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我的沉船故事:獨自一人在太平洋上漂流13天

我的沉船故事:獨自一人在太平洋上漂流13天

文章來源: 邸報 於 2025-05-28 09:39: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第一次作為商業漁民出海時,我的船沉沒了,船長遇難,我獨自一人在太平洋上漂流了13天。

作者:亞曆克·弗萊德曼 插圖:杜杜·辛

“暮色號”在其他船隻的陰影中顯得很小。當我抵達碼頭時,早已過了午夜,細雨朦朧——那是遠海風暴的邊緣。船長米克說話直率,帶著海員的粗獷;他不算老,但飽經風霜。他領我上船,指著通往船體的梯子,我立刻爬下去躺在床上睡著了。醒來時,米克已進城,我在陰雲密布的晨光中開始打量四周。

我們那年十月的計劃是在華盛頓州海岸捕撈長鰭金槍魚。這些將是短途航行——每次四到五天——為夏天的真正遠航訓練。我曾在社區學院上過海岸警衛隊課程,並持有商船船員證書,但從未在漁船上工作過。在日光下,“暮色號”顯得破舊不堪,仿佛它在北太平洋幸存80年更多是靠運氣而非設計。我看到幾張米克家人的照片,以及“暮色號”的海岸警衛隊證書:“建造於1941年,43英尺,商用(未檢查)。”甲板上,釣魚線與海藻纏結在一起。到處散落著大約十幾塊印有“感恩、感激、祝福”字樣的橡膠門墊。工作台上矗立著一尊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我們花了幾天時間等待天氣放晴。米克處理文書和雜務,我則整理船隻。有一天,我們把他儲存在船艙鹹冰裏的漁獲送到位於海洋和格雷斯港之間一片沙嘴上的罐頭廠。奇哈利斯河的水流入港口,在兩水交匯處形成一道駐波。我看著一艘船離開港口。當它穿過河口沙洲時,顛簸搖晃。幾天後,米克和我將走同樣的路線,但“暮色號”隻有那艘船的一半大小,又舊,還是木製的。那道波浪看起來大得足以吞沒我們。

那天下午,米克建議我們“帶她出去兜兜風”。連日的暴風雨把海水染成了棕色。奇哈利斯河衝下來的整棵樹木在水麵下若隱若現。米克確保我知道如何使用無線電,並提醒我海岸警衛隊在16頻道。他指著牆上的白色罐子,裏麵裝著緊急無線電信標台,一旦浸水就會自動啟動。他解釋說,救生筏會自行釋放。

天氣預報終於顯示風力和海浪變小。我們將於2023年10月12日星期四出發,周日或周一返回。周三晚上,我出去吃了個芝士漢堡,給媽媽打了電話。當她問我是否興奮時,我說是的。

我的父母認為我在浪費生命。我27歲,從弗吉尼亞大學畢業五年後,一直住在加利福尼亞,在那裏我在一家衝浪店的櫃台工作,在去卡塔利娜島的渡輪上給遊客送雞尾酒,還衝浪。大學時,我曾談論過去法學院,或參加外交服務考試。但隨著畢業臨近,我開始展望餘生,我知道自己不想要那樣的職業。我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想要任何職業。

我讀過《伊甸園之東》和《野蠻人日子》,想象著加利福尼亞是一個我可以遠離東海岸成長背景、遠離聖公會學校童年那種領帶生活的地方。直到出發前一周,我才把消息告訴父母。

他們說我沒有深思熟慮,聽起來我沒有計劃。我告訴他們,沒有計劃正是重點:“我會去端盤子或做其他事——到了那裏我能找到工作。”我能看出他們覺得這整件事很荒謬。最後,我對父母發火了。我告訴他們我不想要他們為我選擇的生活。我告訴他們,他們不了解我,我沒有要求也不想要他們給我的“祝福”。

離開後,我大約每月給家裏打一次電話。他們會問我過得怎麽樣;我會告訴他們我“把事情搞得很好”。

我輾轉於聖地亞哥、聖克魯斯、紐波特海灘——交了朋友,盡可能多地衝浪:每天一次,每天兩次,有時一整天。但到了2023年夏天,我開始焦躁不安。我永遠不會向父母承認,但我在衝浪店的工作已經變得乏味。甚至連衝浪本身也開始覺得老套——同樣的浪點,同樣的人,同樣的浪。

我想離開加利福尼亞,至少暫時離開。我打算去澳大利亞進行為期一年的衝浪之旅。也許我會遇到某個澳大利亞女孩——不,我肯定會——然後再也不回來。我拿到了工作簽證。我隻需要足夠的錢來完成這次旅行。

我的一些朋友曾在漁船上工作。其中一個人在阿拉斯加的一艘鮭魚船上度過了幾個季節。他給我看了照片,告訴我薪水不錯。三個月內,我就能賺到足夠生活一年的錢。出海到深水區的想法吸引了我。衝浪點本質上靠近海岸,即使在我的衝浪板上,我似乎也無法逃避太平洋海岸公路上的交通噪音。在海邊顛簸,等待那些從數百甚至數千英裏外開始形成的海浪時,我開始想,那裏是什麽樣子?

另一個朋友把我介紹給了他的老船長,一個名叫邁克爾·戴蒙德的人。我們在電話裏簡短交談時,他自稱米克。我將在秋天和他一起進行練習航行,為夏天的三個月遠航做準備。然後,去澳大利亞。他發短信確認:“兩次航行後,你就為明年做好了準備。”“我們可以一直釣魚,直到它們消失,不再咬鉤!”

