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如果能發現一個問題就補一個缺口,改變遲早會發生。
再見麵時,張子龍看上去沒太大變化,還是樸實的穿搭——黑色套頭衛衣,腳踩洞洞鞋。他一邊接受采訪,一邊喝珍珠奶茶,講起話來略顯靦腆。
如果他不說,第一次見他的人很難相信,這是一個2024年銷售額突破15億元企業的“接班人”。
2002年,麻辣王子創始人張玉東進入辣條行業,7年後注冊新品牌麻辣王子,多年來公司聚焦一款大單品——麻辣辣條。
3年前,張子龍從寧波諾丁漢大學畢業,投了600多份簡曆也沒找到心儀的工作,最後,他在父親張玉東的建議下給麻辣王子投了簡曆,以品牌專員的身份進入了公司。
前段時間,為了孵化個人IP,他重新招聘了一位編導。對方在他身邊坐了一下午,就給張子龍貼上了“炸裂級直男穿搭”“洞洞鞋總裁”等標簽。他向記者說出這些標簽時,自己也沒忍住笑了出來。
《中國企業家》分別在去年夏天和今年春天,兩次見到張子龍。
初見麵時,他剛升任線上營銷負責人不久,因“被瞞億萬家產20年”的爽文人設在社交平台走紅。
2023年,“麻辣王子創始人隱瞞兒子億萬家產20年”的話題事件,也讓張子龍意外走紅,收獲了一批粉絲。
看上去,張子龍的經曆與電影《抓娃娃》的劇情有相似的地方——富豪窮養娃,孩子長大後才得知真實家境。但張子龍的故事又與前者“為培養接班人假裝窮困潦倒”的內核有著本質區別——因為在2020年之前,麻辣王子因轉型而負債經營,張玉東對兒子沒有刻意隱瞞家境,當年是真窮。
這次和去年相比,亦有變化——張子龍肩上扛起更沉重的擔子,從管理四五人的小團隊到如今掌管近百人的大團隊,管理的業務體量也大幅攀升。
在回答業務相關問題時,他顯得更老練了。視角不再局限於線上營銷部門範疇,而會從公司整體戰略出發進行考量,想得更多、更遠。
一些煩惱也接踵而至。隨著消費日趨多元化,張子龍所負責的線上營銷部門背負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他學著上一輩,做出一個個艱難的決定。他一度覺得和團隊成員的距離越來越遠,而去年,他最大的壓力還是能不能管住這群人。如今,他更大的焦慮來自於增長。
根據趨勢,公司給張子龍所負責的麻辣王子電商板塊定下的2025年目標是實現銷售額3億元。

這成為他最大的壓力源。有段時間,他早上一睜眼想到的就是“3億”。以上種種,正是25歲的他在成為合格接班人的道路上難以回避的現實。而現實越磨礪,他也越堅定。
他不喜歡四處張揚,更不喜歡講自己對於接班的野心。但當身為公司總經理的媽媽問他是否要接班時,他毫不猶豫給出了肯定答案。
逐漸地,他明確了什麽類型的成員適合團隊,也努力推動缺失的流程製度確定下來。
他說,很多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時間,如果能發現一個問題就補一個缺口,改變遲早會發生。
以下是張子龍的自述(有刪減):
我變成了自己“討厭”的人
過去的我,可能根本不會想到,有一天我會變成自己最討厭的那種領導。
從去年年底開始,圍繞精細化運營的目標,我開始著手調整線上業務板塊的架構。先重新梳理,劃分出多個業務模塊,並新增內容營銷組。為配合新架構,我必須在某些時候扮演一個“不近人情”的角色。
這並非一個指令就可以解決的問題。從實操和感性的角度來講,這太難了。
但是我沒有時間再陷入過去的那種感性中,隻是總感覺我和團隊成員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還有人告訴我,他們覺得我很嚴肅,看上去不太好相處。這真是我沒有想到的事。
一開始我很難過,但後來也慢慢習慣了。我告訴自己,這種難受或許是一個管理者所必須經曆的。隻有不斷調整自己的定位,才能推動團隊的整體進步,如果我連“當壞人的勇氣”都沒有的話,那我可能永遠無法成為一個好的領頭人。
今年,我最大的壓力變成了增長。麻辣王子內部在年底會對上一年進行總結,並做新一年規劃。去年年底,是我第一次主導整個電商業務的2025年年度規劃。
綜合考量各類因素後,我初步預估了一個2025年線上銷售目標——約2.7億元,並呈報給總經理,也就是我媽媽。但她最終給我們部門定的目標是3億元,占整個麻辣王子品牌的銷售額近20%。
一開始,我覺得這個目標壓力有點大,於是第一時間找她反饋。我告訴她,依照當下市場環境分析,線上部分目前的銷售能力預估在2.7億~2.8億元。
但她駁回了我的想法。她告訴我,在製定目標時,不能僅基於現有情況和常規推測。
經過深入溝通後,我和她最終達成共識——麻辣王子線下正推進全國化布局,今年也將逐步拓展至此前未涉及的線下渠道,而線下建立的品牌認知有望引導消費者在線上複購,這將對線上業務產生積極影響。同時,品牌舉辦的各類活動也可能再次帶來流量增長。

