛牛仔帽,塑料的大金項鏈套在副駕上,手機支在駕駛座前,一天拍五六個視頻。

他往新疆喀什運編織袋、卷紙,都是出口貨,沿途與戈壁作伴,和妻子每天要打三四通視頻電話。

大早上就問吃飯,晚上10點停車休息,也要打一通電話,多數是逗樂解悶,問問孩子的情況。隻有到每月20號,閑話裏會多幾個問句——“(銀行)是不是又發短信了?”“是不是又催繳了?”

每到這時候,妻子劉海霞就知道,接下來半個月,不能帶孩子去吃酸辣粉和麻辣燙,要一個個還貸了。

先是每月13520元的車貸,再是次月初還額度2萬的農行信用卡,8號還額度1萬6的中信信用卡,緊張感總是每個月循環到來。

車貸是一切賬單的源頭。兩年前,她和丈夫貸款買了新車,舊車頂了6萬,付了8萬首付,換了一輛橘紅色掛式貨車,背上車貸。

去一趟新疆運貨七天,運費是到付結算,路上的費用得自己先墊上——大頭開支是加燃氣和過路費;貨物有壓車費,每卸一車貨,有卸車費300;審車費,保險費,接單的平台會有信息費,每接一筆訂單,交給平台200到500塊,還有會員費。

微信小號記錄了常誌榮在路上的每一筆開支。除了以上,吃個早點13,喝個飲料11,吃一次羊湯60塊,買兩次菜210塊錢——這都是兩人份,他經常和貨車司機搭夥吃飯,分攤的飯錢、充值的手機費,都是他算帳。

車貸有七天的轉圜餘地,否則就鎖車。路上費用加上家庭開支,每月周轉的錢需要近3萬,接近兩張信用卡的額度。收入這邊,則除了拉貨的運費,隻有劉海霞每月2000塊的工資。

劉海霞其實是有些擔心的。換新車時,他們的重組家庭才建立一年,租房住。常誌榮帶3個孩子,她帶3個孩子。其中2個已經成年,3個讀初中住校,小兒子讀小學,留在身邊照顧,正是需要謀生活的時候。

不過,換車也有諸多好處:舊車是國5,好貨拉不了;油價上漲,換天然氣的便宜;還有13米長的半掛,可以跑長途。總之為著賺更多錢。

月結賬單,常誌榮常常踩點還貸。前年,家裏三叔女兒結婚,他歇了四五天沒跑車,不夠還車貸了,劉海霞在保險公司工作,從自己的壽險保單裏貸了8000塊。這成了一個老法子,有次過年沒接到單子,貸了錢補上。



●每月20號開始的催繳短信。講述者供圖

家裏的開支圍著這個窟窿轉,通過循環套現維持周轉。二女兒買160的教輔材料、充到飯卡裏的50塊、小兒子買一杯7塊的蜜雪冰城,都用信用卡。

“資金不流動,司機就沒錢。”一起跑車的師傅都這麽說,小額網貸利率高,總是向別人借錢,又不太好張嘴,信用卡是最劃算的選擇。

借錢也是常有的事,前年11月26號,還車貸的最後一天,常誌榮還在路上,運費沒結算,劉海霞問街上賣麵條的借了8000塊。去年9月,常誌榮大女兒去鄭州上大學,申請了助學貸款,還缺一台電腦,開學前,常誌榮借了一筆高息貸款,給大女兒買了一台聯想。

小額網貸,用來付修車的錢。他看重安全,每晚停車第一件事,繞著車輛檢查一圈。回來第一件事也是去修車鋪打黃油,一次50塊錢,能檢查刹車片、傳動軸。修車是常事,換一個輪胎2000,常誌榮就把劉海霞帶過去,讓她付錢——信用卡支出和還款都是她管,網貸也是她借。

他不斷了家裏的錢,刷視頻哪條裙子好看,會給劉海霞買。劉海霞覺得材質不好,想退,他也不讓退,說“穿著好看”。每年情人節,會發520的紅包,愚人節,他給她發了582,意思是“我不愛”,貧嘴說個反話。

