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製造一樁奸情,有多簡單?

製造一樁奸情,有多簡單?

文章來源: 曆史其實挺有趣 於 2025-05-12 05:04:4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四川重慶合州,出命案了。

合州的七澗橋,有一戶人家,這一家人,四口,父親,母親,兒子,兒媳。

這家中的母親呢,名字叫做向氏。

向氏晚上睡覺,半夜醒了,她就納悶了,哎,丈夫沒在床上。

興許是起夜了?興許是餓了在廚房吃飯?都有可能,於是向氏試探性的喊了兩聲,但是沒人答應。

向氏這麽一喊,兒子也醒了,兒子說娘您別喊了,我估計爹是到外頭撒尿去了,我替您出去看看。

一邊說著,兒子就穿上衣服往屋外走。

可是這一出門,五分鍾,十分鍾,二十分鍾也沒回來,向氏又喊,喊完丈夫喊兒子,可是始終沒人回應。

奇怪了,這爺倆怎麽都不搭理人呢?

沒辦法,向氏隻好披上衣服穿上鞋子,自己到屋外去看。

可是當她推開門的一瞬間,她是宛如五雷轟頂,怪叫一聲,然後栽倒在地,您說她看到什麽了?她看到就在屋門口不遠處,丈夫和兒子倒在血泊之中,皮肉外翻,身上盡是可怖的傷口,顯然死去多時了。

天還沒亮,向氏就拉著兒媳婦去報官了。

案發既然在合州,那麽接到報案的單位,就是合州衙門。

合州衙門最基層的主管領導,是知州,當時的知州姓榮,名字叫做榮雨田。

製造一樁奸情,有多簡單?

(和州知州 榮雨田)

對榮雨田來說,這同樣是噩耗傳來,因為他了解案情之後,發現這案子吧,根本就沒有告破的可能。

殺人者幹脆利落,頃刻之間連殺兩人,且沒有留下任何行蹤和線索,當時又是大半夜,還沒有目擊證人,想要勘破,那是難比登天。

主政合州這些年,榮雨田也算是兢兢業業,因此本地政通人和,安寧平靜,一下子鬧出這樣的命案來,還動輒就是兩條人命,榮雨田有點吃不下飯。

因為,地方安定,他榮雨田沒有功勞,可一旦地方動亂,凶案出現,他榮雨田就有責任。

因為你是上官嘛,你負責的就是護佑一方百姓,福澤一方黎民,朝廷給你的任務就是讓你通德行,明教化,結果現在你的轄區裏出了命案,還是惡性的,那這就說明你工作不到位。

這種命案還會反映到榮雨田的政績上,對他的仕途是有影響的。

這其中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清朝(當然也包括其它朝代),像榮雨田這種知州啊,知縣啊,他們都是讀書人出身,他們學的是四書五經,儒家經典,你讓他們搞文化事業正對口,從政的話也許還能觸類旁通,可是對於刑偵破案,對於這種人命案,本質上他們是一竅不通的,因為他們並非本專業出身,就如這位榮大人,案子的卷宗擺到他的辦公桌上,他除了兩眼一黑,那還是兩眼一黑。

基層官員都是流官,不會在一個地方長期任職,也就是說榮雨田頂多在合州幹兩到三年,他就要調走了。

可如果在調走之前破不了這樁案子,那麽這案子就會成為他仕途上的汙點,會影響他評優評先進,升職是不可能了,以後有可能連知州都沒得做了。

所以,盡管這案子榮雨田根本就破不了,但是情勢所逼,他必須破。

而為了破案,榮雨田找來了一個叫做陳老倫的人。



(心生妙計 陳老倫)

陳老倫,是一個書吏。

什麽叫書吏呢,就是遊走在衙門和民間的一種辦事人員,沒有編製,屬於一種長期存在的臨時性職務。

您想想,這知州都是外地來的,每天就在衙門裏一待,哪兒也去不了,當地的情況其實他根本就不了解,真正掌握當地的,其實正是這幫小吏。

他們都是本地人,久居於此,而且背後又往往擁有龐大的親族,社會關係網更加複雜,他們為“吏”的這個職業,大都是父子相傳,一代傳一代,所以任何一個到地方上來主政的基層官員,都必須倚重這些小吏。