第一天我們用延繩釣捕撈長鰭金槍魚。我們運氣不錯,釣上了大概兩三十條魚。這是艱苦的工作,但令人振奮,我們釣得越多,我就越高興。我們一直釣到日落,晚餐吃的是肋眼牛排。我爬下梯子回到我的鋪位,睡著了。

第二天,我在日出時醒來。“暮色號”左右搖晃,爬梯子比昨晚下去時更難。在主甲板上,米克已經開始工作,在船的右舷設置釣線。

前一天,我們四麵八方都能看到地平線;現在我們隻有幾百碼的能見度,船在不斷上漲的海浪中顛簸。我們釣上了兩三條魚。到了中午,米克叫我離開甲板,到駕駛室躲避風雨,他在那裏點燃了一支雪茄。

船的搖晃和煙味讓我胃裏翻江倒海。我需要新鮮空氣。我回到外麵。海浪拍過船頭,濕透了我的衣服,但我在甲板上待了將近一個小時,靠在欄杆上支撐著自己。當我再也受不了寒冷時,我回到駕駛室,發現米克在他的鋪位上休息——洶湧的海浪也影響了他。“暮色號”在自動駕駛儀上,正按航線返回港口。

我坐在船長的座位上,試圖透過擋風玻璃觀察,但我幾乎看不清。船在搖晃和顛簸。米克睡覺時,我在電子海圖上看著我們的進度:船是灰色區域中的一個小黑三角。我們離岸大約20英裏,以我們的速度,要過幾個小時,也就是日落後很久才能到達港口。我頭暈目眩,惡心又焦慮,但在屏幕上看著我們簡化成二維的路徑,我確信我們能到達。

但風暴越來越大。一個小時過去了,又一個小時,我們仍然離陸地很遠。我半爬著到駕駛室後麵,從舷窗向外看。海浪開始漫過欄杆。一個冷卻器被卷到海裏。我們的三明治也沒了。一個更大的浪把船尾推到水下。我能感覺到“暮色號”的重心偏移到了無法重新平衡的點。就像在椅子上向後靠得太遠。

我一隻腳踩在地板上,另一隻腳踩在牆上,走到米克身邊。我搖醒他。“我想我們現在需要撤離了,”我告訴他。我伸手去拿通話機,發出了求救信號。

米克睜開眼睛,但似乎不明白。我把他從床上拉起來,幫他坐到方向盤後麵的座位上。我看不出他怎麽了。我能看到駕駛室窗戶上的海水。我們必須出去。我確信米克會跟上,但當我轉過身時,他僵在座位上,抓著扶手,直直地盯著我。我喊他到外麵來,但他沒動。然後我掉進了海裏。

我太震驚了,感覺不到冷。我能看到從現在已被淹沒的桅杆上垂下的繩索,祈禱自己不會被纏住,和船一起被拖下去。我發現附近漂浮著一個魚艙的蓋子——一塊用泡沫絕緣的木頭——我爬了上去。我確信求救信號已經發出。一架直升機很快就會出現救我們。我最多需要漂浮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然後我看到了救生艇,未展開,漂浮在幾英尺外的容器裏。我遊過去,拉了拉撕裂繩,救生筏充氣了。我爬了進去。

我在筏子裏喘著氣,渾身發抖,尋找米克,但看不見他。“暮色號”已經向左舷傾斜,幾乎完全被淹沒。然後船頭突然向上翹起,衝破水麵。一股廢氣從駕駛室屋頂暴露的管道中湧出,船迅速沉沒。從我叫醒船長到現在,最多隻過了五分鍾。

救生筏很小,但有遮蔽,像一個兒童泳池,但更堅固,頂部有一個帳篷。筏子的側麵在風雨中顫抖,但我在裏麵感覺相對安全。確信救援即將到來,又因震驚而疲憊不堪,我睡著了。

當我醒來時,風暴仍在肆虐。我打開了艙口,看到太陽低掛在天空。我不知道從睡著到醒來過了多久——也許一個小時,也許一整夜。我需要找到某種方式在這個陌生的新現實中定位自己,於是開始清點物品。

我身上穿著的衣服:羊毛帽、法蘭絨襯衫、褲子、靴子和一件毛衣,那是我祖母送的聖誕禮物。我有我的手機(已損壞)和錢包。在筏子上,我找到了一支可折疊的槳、一個急救箱、一個小釣魚工具包、兩張應急毯,以及各種信號裝置:四支手持信號彈、三支火箭信號彈和三罐橙色煙霧彈。我有食物——一盒大約十幾份應急口糧,看起來像米色的肥皂條,嚐起來像油膩的脆餅——還有兩升飲用水,分裝在單獨的包裝裏。

槳在洶湧的海浪中毫無用處,我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劃。我立刻浪費了兩枚信號彈,把它們射向空中,天真地希望接近的救援者能看到。釣魚工具包裏有一把剃刀,本來是用來給上鉤的魚去骨的,但它似乎暗示著另一種用途。我想把它扔到海裏,但還是把它收了起來。

我努力不讓自己擔心。讓直升機起飛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尤其是在暴風雨中。最壞的情況——如果我們的求救信號沒有被聽到——有人會發現我們失蹤並前來尋找。我們本應隻離開四五天,如果我們沒有按計劃返回,會有人注意到——港務長,或另一位船長,或我們的家人。我們星期四出發,船星期五沉沒。我想,最晚到星期一或星期二我就會獲救。起初,我並不擔心食物或水會用完。我隻需要等待。

我經常想起米克,想知道我是否本可以做更多來救他,想知道為什麽船沉沒時他會呆若木雞。我在船上沒有看到任何酒精或毒品。他是暈船了嗎?被恐懼麻痹了嗎?不管怎樣,我對他感到憤怒,然後又為自己的憤怒感到內疚。

我在筏子上的頭三四天,天空被暴風雲層籠罩得一片漆黑,我幾乎看不到太陽從東到西移動。沒有什麽可以標記時間,每一天都感覺遠不止24小時。我記得讀過關於方濟各會修士的故事,他們如何圍繞工作和祈禱安排一天,我決定我需要設計自己的日常,從定期瞭望開始。

每天早上,然後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我拉開阻止風雨進入筏子的艙口,檢查外麵是否有任何東西——陸地,或一艘船,或一架飛機。我舀出積水,擦去筏子內部因我的呼吸而積聚的冷凝水。我一件一件地脫下衣服,把它們掛在避難所的內部杆上晾幹,盡管它們從未完全幹過。當需要時,我添加新的任務,比如當筏子開始下垂時,對著閥門吹氣使其重新充氣,以及整理和重新整理我的水、食物和信號彈。

