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40億浙商大佬,抄底海洋公園

40億浙商大佬,抄底海洋公園

文章來源: 財天cover 於 2025-06-08 09:40:0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文旅界資深玩家、浙商大佬俞發祥旗下祥源控股,在布局了40餘個知名山嶽型景區後,如今又要“借錢”入主海昌海洋公園。然而,一路買買買之後,公司如何將海昌海洋公園點石成金,並消化公司高企的商譽卻是繞不開的問題。

一樁超20億元的收購大單,讓浙商大佬俞發祥長袖善舞的能力,再次示於公眾麵前。

6月2日,國內知名海洋主題公園運營商海昌海洋公園披露重大股權變動公告,公司計劃以增發價值22.95億港元(約21億元人民幣)新股的方式引入祥源控股集團,此舉使得後者成為海昌海洋公園的控股股東。

海昌海洋公園總部位於上海,是2014年國內首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主題公園運營商,目前在上海、鄭州、三亞等城市擁有並運營著7個以海洋文化為主的公園。其中,兩家為5A級景區,三家為4A級景區。

雖然名號響亮,但是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虧損達7.4億元,負債也有29.53億元,算不上一個完美的收購標的。

它的新東家祥源控股,堪稱文旅界資深玩家,其老板俞發祥早年由裝修、房地產起家,後通過一係列資本整合進軍旅遊業。如今,祥源控股旗下已布局40餘個知名山嶽型景區,涵蓋眾多家喻戶曉的熱門景點,如張家界百龍天梯、黃龍洞、鳳凰古城等。2024年,集團子公司祥源文旅

實現營業收入約8.64億元。

▲張家界百龍天梯

俞發祥此次逆勢入主海昌海洋公園,被部分市場人士視為一場帶有冒險精神的資本實驗。

01、借錢買海昌,俞發祥圖什麽?

公告披露,祥源控股此次並購所用資金,除14億元由集團內部資金出資外,餘下8億元將通過向金融機構借款撥付來完成,且祥源集團已與四家銀行進行初步磋商。

海昌海洋公園具備何等誘惑力,值得俞發祥借錢也要控股?

在多位旅遊業人士看來,海昌海洋公園的動物保有量及繁育能力,是其最大護城河。官網顯示,公園有近100人專業保育團隊,有超140000隻海洋和極地動物,成功繁育了超1000隻大型海洋極地動物以及鯊魚。此外,公園在國內人工飼養條件下繁育成活的灰海豹、綠海龜、紅海龜等,繁殖品種及數量國內第一、國際領先。

從業績表現上看,2019年公司尚處賺錢時代,營收28億元,淨利潤0.25億元。但自那以後,大部分景區麵臨客流與收入下降的困境,海昌海洋公園也不例外。

2020年至2023年,公司隻有一年盈利,其餘全是虧損狀態,淨利潤額分別為-14.52億元、8.45億元、-13.96億元、-1.97億元。到了2024年,公園入園人次共計約1079萬人,同比增長16.1%,但淨利潤還是虧的,達-7.4億元。

比虧損更棘手的是運營和擴張帶來的負債問題。

眾所周知,大型公園尤其是像海昌這種養殖著大型稀有動物的公園,重資產、重人力投入必不可少,養殖成本也和養普通動物不是一個級別。大連海昌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旭光曾表示,“像海昌海洋公園這種重資產的商業運營模式,有非常高的經營門檻。因為我們有85%的成本,無論公園開不開門、有沒有遊客都是要發生的”。

為此,僅2024年,海昌海洋公園就減少了458名全職雇員,占2023年底雇員數量的12.3%。

一方麵是對內壓縮開支,另一方麵,海昌對顧客也“毫不留情”。

《財經天下》在社交媒體上翻到不少吐槽海昌公園收費問題的帖子。有顧客表示,公園裏麵不少場館設置了VIP位置,要想坐在最佳觀看點需要額外付費。還有顧客自稱曾經在海昌的企鵝餐廳給孩子買了一份蓋澆飯,價格108元,貴得離譜。

在這樣的壓力下,海昌卻始終沒停止過攻城略地的腳步。

2018年,由海昌投資50億元建成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盛大開業,它被冠以“世界級旗艦式海洋公園”之稱,毗鄰上海迪士尼。

