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1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同性生子有望?科學家突破生殖障礙,2隻雄鼠成功產後代

同性生子有望?科學家突破生殖障礙,2隻雄鼠成功產後代

文章來源: ettoday 於 2025-06-29 20:02:59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同性生子有望?科學家突破生殖障礙,2隻雄鼠成功產後代


▲中國科學家突破哺乳類繁殖界限,成功讓2隻雄性老鼠繁殖出健康後代

中國科學家近日在生殖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批由兩位雄性親本所繁殖出的健康、具生育能力的小鼠。這項成果不僅為同性伴侶或有生育障礙的家庭提供了潛在新選項,也重新點燃了對單親哺乳類繁殖的科學探索。

根據外媒報導,該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魏延昌團隊主導,研究結果已於6月25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這項實驗的核心,在於魏教授團隊成功將兩個雄性小鼠的精子DNA注入一個去除細胞核的卵子中,並透過表觀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胚胎發育早期對精子DNA的七個關鍵位點進行重新編程,使之能順利發育。

最終研究人員將259個編輯後的胚胎植入代孕雌性小鼠體內,成功誕生兩隻健康雄性幼鼠。這兩隻小鼠長大後成功與雌性小鼠交配並產下正常後代,證明其具備生殖能力,為兩位父親共同孕育後代邁出關鍵一步。

這項研究的重要突破,在於克服哺乳動物單親繁殖麵臨的「基因組印記」(genomic imprinting)障礙。印記是指精子與卵子在形成過程中於DNA上加入的表觀遺傳標簽,這些標簽會決定特定基因是否活化,對胚胎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

通常哺乳動物的胚胎需要來自父母雙方的染色體與印記才能正常發育,過去雖然曾成功培育出「雙母小鼠」(2004年誕生的Kaguya即為首例),但「雙父小鼠」因其表觀遺傳程式衝突而被視為更難達成。

不同於基因改造,魏教授團隊使用的是一種經過修飾的CRISPR蛋白,隻改變DNA上的表觀標記,而不修改基因本身。這種方法從倫理角度上較易接受,也有望減少未知的遺傳風險。

盡管如此,目前技術仍存在重大限製。研究中僅兩隻小鼠成功存活,成功率不到1%。這部分原因在於來自兩個精子的結合可能導致胚胎帶有兩條Y染色體,無法順利發育。此外,表觀基因編輯目前隻能對少數位點生效,且可能出現脫靶效應。

盡管研究成果令人振奮,專家強調,將該技術應用於人類仍麵臨諸多挑戰。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家海倫歐尼爾表示,「這項研究展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證明印記確實是單親哺乳動物發育的主要障礙,且是有可能克服的」

但英國Sainsbury Wellcome中心研究營運經理Christophe Galichet則指出:「要將此技術應用於人類,仍需麵對低成功率、大量卵子與代孕母體的需求,這在目前階段幾乎不可想像。」更何況即使技術成功,卵子的粒線體DNA仍將來自捐贈者,意味著這樣誕生的嬰兒從技術上講仍是「三親嬰兒」。

事實上,全球研究人員近年已多次挑戰哺乳動物單親繁殖的限製,2023年日本研究團隊曾嚐試將幹細胞轉化為卵子培育出兩父後代,但這些幼鼠能否存活至成年仍不明朗。

2022年魏教授團隊亦曾成功利用表觀基因組編輯,培育出不含父親基因的「雙母小鼠」,再次證明該技術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具備潛力。然而在技術與倫理之間,科學界仍需謹慎行進,探索如何在保障安全與尊重人類生命尊嚴的前提下,推動這項研究向前邁進。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劉國梁女兒在美國奪得高爾夫冠軍 全英文致謝父母
姐弟戀?鄧文迪布雷迪結伴出席老貝婚禮 網上炸鍋
戰事正酣,她就被特朗普排擠了
BBC:特朗普預算案或令近1200萬人喪失醫保
遊客在黃石拍到罕見一幕 野牛遭活活燙死 30秒喪命