閨女喜歡吃酸辣粉,小兒子喜歡吃麻辣燙,他會在視頻裏叮囑妻子,周日帶孩子們去吃頓好的。不過今年運費下跌後,這些也都少了,劉海霞說。

賬單裏唯一不委屈的是買菜。常誌榮有一個鐵皮小車廂,裏麵各種鍋碗瓢盆,他做菜舍得用調料,老抽生抽雞精,新鮮的蔥薑蒜和小米辣,備得齊全。在路邊也能架個鍋大火炒菜,再擺個小桌子,負責搭夥司機的一日三餐。



●常誌榮在路上開火做飯的小車廂。講述者供圖

沒記入賬單的,是他給兒女發的紅包。大女兒給他發一條牛仔裙的圖片,60,他發一個紅包。劉海霞的二女兒不跟他講心事,他也給她發一個紅包。小兒子和二女兒不對付,他教育小兒子,先發個紅包,再說“和哥哥姐姐團結好。”

今年大年三十,他在新疆趴活,停了兩天接不到合適的單子。距離三千多公裏,他在“家和萬事興”群裏發紅包:誰能說出咱們家最大的心事,獎勵紅包一個。孩子們一個個猜:小孩多,沒錢;家裏開銷大;還車貸……都不對。最後是劉海霞的大女兒猜對了——怕孩子們不爭氣不上進。



常誌榮最後一次回家是15天後,元宵節。馮家口村的地鍋燉店,他請了2個貨車司機,加上一家8口人吃飯,過46歲生日。

司機們送了一個蛋糕,上麵寫了紅色的“發”字。今年春節,到新疆線的運費從760一噸,降到600一噸,大家普遍覺得,好單子越來越少。蛋糕果真帶來了“運氣”——第二天,常誌榮就搶到一個合適的貨源。

同村司機曹喜增跟他搭夥上路,半年跑了三四趟新疆,沒回過家。

曹喜增記憶裏,5月15日,他們從新疆趕到衡陽卸完貨,常誌榮的運費到手1萬出頭,距離還車貸還剩5天。但這車貨地址出了問題,卸不了貨,在車上空等4天,耽誤的費用叫壓車費,原本可以有個1600,常誌榮沒討回來。

討運費也是一門學問,主要靠哭窮,把家裏的窘困,倒豆子一樣倒給貨主。前一次,貨主給兩人預付了1萬運費。這次貨主說,“我們公司也不獲利”。常誌榮就跟曹喜增商量,“要不你帶我去西藏跑一遭。”

青藏線比新疆線賺錢,也麵臨高反、路況差的危險。

曹喜增去年跑了一年青藏線,今年109國道修路,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土砂石,他改跑新疆。但常誌榮早就想跑青藏線,之前一個杭州到拉薩的訂單,2萬2,他說要“富貴險中求”,結果猶豫了幾秒,搶家太多,下架了。

這次曹喜增搶到個“好單子”,從長沙到拉薩,運費2萬3——今年青藏線單子好搶。結果去長沙的路上就不順,先是曹喜增的一節拖車被人碰爛了,再是常誌榮的車,方向輪軸承散了,花了700,修車的時候,反光鏡又被人碰了。

在長沙,兩人裝完貨分手,曹喜增往北回家修車,常誌榮往西運貨。比常誌榮大10歲的曹喜增叮囑他,“路上管好自己,慢慢開,帶夠氧氣。”按照曹喜增的經驗,自己跑青藏線,有時帶一個氧氣罐也用不完,但常誌榮白白胖胖的,曹喜增擔心他高反。

常誌榮性子急,路也趕得緊,早上五點就上路,六七點在對講機裏叫幾個相熟的夥計起床。但青藏高原上空氣稀薄,到了格爾木,常誌榮開始流鼻血,相熟的司機張寧輝開玩笑,“你那體格你去那找死去?”他也打哈哈,“貨已經裝上了,趕緊卸完貨找個車拉回來。”



●過46歲生日的常誌榮。講述者供圖

他沒和夥計們說,這趟主要是為還車貸。5月16日出發前,他跟妻子約定,“這趟還了車貸後,還剩下1萬塊錢,再打在信用卡裏。”回來多休息幾天,陪二女兒中考。

第一次跑青藏線,常誌榮發了好多視頻,下了很大的雪,車頭凝結的冰,碧藍的湖泊,還遇著了來吃麵包的狐狸。背景音裏,有氧氣一進一出的聲音。路過昆侖和唐古拉山時,他的高原反應也來了,走兩步路就氣喘,頭疼了就吸氧,他戴著氧氣管跟朋友王林強說,“林強啊,有別的車就不要來西藏了,路都難走死了。”