沒有他們,你不好使。

你知州能辦到的事情,小吏不一定能辦到,可是小吏能辦到的事情,你知州一定辦不到。

榮雨田知道陳老倫雖然不過是小小書吏,可是在合州地麵上卻混的非常開,此人有能力,有手段,說他手眼通天,那是誇張了,但是說左右逢源,那指定是沒毛病。

榮雨田找到陳老倫,說老陳,反正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這案子你得給我結了,隻要案子能結,我敬送你紋銀五百兩。

朋友們,五百兩的白銀,那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是巨款,陳老倫自然樂不可支,立刻就應承了下來。

您說陳老倫真的有能力把這案子給破了,揪出真凶,使死者安息麽?那當然不是可能的,而且知州大人說的也很清楚,是讓陳老倫結案,而不是讓他破案,這一字之差,意義可就大不相同了。

陳老倫是怎麽辦呢?說起來他的思維還真是詭譎,向氏死了丈夫和兒子,四口之家變成了兩口,成了婆媳二人,在古代,成年男性幾乎承擔了一個家庭所有的開支,現在剩下倆女眷,日子越發艱難,所以陳老倫呢,他就找了個媒婆牽線搭橋,勸向氏讓兒媳婦改嫁給自己。

一來,陳老倫在合州算是富戶,家裏比較有錢了,生活條件很優渥,改嫁到他家,那並不吃虧。

二來,自從丈夫和兒子被殺害之後,婆媳倆的日子越發難以支撐,所以思來想去,向氏就同意讓兒媳改嫁陳老倫,為兒媳尋了個好去處。

這個兒媳,叫做胡氏。(史料中沒有記載其名諱,為方便書寫,虛擬其姓氏)



(反咬一口 胡氏)

胡氏嫁給陳老倫之後,您別說陳老倫對胡氏還挺好的,吃穿用度一應供給,綾羅綢緞各種提供,還專門派了兩個小丫鬟來伺候胡氏。

胡氏本是普通民婦,哪兒受過這樣的好日子,時間一長,她就忘卻前情,徹底和陳老倫好上了。

實際上,胡氏姿色普通,身材一般,陳老倫有錢,還有點小勢力,他想要什麽樣的女人得不到,幹嘛非要把胡氏弄到家裏來呢?那自然是另有所圖。

他對胡氏好,讓胡氏感激自己,讓胡氏對自己有感情,那明擺著是要利用胡氏。

一段時間之後,陳老倫就暴露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和胡氏說,自己奉命調查你以前的老公公和你前夫離奇死亡的命案(這倒是實話),而自己已經查實,凶手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家的婆婆與人通奸,和奸夫一起謀害了你公公和你之前的丈夫,現在唯一需要的,就是得你來指認婆婆向氏。

對於這個說法,胡氏一開始是不信的,為什麽不信呢,因為口說無憑,你陳老倫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你就要讓胡氏相信你,那很難。

但是,陳老倫還給胡氏上壓力了,說這案子要是破不了,衙門降罪,家產充公,自己也要麵臨牢獄之災。

就這句話,對胡氏殺傷力太大了,啊,自己這好日子,自己這錦衣玉食的好生活才過上幾天,陳老倫一旦被衙門給收拾了,自己又要何去何從呢?

在清時,丈夫新喪,這妻子是要守孝的,輕易不能嫁人,但是婆婆向氏為了兒媳胡氏的將來考慮,慨然把她放走了,讓她投奔好人家,那我們可以說,她這個婆婆的本性就不壞,可是眼下胡氏為了保住現有的生活,又被陳老倫所蠱惑,竟然表示自己願意指認自己的婆婆。

這回,真是倒反天罡了,公堂之上,胡氏信口雌黃,她栽贓陷害,說是婆婆向氏和野男人通奸,被自己的公公和亡夫撞破,因此婆婆和奸夫痛下殺手,這才犯下了殺人的罪行。

向氏不明白啊,好端端,自己這個前兒媳為什麽要誣人清白,栽贓陷害,但她肯定是不認,一直說自己是冤枉的,可是她沒想到,辯解之際,奸夫竟然也從公堂裏走了出來(估計是花錢請的演員),這奸夫,從容認罪,自己是怎麽和向氏認識,如何通奸,如何被撞破奸情,如何動手殺人,他說的是明明白白,一清二楚。

