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為什麽歐洲最好吃的中餐館總在藏在紅燈區?

為什麽歐洲最好吃的中餐館總在藏在紅燈區?

文章來源: beebee公園 於 2025-07-01 07:11: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歐洲搜索“中餐館”TOP 10,導航可能會將你引入霓虹閃爍的街區。

你隻覺得那裏的妹妹都很好看,殊不知自己已經踏入了狼窩。

為什麽歐洲最好吃的中餐館總在藏在紅燈區?

在聖保利區繩索街的櫥窗旁,“溢香居”的油煙機徹夜轟鳴。

你會看到略帶疲倦的買春者推門而入,後廚的炒鍋騰起火焰,“李鴻章雜燴”的鹹香裹著甜麵醬,壓過了巷子裏刺鼻的香水味。

這種場景在阿姆斯特丹德瓦倫、利茲霍爾貝克隨處可見——風月場所的隔壁,永遠藏著本地最好的中餐館。

圖片

如同成都本地的老資格美食經常與“廁所”二字同時出現,國外經久不衰的老中餐館也往往矗立於“激情之夜”的旁邊。

總的來說,都與下半身那點瑣事掛鉤。

圖片

當“愛巢”在淩晨2點打烊,布魯塞爾北站旁的“季節酒樓”依然燈火通明。

模子哥與佳麗結束整晚的生意後,用老火靚湯來驅散疲憊。

從賭場輸光籌碼的倒黴蛋,也會囫圇吞下5歐元的揚州炒飯果腹。

圖片

這一切並非巧合,而是一部移民求生與城市亞文化交織的暗巷史詩。

19世紀末,被排擠到歐美城市角落的華人勞工,與同樣被社會驅逐的產業,被迫共享租金低廉的街區。

圖片

當舊金山的唐人街還叫巴巴裏海岸時,“杏花酒樓”與勾欄共用一條下水道。

風月場的邏輯向來直白,隔壁通宵迎客,中餐館就得24小時填胃。

圖片

後廚的炒鍋晝夜不息,花椒與豬油在鐵鍋裏炸裂的爆響,壓過樓上傳來的鼓點和怪叫。

華人老板用辛辣掩蓋嗎啡燒焦的酸臭味,用煙火為尋歡者提供最體麵的照料。

它既是邊緣者的生存盾牌,更是欲望都市的卸妝油。

圖片

時至今日,狎客或改邪歸正或另走歧途,窯姐和牛郎換了一波又一波,就連風化區的名字也隨著曆史不斷更迭,中餐館卻依然經久不衰,不減反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裔美國研究係主任Catherine Ceniza Choy曾說:“唐人街的油煙味,是移民用嗅覺書寫的生存宣言。”

圖片

數據顯示,海外中餐館為76%的初代移民提供了首份工作,其中90%的人在入職時甚至無法用當地語言點餐。

哪有那麽多講究,灶台即語言飛地,一把炒勺即是護照。

圖片

而這些漂洋過海抵達欲望暗巷的廚師,必須構建一套自己的高效抗壓出品係統,畢竟這些地方的客流量集中於夜間至淩晨。

不僅需要極速出餐,菜品也需要匹配醉後食客的急躁心態。

圖片

雖然也會做一些微改良,但也會盡可能保留原來的風味。

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川魂”冒菜店就開在舞廳隔壁,漢斯用刀叉撈毛肚的聲音,跟牆角傳來的鋼管舞摩擦聲沒什麽區別。

老板安德烈亞斯·鄭表示:“很多經常光顧的Dicka說辣到流淚才能忘記情傷。”

“如果不夠辣,還不如去吃HungryPanda。”

