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外國網紅前往中國“直播”備受關注。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無論網紅們怎樣賣力粉飾,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政府希望他們展示的就是一所“現代化”管理的大監獄。長平觀察:外國網紅到中國“監獄采風”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ne 27, 2025
近來外國網紅前往中國“直播”備受關注。時事評論作家長平認為,無論網紅們怎樣賣力粉飾,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政府希望他們展示的就是一所“現代化”管理的大監獄。https://t.co/SdQuFFTcdT pic.twitter.com/RYyNLMp8uu
”甲亢哥“中國行的話題在社交媒體上一度爆火圖像來源: Michel Euler/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知名作家們來到龍潭監獄進行了主題采風活動……龍潭監獄緊緊圍繞一流的設施、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隊伍,著力打造全國高等級戒備監獄示範品牌……監獄領導表示希望作家們通過實地了解,能夠發掘新的寫作素材,並通過作品宣傳出去,把真實的監獄展現給社會。”
繼美國網紅“甲亢哥”(Darren Watkins,網名“iShowSpeed”)、台灣網紅“館長”(陳之漢)之後,中國官方對許可、組織和邀請外國網紅“直播中國”興趣大增。據報道,一家中國官方媒體為台灣或美國的網紅提供全部報銷的旅行,前提是粉絲數量要超過30萬。
"館長“陳之漢也曾經參加過反對中國滲透的抗議集會(圖為2019年資料照片)圖像來源: Getty Images/AFP/H. Tsun-Hsu這讓我想到中國官方喜歡組織的一項作家采訪活動——監獄采風。以上就是摘自中國官方報道的一段話。
這些監獄都有自己的通訊員,他們的工作就是和各類媒體建立關係,以媒體喜歡的方式供稿,目的都是宣傳自己是文明監獄,獄卒善於管理,囚犯服從管教,必要的時候還可以讓囚犯表達感恩戴德,痛哭流涕。
但是監獄並不滿足於通訊員的報道,還希望通過外來者——最好是“知名作家”的視角和口吻,描寫“真實”的監獄狀況,再現監獄的“科學”的、“人性化”的管理。
沒錯,這些“知名作家”要做的事情,目的跟監獄的通訊員沒有區別,隻是身份和方式不一樣。正如這個報道所說:“蘇省作家協會組織知名作家開展‘深入生活、紮根人民’的江蘇監獄采風活動……此次活動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係列重要講話精神……的主題采風活動。”
網紅一次性直播若幹地方,對於監獄采風活動也不新鮮。上述例子中,“知名作家”就一口氣采了龍潭監獄、南京女子監獄、未管所、溧陽監獄和常州監獄的“風”。
監獄管理方通常也不會滿足於一兩位“知名作家”的采訪和寫作。例如,另外一則監獄采風報道寫道:“來自新華網、人民網、光明網、央廣網等14家主流媒體的記者、編輯組成的采風團,將分兩個階段對廣西五所基層監獄進行采訪報道,第一階段到新康監獄進行采風,第二階段對宜州監獄、柳州監獄、中渡監獄、英山監獄進行采風,切身感受一線監獄警察拚搏進取的奮鬥精神以及在押人員在監獄裏學習新技能的熱情。”
去監獄采了什麽“風”?
這些“知名作家”們有沒有自己的“創作自由”呢?無論從作家創作還是監獄管理的需求出發,最好顯得有。在總體上對監獄歌功頌德的同時,作家們不能隻寫領導怎樣指示,還需要和“普通幹警”及“普通囚犯”直接交流,寫出他們的“喜怒哀樂”,“真情實感”。為了讓讀者相信,最好還能發現那麽一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有囚犯反映,個別幹警因為工作太累,偶爾態度粗暴——但是絕對沒有外界傳言的虐囚現象。
“知名作家”們甚至比外國網紅有更多的創作自由,比如他們不用避諱說出自己探訪的地方就是監獄。他們可以說監獄的放風管理做得挺好,但是不會說這裏比外麵有更多的自由。
不過,無論網紅們怎樣賣力粉飾,他們也沒有辦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中國政府希望他們展示的就是一所“現代化”管理的大監獄。
因為他們沒有辦法掩蓋:這裏沒有民主選舉,一黨專製,黨大於法;這裏沒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結社自由和遊行自由,每一個不服從管教的行為——不愛黨愛國、寫文章批評政府、組織反對黨或上街抗議,都會受到嚴厲的懲罰。
跟任何監獄一樣,中國政府著力於三件事情:一是完善的監管係統,從人盯人的“朝陽大媽”到無處不在的數碼攝像頭,其管理能力的確算得上“世界一流”。二是周詳的獎懲係統,從幼兒園的小紅花到中學生高考,從單位的人事管理到國保的喝茶,層級分明,無微不至。三是洗腦教育,讓囚犯感覺自己罪有應得,幸得其所。
很多監獄都認為,嚴格管製更有利於學習技術。讓我們繼續讀官方報道:“近年來,英山監獄紮實推進教育改造社會一體化,舉辦電工、電焊、烹飪等‘訂單式’培訓班,為餘刑一年以內的服刑人員舉辦職業招聘會,讓服刑人員‘出獄門進廠門’的願望變為現實。”
“出獄門進廠門”,很多中國人到了西方自由世界,仍然對在中國的“囚禁生活”念念不忘,覺得那裏雖然沒有自由,但是讓自己學到了技術——甚至被解釋為正因為沒有自由,才能一門心思學技術。
台灣網紅紛紛造訪中國拍攝旅遊影片,對台灣年輕人影響有多大?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ne 12, 2025
最近台灣YouTuber“館長”陳之漢到上海旅遊,他在直播中大讚中國基礎建設和經濟發展,還稱中國“哪裏不自由民主?”引發熱議。
包含館長在內,許多網紅遭質疑替中國政府“大外宣”,對此館長稱自己隻是觀光。… pic.twitter.com/tRUhPpkkll
網紅們自投羅網
那麽“知名作家”們為什麽要去參加官方組織的監獄采風活動呢?除了免費旅遊和吃吃喝喝這種小恩小惠之外,更重要的是,監獄是一種被管製的資源,也因為被管製增加了神秘感和話題性。“直播真實的監獄生活”,聽上去就能帶來流量。
世界上的確有作家以監獄和囚犯作為題材,寫出了偉大的作品。但是,我不得不說,幾十年來,我沒有看到有哪位作家因為參加了中共官方組織的監獄采風活動而寫作一部像樣的作品來。
這些作家或者網紅,事實上被迫或者主動投入羅網,在精神上成為中共統治下的監獄中的一名囚犯。
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張愛玲作為真正的知名作家,也曾“有幸”被安排去中國農村體驗土改生活——其實也是一種監獄采風。跟當時的“網紅”不一樣,她沒有寫出《太陽照在桑幹河上》、《暴風驟雨》、《創業史》、《金光大道》等歌功頌德作品,卻抓緊時間進行了一次“越獄”的行動,並在離開中國之後寫出了《秧歌》和《赤地之戀》等“直播中國”的傳世之作。
長平是資深媒體人、時事評論作家。他目前是德國之聲專欄作家、中國數字時代執行主編以及六四記憶 · 人權博物館總策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