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少子化衝擊學前教育:一年少了2萬所幼兒園與24萬名教師

少子化衝擊學前教育:一年少了2萬所幼兒園與24萬名教師

文章來源: 財經雜誌 於 2025-07-12 22:34:1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少子化衝擊學前教育:一年少了2萬所幼兒園與24萬名教師

現存的25.33萬所幼兒園,以及283.19萬學前教育專職教師,如何及時調整發展思路與理念,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已經迫在眉睫

7月3日,敬雅真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一條“如果你撐不下去,看看大佬是怎麽度過”的視頻,鼓勵自己走出困境,並期待“東山再起”。

敬雅真現在有多個頭銜:一位通過直播轉型“自救”的“網紅”;一個經常接到催債電話、麵臨多起仲裁訴訟的限高人員;一名在幼教行業打拚20餘年的幼兒園園長。

諸多稱呼中,敬雅真最希望被人喚做“敬園長”。

在幼教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敬雅真帶領的集團公司有489名員工,每年產值5000萬元左右,但自2020年起,她運營的幼兒園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維持運營,敬雅真前後積累下2000多萬元的債務,旗下幼兒園從高峰時期的12家陸續關閉,目前僅剩4家在勉強維持。“我特別希望能保住現有的這4家幼兒園。”敬雅真直言:“愁白了頭,操碎了心。”

在抖音直播間,敬雅真一度呼籲幼教同行積極轉型,而她自己則需要“幹點掙錢的買賣還債”,未來繼續在教育行業“大展拳腳”。

敬雅真的經曆是學前教育行業麵臨陣痛期的典型縮影。“民辦幼兒園已經一孩難求”“‘關停潮’下幼師如何自救”“公辦園竟然也要通過補錄來搶奪生源”,這些詞條一度衝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熱搜。

教育部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比2023年27.44萬所減少2.11萬所——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天有50多家幼兒園默默消失。這也是全國幼兒園數從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連續3年下降,3年累計關停4.15萬所幼兒園,降幅14.08%。

多位專家預估,2025年可能將有2.6萬所左右幼兒園關停,到2030年,全國幼兒園可能下降至16.37萬所左右——未來每年平均將關停1.5萬家左右。更有學者發出警示,如果情況得不到有效改善,幼兒園“關閉潮”或許隻是開始,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未來都可能出現“關閉潮”。

新生人口持續減少導致生源收縮,這是幼兒園“關停潮”的直接原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直言,未來幼兒園數量仍會繼續減少,因為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幼兒園數量仍呈下降趨勢。

受生源減少影響最大的,是民辦幼兒園與鄉村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多位公辦幼兒園老師表示,她們的生源也明顯受到影響。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之前公辦幼兒園隻招本小區或本地戶口的兒童,但現在已經沒有戶籍要求了,隻要適齡即可入園。

敬雅真努力“自救”的背後,25.33萬所幼兒園以及283.19萬學前教育專職教師需要重構整個學前教育生態係統,如何及時調整發展思路與理念,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已經迫在眉睫。



欠債2000萬元,但仍未放棄

敬雅真的抖音直播間標注為“幼教人轉型創業路上”,從2024年9月15日到2025年7月2日,她一共做了150場直播,直播間櫥窗中的商品包括辦公家具、書籍雜誌、家居飾品、白酒等。

快50歲的敬雅真,有20多年幼教經曆,貴州有上萬名小朋友從她經營的幼兒園畢業。她曾親曆幼教的黃金時代,高峰時期以“平均每兩年新開一家幼兒園”的速度在貴陽、銅仁、凱裏擴張。同時,她還加盟了美術、英語和早教等培訓學校,在發展最好的時候,她的幼兒園需要提前一年預約學位,家長們甚至需要通宵排隊才能為孩子爭取一個入園名額。

在那段“閃亮的日子”裏,敬雅真經常提及自己要做百年教育企業。然而,從2020年起,敬雅真經營的幼兒園遭遇困境,這年,幼兒園因疫情原因閉園8個月。為維持經營,敬雅真不得不選擇貸款——2020年,敬雅真用自家的房產去抵押,貸款了500萬元,此後幾年,她的債務累積到2000多萬元。即便努力維持,但敬雅真的幼兒園仍從最多時候的12家陸續關閉到目前僅剩4家。

“我之前沒有風險意識,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沒有預留風險儲備金,這是我犯的最大的錯誤。”敬雅真表示,“我用自己和家人的房產貸款,在麵臨困境時沒有選擇自保,而是竭盡所能保企業,我盡力了、努力了。”

敬雅真現在有4萬多抖音粉絲,其中80%以上來自幼教行業,有不少人甚至成為她的“雲股東”,跟著她一起賣產品。“有些人關閉了幼兒園,有些人還在幼兒園工作,大家都蠻艱難的,希望可以盡快走出困境。”敬雅真說。

“我不會放棄的,接下來準備從事大健康產業。”敬雅真說:“再難也希望可以保住現有的幼兒園。”

