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拉屎自由”衝上熱搜,背後的真相令人窒息

“拉屎自由”衝上熱搜,背後的真相令人窒息

文章來源: 拾遺 於 2025-05-27 12:48:5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拉屎自由”衝上熱搜,背後的真相令人窒息

上一個廁所的時間,

是耽誤不了學習的。

01

沒想到,

拉屎會成為這屆中學生一大難題。

02

前幾天,

南方周末一篇聚焦學生“便秘”的文章,

引發了全網的關注和討論。

內容雖然“有味道”,

但議題卻引發了

廣大家長的認同和共鳴。

太多人在評論區表示:

“終於被看見了”;

“社會沒有關注過,

但它確實存在並且不容忽視”。







作為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

本來以為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

可是當這篇文章卻引發無數人共鳴,

太多人表示有相同遭遇時,

我才發現,

這屆中學生已經拉不出屎了。

這篇文章裏,

一個叫喬嫚的高中女生,

被嚴重的便秘困擾。

原因是:

根本沒有時間上廁所。

學校實行特種兵式時間規劃,

具體到每一分每一秒應該做什麽,

都有詳細的安排。

上課、吃飯、自習……

排得滿滿當當的行程裏,

根本沒有上廁所這一選項。

那課間10分鍾去不就行了?

學校實行嚴格的“8+2”模式,

學生得提前2分鍾

到教室裏安靜下來,

活動時間隻有8分鍾。

如果遇到老師拖堂,

自由時間就剩四五分鍾。

時間緊,廁所坑位少,

上廁所人數眾多,

久而久之,

學生們就養成了憋便的習慣,

於是就形成了便秘的難題。

而更恐怖的是,

放眼到全國,

這種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河北省便秘專科醫生劉偉棟說;

近年來他接診的患者中,

便秘最嚴重的幾乎都是中學生,

他們大多一周排便一次,

甚至更久。

“超過一個月不排便的學生,

我遇到過10個。”

一個月不拉屎,

不用想也知道對身體危害有多大。

據南方都市報道,

上海崇明區中學生裏,

每100人就有13人便秘。

便秘,成了當代中學生難以啟齒

又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03

那麽,是學生不想上廁所嗎?

不是。

在眾多學生提到的原因裏,

第一個是沒有時間。



兒科醫生趙涓

接診過一個13歲的小姑娘,

學校實行“衡水模式”,

從早自習到晚自習,

孩子所有時間幾乎都用來學習,

吃飯、上廁所等生理需求,

被無限壓縮,

以至於孩子出現嚴重便秘,

每次打電話,

孩子的爸爸第一句問候就是:

“你今天拉屎了嗎?”



而他們學校絕大部分住校生,

都是一周隻拉一次屎。

聽著都令人心酸,

那是學校,

不是血汗工廠,

如果連學生的身心健康都不顧,

考那麽好有什麽用啊?

忽然想起衡中畢業的脫口秀演員

說過的一個段子:

吃飯隻能5分鍾;

蘇炳添來了也跑不進前三;

在衡中,

被允許細嚼慢咽的隻有知識點。



用最輕鬆的語氣,

揭開了殘酷的現實,

為了出成績,

學生必須極力壓縮

吃飯、上廁所、睡覺的時間,

一切都為了學習服務。

但人不是機器,

並不是想拉就能拉出來。

當你便意來臨時不能及時解決,

等你有時間了可能就上不出了,

長此以往就陷入惡性循環。

上廁所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奇葩校規。

之前,黑龍江一家長在群裏控訴,

學校晚上竟然不讓學生上廁所,

有的學生甚至憋得尿褲子。



萬萬沒想到,

學校管天管地,

還管你拉屎放屁。

廣東一學校要求學生上廁所時,

要佩戴通行證。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的,

這哪是學校?

這是集中營吧!