之後的幾年,類似的情景頻繁上演。2020年,海昌13億元競得國家海岸三亞海棠灣林旺片區一宗土地,用以押寶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2021年,海昌投資42億元建設鄭州海昌度假區。

而在2024年年報中可以看到,海昌野心不減,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預計2026年開業、鄭州海昌二期力爭於2025年開業、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項目已在2024年完成土地獲取、福州海昌海洋公園項目預計2025年內完成方案設計,2026年動工。

然而,如前麵所講,重金投入還沒有為公司業績帶來正向效果,反而是一點點將公司的負債推高。

截至2024年底,海昌海洋公園的流動資金從上一年的27.18億元銳減至4.88億元,現金及銀行存款也從上一年的17.02億元大幅下降至0.65億元。與此同時,公園的流動負債淨額為29.53億元,年內有約4.97億元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償還。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海昌不是沒做過努力。在公園出現14.5億元嚴重虧損後的第二年也即2021年,公司不惜將最為成熟的青島、成都、武漢和天津四個主題公園賣給亞洲最大的股權私募基金之一的MBK Partners,對價60.8億元。

2024年11月,海昌海洋公園也曾發布公告稱,其已經與一家產業基金簽訂無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性條款清單,根據公告,該基金計劃認購海昌海洋公園發行的1億美元可轉換債券,資金將用於公司一般性資本開支和流動資金。但此事後續沒了下文。

直至此番公布與祥源控股簽訂投資並購協議,公司終於迎來白衣騎士。

02、買買買,買出文旅巨頭

此次並購,以每股0.45港元作價進行,相比海昌公園公告前交易日收市價每股0.84港元折讓約46.43%,可見海昌之急迫。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俞發祥是名副其實的收購高手。

公開資料顯示,俞發祥1971年出生於浙江嵊州前崗村。15歲時由於家庭貧困被迫輟學打工,賣過啤酒、水泥、茶葉、水果、羊毛衫等,積累了同齡人少有的經商經驗,也賺了一些錢。

1992年,20歲出頭的俞發祥隻身踏往海南,瞅準當地房地產爆發、裝修行業剛起步的機會,成立了偉翔裝飾公司。

裝修、地產一向不分家,五年後,俞發祥從裝修市場轉行到房地產領域,與人合夥出資2000萬成立了海南祥源實業有限公司,在海口、深圳、紹興等地開發建設了多個房地產項目,這便是祥源控股的前身。

2001年,30歲的俞發祥首次涉足資本運作,斥資1億元控股以滌綸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瓊海德(現海德股份)。隻不過,瓊海德發展未有起色,加之曆史遺留問題過多,俞發祥經過多次股權轉讓最終退出。

真正讓俞發祥名聲大振的,是入主萬家文化。2016年,萬家文化受資本市場影響,股價一度暴跌,以致停牌。

2017年,俞發祥成功撿漏,用16.74億元代價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製人,萬家文化更名為祥源文化。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祥源文化的經營主業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發展情況也很一般。

事後才知道,俞發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買買買上。一開始是買自家公司,2022年9月,祥源文化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分別購買祥源旅開百龍綠色、鳳凰祥盛、黃龍洞旅遊、小島科技100%股權,以及齊雲山股份80%股份。同年,上市公司再更名為祥源文旅。

而後的2023年7月,祥源文旅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5.3億元收購碧峰峽80%股權。碧峰峽景區內的大熊貓基地是國內著名大熊貓科普教育基地和觀賞地,拿下碧峰峽,祥源文旅顯然是看中其背後的熊貓生意。

進入2024年,齊雲山旅遊、宜章莽山旅遊、廣東韶關丹霞山等旅遊項目的控製權都被祥源文旅收入囊中。

《華夏時報》統計稱,祥源文旅已經花了超28億元(含擬收購)在旅遊目的地資產收購及資產置換上。

憑借高段位買買買,俞發祥的文旅版圖就此形成。祥源控股官網顯示,自2008年涉足文旅產業以來,祥源控股投資建設運營了40餘個文旅項目,遍布全國14個省,覆蓋世界遺產6處,國家5A級景區10處、4A級景區16處。