您看,這就不止胡氏一個證人,這又冒出個奸夫來,又來了個汙點證人。

輪番陷害之下,向氏無言以對,加上榮雨田期間大刑伺候,這把向氏是好頓打,是翻來覆去的折磨,向氏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您想想這樣的刑訊逼供,那人都絕望了,無奈之下,向氏隻好認罪。



(含冤服罪 向氏)

骨頭斷裂的聲音傳來,向氏的身下洇出一片又一片的鮮血,劈裏啪啦的板子聲仍未停止,被拖出去的時候,一道猙獰的血痕從公堂一直到門外,老婦人的雙手近乎於把地麵摳出一道道痕跡,她大喊冤枉,卻被公堂上的官吏們發出的笑聲所淹沒。

是啊,陳老倫很開心,幫衙門把事情辦妥了,賺了白銀五百兩,榮雨田也很開心,案子告結,自己的官聲和仕途也就保住了。

至於真凶,Who cares?

深夜慘死的父子是誰殺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來承擔這個罪名。

最後,由榮雨田拍板,給向氏定了個死罪,寫成卷宗,上報重慶府。

事實上到這一步,向氏基本上就沒有活路了,丈夫死了,兒子死了,兒媳又是個白眼狼,她還能指望誰?

合州牢房裏暗無天日,因為渾身劇痛,向氏發出有規律的呻吟聲,可她的內心卻逐漸平靜了下來,她想,也好,就這樣死了吧,死了就能和天上的丈夫兒子團聚了...

向氏沒想到,就在自己已經放棄求生之際,大牢之外,還有一個人正在為自己四處奔走。

這個人,就是向氏的侄女,叫做向蕙蘭。

是不是真侄女那不知道,但是就蕙蘭接下來的這個舉動,那簡直是比親的還親了。

蕙蘭知道向氏有冤,決定為向氏伸冤,而且這個小姑娘頭腦十分靈活,這個案子最開始是在合州衙門處理,給向氏定了死罪,那蕙蘭明白,再去本地衙門伸冤,就無濟於事了,所以隻能往上告。

當時這個案件的流程是,合州衙門-重慶府衙-四川按察使司-京師刑部-皇帝簽字-返回合州-執行死刑。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有異議,那整個案件就都要發還重審。

隻能說,設計這套製度的人,他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為體現出本朝對於死刑案件的嚴謹性,隻不過這套製度在執行中,總是會出現問題。

沒有任何一套製度是完美的,就算製度真的完美了,我們又如何確保,執行製度的人,總是完美的呢?

蕙蘭能接觸到的,也就是府衙和按察使司兩個單位,但是很顯然,官場上從來都是沆瀣一氣,官官相護,這兩個單位,榮雨田早就打點好了。



(當街喊冤 蕙蘭)

蕙蘭到重慶府衙去申冤,府衙說事實清楚,不予再審,蕙蘭到按察使司去告狀,司裏說證據充分,不容翻案。

這麽一整,蕙蘭明白了,說白了榮雨田雖然不過是小小知州,可他能量很大,這些衙門他肯定都打點過了,自己在四川地界,根本就伸不了冤。

至於刑部和皇帝,那就不是蕙蘭敢想的了,她也接觸不到,所以思來想去,她決定,要盡自己的全力,接觸到自己目前能接觸到的級別最高的官員。

這個人是誰呢?是四川總督黃宗漢。

清朝的總督,那是封疆大吏,滿大清朝也就十來位,可以說這是四川地區的頂級官員。

試問?如此顯赫的要員,蕙蘭一個民女,她怎麽能接觸的上呢?

