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黃楊鈿甜的瓜太熱了,熱到當地紀委都介入調查。可說實話,起初我對瓜的保熟程度頂多信5分,因為內容不僅過於震撼,而且證據不夠紮實。再加上黃楊鈿甜的父親以及經濟公司出來“解釋”……
可今天,“解釋”像極了狡辯,而我更是明白了一個道理:想要摧毀那些看似堅不可摧的城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裏麵的人自亂陣腳。即那句老話,心欲藏之,形將露矣;口欲言之,言將失矣。
黃楊鈿甜的經濟公司第一時間站出來回應,威脅恐嚇所有質疑的網民是在造謠。這本身就很詭譎,他們表現的太急了,畢竟紀委才剛剛介入調查,紀委都還沒公布調查結果,你們就已經知道黃楊鈿甜是無辜的了?那還調查個屁啊!
而黃楊鈿甜他爸一番操作和回應,更是讓網友們越發篤信“有問題”的原因。你不遮掩還好,你一遮掩,那不是心虛是什麽?
尤其是那條“解釋”的微博下麵,質疑的評論光點讚數量,就是6位數!

而真正讓我感到震驚的,是有人扒出了“雅安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公開信息裏,有一個420蘆山地震的災後重建項目,投資7億,項目聯係人:楊偉!
沒這麽巧吧?同一個地方,同一個職位,還同名同姓?
更尷尬的是,項目聯係人後麵跟著聯係人號碼,網友一搜,該號碼注冊的支付寶賬戶頭像,正是黃楊鈿甜和她媽。
如果這些還不夠,那麽當網友發現這一點後,該支付寶賬戶已注銷,再次說明問題。有人又心虛了。
這就是所謂的“沒參加災後重建項目”?
問題顯而易見:參加了災後重建項目,若非心虛,為什麽要說沒參加?
現在怕是應該要改成:沒從災後重建項目裏抽成了吧!

其實要解釋沒貪汙,很簡單,那就是證明自己沒錢,是個窮逼。因為一般來說,公務員是全職,且隻是福利好而不是什麽高薪職業。
所以大家也看到了,黃楊鈿甜她爸說,引發這次輿論的那對耳環,並非價值230萬。那隻是高仿品。
事實上,今天還有條“黃楊鈿甜同款耳環僅價值兩三萬”的話題衝上了熱搜。看來有人開始發力了。
可就算那對耳環是假的,那總不能這滿牆的首飾都是假的吧?
有錢人真會玩,搞一整麵牆的贗品出來顯擺……自己看看,說得通不。
有位網友的評論一針見血:黃楊鈿甜媽媽自己戴50萬首飾,在女兒成人禮上,送了一個售價幾十塊的高仿耳環?女兒很開心,還拍照曬在社交媒體上說很喜歡。我跟閣下無冤無仇,閣下為何要把我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對比黃楊鈿甜,在澳洲鍍金的北極鯰魚突然變得真誠了起來:我家有11位數!你們這些窮鬼!

更諷刺的是有眼尖的網友發現,那對耳環不單賣,而是成套賣的,總價值2000多萬。並且他們還在黃楊鈿甜媽媽的手上,看到了疑似套裝裏的戒指。而黃楊鈿甜兩年前戴過同款項鏈……
好家夥,高仿了一整套啊這是!!

但如果這些不是高仿的,事情就變得不再好笑,而是立馬變得恐怖了起來。想想看,這種價格的奢侈品,她們家掛滿了整整一麵牆。
有錢人的世界我無法想象,可那些奢侈品的背後是什麽,我更不敢想象!
雞皮疙瘩都起來了,畢竟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回到原點:黃楊鈿甜父親的身份,以及如果她家的財產來源有問題,會是從哪些人身上扣出來的。
換句話說,倘若網友揭露的問題屬實,你覺得黃楊鈿甜的家庭,和北極鯰魚的家庭,誰更可怕。
貪汙若有區別,那當數量達到某種不可描述的概念之後,區分他們的方式,就在於殘忍的程度。
若是再聯想到黃楊鈿甜她爸在網上的聲明,一口一個“接受監督”,一口一個“為自己占用了大量的網絡空間而致歉”……就真的把人性的虛偽和殘酷,演繹到巔峰了。

最後說一句,雅安當地紀委回應稱正在調查此事。但鑒於上一次北極鯰魚調查了三四個月的情況,不知道此次又會持續多久。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調查的時間越快,說服力就越強。
欲蓋彌彰,終難掩跡。
有時候不是“網絡傳言”太會編,而是“權威解釋”太不會講。畢竟,真相不怕質疑,怕的是遮遮掩掩;清白不靠自證,靠的是經得起檢驗。謠言止於智者,更止於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