與文旅板塊闊步發展同步,俞發祥擁有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交建股份

也在持續為集團貢獻業績。2020年至2024年營收為31.79億元、51.27億元、64.99億元、48.13億元和41.73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7億元、1.49億元、1.82億元、1.74億元和1.30億元。

得益於一手旅遊,一手基建,在202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俞發祥以140億元財富位列榜單第1981位。

03、前景和風險並存

實力擺在這兒,俞發祥如今控股海昌海洋公園,被認為是後者的救星來了。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告訴《財經天下》,祥源控股在房地產調整過程中屬於還能正常運作的公司,擁有文旅和基建兩塊淨利潤體係,優質核心資源的文旅項目投資一直在它布局的重要邏輯線上,海昌海洋公園符合它的戰略布局方向。

“未來,祥源控股有望通過自身掌握的文旅項目強運營能力,以及之前積累的客戶資源,激活海昌海洋公園的活力,扭轉經營困境。”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同樣認為,海昌海洋公園的海洋生物和設施等資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能夠吸引大量遊客尤其是親子家庭和年輕消費者。對於祥源控股而言,海昌海洋公園的主題公園資源可以豐富其產業布局,使其在文化旅遊領域擁有更完整的產業鏈。

“雙方在業務上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例如,祥源控股可以利用自身的文旅資源網絡,為海昌海洋公園帶來更多的客源;海昌海洋公園則可以借助祥源控股在文旅產業運營方麵的經驗,優化自身的運營管理模式,提高運營效率。”袁帥稱。

此外,祥源控股旗下交建股份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具有一定的實力,袁帥向《財經天下》分析稱,由此帶來的想象空間是,交建股份可以與海昌海洋公園進行深度合作,拓展業務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在海昌海洋公園周邊開發酒店、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從而增加海昌海洋公園的收入和利潤。

在解決債務問題上,袁帥認為祥源控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海昌海洋公園提供支持。一是直接為海昌海洋公園注入資金,二是憑借其在金融領域的資源和影響力,協助海昌海洋公園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協商,爭取更有利的債務重組方案,如延長還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減輕海昌海洋公園的債務壓力。

然而,若想要理想化完成這些目標,祥源控股需要做出一係列實質性努力。

陳晟稱,關鍵要看祥源控股的經營技巧,文旅消費的釋放在2025年將會呈現什麽樣的節奏和趨勢,祥源控股要有準確判斷。集團也要把雙方的運營體係、資源協同做好,將海昌海洋公園點石成金。

事實上,並購帶來成長新空間的同時,祥源文旅一直承擔著較大的商譽風險。

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商譽賬麵原值11.94億元,已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68億,剩餘商譽7.26億元。如果包括海昌海洋公園在內的並購標的,在業績承諾期內未能完成預期目標,或者在承諾期結束後業績大幅下滑,此前過高的估值將形成商譽減值風險。這種情況下,商譽減值風險是懸在祥源文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2024年年度經營工作分析會上,俞發祥自信放話,祥源控股2030年一定能實現“國內50+國際50”的目的地布局,每年服務一億以上中國消費者目標。

未來,他能否帶領祥源控股盤活海昌海洋公園,並獲得財富增長,還是未知數。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愛潑斯坦1993年參加特朗普婚禮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日本進口車關稅15%!底特律3大車廠不滿:糟糕的交易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從未離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美駐中使館發布一份“傷害性不大 侮辱性極強”圖文警告
中國正在搶占未來,美國卻陷入焦慮與退縮




24小時討論排行

李承鵬: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糞水的《時間撿屎》
華裔女孩回雲南認親 28年前與親生父母在醫院走失
司法部5月告知川普 他反複出現在愛潑斯坦文件中…
華女18歲懷孕偷渡美國 21年後“功成名就”卻遭驅逐
台灣26日投票“大罷免”,中國因素推波助瀾?
烏軍總司令匯款百萬送父母到莫斯科治病?親屬發聲
特朗普指控奧巴馬“叛國”,背後有何恩怨與心機?
學者開投票 中國網友竟一麵倒挺民進黨 原因毛骨悚然
美政府員工"赴中探親"遭限製出境!美方正交涉放人
內蒙古6大學生參觀礦場 全部溺亡 掀網絡熱議
愛潑斯坦案令特朗普很憤怒 “第一次看到白宮癱瘓了”
配合川普政策!美奧會改規範,跨性別女性"僅能報男子組"
特朗普指奧巴馬涉叛國,呼籲司法部起訴
德媒:特朗普成功挑撥離間了歐中的關係
華爾街日報:為什麽股票在上漲?沒人知道
知名反捕鯨人士“紅通令”獲撤 日本人追了他14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40億浙商大佬,抄底海洋公園