24小時討論排行

習近平發重要文章:麵對圍堵打壓 應理直氣壯鬥爭
“三巨頭”史無前例同框?習邀川普普京看9.3大閱兵
雷根中心民調:70%美受訪者「挺出兵」協防台灣
再批“大而美”法案,馬斯克又提建新政黨
被川普罵“共產主義者” 曼達尼:世上不該有億萬富豪
遊本昌入黨 申請書寫了21頁 回應“92歲為何還入黨”
中國眼下的失業潮,遠比想象中的嚴重
陸配網紅被驅逐回大陸 遇水浸維權接恐嚇電話嚇得發抖
伊朗下令追殺川普!宗教領袖召集穆斯林"將他斷肢極刑"
司法部將“取消國籍”列優先事項 曾冒領白卡或丟國籍
華裔教授自殺 家屬控告西北大學歧視並導致悲劇發生
關稅又一次讓步 川普不得不對中國低頭的四點原因
中國共產黨人數突破1億 比伊朗土耳其德國人口都多
以色列軍方預告"加強攻勢"直逼市中心!加薩數萬人急撤
傳播淫穢?中國拘捕數十名小說作家 許多是年輕女性
“馬斯克已爭取到足夠支持者 能對川普構成實際威脅”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同性生子有望?科學家突破生殖障礙,2隻雄鼠成功產後代

ettoday 2025-06-29 20:02:59
同性生子有望?科學家突破生殖障礙,2隻雄鼠成功產後代


▲中國科學家突破哺乳類繁殖界限,成功讓2隻雄性老鼠繁殖出健康後代

中國科學家近日在生殖科學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成功培育出世界上首批由兩位雄性親本所繁殖出的健康、具生育能力的小鼠。這項成果不僅為同性伴侶或有生育障礙的家庭提供了潛在新選項,也重新點燃了對單親哺乳類繁殖的科學探索。

根據外媒報導,該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魏延昌團隊主導,研究結果已於6月25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

這項實驗的核心,在於魏教授團隊成功將兩個雄性小鼠的精子DNA注入一個去除細胞核的卵子中,並透過表觀基因組編輯技術,在胚胎發育早期對精子DNA的七個關鍵位點進行重新編程,使之能順利發育。

最終研究人員將259個編輯後的胚胎植入代孕雌性小鼠體內,成功誕生兩隻健康雄性幼鼠。這兩隻小鼠長大後成功與雌性小鼠交配並產下正常後代,證明其具備生殖能力,為兩位父親共同孕育後代邁出關鍵一步。

這項研究的重要突破,在於克服哺乳動物單親繁殖麵臨的「基因組印記」(genomic imprinting)障礙。印記是指精子與卵子在形成過程中於DNA上加入的表觀遺傳標簽,這些標簽會決定特定基因是否活化,對胚胎的正常發育至關重要。

通常哺乳動物的胚胎需要來自父母雙方的染色體與印記才能正常發育,過去雖然曾成功培育出「雙母小鼠」(2004年誕生的Kaguya即為首例),但「雙父小鼠」因其表觀遺傳程式衝突而被視為更難達成。

不同於基因改造,魏教授團隊使用的是一種經過修飾的CRISPR蛋白,隻改變DNA上的表觀標記,而不修改基因本身。這種方法從倫理角度上較易接受,也有望減少未知的遺傳風險。

盡管如此,目前技術仍存在重大限製。研究中僅兩隻小鼠成功存活,成功率不到1%。這部分原因在於來自兩個精子的結合可能導致胚胎帶有兩條Y染色體,無法順利發育。此外,表觀基因編輯目前隻能對少數位點生效,且可能出現脫靶效應。

盡管研究成果令人振奮,專家強調,將該技術應用於人類仍麵臨諸多挑戰。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家海倫歐尼爾表示,「這項研究展示出令人鼓舞的前景,證明印記確實是單親哺乳動物發育的主要障礙,且是有可能克服的」

但英國Sainsbury Wellcome中心研究營運經理Christophe Galichet則指出:「要將此技術應用於人類,仍需麵對低成功率、大量卵子與代孕母體的需求,這在目前階段幾乎不可想像。」更何況即使技術成功,卵子的粒線體DNA仍將來自捐贈者,意味著這樣誕生的嬰兒從技術上講仍是「三親嬰兒」。

事實上,全球研究人員近年已多次挑戰哺乳動物單親繁殖的限製,2023年日本研究團隊曾嚐試將幹細胞轉化為卵子培育出兩父後代,但這些幼鼠能否存活至成年仍不明朗。

2022年魏教授團隊亦曾成功利用表觀基因組編輯,培育出不含父親基因的「雙母小鼠」,再次證明該技術在不改變DNA序列的情況下具備潛力。然而在技術與倫理之間,科學界仍需謹慎行進,探索如何在保障安全與尊重人類生命尊嚴的前提下,推動這項研究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