敬雅真目前僅剩的4家幼兒園均為普惠性幼兒園。因經營與收費方式不同,中國的學前教育大致可分為公辦園、普惠園與營利性民辦園三類,其中普惠園又分為公辦和民辦。

設置普惠園旨在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前述教育部發布的統計公報披露,全國共有普惠性幼兒園22.10萬所,占全國幼兒園的87.26%,在園幼兒3283.19萬人,占全國的91.61%。

與公辦幼兒園有著穩定財政支持相比,敬雅真所經營的民辦幼兒園受到“關停潮”衝擊更大。

7月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開辦了12年之久的楚天世紀城幼兒園突然宣布停園。據多位家長反映,他們將孩子送去幼兒園時才發現,園內已經沒有老師了,他們並被告知,孩子們將被整體轉到另一家幼兒園。據楚天世紀城幼兒園一位後勤園長表示,他已經3個月沒有收到工資了,“這個學期沒有真正的園長,也沒有保安和廚師了,我還兼職保安、廚師和老師。”

6月11日,廣東省英德市教育局發布公告,同意英德市百花幼兒園終止招生辦學;5月29日,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教育局發布消息,同意轄區內8所幼兒園申請終止辦學的申請;5月8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教育體育局發布公告,同意轄區內20所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的申請……

對於很多家長和小孩而言,得知幼兒園被關停時經常會覺得“太突然”。實際上,敬雅真也沒有預料到,“倒閉潮”會來得如此迅猛,而她和她的同行麵臨的挑戰與變革無疑仍將持續。



“太艱難了,也許明年就熬不下去了”

“太艱難了。”在談及幼兒園的生存狀況時,陳琳反複表示。陳琳從1994年從事幼教行業,至今已有31年,她親曆並見證了中國學前教育自2010以來的加速普及,到2020年、2021年迅速擴張,再到2022年之後快速過剩的完整周期。

陳琳原本經營3家幼兒園,2023年和2024年各關了1家,目前仍剩1家幼兒園在支撐。陳琳直言,前兩家幼兒園是因為生源不夠被迫關閉,目前仍在運營的這家也麵臨生源不足的問題。她回憶稱,2020年、2021年那兩年,根本不需要主動去招生,都是家長主動找過來,“一個學期有60個孩子畢業,馬上又能招60個孩子,有些班甚至超員。”2023年之後,招生變得異常困難,60個孩子畢業之後,隻能招到20個左右的孩子。

陳琳透露,仍在經營的這家幼兒園隻有130個左右的孩子,即將有60個大班的孩子結束最後一個學期,這意味著9月開學後幼兒園將隻剩下70個小朋友,再加上可能會有10個左右的小朋友流失,預計9月開學隻有60個左右的老生,“我們在兩個月前就開始招生,如果能在9月之前招到20個小朋友就很滿意了。”陳琳表示,自己的幼兒園收費很低,3680元一個學期,給每個小朋友配園服、書包和餐食,扣除老師的工資和房租後,基本上已經賺不到錢了,“如果招生情況沒有改善,也許明年就熬不下去了。”

中國在2016年實施“全麵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數量顯著增加,從2015年的1655萬上升至2016年的1786萬,2017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雖低於2016年,但二孩出生數量較2016年增加162萬,占比繼續上升。2016年和2017年出生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多為2020年、2021年,這兩年在園兒童人數也達到了曆史峰值。

2018年之後,生育意願與出生率持續低迷,學前教育行業很快受到衝擊。

奕陽教育研究院人口變遷與學前教育發展課題組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自2021年學前教育在園幼兒總規模開始下行以來,過去4年連續累計減少1234.27萬人,減幅為25.62%;而全國幼兒園數從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至2024年的3年間累計關停4.15萬所,降幅為14.08%;平均園所規模也從2017年180人下降至2024年的141人。

上述報告預測,按照目前趨勢,2030年在園人數將可能下降至2020年峰值4818.26萬人的50%;全國幼兒園數可能下降至16.37萬所,比2021年峰值29.48萬所縮減13.11萬所,減幅為44.47%。

陳琳透露,目前最大的開支是房租,600平方米的場地一年的租金是13萬元,加上水電費用,一年需要支出17萬元左右。為了讓房東優惠一些房租,陳琳會隔三差五買些煙酒送給房東,並說些好話,盡管房東同意減少一些租金,但她仍覺得資金壓力太大。為此,她計劃在今年9月開學後少開一個班、少租一個門麵。

陳琳稱,幼兒園今年勉強能持平,不虧不賺,“但去年的普惠資金還沒有發下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發下來。”

陳琳所說的“普惠性資金”,是指當地政府給普惠性幼兒園的補貼,補貼標準因地區而異,整體而言,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補貼標準較高,而部分中西部省份的補貼標準相對較低。有專家曾調研發現,大部分省份每年每生平均補助僅為幾百元。

陳琳表示,隨著生源的減少,幼兒園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一些規模較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高的幼兒園,在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被市場淘汰是早晚的事。

陳琳隔三差五就會聽說附近又有哪家幼兒園關閉了。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6月底,距離不遠的一家幼兒園宣布閉園,她得知消息後,開始積極去招生,“我和家長們說,把孩子轉到我們幼兒園來,多來幾個就多優惠一點,比如來五個人,就每人優惠500元。”最終,預計會有十個小朋友在今年9月轉到陳琳的幼兒園來。