財天cover 2025-06-08 09:40:03

文旅界資深玩家、浙商大佬俞發祥旗下祥源控股,在布局了40餘個知名山嶽型景區後,如今又要“借錢”入主海昌海洋公園。然而,一路買買買之後,公司如何將海昌海洋公園點石成金,並消化公司高企的商譽卻是繞不開的問題。

一樁超20億元的收購大單,讓浙商大佬俞發祥長袖善舞的能力,再次示於公眾麵前。

6月2日,國內知名海洋主題公園運營商海昌海洋公園披露重大股權變動公告,公司計劃以增發價值22.95億港元(約21億元人民幣)新股的方式引入祥源控股集團,此舉使得後者成為海昌海洋公園的控股股東。

海昌海洋公園總部位於上海,是2014年國內首家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主題公園運營商,目前在上海、鄭州、三亞等城市擁有並運營著7個以海洋文化為主的公園。其中,兩家為5A級景區,三家為4A級景區。

雖然名號響亮,但是海昌海洋公園2024年虧損達7.4億元,負債也有29.53億元,算不上一個完美的收購標的。

它的新東家祥源控股,堪稱文旅界資深玩家,其老板俞發祥早年由裝修、房地產起家,後通過一係列資本整合進軍旅遊業。如今,祥源控股旗下已布局40餘個知名山嶽型景區,涵蓋眾多家喻戶曉的熱門景點,如張家界百龍天梯、黃龍洞、鳳凰古城等。2024年,集團子公司祥源文旅

實現營業收入約8.64億元。

▲張家界百龍天梯

俞發祥此次逆勢入主海昌海洋公園,被部分市場人士視為一場帶有冒險精神的資本實驗。

01、借錢買海昌,俞發祥圖什麽?

公告披露,祥源控股此次並購所用資金,除14億元由集團內部資金出資外,餘下8億元將通過向金融機構借款撥付來完成,且祥源集團已與四家銀行進行初步磋商。

海昌海洋公園具備何等誘惑力,值得俞發祥借錢也要控股?

在多位旅遊業人士看來,海昌海洋公園的動物保有量及繁育能力,是其最大護城河。官網顯示,公園有近100人專業保育團隊,有超140000隻海洋和極地動物,成功繁育了超1000隻大型海洋極地動物以及鯊魚。此外,公園在國內人工飼養條件下繁育成活的灰海豹、綠海龜、紅海龜等,繁殖品種及數量國內第一、國際領先。

從業績表現上看,2019年公司尚處賺錢時代,營收28億元,淨利潤0.25億元。但自那以後,大部分景區麵臨客流與收入下降的困境,海昌海洋公園也不例外。

2020年至2023年,公司隻有一年盈利,其餘全是虧損狀態,淨利潤額分別為-14.52億元、8.45億元、-13.96億元、-1.97億元。到了2024年,公園入園人次共計約1079萬人,同比增長16.1%,但淨利潤還是虧的,達-7.4億元。

比虧損更棘手的是運營和擴張帶來的負債問題。

眾所周知,大型公園尤其是像海昌這種養殖著大型稀有動物的公園,重資產、重人力投入必不可少,養殖成本也和養普通動物不是一個級別。大連海昌集團董事局主席王旭光曾表示,“像海昌海洋公園這種重資產的商業運營模式,有非常高的經營門檻。因為我們有85%的成本,無論公園開不開門、有沒有遊客都是要發生的”。

