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前外長:多極世界不穩定 猶如“三體問題”

新加坡前外長:多極世界不穩定 猶如“三體問題”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認為,世界正轉向多極化格局,大國不再獨享話語權,所有地區國家必須參與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7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上,呼籲所有地區國家必須參與維護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周嶽翔攝)

楊榮文7月3日在北京舉行的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其中一場以“泛安全化與全球安全困境”為主題的大會討論上,發表上述觀點。他也多次點名今年1月重返白宮的美國總統特朗普,並以歐洲、中東與南中國海的局勢變化為例,來闡述各國在多極世界中都應發揮作用。

楊榮文開場即說:“我們正處於邁向多極世界的巨大過渡期之中”,而特朗普政府是第一個公開承認美國正身處多極世界的美國政府。

在楊榮文看來,多極世界的不穩定與動態變化,正如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筆下的“三體問題”——三顆天體互相牽引、運行不可預測。他強調,區域大國在這個格局中扮演重要角色,“我們每個國家都必須努力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發展”。

他以歐洲為例指出,特朗普迫使北約成員國增加國防開支,“但這樣做的結果是,如果歐洲國家擁有自己的軍事力量,他們就會有自己的外交政策”。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特朗普正在推動多極世界的發展,而歐洲的和平最終將取決於歐洲人自己,取決於他們彼此如何相處,如何與俄羅斯相處。”

楊榮文分析,特朗普突然繞過歐洲與俄羅斯談判,有時則成為歐洲與俄羅斯之間的調停者,歐洲國家對此顯然並不高興,在一段時間後將不得不思考自身的利益是什麽,以及歐洲應如何與一個永遠都會存在的俄羅斯共存。

根據楊榮文的觀察,特朗普在中東政策上也是個機會主義者。當以色列總理內坦亞胡對伊朗發動襲擊時,特朗普認為將取得勝利,並要求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投降。不過,特朗普隨後意識到取勝並不容易,但又不想引發更大規模的戰爭,因為這將涉及俄羅斯,特朗普因此向伊朗釋放“美國隻攻擊三處核設施”的信號。

展望未來10年,楊榮文評估,從相對實力來看,美國將不再像現在強大,以色列對美國的影響力也可能不會如此顯著,因此以色列也得從長計議。

楊榮文指出,與此同時,以伊的鄰國並非無所作為,中國、土耳其、亞美尼亞、阿塞拜疆,都在為促進區域和平獻力。

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推行親華政策時,楊榮文曾告訴中國的朋友“這不會持久”,因為菲律賓人打心底仍親美。隨後上任的小馬可斯,則將菲律賓帶往另一方向,但他的對華政策“也不會持久”,因為亞洲的和平、穩定與發展有其自然的現實,東南亞國家與中國合作也符合其利益。

楊榮文總結說,多極化的世界格局,意味著不隻是大國有話語權,區域國家也必須參與維護和平與穩定。

“實際上,如果我們堅持推動和平與穩定,那麽大國製造麻煩的能力就會受限。”

他也強調,和平的關鍵在於同理心與換位思考。他引述法國已故總統米特朗的顧問阿塔利透露,米特朗每次出訪前都會要求一份以對方國家為中心的地圖,因為隻有站在對方的位置,才能理解他們的恐懼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