流失的幼師去哪兒了

幼兒園大量關閉,導致幼兒園老師數量同步減少。2024年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為283.19萬人,較2023年減少24.18萬人,相當於每天有600多名教師離開了崗位。

張揚就在2024年選擇結束自己的幼教生涯。張揚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回憶起4年的幼兒園工作經曆,她表示“身心疲憊”。張揚表示,在幼兒園工作“壓力很大”,因為要擔心的東西太多了:“擔心教案備課是否做完了,擔心工作表格是否填完了,擔心教具是否更新了……以及最大的擔心來自小朋友的安全問題,有些家長很難溝通,比如有的孩子在園區被蚊子咬了,也會有家長表示無法理解與接受。”

2024年暑假期間,張揚在老家找到一份文員工作,雖然工作也比較繁雜,但相比幼兒園要輕鬆很多,薪資待遇上也要好一些。“幼兒園的工作強度與薪資待遇是不匹配的,希望未來的幼師待遇可以提高吧。”張揚表示。

此前,一份招聘信息流傳於網絡,其中稱“幼兒園招老師最高不超3000元每月”的,盡管當地有關部門對此進行辟謠,但仍有不少幼師表示“月薪3000元是行業常態。”

《學前教育法》明確規定,幼兒園及其舉辦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保障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實行同工同酬。不過,目前對幼兒園教師薪資並無相關標準,公辦與民辦幼兒園教師薪資待遇差異較大、經濟發達與經濟欠發達地區薪資待遇差距較大的問題。

“實習老師一般是1800元一個月,轉正後是2200元一個月,工作三五年的老師月薪3000元的有很多。”曾在中部地區一家幼兒園做過幾年園長的曹麗表示,年輕幼師的工資幾乎隻相當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且“五險一金”難以得到保障。

據職位搜索平台職友集在2025年2月的統計,68.9%的幼師崗位年薪約4萬元-7萬元,較全國平均工資低55.7%。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有些幼師的月工資甚至不足2000元。

“我現在每個月工資稅後在2500元左右。”在中部地區一家幼兒園工作的盧英表示,自己在這家幼兒園工作十多年了,之前是生活老師,因為生源一再減少,老師也相應減少了,“我因為在幼兒園工作十多年了,領導不好辭退我,所以辭退了以前的保安,讓我來當保安了。”盧英透露,她現在所在的幼兒園隻有7個班150個左右的兒童,老師僅剩21人。

按照相關規定,全日製幼兒園每班應配備2名專任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者配備3名專任教師。

曹麗表示,很多同事離開幼兒園後轉型做直播、幹銷售,或者沒再上班了。

《學前教育論壇》此前發表的《幼兒園教師工作條件的現實困境及影響探析》指出,研究與實踐均表明,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導致其在教育、資格與培訓上的要求不斷被提高,但是其所遭受的低工資、微福利與其他不利的工作條件卻並未改變,這將成為學前教育真正的危機所在,“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認為自己目前的工資收入尚不能“滿足基本的日常開銷”,可能會陷入生活拮據的窘境,或者部分依賴於家庭其他成員的幫助。

《幼兒園教師工作條件的現實困境及影響探析》還指出,幼兒園教師的工資收入約為其他教育類職業平均工資的70%,且幼兒園教師的“五險一金”並未全部覆蓋,大部分公辦非在編以及民辦幼兒園教師尚未享有住房公積金。

“有同行還在堅持,她們最大的動力可能就是因為本來在家也需要帶孩子,在幼兒園上班相當於既照料了自家孩子,還有一份工作。”曹麗表示。



幼兒園轉型進行時

幼兒園“關停潮”大背景下,如何轉型是重要課題。

敬雅真轉型的方法包括:將招生年齡從3歲降低到1.5歲,接收低齡幼兒,為家長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

托幼一體化被很多幼兒園視為走出生源困境的突破。托幼一體化是指統整托幼資源,將0-6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相互銜接,進而實現嬰兒與幼兒保教的有效融合。當前一些民辦幼兒園大多存在學位空缺的問題,如果能將這些學位用於2歲-3歲幼兒托育服務上,那麽這些即將倒閉的幼兒園或許可以解決生源危機,從而迎來新的生機。

對此,山東省青島市明德陽光教育集團總園長於卉深有體會。明德陽光教育集團近年來響應青島市發展托育服務的政策號召,旗下7所幼兒園中已有5所陸續開設托育服務,主要麵向1歲-3歲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種托育模式。

於卉表示,參與托育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升入了托班所在的幼兒園,也就是說,幼兒園下探0-3歲托育服務,可以為3歲-6歲入園招生“蓄水”。

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係建設。6月1日正式實施的《學前教育法》明確要求,“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這為幼托一體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幼托一體化之外,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老幼共托”的新模式,也就是將托老與托幼服務相融合,通過在同一空間下進行老幼照料、代際學習和互動交流,緩解家庭對於“一老一小”的後顧之憂。