朋友們勸過他帶上四五個氧氣罐,不知道他為啥隻買了一個,猜測是因為貴。常誌榮曾告訴王林強,格爾木的氧氣不值錢,70塊錢一個,值錢的是氧氣罐,租金300一個。

5月24日他到了拉薩,高原反應好了一些。最後的微信賬單顯示,卸完貨,他先給妻子轉了1萬4,又還了信用卡1萬。之後,他又接了兩個短途單,去海拔4200米的羊達和4500米的那曲,一單1500塊,一單1700塊,劉海霞猜測,是為了賺回程的汽油錢。

除了吃飯,他還給大女兒轉了300生活費,給二女兒轉了20買濕巾——二女兒寫字有潔癖,總是用濕巾擦手。還有兩次,買了30塊一瓶的氧氣瓶。

到拉薩時,常誌榮的氧氣已經用完。上了高原加氧氣,要160一次,他和劉海霞吐槽,嫌貴,劉海霞讓他“貴也加點兒”,他又說,“用的罐不對,加不上。”最後他買了兩瓶30塊的小氧氣瓶。微信聊天記錄顯示,5月26日,他在那曲卸了貨,沒等盤點,就跟貨主說,“沒啥事我就走了,在這裏高反嚴重了不行。”

妻子和他的最後一通電話是在當天晚上7點,常誌榮到了五道梁。她看他臉有點發紅,問他是不是發燒了?頭一天,常誌榮說有點胸悶。這次他估計自己是感冒了,嗓子也不太舒服。

那晚,劉海霞專門查了五道梁,資料上說是“生命禁區”,海拔4665米,空氣不流暢,土壤含汞量高,植被較少,空氣中含氧量低,高原反應會顯現。她馬上給丈夫發了過去。

常誌榮嗓子不舒服,不太想多說話,隻答應說,“今晚要趕著開過五道梁”。後來汽貿公司查詢軌跡發現,這輛豫E牌的卡車一直開到了晚上1點半。



河南林州與山西、河北三省交界,來往貨車近一萬輛。馮家口村在234國道和303省道交界處,大車上高速,下高速,都要從這兒經過,煤礦碎屑沿著貨車行駛的方向漂浮在柏油路上。沿街遍布攤販小吃,方便司機下車吃飯。

三年前,常誌榮和劉海霞在這兒租了房。出車之前,他會去蔬菜超市買一趟菜,備齊路上的東西。為了互通信息,去年10月,幾個常跑新疆線的司機建了一個6人群,取名“沙漠風暴”。

在群裏,常誌榮最年輕,存在感也最強,他是“消息通”,會分享哪裏的加氣站便宜5分錢,哪裏的飯店能停車,在哪裏吃了罰單。像曹喜增年紀大,不常看手機,他會幫他們找好單子。有司機不知道路,他會馬上發來路線,詳細到從哪兒上高速,哪兒下高速。也會分享沿途的胡楊林,藏羚羊。

路上,6個人就靠對講機聊天,停車卸車的時候,常誌榮唱豫劇,給大家解悶。休息時他會說“別亂,睡了”。有時回家,幾個人也約著打牌打麻將,常誌榮有次眼看著快輸了,給劉海霞發微信,讓她快打電話,就說該回家吃飯了。

“這人挺精,腦袋瓜子靈。”司機們說,好話賴話,大話小話他都會說。他有個竅門,無論加不加氣,都要進當地加氣站的群,能知道哪條路堵了,哪條路封了。嘴也甜,“哥”“美女”,總掛在嘴上。有個貨主微信名叫海霞,他就說“我老婆也叫海霞”,拉近關係。

常誌榮有一台銀色vivo手機,下載了20多個貨運APP,微信置頂裏,有120多個貨主。他不會跟貨主斷聯,送貨時,時不時發個定位,更新進度,很多貨主在他卸貨之後會留一句“下次繼續找你”。