去年山西一高中生,

晚上去上廁所被記嚴重警告處分,

被要求自費打印“自我認識”1000份,

分發到各個班。

自我認識書裏赫然寫著:

“夜晚上廁所是個人自私的行為”,

真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

離譜到家了!

我就問校方領導晚上上不上廁所?

你們要是憋不住,

憑什麽要求孩子?

上個廁所搞得跟犯人一樣,

不僅有處罰,

還要經曆“社死”,

在這種變態的高壓下,

學生想上廁所隻能憋著,

不憋出毛病才怪!



就是這樣,

在種種不合理的校規之下,

在緊鑼密鼓的時間安排之下,

學生失去了“拉屎”自由,

成了一台台為學習服務的機器。

04

說真的,我是挺震驚的。

知道現在的孩子壓力大,

卻沒想到壓力大成這樣。

細嚼慢咽吃頓飯,

順暢去拉個屎,

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

竟然已經成了奢侈。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其實就是教育越來越卷,

也變得越來越畸形。

一切為了成績服務,

分數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

在這種重壓之下,

正常的生理需求被壓抑,

學生的身心健康被忽視,

學校隻管升學率,

就爭分奪秒,

把孩子按在書山題海裏。

吃飯用扒的,

走路用跑的,

上廁所是要憋的。

而在這樣的教育體係下,

被封印的,

又何止是孩子們的便意?

青春期的衝勁,

靈魂的自由與探索的熱情,

也一同被封印了。

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的,

到底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

還是千篇一律的學習機器?

05

忽然想起之前遭官媒痛批的

“課間圈養”現象。

一名山西教師發視頻吐槽:

學校7成孩子

課間十分鍾不出教室。

諾大的校園空空蕩蕩,

是孩子不想玩嗎?

根本不是。

一位杭州媽媽反映,

兒子所在的學校

對課間十分鍾的要求極其嚴苛。

“課間不能下樓,

也不能跑跑跳跳,

甚至還不能大聲說話 。”

孩子們完全被“圈養”起來。

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

卻因為一係列不合理的規矩,

被束縛在教室裏,

想想都覺得離譜。

白岩鬆曾痛批“課間十分鍾”現象:

請問連課間十分鍾

都很難走出教室的孩子,

能怎樣支撐一個民族的健康?



是學生願意呆在教室嗎?

正是精力最充沛的年紀,

怎麽可能甘心被圈養呢?!

是老師想要拖堂嗎?

老師的事務性工作都做不完,

怎麽可能額外給自己增加負擔?!

是學校既怕學生出意外擔責,

又想學生把時間放在學業上。

說到底,

是現在的教育,

越來越功利化,

越來越機械化,

隻要能出成績,

付出再多代價也在所不惜,

哪怕這份代價,

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06

那些被圈養的孩子會變成什麽樣?

就在今年清明節假期結束,

北京兒童醫院“拒絕上學門診”

一號難求的新聞衝上熱搜。

門診開設10個月,

接診近萬人次,

需求十分火爆。

“開學一個多月,

兒童精神科爆滿”

也曾刷屏全網。



而據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布,

在抑鬱患者人群中,

50%為學生。



重壓之下,

我們的孩子生病了。

前段時間,

“脆皮大學生”也成為網絡熱詞。

有人去割掉衣服標簽,

竟然肌腱斷裂。



有人伸個懶腰,脖子斷了。



有人換個褲子,把腰閃了。



受傷方式五花八門,

但玩梗歸玩梗,

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狀況

著實令人堪憂。

《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分析與研究》

曾給出調研結果:

當前高校學生體重正常的

不超過一半,

而肺活量、耐力、

速度、力量等

綜合能力測評上,

達到“優秀”的學生不超過20%。

有句話說: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而對這一批批脆皮大學生來說,

中學時代健康被透支的惡果,

就像一顆子彈,

準確無誤地擊中了後來的自己,

07

我還記得我們上學那時候,

課間10分鍾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女生踢毽子、跳皮筋,

男生打彈珠、玩石子,

一到下課,

安靜的校園像沸騰了,

笑鬧聲充斥著每一個角落。

那種歡樂的氣氛,

即使人到中年,

回憶起來依然覺得溫暖明亮。

而現在的學生,

有更豐富的娛樂設施,

卻失去了玩樂的時間,

更失去了童真的快樂,

成為一具具隻懂學習的機器,

何其可悲!

