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日本“單身稅”的官媒,可沒安什麽好心

炒作日本“單身稅”的官媒,可沒安什麽好心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幾天是不是看到不少關於日本“單身稅”的消息?不止營銷號跟風轉發,很多官方媒體也把“單身稅”打上標題作為正經新聞報道。

然而,“單身稅”的說法根本就是一種錯誤解讀,日本並不存在某種專門麵向未婚或者未育群體征收的稅費。某些官媒主動炒作日本單身稅這個概念,可能是為推出某些政策放風與造勢,沒安什麽好心。

按照流傳的說法,日本從2026年開始要向未婚人士征收單身稅,還煞有介事貼出了計算公式:

網傳日本單身稅圖片

按照上述計算公式,一名年收入4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0萬元)的單身人士,明年需要繳納4800日元(約合人民幣240元)的單身稅,連在日本工作的外國人也不放過。金額不高,但侮辱性極強。

實際上,這個表格裏的金額是真的,但對這筆費用的解讀完全是錯的。

我上日本厚生勞動省的官網(不需要翻牆)查了相關法律原文與政策解讀,實際情況是這樣的:

1.日本的確在2024年修改了一部法律的條文,以更大的力度推動提高日本生育率,加強對孕產婦和兒童的支持與補貼,這些條款將於2026年起施行。

2.因為大幅提高女性產假補貼和養育兒童的補貼,需要在現有基礎上每年增加巨量的財政支出。例如,當前一名日本兒童從出生到18歲可以領到各項補貼累計約合10萬元人民幣,改革後這一數字將提高到約合17萬元人民幣。

圖片來源:國民經略公眾號

這一係列改革措施需要增加每年2.1萬億日元的支出。其中日本政府承諾通過財政改革省出1.1萬億日元,還剩1萬億日元則通過在醫保費用裏增加一項“兒童與育兒支援金”來補足,也就是被傳為“單身稅”的這項費用。

3.日本的這項“兒童與育兒支援金”是麵向所有醫保參保人員征收的,覆蓋了93%的日本國民加上63%在日本工作及參保的外國人。

本質上,這是所有在日本參加醫保的人一起出錢來幫整個日本更好地培養下一代,稱為“育兒稅”更加貼切,並不是對單身人士的懲罰性征稅。

信息來源:日本厚生勞動省兒童與家庭廳

4.不過這項“育兒稅”的征收並不是按人頭平攤的,而是按照家庭人均收入高低有不同的征收標準,對低收入群體也有減免。

有多個孩子的家庭的確會更加“占便宜”,每多一個孩子就多收一筆補貼,每多一個孩子還能攤薄家庭人均收入按更低標準交“育兒稅”。這個效果本身就是法律修訂的初衷。

相對來說,未婚人士和已婚未育的人士就相對吃虧一些,沒有孩子來攤薄人均收入,按規定該交多少就是多少。但再次強調,這和單身沒關係,和生孩子才有關係。實際上,在日本即便沒有注冊結婚,生了孩子也有減稅的實際效果,也能領到兒童補貼。

5.還有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點是時間。日本這項法律修訂是2024年通過的,執行要到2026年4月才開始,但在中文媒體上引發熱議卻是在2025年,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就是硬上的熱搜。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

這就不得不提那個著名的定律:

凡是能多收錢的,就參照國際慣例;

凡是要多發錢的,就強調特殊國情。

這個時候把日本一個“多發錢”為導向的育兒補貼改革硬生生扭曲成“多收錢”的單身稅,這些媒體安的是什麽心?

(基本常識注:新增2.1萬億日元支出由日本政府通過財政改革籌措1.1萬億)

再補充一個背景知識:

中國的總和生育率預計將在明年跌倒0.8左右,屆時將低於原來倒數第一的韓國。

圖片來源:不跪的世界公眾號

分享一些基本常識:

1.生育是身為人的自由,計劃生育或鼓勵生育是政府的需求。

2.中國要做好事情,當務之急不是多收稅,不是開征新稅,而是把稅用好,用在實處。

3.單身不是罪,婚育也沒有錯,個人選擇應該被尊重。

PS.相比生與不生的觀念差異,怎麽把孩子養得更好,怎麽養出一個三觀正常的孩子,是更值得關注的現實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