這個時候有過一些古裝電視劇觀看經驗的讀者朋友一定可以想到,那就是蕙蘭打算當街告狀,攔轎伸冤。

黃宗漢,字季雲,道光十五年進士,官場沉浮多年,做過浙江巡撫,幹過兩江總督,當時已經是一六十多歲的老頭了。

黃宗漢這個人,他身上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剛強,正直,時值西方侵略者入侵,用堅船利炮打開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朝廷裏有很多主和派,主張和談,但黃宗漢就不同,他立主抗爭,因此被人排擠,調任四川總督。

當然這也談不上是多大的排擠,但總歸來說,是把黃宗漢給攆到了相對來說不太重要的地方。

我們說攔住總督大人的轎子,這好像是個不錯的辦法,但往往電視劇裏把這種行為給演繹的太過輕鬆了,實際上則很難操作。

在古代啊,百姓攔住官員的轎子,是不被允許的,不管你是告狀還是什麽其它事情,哪怕你是正當來由,最好的結果是被官兵們棍棒打散,最壞的結果是被按在地上重重的責打一頓,再治你一個騷擾上官,衝撞儀仗的罪過。

在某些官僚看來,什麽都大不過禮儀和排場,哪怕是人命。

越大的官兒,出行的時候排場越大,負責護衛的人就越多,您往街上這麽一跪,還沒等見到上官呢,早就被兵士們給叉走了。

好在,黃宗漢還是一個清廉為民的官員,他的轎子還真的就讓蕙蘭給成功截停了,蕙蘭把案件的前因後果報與黃宗漢,黃宗漢本來就是降職來此,他心裏正不痛快呢,現在聽說自己的管轄地區竟然鬧出這等冤屈,他二話不說直接拉著蕙蘭就到四川按察使司衙門去了。



(四川總督 黃宗漢)

總督來訪,那按察使司大小官員自然是應該清水潑街,黃土墊道,神仙似的相迎,但是說出來您都不相信,黃宗漢剛到大門口,就讓司裏的一個小吏給攔住了。

對,就是一個小吏,把總督給攔住了,並且小吏還振振有詞,說總督大人,這裏是司法重地,您是總督,但您是管軍事和經濟的,司法不歸您管,所以不方便您進來。

你要是不攔還沒事,你越是這麽攔著,黃宗漢反而是越覺得有事,當然這也攔不住黃宗漢,黃宗漢還是走進了司裏,要求按察使司重新審理這個案子。

至於一個小吏攔住總督去路這件事,隻能說明,當地的司法係統已經陷入了閉環,成了他們自己做主,自己判斷,自己處理,不容公眾監督,甚至連巡察監察部門都難以插手的私衙,別說普通人了,您看就連黃宗漢這種總督級別的,去了也要受阻。

總督介入,此案隻好重審,可是重新審核的過程,也很奇怪,明明案犯有倆,一個所謂奸夫,一個所謂淫婦向氏,官員們卻隻盯著向氏拷打,動輒就是大刑伺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無非是要通過這樣的酷刑迫使向氏再次主動承認自己的罪過。

那黃宗漢就不幹了,說你們這有毛病啊,淫婦固然可恨,可奸夫也不能放過啊,光盯著向氏打是幾個意思?於是黃宗漢要求,對奸夫也上刑。

這個奸夫,八成是合州知州榮雨田和陳老倫請的“演員”,黃宗漢要對他上刑,他大惑不解,說諸位大人,之前不是說好了麽,隻要我虛構身份,說自己是向氏的奸夫,栽贓陷害向氏,保證我有錢拿還不挨打,今天怎麽還要給我上刑呢?

您看,這奸夫一句話沒兜住,直接把實底兒給交了出來,說總督大人您可別打我啊,這事兒全是榮雨田和陳老倫教我這麽幹的,這州裏府裏的官員要快速結案,一定要冤枉向氏,他們又答應給我錢,說案子結了,隻關我一陣子就放我出來,必不使我受罪,我這才應承下來,實際上我和人家向氏壓根都沒見過,不認識,何來通奸之說啊?又怎敢殺人呢?