深圳航城街道三圍社區長者服務站與深業幸福家航城街道托育園同在一棟建築內,兩個空間相通相融。養老網點為老人提供短期托養、康複訓練、助餐助浴、老年大學、居家適老化改造等服務;托育園為0-3歲的孩子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科學育兒親子課等服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老與幼雖有相通之處,但側重點也有很大不同,需要持續創新,精細化管理,培育更多“護理+托育”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滿足“老幼共托”模式推廣和發展的需求。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幼兒園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幼兒園探索的新模式主要包括:轉型為托育中心、轉型為養老服務機構、轉型為社區服務中心、轉型為老年大學、轉型為數字化幼兒園等。

《早期教育》此前發表名為《幼兒園“關停潮”是危機還是新生——基於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一文,作為作者之一的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左瑞勇認為,“關停潮”對於某些幼兒園而言,確實是一個危機,但對於中國教育事業整體發展而言,也許恰恰是獲得新生的機會,它將在客觀上推動中國學前教育實現高質量轉型,而這也正是當前幼兒園應對“關停潮”突破生存困境的必由之路。



民辦園仍有存在價值與空間

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幼兒園到底該如何走出困境?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幼兒園“小園小班”與“托幼一體化”,是國際上發展學前教育應對少子化時代的主要措施。這既可提高幼兒園建設標準,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又可滿足家庭的托育需求,推進實現普惠托育。

熊丙奇建議,一方麵,要盡快在“教育強國”時代背景下,製定新的學前教育標準,降低幼兒園班額標準,提高幼兒園師幼比。這對各地發展有質量保障的普惠學前教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事實上,除了學前教育要提高辦園標準,中國小學、初中、高中,都需要製定新的辦學標準。另一方麵,要維持並適當提高對學前教育、托育的投入,防止地方政府在適齡學生減少、保持生均撥款不變的情況下,壓縮對學前教育等基礎教育的投入。

儲朝暉強調,應該理性看待幼兒園數量減少的態勢,但幼兒園在減少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一些規模適度的民辦幼兒園被淘汰了,一些超規模的公辦幼兒園卻越來越大,“這是一個不可持續也很難真正實現高質量的趨勢,這樣下去,幼兒園的普惠目標更難實現。”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全麵普及普惠性幼兒園。今年正式實施的《學前教育法》也將普惠作為重要目標。

普惠性幼兒園並非免費幼兒園。根據有關政策,盡管補助金額不一樣,但公辦幼兒園與普惠民辦幼兒園均能獲得財政補助。

儲朝暉是《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稱《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專題組成員,他表示,在參與《規劃綱要》時做過測算,學前教育經費隻有達到教育經費的9%時,才能維持當地學前教育的正常運轉,但實際上,除了北京、上海少數地區,大多數地方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儲朝暉認為,隻要當地學前教育經費沒有達到整個教育經費的9%,那麽就必然需要有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空間。“民辦園有存在的價值與空間,它能帶來幼兒教育的多樣性、靈活性、可選擇性”。儲朝暉稱。

儲朝暉認為,實現普惠目標,需要在貫徹推進政策中將排拒性普惠轉變為包容性普惠。“包容性普惠意味著學前教育在辦學類型上必須同時包含公辦園和民辦園,憑借民辦園更加多樣的服務、更加靈活的機製和更加積極的效能,為家長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普惠性幼兒教育服務選擇。在包容性普惠政策中,必須調整此前‘大力舉辦公辦園’的偏向,同時加強對民辦園的支持使其在提高自身質量的同時也作為鯰魚效應的作用方刺激公辦幼兒園提升效能,從而提升整個學前教育的效能,改良學前教育生態。”

敬雅真無疑也希望民辦幼兒園可以獲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她表示,目前自己經營的4家民辦幼兒園中,有1家可能會因為“政策原因”被迫轉為公辦幼兒園。

敬雅真稱,有些人會認為她在網絡上主要是“靠賣慘博同情”,但她在網絡上呈現的隻是自己麵臨的真實困境。“幼教行業的投資大、回收周期長,能堅持做幼教的人都是因為情懷與熱愛。”敬雅真說。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因與外國人不正當交往 大連工業大學開除學生學籍
印度空難 飛行員詢問同僚“為何切斷發動機燃油供應”
小紮開2億讓他跳槽 庫克連挽留的嚐試都沒有做
法國外長拒絕和王毅握手?這一幕引發中說紛紜
夫妻千萬房產被獨生女抵押貸款換取加拿大永居卡




24小時討論排行

劉曉波去世八周年:重溫他留給中國人的精神遺產
選民已放棄民主黨?民主黨自家民調數據敲響警鍾
加薩平民領物資"當場遭以軍爆頭"!醫院淚訴:24人被擊斃
聯合國:加薩近800人取物資時遇害 多命喪糧援站
印度航空墜機事件:為何駕駛艙錄音讓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簡評人民日報呼籲“同誌”稱呼重歸主流
川普關稅一波波,為何美股不跌反漲?專家揭背後"心理戰"
中美外長會晤約1小時 美媒:為特朗普訪華做準備
幼兒園鉛中毒案,我能回答所有疑點
越來越多企業這樣做:在中國加工成稀土零部件再出口
民工大爺寫高考作文《我的母親》爆火 千字感動全網
川普重課30%關稅!歐盟警告反製,馮德萊恩:仍盼8/1前達協議
川普擬首度批準烏克蘭金援!美媒曝「2筆資金來源」
一美公民在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被定居者毆打致死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對墨西哥、歐盟收30%關稅
律師談“出軌Zeus女生被學校開除”,提出三大爭議點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少子化衝擊學前教育:一年少了2萬所幼兒園與24萬名教師