孩子的世界,不該是灰暗的,

他們應該有更多時間對真實世界,

去探索,去體驗,去感受。

如果說孩子的成績,

需要用壓抑生理需求來換,

那麽學習,

會不會成為他們的噩夢?

如果好成績需要犧牲健康,

那這樣的好成績,

又有幾個家長真正想要?

學習不該成為苦難的化身,

好學習與好身體,

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上一個廁所的時間,

也是耽誤不了學習的。

課間的歡笑

不應成為被壓縮的奢侈品,

孩子的童年需要充足的留白。

畢竟教育的終極目標

不是培養完美的答題機器,

而是孕育能感知陽光、

敬畏生命、

敢於熱愛的完整靈魂。

查看評論(7)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巴倫申請哈佛被拒?梅拉尼婭打破沉默
上海出手背後,多少家長因作業而狂暴
到底得多無知,才會支持這樣的“規定”!
特朗普:若加拿大成美國第51州,可免費用“這個”
細看哈佛的狂風暴雨,內涵不一般...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永遠會退縮”成流行語 川普:那是談判技巧
中國拚命“挖運河” 背後是真正的國運之戰
胡錫進:性蕭條導致消費低迷 反對“萬惡淫為首”觀念
萬斯大罵:人工智能是“共產主義技術”
川普:哈佛外國學生數限製在15% 並提供學生名單
悲劇!爸爸教女兒學車 車輛從二樓衝出 當場身亡
上億豪宅“英之園”一夜間夷平 官方曾提充公遭拒
哈佛之後是加州大學?特朗普政府準備大規模指控
白宮遭設局“伏擊” 南非總統:我當時完全懵了......
川普赦免詐騙+漏稅真人秀夫婦:他們該有第2次機會
讓學生拉不出屎,是社會的失敗,是新的民族恥辱
特朗普,收下了“史上最大的外國政府賄賂”?
哈裏王子低調現身上海談環保,使用公爵頭銜
“大美麗法案”的隱藏條款 或將終結美國現行民主製度
美國突暫停留學簽證預約 全麵審查社媒 影響麵在擴大
川普讓美國不再是投資天堂 7.5萬億亞洲資金出逃潮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拉屎自由”衝上熱搜,背後的真相令人窒息

拾遺 2025-05-27 12:48:54



“拉屎自由”衝上熱搜,背後的真相令人窒息

上一個廁所的時間,

是耽誤不了學習的。

01

沒想到,

拉屎會成為這屆中學生一大難題。

02

前幾天,

南方周末一篇聚焦學生“便秘”的文章,

引發了全網的關注和討論。

內容雖然“有味道”,

但議題卻引發了

廣大家長的認同和共鳴。

太多人在評論區表示:

“終於被看見了”;

“社會沒有關注過,

但它確實存在並且不容忽視”。







作為人類的基本生理需求,

本來以為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

可是當這篇文章卻引發無數人共鳴,

太多人表示有相同遭遇時,

我才發現,

這屆中學生已經拉不出屎了。

這篇文章裏,

一個叫喬嫚的高中女生,

被嚴重的便秘困擾。

原因是:

根本沒有時間上廁所。

學校實行特種兵式時間規劃,

具體到每一分每一秒應該做什麽,

都有詳細的安排。

上課、吃飯、自習……

排得滿滿當當的行程裏,

根本沒有上廁所這一選項。

那課間10分鍾去不就行了?

