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問題上,特朗普的聲明和社交媒體帖子已經變得毫無意義。達成停火與和平協議的希望日漸渺茫,能否實現將取決於他最終能否采取行動,強化他在周末對俄總統普京的口頭抨擊。
克裏姆林宮賭他不會這樣做。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最猛烈的無人機襲擊,特朗普在真相社交強硬表態,克裏姆林宮卻對此輕描淡寫,稱這是"情緒過載"的表現。經驗表明,普京可以無視這位美國總統的虛張聲勢。畢竟,特朗普周一在"真實社交"上批評這位俄羅斯領導人是"瘋子",同時也不忘以他特有的方式譴責受害者——烏克蘭和澤連斯基。
盡管如此,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不斷升級,這似乎是對特朗普的蓄意試探。一周前,特朗普與普京進行了被大肆宣傳的通話,盡管白宮極力渲染,但通話並未在和平方麵取得任何進展。
如果特朗普準備放棄被普京不斷戲耍的尷尬立場,他可以采取兩種途徑——
第一,對俄羅斯實施新製裁——盡管他此前辯稱這會阻礙外交努力。上周日在新澤西州麵對記者時,他承認這"絕對"是考慮選項之一。特朗普還可以效仿拜登,要求國會批準向烏克蘭運送新一批武器。
但這一選擇將意味著重大政策轉向,在政治上會令其難堪——因為反對向烏克蘭提供數百億美援正是他第二次競選總統的核心主張。這也將迫使他承認一個事實:和多位前任總統一樣,他自以為能駕馭普京的信念從根本上就是錯誤的。
還存在另一種可能性——這正是烏克蘭及其歐洲盟友所擔憂的。特朗普可能撒手不管,宣稱"雙方都無意和平,美國該抽身了"。俄羅斯將趁機推進,從而為歐洲安全格局和美國戰略收縮開創災難性先例。
這絕非理論推演。"讓美國再次偉大"運動中的孤立主義傾向,使得國務卿魯比奧和副總統JD·萬斯近期暗示美國可能後退的表態,聽起來不像單純的談判策略。
而解讀特朗普周一在"真實社交"帖文的另一種視角是:這或許是為美國撤出做輿論鋪墊。"如果我是當時的總統,這場戰爭根本不會爆發。這是澤連斯基、普京和拜登的戰爭,不是'特朗普的戰爭'",特朗普寫道。
美國采取更強硬行動的理由
特朗普可能改變主意的關鍵原因在於:他此前誇口"24小時內結束戰爭"的豪言已被證明是幻想,其政治信譽正麵臨危機。
特朗普的一個選擇是實施對俄二級製裁,針對那些仍與莫斯科保持商業往來的金融機構、企業等實體。共和黨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與民主黨參議員理查德·布盧門撒爾已提出新法案,擬對繼續與俄交易的國家實施嚴厲製裁。該法案已獲81名議員聯署,意味著隻要特朗普首肯即可快速通過,向俄釋放強硬信號。特朗普還可通過捐贈或出售更多"愛國者"導彈強化烏克蘭防空係統,以應對與無人機夜襲於巡航導彈形成的“組合拳”威脅。
將戰爭升級為俄西方直接對抗的風險不容忽視——這曾是拜登政府的重要顧慮,前任總統對俄羅斯紅線的緩慢試探屢遭詬病。但相比之下,特朗普的謹慎甚至讓拜登顯得像鷹派。
或許普京終於觸發了特朗普遲來的醒悟。美國前駐烏克蘭大使威廉·泰勒指出:"特朗普政府此前也有過憤怒表態甚至製裁威脅,但均未落實。關鍵在於這次是否會有實際行動——不僅是製裁,還包括對烏軍援。"
退役陸軍少校邁克·萊昂斯認為,特朗普可能在為自己創造政治空間:"他在'真實社交'的發言既是說給普京聽,更是試探美國民眾對其加深介入烏戰的態度。當初他以為這是簡單算術題,現在發現是道難題。"
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越南訪問時透露,經近期與特朗普通話後,他認為這位美國總統已意識到"普京所謂'準備和談'的承諾純屬謊言"。德國總理默茨則強硬表態,宣布取消對烏使用歐洲武器的射程限製(可能允許打擊俄縱深目標),不過是否代表政策轉變尚待確認。
歐洲盟友似乎察覺到契機——數月來他們推動普京接受停火的努力屢遭特朗普掣肘,如今或可扭轉其立場。但一位歐洲外交官坦言,尚無法判斷特朗普對普京的譴責是否預示政策轉向,但歐洲顯然對加強製裁充滿期待。
輕信特朗普周末的強硬表態是危險的。這些言論更多是政治應對策略:既能搪塞記者關於烏克蘭最新戰況的追問,又能在陣亡將士紀念日收獲"對普京強硬"的新聞標題。但近年經驗表明,這位總統的熱度往往轉瞬即逝。
前美國國家情報高官貝絲·桑納的評論一針見血:"空談無益,我們等待的是實際行動。必須向問題製造方施壓。"她直言:"普京根本不信特朗普會動真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