財經雜誌 2025-07-12 22:34:19



少子化衝擊學前教育:一年少了2萬所幼兒園與24萬名教師

現存的25.33萬所幼兒園,以及283.19萬學前教育專職教師,如何及時調整發展思路與理念,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已經迫在眉睫

7月3日,敬雅真在微信朋友圈轉發一條“如果你撐不下去,看看大佬是怎麽度過”的視頻,鼓勵自己走出困境,並期待“東山再起”。

敬雅真現在有多個頭銜:一位通過直播轉型“自救”的“網紅”;一個經常接到催債電話、麵臨多起仲裁訴訟的限高人員;一名在幼教行業打拚20餘年的幼兒園園長。

諸多稱呼中,敬雅真最希望被人喚做“敬園長”。

在幼教行業發展的黃金時期,敬雅真帶領的集團公司有489名員工,每年產值5000萬元左右,但自2020年起,她運營的幼兒園開始陷入困境。為了維持運營,敬雅真前後積累下2000多萬元的債務,旗下幼兒園從高峰時期的12家陸續關閉,目前僅剩4家在勉強維持。“我特別希望能保住現有的這4家幼兒園。”敬雅真直言:“愁白了頭,操碎了心。”

在抖音直播間,敬雅真一度呼籲幼教同行積極轉型,而她自己則需要“幹點掙錢的買賣還債”,未來繼續在教育行業“大展拳腳”。

敬雅真的經曆是學前教育行業麵臨陣痛期的典型縮影。“民辦幼兒園已經一孩難求”“‘關停潮’下幼師如何自救”“公辦園竟然也要通過補錄來搶奪生源”,這些詞條一度衝上微博等社交平台的熱搜。

教育部發布的統計公報顯示,2024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5.33萬所,比2023年27.44萬所減少2.11萬所——這個數字,相當於每天有50多家幼兒園默默消失。這也是全國幼兒園數從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連續3年下降,3年累計關停4.15萬所幼兒園,降幅14.08%。

多位專家預估,2025年可能將有2.6萬所左右幼兒園關停,到2030年,全國幼兒園可能下降至16.37萬所左右——未來每年平均將關停1.5萬家左右。更有學者發出警示,如果情況得不到有效改善,幼兒園“關閉潮”或許隻是開始,小學、初中、高中乃至大學未來都可能出現“關閉潮”。

新生人口持續減少導致生源收縮,這是幼兒園“關停潮”的直接原因。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直言,未來幼兒園數量仍會繼續減少,因為人口出生率不斷降低,幼兒園數量仍呈下降趨勢。

受生源減少影響最大的,是民辦幼兒園與鄉村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衝擊——多位公辦幼兒園老師表示,她們的生源也明顯受到影響。一個最明顯的變化是,之前公辦幼兒園隻招本小區或本地戶口的兒童,但現在已經沒有戶籍要求了,隻要適齡即可入園。

敬雅真努力“自救”的背後,25.33萬所幼兒園以及283.19萬學前教育專職教師需要重構整個學前教育生態係統,如何及時調整發展思路與理念,尋求新的發展路徑已經迫在眉睫。



欠債2000萬元,但仍未放棄

敬雅真的抖音直播間標注為“幼教人轉型創業路上”,從2024年9月15日到2025年7月2日,她一共做了150場直播,直播間櫥窗中的商品包括辦公家具、書籍雜誌、家居飾品、白酒等。

快50歲的敬雅真,有20多年幼教經曆,貴州有上萬名小朋友從她經營的幼兒園畢業。她曾親曆幼教的黃金時代,高峰時期以“平均每兩年新開一家幼兒園”的速度在貴陽、銅仁、凱裏擴張。同時,她還加盟了美術、英語和早教等培訓學校,在發展最好的時候,她的幼兒園需要提前一年預約學位,家長們甚至需要通宵排隊才能為孩子爭取一個入園名額。

在那段“閃亮的日子”裏,敬雅真經常提及自己要做百年教育企業。然而,從2020年起,敬雅真經營的幼兒園遭遇困境,這年,幼兒園因疫情原因閉園8個月。為維持經營,敬雅真不得不選擇貸款——2020年,敬雅真用自家的房產去抵押,貸款了500萬元,此後幾年,她的債務累積到2000多萬元。即便努力維持,但敬雅真的幼兒園仍從最多時候的12家陸續關閉到目前僅剩4家。

“我之前沒有風險意識,在公司發展過程中沒有預留風險儲備金,這是我犯的最大的錯誤。”敬雅真表示,“我用自己和家人的房產貸款,在麵臨困境時沒有選擇自保,而是竭盡所能保企業,我盡力了、努力了。”

敬雅真現在有4萬多抖音粉絲,其中80%以上來自幼教行業,有不少人甚至成為她的“雲股東”,跟著她一起賣產品。“有些人關閉了幼兒園,有些人還在幼兒園工作,大家都蠻艱難的,希望可以盡快走出困境。”敬雅真說。