接著,圍繞3個億,我和團隊先拆解目標,分析線上業務的市場和渠道,找出具有增量潛力的業務,以及能帶來增量的具體行動,再將這些行動放大、細化,製定未來每年、每月、每周乃至每天的工作計劃。
在達人分銷這塊,我們很快就發現了更多的增量。早期,我們的運營模式較為粗放,主要依靠提成激勵員工大力開拓達人資源,其實未能有效沉澱和持續維係與達人的關係,導致部分達人資源流失。如今,我們計劃重新建立達人檔案,篩選出與我們契合度高的達人,加強與他們的聯係。
打破“舊製度”
進入麻辣王子這些年,我也發現了一些“不合理”的地方。
如果你在我身邊工作一段時間,你會發現一直有不同的人過來找我確認工作。按照理想狀態,一些事本不應由我處理,但總會因“流程需要”匯到我這裏。
例如,每月倉庫寄送快遞的費用,相關進出庫數據均由倉庫和財務掌握。然而,他們卻要求我簽字確認。
我曾問過,找我簽字的目的是什麽,對方的回答是確認一下,但我並未經手倉庫快遞寄送的任何數據,根本無法做到有效核對,這種流程本質上是“無效流程”。
就連我媽媽也深受其擾。有一次,我發現她花了近兩個小時,審批100多項內容,但其中約一半都無需她親自過問,她隻是坐在那裏“無情”地點同意。

我問她,這些東西由你審批的意義是什麽?她說就是點個同意,自己並無異議,於是我直接說,這些審批本不應到你那裏。這反映出公司審批流程存在諸多問題:審批人過多,導致流程冗長且效率低下;部分審批人並不了解具體業務,可能隻是希望通過增加審批環節來分攤責任,最終形成一種“法不責眾”的心理。
於是,我開始從我部門推進流程管理,去除一些無意義的流程。這是件急不得的事,但效果很明顯。
例如,每月我們都會在新市場中挖掘有潛力的“黑馬”達人,結合平台資源開展事件營銷。1月,我們迅速與當時的熱門人物顏安達成合作,從建聯到活動執行僅用了一周時間,活動單場銷售額突破100萬元。按照公司過去的流程,根本不可能在7天內完成這個任務。
對於接班,內心篤定
在管理方麵,我經常會觀察媽媽是如何與公司高管相處的,我們也一起麵試過部門重要崗位的候選人。我們兩人都沒什麽架子,但與媽媽相比,我在決策時還不夠果斷,會更感性一些。
與初入公司相比,現在電商部門的大小事項,基本由我做決定。現在不會有做錯決策天就塌了的情況,所以我覺得讓自己經曆一些失敗並非壞事。
甚至當與前輩、我媽媽發生爭執時,在自己更擅長的領域,我現在會更有勇氣堅持自己,不妥協了。
過去設計周邊產品時,媽媽和老員工會認為,品牌元素應更突出。其實我理解他們的想法,我們投入大量資源,主要目的是建立品牌認知,雖然目前麻辣王子品牌認知度已超90%,但未來仍需深化品牌差異化。
但有時,我在盡量兼顧突出品牌元素重要性的同時,依然會堅持自己的創意和想法,而且會反過來嚐試說服他們,讓他們理解如今的年輕消費者普遍反感說教式宣傳,必須用更創新的方式去吸引他們。
如果雙方都很有“想法”,不願妥協,最後我就選擇聽自己的,因為我相信這是我更擅長的領域。經過這些年在一線的曆練,我也更理解創業時的父母了。
前段時間,我偶然翻到父親的筆記,看到他2014年為公司做的未來規劃時,公司全年銷售額才兩三個億。
在早期,因為品牌認知度較低,合作方可能認為公司不夠高端,一些中高層團隊去洽談項目時常常遭遇拒絕。在銷售額不佳時,爸爸他們也沒有放棄,依然在堅持打造品牌,堅持不打折、不促銷,正是這種堅持為品牌積累了長期價值。

我進入公司時,麻辣王子已經進入穩步發展期,這些事情我基本沒經曆過,所以看到他寫下的那些文字時,我更理解他們的不容易了。我爸曾對外說,麻辣王子不是內部人接班也可以,很多人都問我是什麽感受,我覺得很正常,至少他也沒說我沒有能力。
2月份,在高層會議上,與其他員工的培養計劃類似,媽媽和總經辦人員也為我製定一個為期十年的總經理培養規劃。該規劃明確了從主管到經理、總監,再到總經理等各階段的培養時間,要求我每半年進行一次進度匯報和述職報告,以此評估我的進步。如果未通過評估,我將繼續接受培養,若被認定為不適合,那可能會有不同的安排了。
我知道這個消息時,還是挺開心的,感歎公司終於把我當成一個正經的接班人來培養了。
我不是一個喜歡到處宣揚自己野心的人,但經過這些年的沉澱,對接班一事,我的內心是篤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