好嘛,案子都不用黃宗漢來翻了,汙點證人自己就翻案了。



(當堂翻供 “奸夫”)

按察使司衙門堂上,除了黃宗漢,還坐著不少來旁聽或者協理的官員,有知州榮雨田,有重慶府的知府,還有司裏的大小官員,這時候他們麵麵相覷,一句話也沒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這幫官員們,都是讀書人。

他們學孔孟之道,侍儒學為師,頭頂上是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內心裏卻是醃臢不堪,髒心爛肺。

他們漠視法律,命案卷宗到了他們的手裏,他們不聞不問,隻是麻木不仁般的照章辦事,他們枉顧人命,明知道向氏有冤,卻因為榮雨田賄賂的蠅頭小利,為了保全四川官場的體麵而一意鑄成冤案。

試想一下,從合州的州裏,一直到天子堂前,中間要經過多少衙門,多少官員,這其中哪怕有一個官員不因官場的人情世故而秉公辦事,蕙蘭又何至於跪倒街前,攔住這位總督的轎子喊冤?

難道,百姓的正義,隻能靠撞大運一般的喊冤來實現?

好在,向氏的冤屈終於被洗清,那接下來就是清算惡人的時刻。

由黃宗漢將案情寫成卷宗,報朝廷處理,半月之後,結果傳來,合州知州榮雨田嫁禍轉愆,為了自己的政績官聲冤枉好人,革職,重慶知府收了榮雨田的賄賂,經手此案卻不詳查,縱容包庇,革職。

按察使司的官員們,不少也都收了錢,是非不分,屈打成招,有些革職,有些流放。

當堂翻供的汙點證人,也就是那個扮演奸夫的漢子,發配黑龍江充軍。

罪魁禍首,合州書吏陳老倫,聽說案發,沒等朝廷收拾他,他已畏罪自殺,至於誣告婆婆的胡氏,她可就慘了,朝廷認定她罪大惡極,誣告尊親,最後給她來了個淩遲套餐,割了三千多刀才死去。



(真凶 伏法)

至於真凶,後來也讓黃宗漢四處尋訪,給捉到了,其實就是幾個流賊,半夜到向氏家裏去偷東西,被向氏的丈夫發現,其夫抵抗,被殺死,兒子出門尋父,也被殺死,殺人之後他們四處逃竄,輾轉多日,睡在一家鄉村的客店裏,晚上沒事他們就議論在合州殺人的案子,您說巧不巧,黃宗漢派出的辦案人員正巧也睡在這家客店,還正好住在隔壁,幾個流賊議論之前殺人之事,讓辦案的官差聽了個一清二楚,直接就給他們拿下了,等於是送上門的功勞了。

這個案子,可以說震動四川,引發了四川官場的大地震,很多官員牽連其中,降職革職者不計其數,而黃宗漢則因為懲奸除惡,匡扶正義,廣受百姓愛戴,他卓有政績,不久後就被重新啟用,調回到京師裏去了。

黃宗漢一走,四川總督的位置空缺,暫時由成都將軍代替,這個成都將軍啊,在本地多年,和四川官員們通好,那些被革職法辦的官員們一看黃宗漢走了,他們心有不甘,而這個代總督職務的成都將軍也有心幫助他們,竟然向刑部上了一道折子,是花言巧語,巧言令色,說當年向氏這個案子啊,很多官員是被黃宗漢無辜牽連的,他們根本就沒參與案子,隻不過前總督打壓他們,借著這個案子就把他們給處理了,所以請刑部酌情改判案情,恢複這些官員的職務。

當然成都將軍完全是在編瞎話,因為當年黃宗漢審案,他完全是秉公照白,你覺得你冤屈,黃宗漢在任的時候你就應該向朝廷抗議,幹嘛人家前腳剛走,後腳你就來辯白了?說穿了還是你心虛。

四川官員想要抓一個黃宗漢不在的空檔,因為既然黃宗漢調走了,那麽這個案子的話語權就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裏,都誰參與了,都誰受賄了,那還不是當地官員們自己說了算麽?反正黃宗漢肯定是不會知道了。

可是,這幫官員們做夢也沒想到,黃宗漢調回京師之後,所任職務,正是本朝,刑部尚書...

查看評論(2)

24小時熱點排行

李承鵬:寫在5.12的愛國帖(未刪節版)
大學女副校長成陝西首富,身家440億
回族新娘天仙顏值 全網熱議 攝影師認證:家族出美女
25歲女子放棄投行高薪轉行拍電影,37歲執導好萊塢電影
美中交鋒第一回合結果意味著什麽?休戰90天後會發生什麽?

