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今天表示,如果俄羅斯不能在50天內達成停戰協議,將祭出次級關稅。川普曾以次級關稅代指“次級製裁”,也就是對購買俄國能源的買方實施製裁。若製裁上路,中國及印度這兩大買方將首當其衝。
川普今天中午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在白宮會麵時,一開場就對俄羅斯開砲,指俄國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說話不算話,談好了又轟炸烏克蘭,與俄方對話無意義。
他說道:“我對普京感到失望,因為我本來以為兩個月前就會有(停戰)協議,但似乎沒能達成。所以基於這點,如果我們在50天內沒有協議,我們就要實施次級關稅(secondary
tariff)。非常簡單。而且稅率會是100%。就是這樣。”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今天報導,川普先前就曾揚言要徵收次級關稅,實際上指的是“次級製裁”(secondary
sanction),也就是對俄國能源買方實施製裁。因此川普今天也可能指“次級製裁”,而不是對俄國進口產品徵收100%的關稅。
彭博(Bloomberg News)報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稍後也在白宮向媒體澄清,川普的本意是要祭出“次級製裁”,而非次級關稅。
半島電視台(Al
Jazeera)3月底以長文分析,美國長期以來主導“次級製裁”,也就是跟受製裁國家進行貿易的其他國家也麵臨製裁。例如,目前就有針對購買伊朗石油或從俄國購買重型軍事裝備的次級製裁,任何參與這類貿易的國家、公司或個人都可能受美國製裁。
正是因為擔心遭到美國次級製裁,全球多數銀行和金融機構不想冒著失去美國市場的風險,如今已不再與俄國或伊朗貿易。
半島電視台指出,印度和中國是俄國廉價原油的兩大買方。如果川普對俄國石油實施次級製裁,這兩國可能首當其衝。
2024年,俄國石油占印度整體進口原油的35%,也占中國進口石油的19%。土耳其同樣是俄國石油的進口國,2023年有58%的精煉石油來自俄國。
若川普真的嚴打購買俄國石油的國家,印度尤其可能受到美國放大檢視。這是因為印度長期被指控購買受補貼的俄國石油,煉製後再出口到西方國家,使西方製裁效果打折。
不過,印度長期以來的論點是,購買俄國石油使中東和非洲等地區的石油得以釋出,供西方國家購買,從而幫助控製全球油價。如果俄國這個主要生產國的石油完全退出市場,各國將不得不從其他地方爭搶有限的原油供應,油價將被推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