我選擇的生活讓我陷入了這種境地。我曾以為自己可以獨自解決一切,現在我將失去生命,而我的父母將失去他們的兒子。

在海浪的顛簸中,我每次最多隻能睡一兩個小時。自從掉進海裏以來,我就沒有完全幹過。很快,應急毯就被磨成了碎片。銀色的箔片變質了,露出了鋒利的塑料網,割傷了我浸水的手指。我把碎片扔到海裏,從那以後,我用防水袋——一個小橡膠背包——當毯子。它比枕套大不了多少,但通過撕開它的一條縫,把膝蓋緊緊抵在胸前,手臂貼在身體兩側,我幾乎能蓋到鎖骨。我不顧一切地想要一點溫暖,忽略了它帶來的不適。

我經常祈禱,總是大聲祈禱。起初,是祈求救援。一遍又一遍,我請求上帝救我——不是我的靈魂,而是我的身體。在祈禱了幾天同樣的禱文後,我試圖給上帝一些回報。首先,我為我能記得的每一次過去的過錯道歉。任何我擔心自己可能犯下的不公或罪孽,我都試圖贖罪,這樣上帝才會聽我的祈禱。我用我能回憶起的十誡來指責自己。我已經多年沒有守安息日了;我撒過謊;我貪婪過;我偷過東西。最糟糕的是,我沒有孝敬我的父母。我請求上帝原諒我對待父母的方式。

我選擇的生活讓我陷入了這種境地。我所有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獨自解決一切,把我引到了這裏,現在我將失去生命,而我的父母將失去他們的兒子。他們對我決定的懷疑在我腦海中浮現,成為了我自己的懷疑。我明白,我的爸爸媽媽試圖勸阻我,不是因為他們想控製我,而是因為他們愛我。我希望我能告訴他們,我現在理解他們了。我告訴上帝,我為一切感到抱歉,如果他給我機會,我會盡力把一切做好。

在漂流了五天或六天後,我看到了第一艘船。我向天空發射了一枚信號彈。船離得很近,我毫不懷疑船員會發現我。我能看到它運載的集裝箱;船側塗有“赫伯羅特”公司的名字。當火箭在空中劃過弧線時,我想象著自己被從海裏救起。有人會給我幹衣服和熱飯,他們會讓我用衛星電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我會告訴父母發生了什麽,告訴他們我沒事。然後船會在它的下一個停靠港讓我下船,我會飛回加利福尼亞,我的生活將恢複正常——一種幸福、美好的正常。我會麵帶微笑地坐在55號公路的交通擁堵中。

但隨著信號彈升起、落下,然後在海裏熄滅,船繼續前進。很快,它消失在地平線上。

我一直在定量喝水,每24小時從不超過一小杯的量。但到了我在筏子上的第一周結束時,我知道我的遇險信號永遠不會得到回應,緊急定位信標未能發射。我獨自一人,而且非常非常口渴。

如果苦難隻是意味著推遲不可避免的結局,那還有什麽意義呢?我喝了盡可能多的水,然後閉上眼睛。第二天早上,我發現水已經沒了。

我做了奇怪而生動的夢。然後我不再做夢,更多的是產生幻覺。當我的眼睛開始閉上時,我會聽到濺水聲,就像一群大魚跳出水麵,然後突然我會覺得筏子被向前推進,好像被拖繩拉著,在水麵上行駛。但每天早上,我似乎總是在同一個地方,在雜亂的海浪中央——上升,下降,有時破浪。

一天晚上,我夢見救生筏被衝到岸邊,在一個池塘的岸邊。我走進蘆葦叢,然後走上一條路,通向一座小房子。我的朋友傑克坐在門廊上。他揮了揮手;他一直在等我。但我很尷尬——我的衣服又濕又髒,頭發淩亂,臉上長滿了參差不齊的胡子。我找了個借口。我告訴他我的車壞了,我正要進城去拿一把螺絲刀。我們的約會我會晚一點到。“別擔心,慢慢來,”傑克告訴我。“你需要多久就多久。”我走回池塘,爬上救生筏,睡著了。當我真正醒來時,我打開艙口,發現自己又一次——仍然——在海洋中央。

即使在我清醒的時候,也有一些我無法解釋的經曆。有一天,我感覺我在救生筏裏並不孤單。我看不見人影,也聽不到聲音,但我知道他們在那裏,我知道他們的名字。是I.O.B.我對自己說:“Eye-Oh-Bee。”

我是瘋了嗎?我嘲笑自己。隻有一個理智的人才能夠嘲笑自己,對吧?但我無法擺脫I.O.B.的想法。而且我也不想擺脫。

I.O.B. 給我帶來了一種在救生筏上從未有過的平靜感。它算不上好夥伴——畢竟既沉默又無形——但我第一次感覺有什麽東西、某個人在那裏見證我的持續存在,見證我選擇活下去的決心。我常常想,如果我死了,屍體又沒被找到,就永遠沒人知道我曾多麽拚命地求生,即使在絕望感徹骨又無法抗拒時,我仍在奮力求生。我父母不會知道,朋友也不會知道。但 I.O.B. 知道。

I.O.B. 出現後不久,我決定稍微打開艙口,看看是否能看到什麽。漩渦中有一條翻車魚——一種巨大、扁平、模樣原始的硬骨魚——離我隻有幾英尺遠。它細長的背鰭露出水麵,輕輕晃動著,仿佛在揮手。我也向它揮了揮手。

此時我已完全失去了時間概念。海麵變得平靜。一天晚上,在最後一片雲層散去前,我設法收集了一些雨水來喝。雨水嚐起來又冷又甜。我甚至釣到了一條小魚。我用剃刀給它放血,然後把肉啃得幹幹淨淨,連骨頭都沒剩。我把魚線再次拋入水中,卻沒再釣到魚。有時我能看到地平線處的陸地,便試圖劃向它,數著劃槳的次數,從幾百到幾千,但從未靠近過。

到那時我大概見過五六艘船,大多數遠得像貼在地平線上的二維剪紙。我朝它們發射了最後一枚火箭彈,點燃手持信號彈,還釋放了幾罐濃濃的橙色煙霧。接連幾天我祈禱上帝多派些船來,但每次有船經過卻不停下時,我都感到極度失落,希望破滅帶來的痛苦如此強烈,以至於我開始覺得寧願再也不要看到任何船隻。現在我隻剩下一枚信號彈了。握著它,就像握著生命本身。