學校實行嚴格的“8+2”模式,

學生得提前2分鍾

到教室裏安靜下來,

活動時間隻有8分鍾。

如果遇到老師拖堂,

自由時間就剩四五分鍾。

時間緊,廁所坑位少,

上廁所人數眾多,

久而久之,

學生們就養成了憋便的習慣,

於是就形成了便秘的難題。

而更恐怖的是,

放眼到全國,

這種現象已經十分普遍。









河北省便秘專科醫生劉偉棟說;

近年來他接診的患者中,

便秘最嚴重的幾乎都是中學生,

他們大多一周排便一次,

甚至更久。

“超過一個月不排便的學生,

我遇到過10個。”

一個月不拉屎,

不用想也知道對身體危害有多大。

據南方都市報道,

上海崇明區中學生裏,

每100人就有13人便秘。

便秘,成了當代中學生難以啟齒

又不得不麵對的問題。

03

那麽,是學生不想上廁所嗎?

不是。

在眾多學生提到的原因裏,

第一個是沒有時間。



兒科醫生趙涓

接診過一個13歲的小姑娘,

學校實行“衡水模式”,

從早自習到晚自習,

孩子所有時間幾乎都用來學習,

吃飯、上廁所等生理需求,

被無限壓縮,

以至於孩子出現嚴重便秘,

每次打電話,

孩子的爸爸第一句問候就是:

“你今天拉屎了嗎?”



而他們學校絕大部分住校生,

都是一周隻拉一次屎。

聽著都令人心酸,

那是學校,

不是血汗工廠,

如果連學生的身心健康都不顧,

考那麽好有什麽用啊?

忽然想起衡中畢業的脫口秀演員

說過的一個段子:

吃飯隻能5分鍾;

蘇炳添來了也跑不進前三;

在衡中,

被允許細嚼慢咽的隻有知識點。



用最輕鬆的語氣,

揭開了殘酷的現實,

為了出成績,

學生必須極力壓縮

吃飯、上廁所、睡覺的時間,

一切都為了學習服務。

但人不是機器,

並不是想拉就能拉出來。

當你便意來臨時不能及時解決,

等你有時間了可能就上不出了,

長此以往就陷入惡性循環。

上廁所困難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就是奇葩校規。

之前,黑龍江一家長在群裏控訴,

學校晚上竟然不讓學生上廁所,

有的學生甚至憋得尿褲子。



萬萬沒想到,

學校管天管地,

還管你拉屎放屁。

廣東一學校要求學生上廁所時,

要佩戴通行證。

也不知道是哪個大聰明想出來的,

這哪是學校?

這是集中營吧!



去年山西一高中生,

晚上去上廁所被記嚴重警告處分,

被要求自費打印“自我認識”1000份,

分發到各個班。

自我認識書裏赫然寫著:

“夜晚上廁所是個人自私的行為”,

真是離譜他媽給離譜開門,

離譜到家了!

我就問校方領導晚上上不上廁所?

你們要是憋不住,

憑什麽要求孩子?

上個廁所搞得跟犯人一樣,

不僅有處罰,

還要經曆“社死”,

在這種變態的高壓下,

學生想上廁所隻能憋著,

不憋出毛病才怪!



就是這樣,

在種種不合理的校規之下,

在緊鑼密鼓的時間安排之下,

學生失去了“拉屎”自由,

成了一台台為學習服務的機器。

04

說真的,我是挺震驚的。

知道現在的孩子壓力大,

卻沒想到壓力大成這樣。

細嚼慢咽吃頓飯,

順暢去拉個屎,

對現在的中學生來說,

竟然已經成了奢侈。

為什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其實就是教育越來越卷,

也變得越來越畸形。

一切為了成績服務,

分數成了衡量一切的標準,

在這種重壓之下,

正常的生理需求被壓抑,

學生的身心健康被忽視,

學校隻管升學率,

就爭分奪秒,

把孩子按在書山題海裏。

吃飯用扒的,

走路用跑的,

上廁所是要憋的。

而在這樣的教育體係下,

被封印的,

又何止是孩子們的便意?