24小時討論排行

抓錯人!清純女生沒闖紅燈 但仍將被驅逐 全美熱議
胡錫進:不能讓一些散布“美國贏了”的聲音帶了節奏
美國貿易代表:中國同意取消對美國出口稀土管製
喜大普奔!美國汽車終於要廢除“自動啟停”功能了
降稅消息一出 美企CEO淩晨跳下床催中國工廠出貨
為拉回支持率 川普正采取他曾猛烈反對的左翼政策
後續談判:若芬太尼能談好,會下調20%關稅
沙國王儲承諾投資美6000億 川普:湊成整數1兆吧
特朗普口出惡言:“歐盟比中國更惡劣”
特朗普2.0時代:一位更不受限製、恣意妄為的總統
太囂張了!紐約青少年移民組幫派 圍毆紐約警察
澤倫斯基:普京若不到土耳其會談 川普你一定要嚴懲他
拉美國家齊聚北京開大會 這國確認加入一帶一路
美國前財長:顯然特朗普先退一步 雖然尷尬但有用
特朗普稱南非正發生"種族滅絕",59名白人獲批進美國
特朗普簽署行政令!要求藥企降價59%至9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製造一樁奸情,有多簡單?

曆史其實挺有趣 2025-05-12 05:04:47

四川重慶合州,出命案了。

合州的七澗橋,有一戶人家,這一家人,四口,父親,母親,兒子,兒媳。

這家中的母親呢,名字叫做向氏。

向氏晚上睡覺,半夜醒了,她就納悶了,哎,丈夫沒在床上。

興許是起夜了?興許是餓了在廚房吃飯?都有可能,於是向氏試探性的喊了兩聲,但是沒人答應。

向氏這麽一喊,兒子也醒了,兒子說娘您別喊了,我估計爹是到外頭撒尿去了,我替您出去看看。

一邊說著,兒子就穿上衣服往屋外走。

可是這一出門,五分鍾,十分鍾,二十分鍾也沒回來,向氏又喊,喊完丈夫喊兒子,可是始終沒人回應。

奇怪了,這爺倆怎麽都不搭理人呢?

沒辦法,向氏隻好披上衣服穿上鞋子,自己到屋外去看。

可是當她推開門的一瞬間,她是宛如五雷轟頂,怪叫一聲,然後栽倒在地,您說她看到什麽了?她看到就在屋門口不遠處,丈夫和兒子倒在血泊之中,皮肉外翻,身上盡是可怖的傷口,顯然死去多時了。

天還沒亮,向氏就拉著兒媳婦去報官了。

案發既然在合州,那麽接到報案的單位,就是合州衙門。

合州衙門最基層的主管領導,是知州,當時的知州姓榮,名字叫做榮雨田。

製造一樁奸情,有多簡單?

(和州知州 榮雨田)

對榮雨田來說,這同樣是噩耗傳來,因為他了解案情之後,發現這案子吧,根本就沒有告破的可能。

殺人者幹脆利落,頃刻之間連殺兩人,且沒有留下任何行蹤和線索,當時又是大半夜,還沒有目擊證人,想要勘破,那是難比登天。

主政合州這些年,榮雨田也算是兢兢業業,因此本地政通人和,安寧平靜,一下子鬧出這樣的命案來,還動輒就是兩條人命,榮雨田有點吃不下飯。

因為,地方安定,他榮雨田沒有功勞,可一旦地方動亂,凶案出現,他榮雨田就有責任。

因為你是上官嘛,你負責的就是護佑一方百姓,福澤一方黎民,朝廷給你的任務就是讓你通德行,明教化,結果現在你的轄區裏出了命案,還是惡性的,那這就說明你工作不到位。

這種命案還會反映到榮雨田的政績上,對他的仕途是有影響的。

這其中還有一個最關鍵的問題,那就是清朝(當然也包括其它朝代),像榮雨田這種知州啊,知縣啊,他們都是讀書人出身,他們學的是四書五經,儒家經典,你讓他們搞文化事業正對口,從政的話也許還能觸類旁通,可是對於刑偵破案,對於這種人命案,本質上他們是一竅不通的,因為他們並非本專業出身,就如這位榮大人,案子的卷宗擺到他的辦公桌上,他除了兩眼一黑,那還是兩眼一黑。