●十字路口的卡車。圖/徐巧麗

接低價單,往往是回家的時候。司機們都是如此。

曹喜增從江西回河南,700公裏,接了一單3500的,“不接就一直在這兒住了”。今年從新疆往內地的回程單,隻夠路上的周轉。各項費用裏,能壓縮到最少的,是人的吃喝住行。要想手頭有活錢,最劃算的選擇,刷信用卡。

和常誌榮一樣,曹喜增也有四五張信用卡,2017年辦了平安銀行的,再後來中原、興業、農行,一張張都來了。

他七八年換了七八輛,想著設備好了能掙更多錢,卻趕不上運費下降的速度。舊車賣給一個40多歲跑內地線的貨車司機,結果他也掙不到錢,還欠曹喜增四五萬沒還上。

司機互相借錢,也是常有的事,往往是信用卡額度用完了,網貸也貸不出錢,或者還車貸差個幾千塊。

常誌榮有時隻是說一句“給我加個氣”,夥計們就明白他沒錢了,給他轉個2000。最後一趟去拉薩的路上,他斷斷續續問曹喜增借了6000,問張寧輝借了3000,問王林強借了600。曹的錢也是信用卡套現借給他的。5月24日,再還不上車貸要鎖車了,曹喜增找他取回了5000。

6人群裏眾人羨慕的是張寧輝,他兩年前還完了車貸,不用問人借錢,信用卡也隻有應急時候用。原本兩三年司機就得換車,但張寧輝礙於行情選擇不換,跑單子全為自己,“圖個心裏輕鬆”。

王林強和常誌榮是前後腳買的車,兩人原本都往榆林神木方向跑,但貨逐漸少了,哪兒有貨他們往哪裏走。兩人經常一起交流運費起伏,商量著去跑新疆線,比青藏線安全,運費也差不了多少。

5月26號中午,他問常誌榮,能否還上去年借的1600?當時,他電話打了一圈,有兩個司機還了他3000和5000,又從信用卡裏套現了一點,王林強還上了最後一次車貸。

還差兩次,常誌榮也可以還完車貸了。今年三四月份,他問劉海霞,還剩幾個月?承諾還完車貸日子就輕鬆了,可以經常回家了。



●常誌榮車上貼的出入平安。講述者供圖

再往後,要用到錢的就都是大事了。兩夫妻商量,老家的房子還是毛坯房,大女兒出嫁前要裝修好。二女兒是縣一中的培優生,老師讓上補習班,一對一的150元/課,大課100元/課,他都給報了。小兒子班級群裏,老師讓接送的消息,他在路上看到了,也會轉發提醒劉海霞。

閨女喜歡吃酸辣粉,小兒子喜歡吃麻辣燙,他會在視頻裏叮囑妻子,周日帶孩子們去吃頓好的。每天一開工,他會固定發來消息“老婆早上好”。

5月27號早上,這句問候一直沒來。劉海霞發過去信息問“好點了沒有”,沒得到回複。她又打了三四個電話,沒打通。後來她打給汽貿公司,發現貨車定位在一個加氣站附近。加氣站老板去看,常誌榮躺在車後的臥鋪上,已經去世。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3)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白宮“重大宣布”終於曝光:特朗普政策“務實”一麵
白宮警告:數百萬人或麵臨每年近1個月的大規模停電
將華裔妻子分屍 邪惡丈夫在獄中離奇死亡 案情回顧
她住瑞典到舊金山上班 每月通勤5200英裏喊“值得”
哈利波特35歲女神艾瑪竟是超速慣犯 才爆新戀情




24小時討論排行

大連工大,你應該保護受害女生,而不是開除
川普大讚愛妻"1句話"點醒他,讓他看清普丁真麵目
快訊:川普威脅將對俄羅斯征收100%關稅
牆內媒體:不能因烏克蘭渣男陷入激烈內訌
紐約時報:“中國衝擊2.0”比上一次嚴重得多
川普承諾驅逐“最壞中的最壞”?數據揭“71%無罪”
紐約時報:中國第二季度經濟保持穩健增長
特朗普承諾軍援,象征烏克蘭戰事的重要突破
歐巴馬籲民主黨"硬起來",勿因川普重返白宮而沉默
全球首例,深圳機器人搭地鐵為商家送貨
烏克蘭喜收愛國者飛彈,俄議員酸"川普威脅"沒人怕
俄羅斯唯一航母或將報廢 拆卸成一堆廢鐵
比起三個美國籍孩子,宗家100多億境外資產更值得關注
美最高法院推翻禁令,讓特朗普解散教育部
德州暴洪"神秘營"27女童遭衝走亡!恐怖事發全程曝光
黃奇帆真敢說:中國18家上市車企利潤不如一家豐田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一個中年貨車司機,最後的微信賬單