為此,僅2024年,海昌海洋公園就減少了458名全職雇員,占2023年底雇員數量的12.3%。

一方麵是對內壓縮開支,另一方麵,海昌對顧客也“毫不留情”。

《財經天下》在社交媒體上翻到不少吐槽海昌公園收費問題的帖子。有顧客表示,公園裏麵不少場館設置了VIP位置,要想坐在最佳觀看點需要額外付費。還有顧客自稱曾經在海昌的企鵝餐廳給孩子買了一份蓋澆飯,價格108元,貴得離譜。

在這樣的壓力下,海昌卻始終沒停止過攻城略地的腳步。

2018年,由海昌投資50億元建成的上海海昌海洋公園盛大開業,它被冠以“世界級旗艦式海洋公園”之稱,毗鄰上海迪士尼。

之後的幾年,類似的情景頻繁上演。2020年,海昌13億元競得國家海岸三亞海棠灣林旺片區一宗土地,用以押寶三亞海昌夢幻海洋不夜城。2021年,海昌投資42億元建設鄭州海昌度假區。

而在2024年年報中可以看到,海昌野心不減,上海海昌海洋公園二期預計2026年開業、鄭州海昌二期力爭於2025年開業、北京海昌海洋公園項目已在2024年完成土地獲取、福州海昌海洋公園項目預計2025年內完成方案設計,2026年動工。

然而,如前麵所講,重金投入還沒有為公司業績帶來正向效果,反而是一點點將公司的負債推高。

截至2024年底,海昌海洋公園的流動資金從上一年的27.18億元銳減至4.88億元,現金及銀行存款也從上一年的17.02億元大幅下降至0.65億元。與此同時,公園的流動負債淨額為29.53億元,年內有約4.97億元的銀行及其他借款到期未償還。

為了緩解債務危機,海昌不是沒做過努力。在公園出現14.5億元嚴重虧損後的第二年也即2021年,公司不惜將最為成熟的青島、成都、武漢和天津四個主題公園賣給亞洲最大的股權私募基金之一的MBK Partners,對價60.8億元。

2024年11月,海昌海洋公園也曾發布公告稱,其已經與一家產業基金簽訂無法律約束力的意向性條款清單,根據公告,該基金計劃認購海昌海洋公園發行的1億美元可轉換債券,資金將用於公司一般性資本開支和流動資金。但此事後續沒了下文。

直至此番公布與祥源控股簽訂投資並購協議,公司終於迎來白衣騎士。

02、買買買,買出文旅巨頭

此次並購,以每股0.45港元作價進行,相比海昌公園公告前交易日收市價每股0.84港元折讓約46.43%,可見海昌之急迫。

仔細分析可以發現,俞發祥是名副其實的收購高手。

公開資料顯示,俞發祥1971年出生於浙江嵊州前崗村。15歲時由於家庭貧困被迫輟學打工,賣過啤酒、水泥、茶葉、水果、羊毛衫等,積累了同齡人少有的經商經驗,也賺了一些錢。

1992年,20歲出頭的俞發祥隻身踏往海南,瞅準當地房地產爆發、裝修行業剛起步的機會,成立了偉翔裝飾公司。

裝修、地產一向不分家,五年後,俞發祥從裝修市場轉行到房地產領域,與人合夥出資2000萬成立了海南祥源實業有限公司,在海口、深圳、紹興等地開發建設了多個房地產項目,這便是祥源控股的前身。

2001年,30歲的俞發祥首次涉足資本運作,斥資1億元控股以滌綸為主業的上市公司瓊海德(現海德股份)。隻不過,瓊海德發展未有起色,加之曆史遺留問題過多,俞發祥經過多次股權轉讓最終退出。

真正讓俞發祥名聲大振的,是入主萬家文化。2016年,萬家文化受資本市場影響,股價一度暴跌,以致停牌。

2017年,俞發祥成功撿漏,用16.74億元代價成為萬家文化的實際控製人,萬家文化更名為祥源文化。在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祥源文化的經營主業並沒有發生大的變化,發展情況也很一般。

事後才知道,俞發祥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買買買上。一開始是買自家公司,2022年9月,祥源文化披露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公司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分別購買祥源旅開百龍綠色、鳳凰祥盛、黃龍洞旅遊、小島科技100%股權,以及齊雲山股份80%股份。同年,上市公司再更名為祥源文旅。

