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穀風投押寶熟人局,撐起AI百億估值神話與泡沫

矽穀風投押寶熟人局,撐起AI百億估值神話與泡沫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月3日消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美國風投機構正加大對已投項目追加投資力度。

矽穀數據研究機構PitchBook統計表明,截至6月中旬,由現有投資者領投(Insider-Led Rounds)的初創企業融資總額已突破690億美元,這個數字不僅超過去年全年融資總額(670億美元),更有望突破2021年零利率時期創下的曆史最高紀錄。

美國風險投資中,主導投資者為現有資方再投資的金額

01 頭部企業吸金效應顯著

OpenAI與美國國防科技公司Anduril, 這兩大科技獨角獸的巨額融資成為今年市場焦點,僅這兩家公司就占據了現有資方再融資總額的6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現有風投機構紛紛以更高估值追加投資,這種“老股東加注”模式正在形成新的投資趨勢。

這種投資模式給初創企業帶來兩大明顯優勢:

一方麵,創始人可以保留更多股權,相比引入新投資方通常要求的持股比例,現有投資者往往願意接受更少的股份出讓;

另一方麵,初創企業省去了與新投資方接洽的複雜流程,特別是跳過了包括財務審計、客戶盡調等在內的繁瑣環節。

風險投資公司Accel的合夥人邁爾斯·克萊門特(Miles Clements)表示:“與引入新投資方相比,創業公司可以與現有投資人進行更靈活的融資安排。”

Accel針對企業軟件公司Linear的投資案例就頗具代表性。Accel早在2023年就投資了Linear,並成為其董事會成員。今年4月,在Linear尚未啟動新的融資前,Accel提出“不新增董事會席位、減少股權稀釋”的投資方案,最終在6月份主導了Linear的8200萬美元投資,對後者估值為12.5億美元。

02 投資集中化, AI成核心押注領域

現有投資者重複投資的融資額度有所增加,同時這些投資越來越集中在特定領域。截至目前,今年已有477輪融資由現有投資者主導,這一數字與2024年同期持平。

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現有資方再投資的數量可能會大幅增加,甚至追平2024年全年紀錄(1004輪)。

Thrive、軟銀等公司都在加大在AI、金融和國防技術領域的投資,特別是那些它們認為具備領先地位的企業。

例如,矽穀天使投資人彼得·蒂爾(Peter Thiel)創辦的創始人基金(Founders Fund),自2017年起主導了Anduril的前兩輪融資。此後,該基金繼續主導了Anduril在2024年及今年的融資,累計投資額已達到20億美元。

在相同AI初創公司中,曾主導或共同主導多輪投資的風險投資公司

與此同時,軟銀集團正在主導對OpenAI的400億美元融資,對後者的估值已飆升至3000億美元。2024年秋季,軟銀通過Thrive Capital領投的一輪融資投入了5億美元,當時OpenAI的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此外,軟銀還斥資17億美元收購了OpenAI部分在職和離職員工所持的股份。

Thrive也在集中投資編程助手Cursor開發商Anysphere。今年5月,Thrive主導了對Anysphere的9億美元融資,而在去年12月,該公司也曾主導過一輪對Anysphere的投資。

03 熱情不退,風險未減

對於增速最快的公司來說,投資需求已經消除了過去對現有資方的負麵印象。

曾幾何時,這類投資被視為初創企業無法吸引新投資者的無奈之舉,也讓風投基金的有限合夥人憂心忡忡——他們擔心投資經理可能支付過高溢價,從而影響基金的賬麵回報。

實際上,這種重複集中押注的策略的確暗藏風險。當被投企業表現優異時自然皆大歡喜,但若公司業績不佳或倒閉,後期輪次的高估值投資反而會放大損失。

網絡安全公司Lacework就是典型案例:Sutter Hill Ventures自2015年種子輪開始連續四輪加注,將其估值推高至83億美元,但最終卻以2億美元的“骨折價“黯然出售。

同樣令人唏噓的還有虛擬會議平台Hopin,Institutional Venture Partners主導的三輪投資將其捧上80億美元估值神壇,但隨著疫情結束,市場需求急劇下降,最終該公司以遠低於原估值的價格出售了部分業務。

但失敗案例並未阻擋投資機構的熱情。越來越多風投開始效仿Founders Fund的策略,集中投資於同樣的公司。除了持續加碼Anduril外,該基金還主導了Ramp的五輪融資,後者最新估值已達160億美元。

Ramp的早期投資者、Redpoint Ventures的管理合夥人洛根·巴勒特(Logan Bartlett)表示:“每個賽道真正的優質標的屈指可數,既然已經押中寶,自然要讓投資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