“我不會放棄的,接下來準備從事大健康產業。”敬雅真說:“再難也希望可以保住現有的幼兒園。”

敬雅真目前僅剩的4家幼兒園均為普惠性幼兒園。因經營與收費方式不同,中國的學前教育大致可分為公辦園、普惠園與營利性民辦園三類,其中普惠園又分為公辦和民辦。

設置普惠園旨在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問題。前述教育部發布的統計公報披露,全國共有普惠性幼兒園22.10萬所,占全國幼兒園的87.26%,在園幼兒3283.19萬人,占全國的91.61%。

與公辦幼兒園有著穩定財政支持相比,敬雅真所經營的民辦幼兒園受到“關停潮”衝擊更大。

7月1日,在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開辦了12年之久的楚天世紀城幼兒園突然宣布停園。據多位家長反映,他們將孩子送去幼兒園時才發現,園內已經沒有老師了,他們並被告知,孩子們將被整體轉到另一家幼兒園。據楚天世紀城幼兒園一位後勤園長表示,他已經3個月沒有收到工資了,“這個學期沒有真正的園長,也沒有保安和廚師了,我還兼職保安、廚師和老師。”

6月11日,廣東省英德市教育局發布公告,同意英德市百花幼兒園終止招生辦學;5月29日,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教育局發布消息,同意轄區內8所幼兒園申請終止辦學的申請;5月8日,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區教育體育局發布公告,同意轄區內20所民辦幼兒園終止辦學的申請……

對於很多家長和小孩而言,得知幼兒園被關停時經常會覺得“太突然”。實際上,敬雅真也沒有預料到,“倒閉潮”會來得如此迅猛,而她和她的同行麵臨的挑戰與變革無疑仍將持續。



“太艱難了,也許明年就熬不下去了”

“太艱難了。”在談及幼兒園的生存狀況時,陳琳反複表示。陳琳從1994年從事幼教行業,至今已有31年,她親曆並見證了中國學前教育自2010以來的加速普及,到2020年、2021年迅速擴張,再到2022年之後快速過剩的完整周期。

陳琳原本經營3家幼兒園,2023年和2024年各關了1家,目前仍剩1家幼兒園在支撐。陳琳直言,前兩家幼兒園是因為生源不夠被迫關閉,目前仍在運營的這家也麵臨生源不足的問題。她回憶稱,2020年、2021年那兩年,根本不需要主動去招生,都是家長主動找過來,“一個學期有60個孩子畢業,馬上又能招60個孩子,有些班甚至超員。”2023年之後,招生變得異常困難,60個孩子畢業之後,隻能招到20個左右的孩子。

陳琳透露,仍在經營的這家幼兒園隻有130個左右的孩子,即將有60個大班的孩子結束最後一個學期,這意味著9月開學後幼兒園將隻剩下70個小朋友,再加上可能會有10個左右的小朋友流失,預計9月開學隻有60個左右的老生,“我們在兩個月前就開始招生,如果能在9月之前招到20個小朋友就很滿意了。”陳琳表示,自己的幼兒園收費很低,3680元一個學期,給每個小朋友配園服、書包和餐食,扣除老師的工資和房租後,基本上已經賺不到錢了,“如果招生情況沒有改善,也許明年就熬不下去了。”

中國在2016年實施“全麵二孩”政策後,出生人口數量顯著增加,從2015年的1655萬上升至2016年的1786萬,2017年出生人口為1723萬,雖低於2016年,但二孩出生數量較2016年增加162萬,占比繼續上升。2016年和2017年出生的孩子,上幼兒園的時間多為2020年、2021年,這兩年在園兒童人數也達到了曆史峰值。

2018年之後,生育意願與出生率持續低迷,學前教育行業很快受到衝擊。

奕陽教育研究院人口變遷與學前教育發展課題組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稱,自2021年學前教育在園幼兒總規模開始下行以來,過去4年連續累計減少1234.27萬人,減幅為25.62%;而全國幼兒園數從2022年首次出現負增長以來,至2024年的3年間累計關停4.15萬所,降幅為14.08%;平均園所規模也從2017年180人下降至2024年的141人。

上述報告預測,按照目前趨勢,2030年在園人數將可能下降至2020年峰值4818.26萬人的50%;全國幼兒園數可能下降至16.37萬所,比2021年峰值29.48萬所縮減13.11萬所,減幅為44.47%。

陳琳透露,目前最大的開支是房租,600平方米的場地一年的租金是13萬元,加上水電費用,一年需要支出17萬元左右。為了讓房東優惠一些房租,陳琳會隔三差五買些煙酒送給房東,並說些好話,盡管房東同意減少一些租金,但她仍覺得資金壓力太大。為此,她計劃在今年9月開學後少開一個班、少租一個門麵。

陳琳稱,幼兒園今年勉強能持平,不虧不賺,“但去年的普惠資金還沒有發下來,也不知道什麽時候能發下來。”

陳琳所說的“普惠性資金”,是指當地政府給普惠性幼兒園的補貼,補貼標準因地區而異,整體而言,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補貼標準較高,而部分中西部省份的補貼標準相對較低。有專家曾調研發現,大部分省份每年每生平均補助僅為幾百元。

