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津的一家電子產品商店裏,詹德宓(音)一邊瀏覽蘋果手機,一邊不假思索地說著她需要升級手機的理由。
她現有手機的內存已被剛學會走路的孩子的照片和視頻占滿了。一個孩子的老師讓她下載各種各樣的應用程序,進一步擠占了手機內存。但最終促使她走進這家商店的原因是政府為刺激持續低迷的消費支出而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
麵對與美國的貿易戰,中國政府今年將提供3000億元資金,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今年的資金規模是去年的兩倍,目的是通過為購買從洗衣機到電動汽車等各種消費產品提供補貼,來刺激狀況不穩定的經濟所急需的消費增長。
該政策成效顯著,以至於一些城市的政府已在最近幾周暫停或降低提供補貼,以防止資金過早耗盡。在對智能手機和家電產品的強勁需求推動下,5月的零售總額意外地增長了6.4%,超出了經濟學家們的預期。

由於去年的經濟增長乏力,中國政府為刺激消費支出,推出了耗資1500億元的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而2025年的資金規模是去年的兩倍。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我們想薅羊毛,”詹女士說,她的意思是要利用商家推出的各類優惠機會。她利用以舊換新政策,以最多可達20%的折扣購買了節能空調等家電。“如果能在有優惠的時候一次性地升級所有產品,我們就會行動,”她說。
消費低迷長期困擾中國經濟。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情況相比,中國消費者的儲蓄率更高,更少花錢,即使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時候。但現在,經濟增長已在放緩,高薪崗位正在消失,而且低迷的房地產行業沒有絲毫反彈的跡象(房地產曾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也是中國人投資的主要方式),因此刺激消費對維持經濟增長至關重要。
中國慣用的經濟刺激手段此次可能失靈。基建投資無法延續過去的規模。地方政府幾十年來一直在修建機場、火車站,以及橋梁,但現已陷入巨額債務。中國與美國持續的貿易摩擦,加上全球各地對廉價中國商品大量湧入的擔憂日益增長,限製了中國提高工廠生產、增加出口的能力。
詹女士說,盡管她在消費品以舊換新上花了錢,但她也在縮減其他方麵的開支,這反映了中國政策製定者們麵臨的挑戰。她常去的咖啡館把咖啡的單價從10元提高到15元後,她決定自己買豆在家做咖啡。她說,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做出這種選擇很自然。

消費品以舊換新的目的是通過為購買電動汽車和家用電器等商品提供補貼來刺激消費。Qilai Shen for The New York Times
“不少人甚至已經失了業,或被迫停止工作,或被降了工資,”詹女士說。“所以為了讓手頭的錢夠用,人們更傾向於貨比三家,花錢更謹慎。”
雖然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多年來一直在口頭上強調促進消費的重要性,但高層官員們最近的說法已更加明確。
國務院總理李強上個月表示,中國正在“加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在天津舉行的的世界經濟論壇上,李強麵對與會的企業高管、政府要員以及專家,承諾“推動中國在‘製造大國’的堅實基礎上成長為超大體量的‘消費大國’”。
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今年承諾“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以抵消中美貿易戰的影響。
當前實施的以舊換新計劃類似於美國的“舊車換現金”政策,於去年年底啟動,最初隻適用於八類家電和汽車,提供的補貼從15%到20%不等,節能產品的補貼更高。
中國已發行了特別國債為消費品以舊換新提供資金,2025年提供的資金將是去年的兩倍,產品覆蓋範圍已擴大到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表等。
上個月,重慶市和其他幾個地區的政府暫停了補貼。重慶是一個有3000多萬人口的直轄市,市政府表示暫停補貼不是徹底取消,而是為稍後推出的第二輪補貼做準備。

國務院總理李強說,中國正在“加力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開展提振消費專項行動”。Jade Gao/Agence France-Presse — Getty Images
盡管以舊換新政策取得了成功,但經濟學家們擔心該政策對消費的影響將是短暫的,並可能導致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的消費支出下滑。據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估計,中國2025年下半年的零售額將比去年同期減少0.4個百分點,明年上半年的零售額將降低近一個百分點。
中國政府正在探索其他政策方案。據彭博新聞社報道,中國打算從今年開始向有三歲以下兒童的家庭提供每孩每年3600元的補貼。凱投宏觀的中國經濟學家黃子春(音)表示,提供現金補貼是一個“思維轉變”,為後續消費支持措施奠定了基礎。
中國高儲蓄率的另一個原因是社會保障體係資金不足。雖然大多數中國公民都參加了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但保障力度有限,而且自付比例較高。大多數人沒有失業或工傷保險,包括中國兩億零工群體中的許多人。
汽車製造商比亞迪的銷售員張迪倫(音)說,以舊換新為汽車銷量帶來了小幅增長。但他在展廳等待顧客時坦言,需求仍遠不及兩三年前,那時買車的人接連不斷,想買的人甚至需要等上六個月才能拿到車。

在中國浙江的一個物流中心,準備裝入集裝箱的出口貨物。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與許多中國消費者一樣,張先生說,房地產市場低迷已經讓他的經濟狀況受到影響。他和妻子2019年花大約180萬買了房子。自那以後,房子的價值已跌了近一半。
當被問及為何中國消費者不願增加消費時,張先生說,人們花錢吝嗇,是因為“賺錢太難”。
在天津一家購物中心的小米手機專賣店,銷售員王明科(音)說,消費品以舊換新刺激了公司手機的銷量。他說,現在店裏每月賣出30多部智能手機,而政府提供補貼前每月隻賣出20部。幾個月前,也就是補貼政策實施的最初幾個月,該店每月曾賣出過50部手機。
現年35歲的王先生說,補貼政策給擔心花錢的消費者提供了一點消費動力。
“大家都在談論經濟下行,賺錢確實更難了,”他說。“隨著人們的收入減少,他們在可自由支配的支出上可能會選擇暫時不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