青春期的衝勁,

靈魂的自由與探索的熱情,

也一同被封印了。

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的,

到底是一個個鮮活的孩子,

還是千篇一律的學習機器?

05

忽然想起之前遭官媒痛批的

“課間圈養”現象。

一名山西教師發視頻吐槽:

學校7成孩子

課間十分鍾不出教室。

諾大的校園空空蕩蕩,

是孩子不想玩嗎?

根本不是。

一位杭州媽媽反映,

兒子所在的學校

對課間十分鍾的要求極其嚴苛。

“課間不能下樓,

也不能跑跑跳跳,

甚至還不能大聲說話 。”

孩子們完全被“圈養”起來。

正是活潑好動的年紀,

卻因為一係列不合理的規矩,

被束縛在教室裏,

想想都覺得離譜。

白岩鬆曾痛批“課間十分鍾”現象:

請問連課間十分鍾

都很難走出教室的孩子,

能怎樣支撐一個民族的健康?



是學生願意呆在教室嗎?

正是精力最充沛的年紀,

怎麽可能甘心被圈養呢?!

是老師想要拖堂嗎?

老師的事務性工作都做不完,

怎麽可能額外給自己增加負擔?!

是學校既怕學生出意外擔責,

又想學生把時間放在學業上。

說到底,

是現在的教育,

越來越功利化,

越來越機械化,

隻要能出成績,

付出再多代價也在所不惜,

哪怕這份代價,

是孩子的身心健康。

06

那些被圈養的孩子會變成什麽樣?

就在今年清明節假期結束,

北京兒童醫院“拒絕上學門診”

一號難求的新聞衝上熱搜。

門診開設10個月,

接診近萬人次,

需求十分火爆。

“開學一個多月,

兒童精神科爆滿”

也曾刷屏全網。



而據國民抑鬱症藍皮書發布,

在抑鬱患者人群中,

50%為學生。



重壓之下,

我們的孩子生病了。

前段時間,

“脆皮大學生”也成為網絡熱詞。

有人去割掉衣服標簽,

竟然肌腱斷裂。



有人伸個懶腰,脖子斷了。



有人換個褲子,把腰閃了。



受傷方式五花八門,

但玩梗歸玩梗,

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狀況

著實令人堪憂。

《高校學生身體素質現狀分析與研究》

曾給出調研結果:

當前高校學生體重正常的

不超過一半,

而肺活量、耐力、

速度、力量等

綜合能力測評上,

達到“優秀”的學生不超過20%。

有句話說:

出來混,遲早要還的。

而對這一批批脆皮大學生來說,

中學時代健康被透支的惡果,

就像一顆子彈,

準確無誤地擊中了後來的自己,

07

我還記得我們上學那時候,

課間10分鍾是我們最開心的時候,

女生踢毽子、跳皮筋,

男生打彈珠、玩石子,

一到下課,

安靜的校園像沸騰了,

笑鬧聲充斥著每一個角落。

那種歡樂的氣氛,

即使人到中年,

回憶起來依然覺得溫暖明亮。

而現在的學生,

有更豐富的娛樂設施,

卻失去了玩樂的時間,

更失去了童真的快樂,

成為一具具隻懂學習的機器,

何其可悲!

孩子的世界,不該是灰暗的,

他們應該有更多時間對真實世界,

去探索,去體驗,去感受。

如果說孩子的成績,

需要用壓抑生理需求來換,

那麽學習,

會不會成為他們的噩夢?

如果好成績需要犧牲健康,

那這樣的好成績,

又有幾個家長真正想要?

學習不該成為苦難的化身,

好學習與好身體,

是可以同時存在的。

上一個廁所的時間,

也是耽誤不了學習的。

課間的歡笑

不應成為被壓縮的奢侈品,

孩子的童年需要充足的留白。

畢竟教育的終極目標

不是培養完美的答題機器,

而是孕育能感知陽光、

敬畏生命、

敢於熱愛的完整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