陳琳表示,隨著生源的減少,幼兒園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一些規模較小、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高的幼兒園,在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被市場淘汰是早晚的事。

陳琳隔三差五就會聽說附近又有哪家幼兒園關閉了。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6月底,距離不遠的一家幼兒園宣布閉園,她得知消息後,開始積極去招生,“我和家長們說,把孩子轉到我們幼兒園來,多來幾個就多優惠一點,比如來五個人,就每人優惠500元。”最終,預計會有十個小朋友在今年9月轉到陳琳的幼兒園來。



流失的幼師去哪兒了

幼兒園大量關閉,導致幼兒園老師數量同步減少。2024年全國幼兒園專任教師總數為283.19萬人,較2023年減少24.18萬人,相當於每天有600多名教師離開了崗位。

張揚就在2024年選擇結束自己的幼教生涯。張揚是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回憶起4年的幼兒園工作經曆,她表示“身心疲憊”。張揚表示,在幼兒園工作“壓力很大”,因為要擔心的東西太多了:“擔心教案備課是否做完了,擔心工作表格是否填完了,擔心教具是否更新了……以及最大的擔心來自小朋友的安全問題,有些家長很難溝通,比如有的孩子在園區被蚊子咬了,也會有家長表示無法理解與接受。”

2024年暑假期間,張揚在老家找到一份文員工作,雖然工作也比較繁雜,但相比幼兒園要輕鬆很多,薪資待遇上也要好一些。“幼兒園的工作強度與薪資待遇是不匹配的,希望未來的幼師待遇可以提高吧。”張揚表示。

此前,一份招聘信息流傳於網絡,其中稱“幼兒園招老師最高不超3000元每月”的,盡管當地有關部門對此進行辟謠,但仍有不少幼師表示“月薪3000元是行業常態。”

《學前教育法》明確規定,幼兒園及其舉辦者應當按照國家規定保障教師和其他工作人員的工資福利,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改善工作和生活條件,實行同工同酬。不過,目前對幼兒園教師薪資並無相關標準,公辦與民辦幼兒園教師薪資待遇差異較大、經濟發達與經濟欠發達地區薪資待遇差距較大的問題。

“實習老師一般是1800元一個月,轉正後是2200元一個月,工作三五年的老師月薪3000元的有很多。”曾在中部地區一家幼兒園做過幾年園長的曹麗表示,年輕幼師的工資幾乎隻相當於當地的最低工資標準,且“五險一金”難以得到保障。

據職位搜索平台職友集在2025年2月的統計,68.9%的幼師崗位年薪約4萬元-7萬元,較全國平均工資低55.7%。在經濟欠發達地區,有些幼師的月工資甚至不足2000元。

“我現在每個月工資稅後在2500元左右。”在中部地區一家幼兒園工作的盧英表示,自己在這家幼兒園工作十多年了,之前是生活老師,因為生源一再減少,老師也相應減少了,“我因為在幼兒園工作十多年了,領導不好辭退我,所以辭退了以前的保安,讓我來當保安了。”盧英透露,她現在所在的幼兒園隻有7個班150個左右的兒童,老師僅剩21人。

按照相關規定,全日製幼兒園每班應配備2名專任教師和1名保育員,或者配備3名專任教師。

曹麗表示,很多同事離開幼兒園後轉型做直播、幹銷售,或者沒再上班了。

《學前教育論壇》此前發表的《幼兒園教師工作條件的現實困境及影響探析》指出,研究與實踐均表明,幼兒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導致其在教育、資格與培訓上的要求不斷被提高,但是其所遭受的低工資、微福利與其他不利的工作條件卻並未改變,這將成為學前教育真正的危機所在,“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認為自己目前的工資收入尚不能“滿足基本的日常開銷”,可能會陷入生活拮據的窘境,或者部分依賴於家庭其他成員的幫助。

《幼兒園教師工作條件的現實困境及影響探析》還指出,幼兒園教師的工資收入約為其他教育類職業平均工資的70%,且幼兒園教師的“五險一金”並未全部覆蓋,大部分公辦非在編以及民辦幼兒園教師尚未享有住房公積金。

“有同行還在堅持,她們最大的動力可能就是因為本來在家也需要帶孩子,在幼兒園上班相當於既照料了自家孩子,還有一份工作。”曹麗表示。



幼兒園轉型進行時

幼兒園“關停潮”大背景下,如何轉型是重要課題。

敬雅真轉型的方法包括:將招生年齡從3歲降低到1.5歲,接收低齡幼兒,為家長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等托育服務。

托幼一體化被很多幼兒園視為走出生源困境的突破。托幼一體化是指統整托幼資源,將0-6歲嬰幼兒的保育與教育相互銜接,進而實現嬰兒與幼兒保教的有效融合。當前一些民辦幼兒園大多存在學位空缺的問題,如果能將這些學位用於2歲-3歲幼兒托育服務上,那麽這些即將倒閉的幼兒園或許可以解決生源危機,從而迎來新的生機。