極晝story 2025-07-14 21:32:29
一個中年貨車司機,最後的微信賬單

​​​​​​​

5月27日,貨車司機常誌榮被發現在一個加氣站附近去世。為了盡快還完車貸,這是46歲的常誌榮第一次開上青藏線。車貸是很多貨車司機信用卡的源頭,也改變了常誌榮近兩年的生活。

他有記賬的習慣,每一筆收入支出,賬目清晰。最後的賬單裏,他還了1萬3的車貸,1萬的信用卡,買了兩瓶30塊錢的小氧氣瓶,還給兩個女兒發了生活費和紅包。淩晨1點半停車後,他缺氧去世。

 



常誌榮愛講笑話,喜歡潘長江,連發型都剪了個同款。貨車司機裏,他是氣氛擔當,有人吐槽自己對講機罷工了,他就接,“你不給它發工資,給它吃點好的,得勁了很”。也屬他活得有儀式感,車裏掛牛仔帽,塑料的大金項鏈套在副駕上,手機支在駕駛座前,一天拍五六個視頻。

他往新疆喀什運編織袋、卷紙,都是出口貨,沿途與戈壁作伴,和妻子每天要打三四通視頻電話。

大早上就問吃飯,晚上10點停車休息,也要打一通電話,多數是逗樂解悶,問問孩子的情況。隻有到每月20號,閑話裏會多幾個問句——“(銀行)是不是又發短信了?”“是不是又催繳了?”

每到這時候,妻子劉海霞就知道,接下來半個月,不能帶孩子去吃酸辣粉和麻辣燙,要一個個還貸了。

先是每月13520元的車貸,再是次月初還額度2萬的農行信用卡,8號還額度1萬6的中信信用卡,緊張感總是每個月循環到來。

車貸是一切賬單的源頭。兩年前,她和丈夫貸款買了新車,舊車頂了6萬,付了8萬首付,換了一輛橘紅色掛式貨車,背上車貸。

去一趟新疆運貨七天,運費是到付結算,路上的費用得自己先墊上——大頭開支是加燃氣和過路費;貨物有壓車費,每卸一車貨,有卸車費300;審車費,保險費,接單的平台會有信息費,每接一筆訂單,交給平台200到500塊,還有會員費。

微信小號記錄了常誌榮在路上的每一筆開支。除了以上,吃個早點13,喝個飲料11,吃一次羊湯60塊,買兩次菜210塊錢——這都是兩人份,他經常和貨車司機搭夥吃飯,分攤的飯錢、充值的手機費,都是他算帳。

車貸有七天的轉圜餘地,否則就鎖車。路上費用加上家庭開支,每月周轉的錢需要近3萬,接近兩張信用卡的額度。收入這邊,則除了拉貨的運費,隻有劉海霞每月2000塊的工資。

劉海霞其實是有些擔心的。換新車時,他們的重組家庭才建立一年,租房住。常誌榮帶3個孩子,她帶3個孩子。其中2個已經成年,3個讀初中住校,小兒子讀小學,留在身邊照顧,正是需要謀生活的時候。

不過,換車也有諸多好處:舊車是國5,好貨拉不了;油價上漲,換天然氣的便宜;還有13米長的半掛,可以跑長途。總之為著賺更多錢。

月結賬單,常誌榮常常踩點還貸。前年,家裏三叔女兒結婚,他歇了四五天沒跑車,不夠還車貸了,劉海霞在保險公司工作,從自己的壽險保單裏貸了8000塊。這成了一個老法子,有次過年沒接到單子,貸了錢補上。



