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飛行員搞得那麽神秘敏感,旅客安全才更有保障

別把飛行員搞得那麽神秘敏感,旅客安全才更有保障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涉及飛行員群體,牽連到民航安全,事件又一次被定性為敏感事件,不允許網絡傳播討論。

是的,又一次。

此前,民航局答複關於東航墜機事故的信息公開申請時表示,相關飛行事故調查進展情況通報,公開後可能危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決定不予公開。

排除了機械故障,排除了天氣原因,還會有什麽因素導致飛機從萬米高空垂直墜落呢?

很顯然,正是因為飛行員這個群體被當作特殊的、神秘的、敏感的存在,涉及飛行員的“負麵新聞”才會被認為危害社會穩定,危及國家安全。

然而,這恰恰是完全錯誤的思路!

飛行員作為一種職業,不可否認是事關重大的,每一次上崗可能關係到數百名旅客的人身安全,但放到整個社會中比較,其實也沒有那麽特殊……高鐵列車司機、公交車司機、渡輪船長、過山車檢修工、燃氣公司工程師等崗位涉及的人命數量哪個都不比飛行員少。

飛行員是特種崗位,但並不是什麽特殊職業,不應該被當成敏感群體特殊對待。

現實中,有些公司和管理部門喜歡把飛行員的工作神秘化、敏感化處理,其實並不是為了保護飛行員群體不受幹擾,也不是為了更好地保護旅客出行安全,而是為了更容易控製和拿捏飛行員,是為了更好地保護航空公司的利益。

首先,把飛行員群體敏感化,航空公司就能更容易操控飛行員的培養訓練與工作安排,讓中國飛行員作為一個整體的職業流動性變得很差。

實際上,當前中國的民航飛行員培養模式已經被飛行學員普遍詬病,很多學員在投入多年學習付出後無法上崗執飛,很多飛行員的職業發展與橫向跳槽被航司牢牢卡死,整天帶著濃重的怨氣在飛行。

然後,把飛行員群體敏感化,航空公司就能借此遮蔽很多自身製度、管理方麵存在的問題,就能借此推卸或減輕很多本該承擔的責任。

以航空事故調查為例,以維護社會穩定為由拒絕公開事故原因,實質上是為了減輕航司的賠償責任,降低事故原因對航司業績的衝擊。

最後,把飛行員群體敏感化,使得飛行員的正常訴求很難發聲,實質上在積累矛盾與風險。

近五年來,飛行員崗位的年收入相對社會上其它精英崗位的優勢已經非常小,甚至略有不如,而飛行員整體的工作量(包括很多與飛行沒有直接關係的事情)與工作壓力卻在與日俱增。

因為被定性為敏感群體,飛行員們的聲音很難傳播出來被公眾聽到。相應的,對飛行員的相關管理規定也就很難真正改善。

分享一點基本常識:

要讓一個群體兢兢業業工作,保障服務質量,靠長期高壓是不可能實現的。

要保障廣大旅客的安全,需要的是把飛行員這個職業正常化,讓飛行員群體的真實境遇為社會所知曉,讓飛行員群體的真實訴求被社會聽到。如此,才能從根本上化解矛盾,降低風險。

補充聲明:

本文旨在討論和關注飛行員作為一個群體的境遇,並非個案分析,更不是為刑事犯罪的凶手找借口做辯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