圖片

就像你總是對蘭桂坊旁邊的辣炒花蛤情有獨鍾,通過辣、鹹、燙的強刺激對衝酒精帶來的味覺麻痹,在不同人種前同樣奏效。

唯一不同的,就是需要擔心半夜奪門的大兄弟會不會拿出噴子。

這種特殊生態塑造的技能,恰似江湖雨夜裏的絕命廚師。

圖片

當食物入口的那一刻,味覺刺激與街角散發的感官刺激既暴力又和諧,中餐館早已超越飲食場所的範疇,而是欲望經濟的延伸產品。

無論你是為了吃中餐而來,而是另有想法,但最後都會變成:為了吃中餐而來。

圖片

圖片

如果你恰好走入這抹夜色,不如先找份中餐館填飽肚子。

我的老朋友伯虎·唐就曾跟我說,這裏的中餐館都有種不顧外國人死活的味道。

圖片

“若不能在海關禁令與食客差評裏做出門道,就會像那批困在西班牙港口的30噸酸菜,在製度的暴曬下發黴腐爛。”裏斯本中餐館“溫州小吃”的老板阿強對此表示。

他說他的案板刻著深淺刀痕,每條痕都代表著1000份火腿炒飯。

圖片

老板阿強曾因偷渡被蛇頭打斷肋骨,如今用同樣傷痕累累的手為女兒支付劍橋學費。

“出門在外,要像魷魚一樣活,被煎炸時卷曲成花,在高湯翻滾不褪半分本色。”

圖片

當白晝降臨,昨夜啃椒鹽排骨的恩客變回西裝紳士,後廚的阿強收起炒鍋,把剁骨刀掛上牆頭。

油漬斑駁的灶台前,新熬的豬骨湯正咕嘟冒泡,等待著下一個黑夜的江湖兒女。

圖片

舊金山市政檔案第907卷巴巴裏海岸氣味治理報告中曾寫道:

中國菜的氣息像柔軟的鎧甲,既消解芥蒂,又抵禦罪行。這或許是最溫存的文明韌性。

圖片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8)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國雜技大媽WNBA表演時墜落!已效力NBA超30年
"大而美法案"眾院219票闖關!5共和黨人一度倒戈
美國最貴的,是中國AI人才:中國學霸正“統治”AI圈
38歲抗癌網紅宣布停掉天價藥,決定為自己活一回
“不像合格的妻子”:18歲嫁到中國的緬甸新娘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工程師持旅遊簽入境 對美海關說"來工作" 結果…
曝殲20纏鬥F35 央視強調“犧牲準備”令小粉紅洩氣
為什麽加拿大的豬肉總有股“尿味”?真相竟是…
被視“國運之戰” 中國發力超級計劃 堪比“兩彈一星”
烏轟炸庫斯克俄軍指揮部 成功擊殺俄海軍副司令
攻台B計劃?美媒曝北京更大野心 垂涎俄資源寶地
遙祝薄熙來生日快樂 薄瓜瓜發文:最偉大的父親
“這麽恨中國,現在是不是回來當間諜了?”
鑒別一個大學最好的方法,就是問它有沒有空調!
利物浦球星若塔因車禍喪生 年僅28歲 十天前剛結婚
美國6月非農新增14.7萬人超預期 失業率意外降至4.1%
爭奪未來能源主導權之戰:中國正在領先
河南省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和它的一份無恥的判決
美國證實暫停部分對烏克蘭軍援,澤連斯基回應
以色列空襲學校避難所!加薩民防機構曝:已25死
紐約時報:共和黨削減電動車補貼將削弱車企競爭力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為什麽歐洲最好吃的中餐館總在藏在紅燈區?

beebee公園 2025-07-01 07:11:22

在歐洲搜索“中餐館”TOP 10,導航可能會將你引入霓虹閃爍的街區。

你隻覺得那裏的妹妹都很好看,殊不知自己已經踏入了狼窩。

為什麽歐洲最好吃的中餐館總在藏在紅燈區?