隨著風暴散去,氣溫下降了。白天,陽光照射在筏子側麵,足夠讓我保持溫暖,但到了夜晚,寒冷滲入我潮濕的衣服和皮膚,我凍得渾身發抖,無法入睡。我沒有食物,也沒有水了。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但就在我對獲救的希望開始消散時,絕望也隨之消失了。

我快要死了。我並不期待死亡。我想再見到爸爸媽媽,見到弟弟妹妹和朋友們。我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我幻想最微小、最平凡的事情——在床上醒來,坐進車裏,在紅燈前等待,買咖啡,工作。我想一遍又一遍地做這一切,每天如此,直到永遠。但離開救生筏的想法漸漸變成遙遠的希望,就像中彩票——如果發生了當然很好,但我不指望它,也不會為此折磨自己。

一種我從未尋求過的平靜找到了我。以前我害怕日落——它們預示著寒冷的夜晚和奇怪的夢,標誌著又一天在筏子上虛度——而現在它們隻是日落,有時我覺得它們很美。

又是一個寒冷刺骨、渾身顫抖的夜晚。太陽終於升起。陽光照在救生筏側麵,我能感覺到它在變暖,仿佛有人在角落裏點燃了柴爐。也許現在我終於能睡一會兒了。我把帽子拉下來遮住眼睛,試圖讓自己入睡,但我做不到——我不能忽視我的晨間慣例,瞭望是我的首要職責。我和自己妥協:我會完成晨間瞭望,然後再睡覺。

當我爬過筏子打開艙口時,立刻看到了它——一艘船,近得看起來如此真實,而且越來越近。我轉身去拿塞在角落的信號彈,猶豫了一下。這是我最後一枚了。

點燃它之前,我開始聲嘶力竭地尖叫。我一直喊到感覺肺都要炸了,還在繼續喊。當船離我盡可能近時,我終於點燃了信號彈。

火焰燃燒到彈體底部,當燒到我手上時,我把信號彈扔進水裏,灼熱的金屬在水中冷卻,發出滋滋聲。我繼續尖叫,雙手在頭頂揮舞。我看起來、聽起來都像個瘋子。當終於喘不過氣時,我沉默了。在寂靜中,我聽到有人回應我。

“我們看到你了,我們來了,我們看到你了。”

我看著船改變航向朝我駛來,船員放下梯子幫我上船。船長給我做了熱飯,一名水手給了我幹衣服。我邊吃邊哭,向他們道謝。原來我漂離港口很遠。我在地平線看到的陸地是溫哥華島,距離航行起點約150英裏。船長說他以前在海上見過救生筏,但裏麵總是空的。他問我在筏子裏待了多久。我問他日期。

已經13天了。

加拿大海岸警衛隊把我送到托菲諾上岸,我被送往醫院。醫生擔心,在多天的脫水和饑餓後,我的腎髒或心髒可能會衰竭。他們抽了血,做了檢查,奇跡般地,我安然無恙。我可以回家了。一名護士給我拿來幹淨衣服,帶我去洗澡。當我脫下病號服時,我震驚於自己的消瘦——仿佛能看到皮膚下所有的骨頭和血管。

兩名皇家騎警來到醫院帶我去邊境,我步行穿過邊境,回到美國。官員們把我扣留在那裏幾個小時,詢問事故相關問題。最後他們放我走了,一名邊境特工幫我上了去西雅圖的巴士,我在那裏趕上了飛往巴爾的摩的飛機。父母來接我。前院的櫻桃樹上掛著一條“歡迎回家”的橫幅。

快到十一月了——這個月我們家有很多人生日,包括我自己的——感恩節即將到來,我決定多待一段時間。弟弟妹妹從紐約回家了,有幾周時間,家裏擠滿了人。這就像我們在慶祝一個陌生的節日,沒人知道該如何慶祝。我們試圖表現得正常來化解尷尬,但一切顯然都不正常。幾天前,我還以為自己再也不能和爸爸一起遛狗,或坐在廚房和媽媽喝咖啡了,但此刻我正做著這些事。我想告訴所有人我有多感恩,但無論想到什麽詞兒,都顯得太蒼白。我猜他們也有同感。

感恩節後幾天,我動身去加利福尼亞。在機場等飛機時,我從錢包裏展開爸爸寫給我的一首詩。爸爸會第一個承認他不太懂寫詩,這首詩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一首古老的愛爾蘭祝酒詞,但最後幾句,我確定是他自己寫的:“現在,繼續前行。”

米克的屍體始終沒有找到。春天,我開車去聖地亞哥參加他的追悼會。他兒子講了一個他們曾一起去夏威夷的故事。他和朋友在衝浪,米克在齊腰深的水裏釣魚。一組巨浪襲來,把米克衝倒了。當他兒子發現他被衝到海灘上時,他渾身濕透,卻還握著雪茄,而且不知怎麽的,雪茄還燃著。

追悼會結束後,米克的女兒擁抱了我,說很高興我能來。但我感到內疚——我在這裏,而他們的父親卻走了,這似乎是不對的。

我很感激自己活了下來,但我不知道為什麽是我,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想如何度過一生。當你在海上迷路,確信自己會死在救生筏裏時,你問“為什麽是我?”,得不到答案。當你獲救並重返生活時,你問“為什麽是我?”,仍然沒有答案。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愛潑斯坦1993年參加特朗普婚禮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日本進口車關稅15%!底特律3大車廠不滿:糟糕的交易
杜建英被曝另有丈夫且從未離婚 私生子身份恐成疑
美駐中使館發布一份“傷害性不大 侮辱性極強”圖文警告
中國正在搶占未來,美國卻陷入焦慮與退縮