對此,山東省青島市明德陽光教育集團總園長於卉深有體會。明德陽光教育集團近年來響應青島市發展托育服務的政策號召,旗下7所幼兒園中已有5所陸續開設托育服務,主要麵向1歲-3歲嬰幼兒,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等多種托育模式。

於卉表示,參與托育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升入了托班所在的幼兒園,也就是說,幼兒園下探0-3歲托育服務,可以為3歲-6歲入園招生“蓄水”。

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係建設。6月1日正式實施的《學前教育法》明確要求,“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這為幼托一體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在幼托一體化之外,一些地方也在探索“老幼共托”的新模式,也就是將托老與托幼服務相融合,通過在同一空間下進行老幼照料、代際學習和互動交流,緩解家庭對於“一老一小”的後顧之憂。

深圳航城街道三圍社區長者服務站與深業幸福家航城街道托育園同在一棟建築內,兩個空間相通相融。養老網點為老人提供短期托養、康複訓練、助餐助浴、老年大學、居家適老化改造等服務;托育園為0-3歲的孩子提供全日托、半日托、科學育兒親子課等服務。

有業內人士認為,老與幼雖有相通之處,但側重點也有很大不同,需要持續創新,精細化管理,培育更多“護理+托育”的複合型專業人才,滿足“老幼共托”模式推廣和發展的需求。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在出生率下降、老齡化加劇的背景下,幼兒園需要尋找新的發展方向,目前幼兒園探索的新模式主要包括:轉型為托育中心、轉型為養老服務機構、轉型為社區服務中心、轉型為老年大學、轉型為數字化幼兒園等。

《早期教育》此前發表名為《幼兒園“關停潮”是危機還是新生——基於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一文,作為作者之一的重慶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左瑞勇認為,“關停潮”對於某些幼兒園而言,確實是一個危機,但對於中國教育事業整體發展而言,也許恰恰是獲得新生的機會,它將在客觀上推動中國學前教育實現高質量轉型,而這也正是當前幼兒園應對“關停潮”突破生存困境的必由之路。



民辦園仍有存在價值與空間

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幼兒園到底該如何走出困境?

在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看來,幼兒園“小園小班”與“托幼一體化”,是國際上發展學前教育應對少子化時代的主要措施。這既可提高幼兒園建設標準,減輕教師負擔,提高學前教育質量;又可滿足家庭的托育需求,推進實現普惠托育。

熊丙奇建議,一方麵,要盡快在“教育強國”時代背景下,製定新的學前教育標準,降低幼兒園班額標準,提高幼兒園師幼比。這對各地發展有質量保障的普惠學前教育,具有重大現實意義。事實上,除了學前教育要提高辦園標準,中國小學、初中、高中,都需要製定新的辦學標準。另一方麵,要維持並適當提高對學前教育、托育的投入,防止地方政府在適齡學生減少、保持生均撥款不變的情況下,壓縮對學前教育等基礎教育的投入。

儲朝暉強調,應該理性看待幼兒園數量減少的態勢,但幼兒園在減少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非理性的因素,比如一些規模適度的民辦幼兒園被淘汰了,一些超規模的公辦幼兒園卻越來越大,“這是一個不可持續也很難真正實現高質量的趨勢,這樣下去,幼兒園的普惠目標更難實現。”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全麵普及普惠性幼兒園。今年正式實施的《學前教育法》也將普惠作為重要目標。

普惠性幼兒園並非免費幼兒園。根據有關政策,盡管補助金額不一樣,但公辦幼兒園與普惠民辦幼兒園均能獲得財政補助。

儲朝暉是《國家教育改革與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下稱《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專題組成員,他表示,在參與《規劃綱要》時做過測算,學前教育經費隻有達到教育經費的9%時,才能維持當地學前教育的正常運轉,但實際上,除了北京、上海少數地區,大多數地方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不足。

儲朝暉認為,隻要當地學前教育經費沒有達到整個教育經費的9%,那麽就必然需要有民辦幼兒園的生存空間。“民辦園有存在的價值與空間,它能帶來幼兒教育的多樣性、靈活性、可選擇性”。儲朝暉稱。

儲朝暉認為,實現普惠目標,需要在貫徹推進政策中將排拒性普惠轉變為包容性普惠。“包容性普惠意味著學前教育在辦學類型上必須同時包含公辦園和民辦園,憑借民辦園更加多樣的服務、更加靈活的機製和更加積極的效能,為家長提供更多高品質的普惠性幼兒教育服務選擇。在包容性普惠政策中,必須調整此前‘大力舉辦公辦園’的偏向,同時加強對民辦園的支持使其在提高自身質量的同時也作為鯰魚效應的作用方刺激公辦幼兒園提升效能,從而提升整個學前教育的效能,改良學前教育生態。”

敬雅真無疑也希望民辦幼兒園可以獲得更多政策上的支持。她表示,目前自己經營的4家民辦幼兒園中,有1家可能會因為“政策原因”被迫轉為公辦幼兒園。

敬雅真稱,有些人會認為她在網絡上主要是“靠賣慘博同情”,但她在網絡上呈現的隻是自己麵臨的真實困境。“幼教行業的投資大、回收周期長,能堅持做幼教的人都是因為情懷與熱愛。”敬雅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