而後的2023年7月,祥源文旅公告,公司擬以自有資金5.3億元收購碧峰峽80%股權。碧峰峽景區內的大熊貓基地是國內著名大熊貓科普教育基地和觀賞地,拿下碧峰峽,祥源文旅顯然是看中其背後的熊貓生意。

進入2024年,齊雲山旅遊、宜章莽山旅遊、廣東韶關丹霞山等旅遊項目的控製權都被祥源文旅收入囊中。

《華夏時報》統計稱,祥源文旅已經花了超28億元(含擬收購)在旅遊目的地資產收購及資產置換上。

憑借高段位買買買,俞發祥的文旅版圖就此形成。祥源控股官網顯示,自2008年涉足文旅產業以來,祥源控股投資建設運營了40餘個文旅項目,遍布全國14個省,覆蓋世界遺產6處,國家5A級景區10處、4A級景區16處。

與文旅板塊闊步發展同步,俞發祥擁有的另外一家上市公司交建股份

也在持續為集團貢獻業績。2020年至2024年營收為31.79億元、51.27億元、64.99億元、48.13億元和41.73億元,對應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7億元、1.49億元、1.82億元、1.74億元和1.30億元。

得益於一手旅遊,一手基建,在2025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上,俞發祥以140億元財富位列榜單第1981位。

03、前景和風險並存

實力擺在這兒,俞發祥如今控股海昌海洋公園,被認為是後者的救星來了。

中國房地產數據研究院院長陳晟告訴《財經天下》,祥源控股在房地產調整過程中屬於還能正常運作的公司,擁有文旅和基建兩塊淨利潤體係,優質核心資源的文旅項目投資一直在它布局的重要邏輯線上,海昌海洋公園符合它的戰略布局方向。

“未來,祥源控股有望通過自身掌握的文旅項目強運營能力,以及之前積累的客戶資源,激活海昌海洋公園的活力,扭轉經營困境。”

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聯合創始發起人袁帥同樣認為,海昌海洋公園的海洋生物和設施等資源具有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能夠吸引大量遊客尤其是親子家庭和年輕消費者。對於祥源控股而言,海昌海洋公園的主題公園資源可以豐富其產業布局,使其在文化旅遊領域擁有更完整的產業鏈。

“雙方在業務上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例如,祥源控股可以利用自身的文旅資源網絡,為海昌海洋公園帶來更多的客源;海昌海洋公園則可以借助祥源控股在文旅產業運營方麵的經驗,優化自身的運營管理模式,提高運營效率。”袁帥稱。

此外,祥源控股旗下交建股份在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麵具有一定的實力,袁帥向《財經天下》分析稱,由此帶來的想象空間是,交建股份可以與海昌海洋公園進行深度合作,拓展業務領域,包括但不限於在海昌海洋公園周邊開發酒店、餐飲、購物等配套設施,從而增加海昌海洋公園的收入和利潤。

在解決債務問題上,袁帥認為祥源控股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為海昌海洋公園提供支持。一是直接為海昌海洋公園注入資金,二是憑借其在金融領域的資源和影響力,協助海昌海洋公園與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協商,爭取更有利的債務重組方案,如延長還款期限、降低利率等,減輕海昌海洋公園的債務壓力。

然而,若想要理想化完成這些目標,祥源控股需要做出一係列實質性努力。

陳晟稱,關鍵要看祥源控股的經營技巧,文旅消費的釋放在2025年將會呈現什麽樣的節奏和趨勢,祥源控股要有準確判斷。集團也要把雙方的運營體係、資源協同做好,將海昌海洋公園點石成金。

事實上,並購帶來成長新空間的同時,祥源文旅一直承擔著較大的商譽風險。

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商譽賬麵原值11.94億元,已計提商譽減值準備4.68億,剩餘商譽7.26億元。如果包括海昌海洋公園在內的並購標的,在業績承諾期內未能完成預期目標,或者在承諾期結束後業績大幅下滑,此前過高的估值將形成商譽減值風險。這種情況下,商譽減值風險是懸在祥源文旅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在2024年年度經營工作分析會上,俞發祥自信放話,祥源控股2030年一定能實現“國內50+國際50”的目的地布局,每年服務一億以上中國消費者目標。

未來,他能否帶領祥源控股盤活海昌海洋公園,並獲得財富增長,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