24小時討論排行

李承鵬:塔西佗,服不服及杭州糞水的《時間撿屎》
華裔女孩回雲南認親 28年前與親生父母在醫院走失
司法部5月告知川普 他反複出現在愛潑斯坦文件中…
華女18歲懷孕偷渡美國 21年後“功成名就”卻遭驅逐
台灣26日投票“大罷免”,中國因素推波助瀾?
烏軍總司令匯款百萬送父母到莫斯科治病?親屬發聲
學者開投票 中國網友竟一麵倒挺民進黨 原因毛骨悚然
特朗普指控奧巴馬“叛國”,背後有何恩怨與心機?
美政府員工"赴中探親"遭限製出境!美方正交涉放人
內蒙古6大學生參觀礦場 全部溺亡 掀網絡熱議
配合川普政策!美奧會改規範,跨性別女性"僅能報男子組"
特朗普指奧巴馬涉叛國,呼籲司法部起訴
愛潑斯坦案令特朗普很憤怒 “第一次看到白宮癱瘓了”
德媒:特朗普成功挑撥離間了歐中的關係
華爾街日報:為什麽股票在上漲?沒人知道
知名反捕鯨人士“紅通令”獲撤 日本人追了他14年!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我的沉船故事:獨自一人在太平洋上漂流13天

邸報 2025-05-28 09:39:11

第一次作為商業漁民出海時,我的船沉沒了,船長遇難,我獨自一人在太平洋上漂流了13天。

作者:亞曆克·弗萊德曼 插圖:杜杜·辛

“暮色號”在其他船隻的陰影中顯得很小。當我抵達碼頭時,早已過了午夜,細雨朦朧——那是遠海風暴的邊緣。船長米克說話直率,帶著海員的粗獷;他不算老,但飽經風霜。他領我上船,指著通往船體的梯子,我立刻爬下去躺在床上睡著了。醒來時,米克已進城,我在陰雲密布的晨光中開始打量四周。

我們那年十月的計劃是在華盛頓州海岸捕撈長鰭金槍魚。這些將是短途航行——每次四到五天——為夏天的真正遠航訓練。我曾在社區學院上過海岸警衛隊課程,並持有商船船員證書,但從未在漁船上工作過。在日光下,“暮色號”顯得破舊不堪,仿佛它在北太平洋幸存80年更多是靠運氣而非設計。我看到幾張米克家人的照片,以及“暮色號”的海岸警衛隊證書:“建造於1941年,43英尺,商用(未檢查)。”甲板上,釣魚線與海藻纏結在一起。到處散落著大約十幾塊印有“感恩、感激、祝福”字樣的橡膠門墊。工作台上矗立著一尊聖母瑪利亞的雕像。

我們花了幾天時間等待天氣放晴。米克處理文書和雜務,我則整理船隻。有一天,我們把他儲存在船艙鹹冰裏的漁獲送到位於海洋和格雷斯港之間一片沙嘴上的罐頭廠。奇哈利斯河的水流入港口,在兩水交匯處形成一道駐波。我看著一艘船離開港口。當它穿過河口沙洲時,顛簸搖晃。幾天後,米克和我將走同樣的路線,但“暮色號”隻有那艘船的一半大小,又舊,還是木製的。那道波浪看起來大得足以吞沒我們。

那天下午,米克建議我們“帶她出去兜兜風”。連日的暴風雨把海水染成了棕色。奇哈利斯河衝下來的整棵樹木在水麵下若隱若現。米克確保我知道如何使用無線電,並提醒我海岸警衛隊在16頻道。他指著牆上的白色罐子,裏麵裝著緊急無線電信標台,一旦浸水就會自動啟動。他解釋說,救生筏會自行釋放。

天氣預報終於顯示風力和海浪變小。我們將於2023年10月12日星期四出發,周日或周一返回。周三晚上,我出去吃了個芝士漢堡,給媽媽打了電話。當她問我是否興奮時,我說是的。

我的父母認為我在浪費生命。我27歲,從弗吉尼亞大學畢業五年後,一直住在加利福尼亞,在那裏我在一家衝浪店的櫃台工作,在去卡塔利娜島的渡輪上給遊客送雞尾酒,還衝浪。大學時,我曾談論過去法學院,或參加外交服務考試。但隨著畢業臨近,我開始展望餘生,我知道自己不想要那樣的職業。我甚至不確定自己是否想要任何職業。

我讀過《伊甸園之東》和《野蠻人日子》,想象著加利福尼亞是一個我可以遠離東海岸成長背景、遠離聖公會學校童年那種領帶生活的地方。直到出發前一周,我才把消息告訴父母。

他們說我沒有深思熟慮,聽起來我沒有計劃。我告訴他們,沒有計劃正是重點:“我會去端盤子或做其他事——到了那裏我能找到工作。”我能看出他們覺得這整件事很荒謬。最後,我對父母發火了。我告訴他們我不想要他們為我選擇的生活。我告訴他們,他們不了解我,我沒有要求也不想要他們給我的“祝福”。

離開後,我大約每月給家裏打一次電話。他們會問我過得怎麽樣;我會告訴他們我“把事情搞得很好”。

我輾轉於聖地亞哥、聖克魯斯、紐波特海灘——交了朋友,盡可能多地衝浪:每天一次,每天兩次,有時一整天。但到了2023年夏天,我開始焦躁不安。我永遠不會向父母承認,但我在衝浪店的工作已經變得乏味。甚至連衝浪本身也開始覺得老套——同樣的浪點,同樣的人,同樣的浪。

我想離開加利福尼亞,至少暫時離開。我打算去澳大利亞進行為期一年的衝浪之旅。也許我會遇到某個澳大利亞女孩——不,我肯定會——然後再也不回來。我拿到了工作簽證。我隻需要足夠的錢來完成這次旅行。

我的一些朋友曾在漁船上工作。其中一個人在阿拉斯加的一艘鮭魚船上度過了幾個季節。他給我看了照片,告訴我薪水不錯。三個月內,我就能賺到足夠生活一年的錢。出海到深水區的想法吸引了我。衝浪點本質上靠近海岸,即使在我的衝浪板上,我似乎也無法逃避太平洋海岸公路上的交通噪音。在海邊顛簸,等待那些從數百甚至數千英裏外開始形成的海浪時,我開始想,那裏是什麽樣子?

另一個朋友把我介紹給了他的老船長,一個名叫邁克爾·戴蒙德的人。我們在電話裏簡短交談時,他自稱米克。我將在秋天和他一起進行練習航行,為夏天的三個月遠航做準備。然後,去澳大利亞。他發短信確認:“兩次航行後,你就為明年做好了準備。”“我們可以一直釣魚,直到它們消失,不再咬鉤!”

