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版權屬公有領域)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與父親習仲勳給世人的形象,呈現保守與開明的差異。但美媒引述專家分析,習仲勳崇尚堅韌,對中共絕對忠誠,且鐵腕整肅過異己,更從未放棄對毛澤東的深厚情感。這些都已根植在習近平心中,造就習近平對內對外的強硬性格。5月24日是習仲勳逝世23周年。華爾街日報(WSJ)今天以“習近平強人形象背後:一位始終忠於共產黨的嚴父”為題報道,習近平2012年就任總書記時,許多黨內菁英誤判了他的風格,以為習近平會仿效習仲勳的“改革者”做法。
然而,與習仲勳曾推動開放中國經濟,且較溫和管理宗教和少數民族不同的是,習近平采取鐵腕手段集中權力、壓製異見,並加強中共對經濟和社會的控製。
報道指出,美國曆史學者唐誌學(Joseph Torigian)在即將出版的首部習仲勳英文傳記中直指,“有些人可能疑惑,為什麽習近平會對一個曾殘酷迫害他父親的組織如此忠誠?但也許更應該問的是,習近平怎麽會背叛他父親為之付出過巨大犧牲的共產黨呢?”。
唐誌學這本名為“黨的利益至上”(The Party’s Interests Come First)的書中認為,習近平的強硬路線背後,隱藏著一種源於他父親的更深層次延續。習仲勳對共產黨的“絕對忠誠”,可能激發了習近平對共產黨及其長期執政的堅定信念。
習仲勳1962年因被控“反黨”而遭清洗,被下放到一家工廠工作,與家人分離,文革期間更在批鬥大會上被紅衛兵羞辱虐待。盡管如此,唐誌學直指習仲勳“從未放棄他對毛澤東的深厚情感”,即使在政治上失勢,依然讓兒子習近平背誦毛語錄。
書中更描述,習仲勳與習近平在1976年的一次短暫團聚中,父子倆穿著內衣坐在屋裏,習仲勳便看著兒子用心地背誦毛語錄,“盡管黨背叛了習仲勳,但習仲勳從未背叛過黨”。
報道指出,曆史學者和熟識者說,習仲勳對子女實施嚴格的家教,包括以體罰厲行節儉,且講述自己的革命經曆,這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了習近平的性格。而毛澤東時期,習近平本人更因父親被打壓而飽受折磨。但習近平後來形容,這些經曆磨練了他的性格,並讓他認識到權力的變幻莫測。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前白宮國安會中國事務主任席恩(Jonathan Czin)表示,習近平似乎確實從父親那裏,學到了不少關於中國政治的本質和運作的知識,即使是中共黨內人士也難以成功駕馭這種政治,包括他的父親。
在性格上,唐誌學在書中還提到,習仲勳“崇尚堅韌”,而正是因為他相信習近平“最有骨氣”,使習近平成為他最鍾愛的兒子。
報道指出,身為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一直試圖展現這種“骨氣”。他推行了更強硬的外交風格,以推動中國政府的利益,並呼籲中國人民“在逆境中百折不撓”,例如因應COVID-19疫情和當前的美中貿易戰。
對內,習近平在肅清黨內腐敗和不忠方麵展現的強硬作風,與父親習仲勳的做法如出一轍。
唐誌學強調,盡管習仲勳以“開明”著稱,但他1942至1945年在延安整風運動期間,為毛澤東執行了殘酷的大清洗,產生了許多冤假錯案;1950年代初,習仲勳在西北地區擔任領導時,同樣積極執行毛澤東發起的鎮壓反革命運動,並指稱“要記住,殺的壞人越多,他們就越害怕”。
倫敦亞非學院中國研究院(SOAS China Institute)院長曾銳生(Steve Tsang)表示,研究習近平的父親能讓世人理解,習近平是如何認識到中國高層政治的殘酷性,以及需要采取什麽措施保住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