●每月20號開始的催繳短信。講述者供圖

家裏的開支圍著這個窟窿轉,通過循環套現維持周轉。二女兒買160的教輔材料、充到飯卡裏的50塊、小兒子買一杯7塊的蜜雪冰城,都用信用卡。

“資金不流動,司機就沒錢。”一起跑車的師傅都這麽說,小額網貸利率高,總是向別人借錢,又不太好張嘴,信用卡是最劃算的選擇。

借錢也是常有的事,前年11月26號,還車貸的最後一天,常誌榮還在路上,運費沒結算,劉海霞問街上賣麵條的借了8000塊。去年9月,常誌榮大女兒去鄭州上大學,申請了助學貸款,還缺一台電腦,開學前,常誌榮借了一筆高息貸款,給大女兒買了一台聯想。

小額網貸,用來付修車的錢。他看重安全,每晚停車第一件事,繞著車輛檢查一圈。回來第一件事也是去修車鋪打黃油,一次50塊錢,能檢查刹車片、傳動軸。修車是常事,換一個輪胎2000,常誌榮就把劉海霞帶過去,讓她付錢——信用卡支出和還款都是她管,網貸也是她借。

他不斷了家裏的錢,刷視頻哪條裙子好看,會給劉海霞買。劉海霞覺得材質不好,想退,他也不讓退,說“穿著好看”。每年情人節,會發520的紅包,愚人節,他給她發了582,意思是“我不愛”,貧嘴說個反話。

閨女喜歡吃酸辣粉,小兒子喜歡吃麻辣燙,他會在視頻裏叮囑妻子,周日帶孩子們去吃頓好的。不過今年運費下跌後,這些也都少了,劉海霞說。

賬單裏唯一不委屈的是買菜。常誌榮有一個鐵皮小車廂,裏麵各種鍋碗瓢盆,他做菜舍得用調料,老抽生抽雞精,新鮮的蔥薑蒜和小米辣,備得齊全。在路邊也能架個鍋大火炒菜,再擺個小桌子,負責搭夥司機的一日三餐。



●常誌榮在路上開火做飯的小車廂。講述者供圖

沒記入賬單的,是他給兒女發的紅包。大女兒給他發一條牛仔裙的圖片,60,他發一個紅包。劉海霞的二女兒不跟他講心事,他也給她發一個紅包。小兒子和二女兒不對付,他教育小兒子,先發個紅包,再說“和哥哥姐姐團結好。”

今年大年三十,他在新疆趴活,停了兩天接不到合適的單子。距離三千多公裏,他在“家和萬事興”群裏發紅包:誰能說出咱們家最大的心事,獎勵紅包一個。孩子們一個個猜:小孩多,沒錢;家裏開銷大;還車貸……都不對。最後是劉海霞的大女兒猜對了——怕孩子們不爭氣不上進。



常誌榮最後一次回家是15天後,元宵節。馮家口村的地鍋燉店,他請了2個貨車司機,加上一家8口人吃飯,過46歲生日。

司機們送了一個蛋糕,上麵寫了紅色的“發”字。今年春節,到新疆線的運費從760一噸,降到600一噸,大家普遍覺得,好單子越來越少。蛋糕果真帶來了“運氣”——第二天,常誌榮就搶到一個合適的貨源。

同村司機曹喜增跟他搭夥上路,半年跑了三四趟新疆,沒回過家。

曹喜增記憶裏,5月15日,他們從新疆趕到衡陽卸完貨,常誌榮的運費到手1萬出頭,距離還車貸還剩5天。但這車貨地址出了問題,卸不了貨,在車上空等4天,耽誤的費用叫壓車費,原本可以有個1600,常誌榮沒討回來。

討運費也是一門學問,主要靠哭窮,把家裏的窘困,倒豆子一樣倒給貨主。前一次,貨主給兩人預付了1萬運費。這次貨主說,“我們公司也不獲利”。常誌榮就跟曹喜增商量,“要不你帶我去西藏跑一遭。”

青藏線比新疆線賺錢,也麵臨高反、路況差的危險。

曹喜增去年跑了一年青藏線,今年109國道修路,都是坑坑窪窪的泥土砂石,他改跑新疆。但常誌榮早就想跑青藏線,之前一個杭州到拉薩的訂單,2萬2,他說要“富貴險中求”,結果猶豫了幾秒,搶家太多,下架了。

這次曹喜增搶到個“好單子”,從長沙到拉薩,運費2萬3——今年青藏線單子好搶。結果去長沙的路上就不順,先是曹喜增的一節拖車被人碰爛了,再是常誌榮的車,方向輪軸承散了,花了700,修車的時候,反光鏡又被人碰了。