第一天我們用延繩釣捕撈長鰭金槍魚。我們運氣不錯,釣上了大概兩三十條魚。這是艱苦的工作,但令人振奮,我們釣得越多,我就越高興。我們一直釣到日落,晚餐吃的是肋眼牛排。我爬下梯子回到我的鋪位,睡著了。

第二天,我在日出時醒來。“暮色號”左右搖晃,爬梯子比昨晚下去時更難。在主甲板上,米克已經開始工作,在船的右舷設置釣線。

前一天,我們四麵八方都能看到地平線;現在我們隻有幾百碼的能見度,船在不斷上漲的海浪中顛簸。我們釣上了兩三條魚。到了中午,米克叫我離開甲板,到駕駛室躲避風雨,他在那裏點燃了一支雪茄。

船的搖晃和煙味讓我胃裏翻江倒海。我需要新鮮空氣。我回到外麵。海浪拍過船頭,濕透了我的衣服,但我在甲板上待了將近一個小時,靠在欄杆上支撐著自己。當我再也受不了寒冷時,我回到駕駛室,發現米克在他的鋪位上休息——洶湧的海浪也影響了他。“暮色號”在自動駕駛儀上,正按航線返回港口。

我坐在船長的座位上,試圖透過擋風玻璃觀察,但我幾乎看不清。船在搖晃和顛簸。米克睡覺時,我在電子海圖上看著我們的進度:船是灰色區域中的一個小黑三角。我們離岸大約20英裏,以我們的速度,要過幾個小時,也就是日落後很久才能到達港口。我頭暈目眩,惡心又焦慮,但在屏幕上看著我們簡化成二維的路徑,我確信我們能到達。

但風暴越來越大。一個小時過去了,又一個小時,我們仍然離陸地很遠。我半爬著到駕駛室後麵,從舷窗向外看。海浪開始漫過欄杆。一個冷卻器被卷到海裏。我們的三明治也沒了。一個更大的浪把船尾推到水下。我能感覺到“暮色號”的重心偏移到了無法重新平衡的點。就像在椅子上向後靠得太遠。

我一隻腳踩在地板上,另一隻腳踩在牆上,走到米克身邊。我搖醒他。“我想我們現在需要撤離了,”我告訴他。我伸手去拿通話機,發出了求救信號。

米克睜開眼睛,但似乎不明白。我把他從床上拉起來,幫他坐到方向盤後麵的座位上。我看不出他怎麽了。我能看到駕駛室窗戶上的海水。我們必須出去。我確信米克會跟上,但當我轉過身時,他僵在座位上,抓著扶手,直直地盯著我。我喊他到外麵來,但他沒動。然後我掉進了海裏。

我太震驚了,感覺不到冷。我能看到從現在已被淹沒的桅杆上垂下的繩索,祈禱自己不會被纏住,和船一起被拖下去。我發現附近漂浮著一個魚艙的蓋子——一塊用泡沫絕緣的木頭——我爬了上去。我確信求救信號已經發出。一架直升機很快就會出現救我們。我最多需要漂浮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然後我看到了救生艇,未展開,漂浮在幾英尺外的容器裏。我遊過去,拉了拉撕裂繩,救生筏充氣了。我爬了進去。

我在筏子裏喘著氣,渾身發抖,尋找米克,但看不見他。“暮色號”已經向左舷傾斜,幾乎完全被淹沒。然後船頭突然向上翹起,衝破水麵。一股廢氣從駕駛室屋頂暴露的管道中湧出,船迅速沉沒。從我叫醒船長到現在,最多隻過了五分鍾。

救生筏很小,但有遮蔽,像一個兒童泳池,但更堅固,頂部有一個帳篷。筏子的側麵在風雨中顫抖,但我在裏麵感覺相對安全。確信救援即將到來,又因震驚而疲憊不堪,我睡著了。

當我醒來時,風暴仍在肆虐。我打開了艙口,看到太陽低掛在天空。我不知道從睡著到醒來過了多久——也許一個小時,也許一整夜。我需要找到某種方式在這個陌生的新現實中定位自己,於是開始清點物品。

我身上穿著的衣服:羊毛帽、法蘭絨襯衫、褲子、靴子和一件毛衣,那是我祖母送的聖誕禮物。我有我的手機(已損壞)和錢包。在筏子上,我找到了一支可折疊的槳、一個急救箱、一個小釣魚工具包、兩張應急毯,以及各種信號裝置:四支手持信號彈、三支火箭信號彈和三罐橙色煙霧彈。我有食物——一盒大約十幾份應急口糧,看起來像米色的肥皂條,嚐起來像油膩的脆餅——還有兩升飲用水,分裝在單獨的包裝裏。

槳在洶湧的海浪中毫無用處,我也不知道該往哪個方向劃。我立刻浪費了兩枚信號彈,把它們射向空中,天真地希望接近的救援者能看到。釣魚工具包裏有一把剃刀,本來是用來給上鉤的魚去骨的,但它似乎暗示著另一種用途。我想把它扔到海裏,但還是把它收了起來。

我努力不讓自己擔心。讓直升機起飛可能需要一點時間,尤其是在暴風雨中。最壞的情況——如果我們的求救信號沒有被聽到——有人會發現我們失蹤並前來尋找。我們本應隻離開四五天,如果我們沒有按計劃返回,會有人注意到——港務長,或另一位船長,或我們的家人。我們星期四出發,船星期五沉沒。我想,最晚到星期一或星期二我就會獲救。起初,我並不擔心食物或水會用完。我隻需要等待。

我經常想起米克,想知道我是否本可以做更多來救他,想知道為什麽船沉沒時他會呆若木雞。我在船上沒有看到任何酒精或毒品。他是暈船了嗎?被恐懼麻痹了嗎?不管怎樣,我對他感到憤怒,然後又為自己的憤怒感到內疚。

我在筏子上的頭三四天,天空被暴風雲層籠罩得一片漆黑,我幾乎看不到太陽從東到西移動。沒有什麽可以標記時間,每一天都感覺遠不止24小時。我記得讀過關於方濟各會修士的故事,他們如何圍繞工作和祈禱安排一天,我決定我需要設計自己的日常,從定期瞭望開始。