基層官員都是流官,不會在一個地方長期任職,也就是說榮雨田頂多在合州幹兩到三年,他就要調走了。

可如果在調走之前破不了這樁案子,那麽這案子就會成為他仕途上的汙點,會影響他評優評先進,升職是不可能了,以後有可能連知州都沒得做了。

所以,盡管這案子榮雨田根本就破不了,但是情勢所逼,他必須破。

而為了破案,榮雨田找來了一個叫做陳老倫的人。



(心生妙計 陳老倫)

陳老倫,是一個書吏。

什麽叫書吏呢,就是遊走在衙門和民間的一種辦事人員,沒有編製,屬於一種長期存在的臨時性職務。

您想想,這知州都是外地來的,每天就在衙門裏一待,哪兒也去不了,當地的情況其實他根本就不了解,真正掌握當地的,其實正是這幫小吏。

他們都是本地人,久居於此,而且背後又往往擁有龐大的親族,社會關係網更加複雜,他們為“吏”的這個職業,大都是父子相傳,一代傳一代,所以任何一個到地方上來主政的基層官員,都必須倚重這些小吏。

沒有他們,你不好使。

你知州能辦到的事情,小吏不一定能辦到,可是小吏能辦到的事情,你知州一定辦不到。

榮雨田知道陳老倫雖然不過是小小書吏,可是在合州地麵上卻混的非常開,此人有能力,有手段,說他手眼通天,那是誇張了,但是說左右逢源,那指定是沒毛病。

榮雨田找到陳老倫,說老陳,反正我不管你用什麽辦法,這案子你得給我結了,隻要案子能結,我敬送你紋銀五百兩。

朋友們,五百兩的白銀,那在當時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是巨款,陳老倫自然樂不可支,立刻就應承了下來。

您說陳老倫真的有能力把這案子給破了,揪出真凶,使死者安息麽?那當然不是可能的,而且知州大人說的也很清楚,是讓陳老倫結案,而不是讓他破案,這一字之差,意義可就大不相同了。

陳老倫是怎麽辦呢?說起來他的思維還真是詭譎,向氏死了丈夫和兒子,四口之家變成了兩口,成了婆媳二人,在古代,成年男性幾乎承擔了一個家庭所有的開支,現在剩下倆女眷,日子越發艱難,所以陳老倫呢,他就找了個媒婆牽線搭橋,勸向氏讓兒媳婦改嫁給自己。

一來,陳老倫在合州算是富戶,家裏比較有錢了,生活條件很優渥,改嫁到他家,那並不吃虧。

二來,自從丈夫和兒子被殺害之後,婆媳倆的日子越發難以支撐,所以思來想去,向氏就同意讓兒媳改嫁陳老倫,為兒媳尋了個好去處。

這個兒媳,叫做胡氏。(史料中沒有記載其名諱,為方便書寫,虛擬其姓氏)



(反咬一口 胡氏)

胡氏嫁給陳老倫之後,您別說陳老倫對胡氏還挺好的,吃穿用度一應供給,綾羅綢緞各種提供,還專門派了兩個小丫鬟來伺候胡氏。

胡氏本是普通民婦,哪兒受過這樣的好日子,時間一長,她就忘卻前情,徹底和陳老倫好上了。

實際上,胡氏姿色普通,身材一般,陳老倫有錢,還有點小勢力,他想要什麽樣的女人得不到,幹嘛非要把胡氏弄到家裏來呢?那自然是另有所圖。

他對胡氏好,讓胡氏感激自己,讓胡氏對自己有感情,那明擺著是要利用胡氏。

一段時間之後,陳老倫就暴露出了自己的目的,他和胡氏說,自己奉命調查你以前的老公公和你前夫離奇死亡的命案(這倒是實話),而自己已經查實,凶手不是別人,正是你自家的婆婆與人通奸,和奸夫一起謀害了你公公和你之前的丈夫,現在唯一需要的,就是得你來指認婆婆向氏。

對於這個說法,胡氏一開始是不信的,為什麽不信呢,因為口說無憑,你陳老倫上嘴唇一碰下嘴唇,你就要讓胡氏相信你,那很難。

但是,陳老倫還給胡氏上壓力了,說這案子要是破不了,衙門降罪,家產充公,自己也要麵臨牢獄之災。

就這句話,對胡氏殺傷力太大了,啊,自己這好日子,自己這錦衣玉食的好生活才過上幾天,陳老倫一旦被衙門給收拾了,自己又要何去何從呢?