在長沙,兩人裝完貨分手,曹喜增往北回家修車,常誌榮往西運貨。比常誌榮大10歲的曹喜增叮囑他,“路上管好自己,慢慢開,帶夠氧氣。”按照曹喜增的經驗,自己跑青藏線,有時帶一個氧氣罐也用不完,但常誌榮白白胖胖的,曹喜增擔心他高反。

常誌榮性子急,路也趕得緊,早上五點就上路,六七點在對講機裏叫幾個相熟的夥計起床。但青藏高原上空氣稀薄,到了格爾木,常誌榮開始流鼻血,相熟的司機張寧輝開玩笑,“你那體格你去那找死去?”他也打哈哈,“貨已經裝上了,趕緊卸完貨找個車拉回來。”



●過46歲生日的常誌榮。講述者供圖

他沒和夥計們說,這趟主要是為還車貸。5月16日出發前,他跟妻子約定,“這趟還了車貸後,還剩下1萬塊錢,再打在信用卡裏。”回來多休息幾天,陪二女兒中考。

第一次跑青藏線,常誌榮發了好多視頻,下了很大的雪,車頭凝結的冰,碧藍的湖泊,還遇著了來吃麵包的狐狸。背景音裏,有氧氣一進一出的聲音。路過昆侖和唐古拉山時,他的高原反應也來了,走兩步路就氣喘,頭疼了就吸氧,他戴著氧氣管跟朋友王林強說,“林強啊,有別的車就不要來西藏了,路都難走死了。”

朋友們勸過他帶上四五個氧氣罐,不知道他為啥隻買了一個,猜測是因為貴。常誌榮曾告訴王林強,格爾木的氧氣不值錢,70塊錢一個,值錢的是氧氣罐,租金300一個。

5月24日他到了拉薩,高原反應好了一些。最後的微信賬單顯示,卸完貨,他先給妻子轉了1萬4,又還了信用卡1萬。之後,他又接了兩個短途單,去海拔4200米的羊達和4500米的那曲,一單1500塊,一單1700塊,劉海霞猜測,是為了賺回程的汽油錢。

除了吃飯,他還給大女兒轉了300生活費,給二女兒轉了20買濕巾——二女兒寫字有潔癖,總是用濕巾擦手。還有兩次,買了30塊一瓶的氧氣瓶。

到拉薩時,常誌榮的氧氣已經用完。上了高原加氧氣,要160一次,他和劉海霞吐槽,嫌貴,劉海霞讓他“貴也加點兒”,他又說,“用的罐不對,加不上。”最後他買了兩瓶30塊的小氧氣瓶。微信聊天記錄顯示,5月26日,他在那曲卸了貨,沒等盤點,就跟貨主說,“沒啥事我就走了,在這裏高反嚴重了不行。”

妻子和他的最後一通電話是在當天晚上7點,常誌榮到了五道梁。她看他臉有點發紅,問他是不是發燒了?頭一天,常誌榮說有點胸悶。這次他估計自己是感冒了,嗓子也不太舒服。

那晚,劉海霞專門查了五道梁,資料上說是“生命禁區”,海拔4665米,空氣不流暢,土壤含汞量高,植被較少,空氣中含氧量低,高原反應會顯現。她馬上給丈夫發了過去。

常誌榮嗓子不舒服,不太想多說話,隻答應說,“今晚要趕著開過五道梁”。後來汽貿公司查詢軌跡發現,這輛豫E牌的卡車一直開到了晚上1點半。



河南林州與山西、河北三省交界,來往貨車近一萬輛。馮家口村在234國道和303省道交界處,大車上高速,下高速,都要從這兒經過,煤礦碎屑沿著貨車行駛的方向漂浮在柏油路上。沿街遍布攤販小吃,方便司機下車吃飯。

三年前,常誌榮和劉海霞在這兒租了房。出車之前,他會去蔬菜超市買一趟菜,備齊路上的東西。為了互通信息,去年10月,幾個常跑新疆線的司機建了一個6人群,取名“沙漠風暴”。

在群裏,常誌榮最年輕,存在感也最強,他是“消息通”,會分享哪裏的加氣站便宜5分錢,哪裏的飯店能停車,在哪裏吃了罰單。像曹喜增年紀大,不常看手機,他會幫他們找好單子。有司機不知道路,他會馬上發來路線,詳細到從哪兒上高速,哪兒下高速。也會分享沿途的胡楊林,藏羚羊。