每天早上,然後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我拉開阻止風雨進入筏子的艙口,檢查外麵是否有任何東西——陸地,或一艘船,或一架飛機。我舀出積水,擦去筏子內部因我的呼吸而積聚的冷凝水。我一件一件地脫下衣服,把它們掛在避難所的內部杆上晾幹,盡管它們從未完全幹過。當需要時,我添加新的任務,比如當筏子開始下垂時,對著閥門吹氣使其重新充氣,以及整理和重新整理我的水、食物和信號彈。

我選擇的生活讓我陷入了這種境地。我曾以為自己可以獨自解決一切,現在我將失去生命,而我的父母將失去他們的兒子。

在海浪的顛簸中,我每次最多隻能睡一兩個小時。自從掉進海裏以來,我就沒有完全幹過。很快,應急毯就被磨成了碎片。銀色的箔片變質了,露出了鋒利的塑料網,割傷了我浸水的手指。我把碎片扔到海裏,從那以後,我用防水袋——一個小橡膠背包——當毯子。它比枕套大不了多少,但通過撕開它的一條縫,把膝蓋緊緊抵在胸前,手臂貼在身體兩側,我幾乎能蓋到鎖骨。我不顧一切地想要一點溫暖,忽略了它帶來的不適。

我經常祈禱,總是大聲祈禱。起初,是祈求救援。一遍又一遍,我請求上帝救我——不是我的靈魂,而是我的身體。在祈禱了幾天同樣的禱文後,我試圖給上帝一些回報。首先,我為我能記得的每一次過去的過錯道歉。任何我擔心自己可能犯下的不公或罪孽,我都試圖贖罪,這樣上帝才會聽我的祈禱。我用我能回憶起的十誡來指責自己。我已經多年沒有守安息日了;我撒過謊;我貪婪過;我偷過東西。最糟糕的是,我沒有孝敬我的父母。我請求上帝原諒我對待父母的方式。

我選擇的生活讓我陷入了這種境地。我所有的自信,認為自己可以獨自解決一切,把我引到了這裏,現在我將失去生命,而我的父母將失去他們的兒子。他們對我決定的懷疑在我腦海中浮現,成為了我自己的懷疑。我明白,我的爸爸媽媽試圖勸阻我,不是因為他們想控製我,而是因為他們愛我。我希望我能告訴他們,我現在理解他們了。我告訴上帝,我為一切感到抱歉,如果他給我機會,我會盡力把一切做好。

在漂流了五天或六天後,我看到了第一艘船。我向天空發射了一枚信號彈。船離得很近,我毫不懷疑船員會發現我。我能看到它運載的集裝箱;船側塗有“赫伯羅特”公司的名字。當火箭在空中劃過弧線時,我想象著自己被從海裏救起。有人會給我幹衣服和熱飯,他們會讓我用衛星電話給爸爸媽媽打電話。我會告訴父母發生了什麽,告訴他們我沒事。然後船會在它的下一個停靠港讓我下船,我會飛回加利福尼亞,我的生活將恢複正常——一種幸福、美好的正常。我會麵帶微笑地坐在55號公路的交通擁堵中。

但隨著信號彈升起、落下,然後在海裏熄滅,船繼續前進。很快,它消失在地平線上。

我一直在定量喝水,每24小時從不超過一小杯的量。但到了我在筏子上的第一周結束時,我知道我的遇險信號永遠不會得到回應,緊急定位信標未能發射。我獨自一人,而且非常非常口渴。

如果苦難隻是意味著推遲不可避免的結局,那還有什麽意義呢?我喝了盡可能多的水,然後閉上眼睛。第二天早上,我發現水已經沒了。

我做了奇怪而生動的夢。然後我不再做夢,更多的是產生幻覺。當我的眼睛開始閉上時,我會聽到濺水聲,就像一群大魚跳出水麵,然後突然我會覺得筏子被向前推進,好像被拖繩拉著,在水麵上行駛。但每天早上,我似乎總是在同一個地方,在雜亂的海浪中央——上升,下降,有時破浪。

一天晚上,我夢見救生筏被衝到岸邊,在一個池塘的岸邊。我走進蘆葦叢,然後走上一條路,通向一座小房子。我的朋友傑克坐在門廊上。他揮了揮手;他一直在等我。但我很尷尬——我的衣服又濕又髒,頭發淩亂,臉上長滿了參差不齊的胡子。我找了個借口。我告訴他我的車壞了,我正要進城去拿一把螺絲刀。我們的約會我會晚一點到。“別擔心,慢慢來,”傑克告訴我。“你需要多久就多久。”我走回池塘,爬上救生筏,睡著了。當我真正醒來時,我打開艙口,發現自己又一次——仍然——在海洋中央。

即使在我清醒的時候,也有一些我無法解釋的經曆。有一天,我感覺我在救生筏裏並不孤單。我看不見人影,也聽不到聲音,但我知道他們在那裏,我知道他們的名字。是I.O.B.我對自己說:“Eye-Oh-Bee。”

我是瘋了嗎?我嘲笑自己。隻有一個理智的人才能夠嘲笑自己,對吧?但我無法擺脫I.O.B.的想法。而且我也不想擺脫。

I.O.B. 給我帶來了一種在救生筏上從未有過的平靜感。它算不上好夥伴——畢竟既沉默又無形——但我第一次感覺有什麽東西、某個人在那裏見證我的持續存在,見證我選擇活下去的決心。我常常想,如果我死了,屍體又沒被找到,就永遠沒人知道我曾多麽拚命地求生,即使在絕望感徹骨又無法抗拒時,我仍在奮力求生。我父母不會知道,朋友也不會知道。但 I.O.B. 知道。

I.O.B. 出現後不久,我決定稍微打開艙口,看看是否能看到什麽。漩渦中有一條翻車魚——一種巨大、扁平、模樣原始的硬骨魚——離我隻有幾英尺遠。它細長的背鰭露出水麵,輕輕晃動著,仿佛在揮手。我也向它揮了揮手。