在聖保利區繩索街的櫥窗旁,“溢香居”的油煙機徹夜轟鳴。

你會看到略帶疲倦的買春者推門而入,後廚的炒鍋騰起火焰,“李鴻章雜燴”的鹹香裹著甜麵醬,壓過了巷子裏刺鼻的香水味。

這種場景在阿姆斯特丹德瓦倫、利茲霍爾貝克隨處可見——風月場所的隔壁,永遠藏著本地最好的中餐館。

圖片

如同成都本地的老資格美食經常與“廁所”二字同時出現,國外經久不衰的老中餐館也往往矗立於“激情之夜”的旁邊。

總的來說,都與下半身那點瑣事掛鉤。

圖片

當“愛巢”在淩晨2點打烊,布魯塞爾北站旁的“季節酒樓”依然燈火通明。

模子哥與佳麗結束整晚的生意後,用老火靚湯來驅散疲憊。

從賭場輸光籌碼的倒黴蛋,也會囫圇吞下5歐元的揚州炒飯果腹。

圖片

這一切並非巧合,而是一部移民求生與城市亞文化交織的暗巷史詩。

19世紀末,被排擠到歐美城市角落的華人勞工,與同樣被社會驅逐的產業,被迫共享租金低廉的街區。

圖片

當舊金山的唐人街還叫巴巴裏海岸時,“杏花酒樓”與勾欄共用一條下水道。

風月場的邏輯向來直白,隔壁通宵迎客,中餐館就得24小時填胃。

圖片

後廚的炒鍋晝夜不息,花椒與豬油在鐵鍋裏炸裂的爆響,壓過樓上傳來的鼓點和怪叫。

華人老板用辛辣掩蓋嗎啡燒焦的酸臭味,用煙火為尋歡者提供最體麵的照料。

它既是邊緣者的生存盾牌,更是欲望都市的卸妝油。

圖片

時至今日,狎客或改邪歸正或另走歧途,窯姐和牛郎換了一波又一波,就連風化區的名字也隨著曆史不斷更迭,中餐館卻依然經久不衰,不減反增。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亞裔美國研究係主任Catherine Ceniza Choy曾說:“唐人街的油煙味,是移民用嗅覺書寫的生存宣言。”

圖片

數據顯示,海外中餐館為76%的初代移民提供了首份工作,其中90%的人在入職時甚至無法用當地語言點餐。

哪有那麽多講究,灶台即語言飛地,一把炒勺即是護照。

圖片

而這些漂洋過海抵達欲望暗巷的廚師,必須構建一套自己的高效抗壓出品係統,畢竟這些地方的客流量集中於夜間至淩晨。

不僅需要極速出餐,菜品也需要匹配醉後食客的急躁心態。

圖片

雖然也會做一些微改良,但也會盡可能保留原來的風味。

德國杜塞爾多夫的“川魂”冒菜店就開在舞廳隔壁,漢斯用刀叉撈毛肚的聲音,跟牆角傳來的鋼管舞摩擦聲沒什麽區別。

老板安德烈亞斯·鄭表示:“很多經常光顧的Dicka說辣到流淚才能忘記情傷。”

“如果不夠辣,還不如去吃HungryPanda。”

圖片

就像你總是對蘭桂坊旁邊的辣炒花蛤情有獨鍾,通過辣、鹹、燙的強刺激對衝酒精帶來的味覺麻痹,在不同人種前同樣奏效。

唯一不同的,就是需要擔心半夜奪門的大兄弟會不會拿出噴子。

這種特殊生態塑造的技能,恰似江湖雨夜裏的絕命廚師。

圖片

當食物入口的那一刻,味覺刺激與街角散發的感官刺激既暴力又和諧,中餐館早已超越飲食場所的範疇,而是欲望經濟的延伸產品。

無論你是為了吃中餐而來,而是另有想法,但最後都會變成:為了吃中餐而來。

圖片

圖片

如果你恰好走入這抹夜色,不如先找份中餐館填飽肚子。

我的老朋友伯虎·唐就曾跟我說,這裏的中餐館都有種不顧外國人死活的味道。

圖片

“若不能在海關禁令與食客差評裏做出門道,就會像那批困在西班牙港口的30噸酸菜,在製度的暴曬下發黴腐爛。”裏斯本中餐館“溫州小吃”的老板阿強對此表示。

他說他的案板刻著深淺刀痕,每條痕都代表著1000份火腿炒飯。

圖片

老板阿強曾因偷渡被蛇頭打斷肋骨,如今用同樣傷痕累累的手為女兒支付劍橋學費。

“出門在外,要像魷魚一樣活,被煎炸時卷曲成花,在高湯翻滾不褪半分本色。”

圖片

當白晝降臨,昨夜啃椒鹽排骨的恩客變回西裝紳士,後廚的阿強收起炒鍋,把剁骨刀掛上牆頭。

油漬斑駁的灶台前,新熬的豬骨湯正咕嘟冒泡,等待著下一個黑夜的江湖兒女。

圖片

舊金山市政檔案第907卷巴巴裏海岸氣味治理報告中曾寫道:

中國菜的氣息像柔軟的鎧甲,既消解芥蒂,又抵禦罪行。這或許是最溫存的文明韌性。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