路上,6個人就靠對講機聊天,停車卸車的時候,常誌榮唱豫劇,給大家解悶。休息時他會說“別亂,睡了”。有時回家,幾個人也約著打牌打麻將,常誌榮有次眼看著快輸了,給劉海霞發微信,讓她快打電話,就說該回家吃飯了。

“這人挺精,腦袋瓜子靈。”司機們說,好話賴話,大話小話他都會說。他有個竅門,無論加不加氣,都要進當地加氣站的群,能知道哪條路堵了,哪條路封了。嘴也甜,“哥”“美女”,總掛在嘴上。有個貨主微信名叫海霞,他就說“我老婆也叫海霞”,拉近關係。

常誌榮有一台銀色vivo手機,下載了20多個貨運APP,微信置頂裏,有120多個貨主。他不會跟貨主斷聯,送貨時,時不時發個定位,更新進度,很多貨主在他卸貨之後會留一句“下次繼續找你”。



●十字路口的卡車。圖/徐巧麗

接低價單,往往是回家的時候。司機們都是如此。

曹喜增從江西回河南,700公裏,接了一單3500的,“不接就一直在這兒住了”。今年從新疆往內地的回程單,隻夠路上的周轉。各項費用裏,能壓縮到最少的,是人的吃喝住行。要想手頭有活錢,最劃算的選擇,刷信用卡。

和常誌榮一樣,曹喜增也有四五張信用卡,2017年辦了平安銀行的,再後來中原、興業、農行,一張張都來了。

他七八年換了七八輛,想著設備好了能掙更多錢,卻趕不上運費下降的速度。舊車賣給一個40多歲跑內地線的貨車司機,結果他也掙不到錢,還欠曹喜增四五萬沒還上。

司機互相借錢,也是常有的事,往往是信用卡額度用完了,網貸也貸不出錢,或者還車貸差個幾千塊。

常誌榮有時隻是說一句“給我加個氣”,夥計們就明白他沒錢了,給他轉個2000。最後一趟去拉薩的路上,他斷斷續續問曹喜增借了6000,問張寧輝借了3000,問王林強借了600。曹的錢也是信用卡套現借給他的。5月24日,再還不上車貸要鎖車了,曹喜增找他取回了5000。

6人群裏眾人羨慕的是張寧輝,他兩年前還完了車貸,不用問人借錢,信用卡也隻有應急時候用。原本兩三年司機就得換車,但張寧輝礙於行情選擇不換,跑單子全為自己,“圖個心裏輕鬆”。

王林強和常誌榮是前後腳買的車,兩人原本都往榆林神木方向跑,但貨逐漸少了,哪兒有貨他們往哪裏走。兩人經常一起交流運費起伏,商量著去跑新疆線,比青藏線安全,運費也差不了多少。

5月26號中午,他問常誌榮,能否還上去年借的1600?當時,他電話打了一圈,有兩個司機還了他3000和5000,又從信用卡裏套現了一點,王林強還上了最後一次車貸。

還差兩次,常誌榮也可以還完車貸了。今年三四月份,他問劉海霞,還剩幾個月?承諾還完車貸日子就輕鬆了,可以經常回家了。



●常誌榮車上貼的出入平安。講述者供圖

再往後,要用到錢的就都是大事了。兩夫妻商量,老家的房子還是毛坯房,大女兒出嫁前要裝修好。二女兒是縣一中的培優生,老師讓上補習班,一對一的150元/課,大課100元/課,他都給報了。小兒子班級群裏,老師讓接送的消息,他在路上看到了,也會轉發提醒劉海霞。

閨女喜歡吃酸辣粉,小兒子喜歡吃麻辣燙,他會在視頻裏叮囑妻子,周日帶孩子們去吃頓好的。每天一開工,他會固定發來消息“老婆早上好”。

5月27號早上,這句問候一直沒來。劉海霞發過去信息問“好點了沒有”,沒得到回複。她又打了三四個電話,沒打通。後來她打給汽貿公司,發現貨車定位在一個加氣站附近。加氣站老板去看,常誌榮躺在車後的臥鋪上,已經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