此時我已完全失去了時間概念。海麵變得平靜。一天晚上,在最後一片雲層散去前,我設法收集了一些雨水來喝。雨水嚐起來又冷又甜。我甚至釣到了一條小魚。我用剃刀給它放血,然後把肉啃得幹幹淨淨,連骨頭都沒剩。我把魚線再次拋入水中,卻沒再釣到魚。有時我能看到地平線處的陸地,便試圖劃向它,數著劃槳的次數,從幾百到幾千,但從未靠近過。

到那時我大概見過五六艘船,大多數遠得像貼在地平線上的二維剪紙。我朝它們發射了最後一枚火箭彈,點燃手持信號彈,還釋放了幾罐濃濃的橙色煙霧。接連幾天我祈禱上帝多派些船來,但每次有船經過卻不停下時,我都感到極度失落,希望破滅帶來的痛苦如此強烈,以至於我開始覺得寧願再也不要看到任何船隻。現在我隻剩下一枚信號彈了。握著它,就像握著生命本身。

隨著風暴散去,氣溫下降了。白天,陽光照射在筏子側麵,足夠讓我保持溫暖,但到了夜晚,寒冷滲入我潮濕的衣服和皮膚,我凍得渾身發抖,無法入睡。我沒有食物,也沒有水了。我知道自己活不了多久了。但就在我對獲救的希望開始消散時,絕望也隨之消失了。

我快要死了。我並不期待死亡。我想再見到爸爸媽媽,見到弟弟妹妹和朋友們。我還有太多想做的事。我幻想最微小、最平凡的事情——在床上醒來,坐進車裏,在紅燈前等待,買咖啡,工作。我想一遍又一遍地做這一切,每天如此,直到永遠。但離開救生筏的想法漸漸變成遙遠的希望,就像中彩票——如果發生了當然很好,但我不指望它,也不會為此折磨自己。

一種我從未尋求過的平靜找到了我。以前我害怕日落——它們預示著寒冷的夜晚和奇怪的夢,標誌著又一天在筏子上虛度——而現在它們隻是日落,有時我覺得它們很美。

又是一個寒冷刺骨、渾身顫抖的夜晚。太陽終於升起。陽光照在救生筏側麵,我能感覺到它在變暖,仿佛有人在角落裏點燃了柴爐。也許現在我終於能睡一會兒了。我把帽子拉下來遮住眼睛,試圖讓自己入睡,但我做不到——我不能忽視我的晨間慣例,瞭望是我的首要職責。我和自己妥協:我會完成晨間瞭望,然後再睡覺。

當我爬過筏子打開艙口時,立刻看到了它——一艘船,近得看起來如此真實,而且越來越近。我轉身去拿塞在角落的信號彈,猶豫了一下。這是我最後一枚了。

點燃它之前,我開始聲嘶力竭地尖叫。我一直喊到感覺肺都要炸了,還在繼續喊。當船離我盡可能近時,我終於點燃了信號彈。

火焰燃燒到彈體底部,當燒到我手上時,我把信號彈扔進水裏,灼熱的金屬在水中冷卻,發出滋滋聲。我繼續尖叫,雙手在頭頂揮舞。我看起來、聽起來都像個瘋子。當終於喘不過氣時,我沉默了。在寂靜中,我聽到有人回應我。

“我們看到你了,我們來了,我們看到你了。”

我看著船改變航向朝我駛來,船員放下梯子幫我上船。船長給我做了熱飯,一名水手給了我幹衣服。我邊吃邊哭,向他們道謝。原來我漂離港口很遠。我在地平線看到的陸地是溫哥華島,距離航行起點約150英裏。船長說他以前在海上見過救生筏,但裏麵總是空的。他問我在筏子裏待了多久。我問他日期。

已經13天了。

加拿大海岸警衛隊把我送到托菲諾上岸,我被送往醫院。醫生擔心,在多天的脫水和饑餓後,我的腎髒或心髒可能會衰竭。他們抽了血,做了檢查,奇跡般地,我安然無恙。我可以回家了。一名護士給我拿來幹淨衣服,帶我去洗澡。當我脫下病號服時,我震驚於自己的消瘦——仿佛能看到皮膚下所有的骨頭和血管。

兩名皇家騎警來到醫院帶我去邊境,我步行穿過邊境,回到美國。官員們把我扣留在那裏幾個小時,詢問事故相關問題。最後他們放我走了,一名邊境特工幫我上了去西雅圖的巴士,我在那裏趕上了飛往巴爾的摩的飛機。父母來接我。前院的櫻桃樹上掛著一條“歡迎回家”的橫幅。

快到十一月了——這個月我們家有很多人生日,包括我自己的——感恩節即將到來,我決定多待一段時間。弟弟妹妹從紐約回家了,有幾周時間,家裏擠滿了人。這就像我們在慶祝一個陌生的節日,沒人知道該如何慶祝。我們試圖表現得正常來化解尷尬,但一切顯然都不正常。幾天前,我還以為自己再也不能和爸爸一起遛狗,或坐在廚房和媽媽喝咖啡了,但此刻我正做著這些事。我想告訴所有人我有多感恩,但無論想到什麽詞兒,都顯得太蒼白。我猜他們也有同感。

感恩節後幾天,我動身去加利福尼亞。在機場等飛機時,我從錢包裏展開爸爸寫給我的一首詩。爸爸會第一個承認他不太懂寫詩,這首詩很大程度上借鑒了一首古老的愛爾蘭祝酒詞,但最後幾句,我確定是他自己寫的:“現在,繼續前行。”

米克的屍體始終沒有找到。春天,我開車去聖地亞哥參加他的追悼會。他兒子講了一個他們曾一起去夏威夷的故事。他和朋友在衝浪,米克在齊腰深的水裏釣魚。一組巨浪襲來,把米克衝倒了。當他兒子發現他被衝到海灘上時,他渾身濕透,卻還握著雪茄,而且不知怎麽的,雪茄還燃著。

追悼會結束後,米克的女兒擁抱了我,說很高興我能來。但我感到內疚——我在這裏,而他們的父親卻走了,這似乎是不對的。

我很感激自己活了下來,但我不知道為什麽是我,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麽。我仍然不知道自己想如何度過一生。當你在海上迷路,確信自己會死在救生筏裏時,你問“為什麽是我?”,得不到答案。當你獲救並重返生活時,你問“為什麽是我?”,仍然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