在清時,丈夫新喪,這妻子是要守孝的,輕易不能嫁人,但是婆婆向氏為了兒媳胡氏的將來考慮,慨然把她放走了,讓她投奔好人家,那我們可以說,她這個婆婆的本性就不壞,可是眼下胡氏為了保住現有的生活,又被陳老倫所蠱惑,竟然表示自己願意指認自己的婆婆。

這回,真是倒反天罡了,公堂之上,胡氏信口雌黃,她栽贓陷害,說是婆婆向氏和野男人通奸,被自己的公公和亡夫撞破,因此婆婆和奸夫痛下殺手,這才犯下了殺人的罪行。

向氏不明白啊,好端端,自己這個前兒媳為什麽要誣人清白,栽贓陷害,但她肯定是不認,一直說自己是冤枉的,可是她沒想到,辯解之際,奸夫竟然也從公堂裏走了出來(估計是花錢請的演員),這奸夫,從容認罪,自己是怎麽和向氏認識,如何通奸,如何被撞破奸情,如何動手殺人,他說的是明明白白,一清二楚。

您看,這就不止胡氏一個證人,這又冒出個奸夫來,又來了個汙點證人。

輪番陷害之下,向氏無言以對,加上榮雨田期間大刑伺候,這把向氏是好頓打,是翻來覆去的折磨,向氏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您想想這樣的刑訊逼供,那人都絕望了,無奈之下,向氏隻好認罪。



(含冤服罪 向氏)

骨頭斷裂的聲音傳來,向氏的身下洇出一片又一片的鮮血,劈裏啪啦的板子聲仍未停止,被拖出去的時候,一道猙獰的血痕從公堂一直到門外,老婦人的雙手近乎於把地麵摳出一道道痕跡,她大喊冤枉,卻被公堂上的官吏們發出的笑聲所淹沒。

是啊,陳老倫很開心,幫衙門把事情辦妥了,賺了白銀五百兩,榮雨田也很開心,案子告結,自己的官聲和仕途也就保住了。

至於真凶,Who cares?

深夜慘死的父子是誰殺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人來承擔這個罪名。

最後,由榮雨田拍板,給向氏定了個死罪,寫成卷宗,上報重慶府。

事實上到這一步,向氏基本上就沒有活路了,丈夫死了,兒子死了,兒媳又是個白眼狼,她還能指望誰?

合州牢房裏暗無天日,因為渾身劇痛,向氏發出有規律的呻吟聲,可她的內心卻逐漸平靜了下來,她想,也好,就這樣死了吧,死了就能和天上的丈夫兒子團聚了...

向氏沒想到,就在自己已經放棄求生之際,大牢之外,還有一個人正在為自己四處奔走。

這個人,就是向氏的侄女,叫做向蕙蘭。

是不是真侄女那不知道,但是就蕙蘭接下來的這個舉動,那簡直是比親的還親了。

蕙蘭知道向氏有冤,決定為向氏伸冤,而且這個小姑娘頭腦十分靈活,這個案子最開始是在合州衙門處理,給向氏定了死罪,那蕙蘭明白,再去本地衙門伸冤,就無濟於事了,所以隻能往上告。

當時這個案件的流程是,合州衙門-重慶府衙-四川按察使司-京師刑部-皇帝簽字-返回合州-執行死刑。

其中任何一個環節有異議,那整個案件就都要發還重審。

隻能說,設計這套製度的人,他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為體現出本朝對於死刑案件的嚴謹性,隻不過這套製度在執行中,總是會出現問題。

沒有任何一套製度是完美的,就算製度真的完美了,我們又如何確保,執行製度的人,總是完美的呢?

蕙蘭能接觸到的,也就是府衙和按察使司兩個單位,但是很顯然,官場上從來都是沆瀣一氣,官官相護,這兩個單位,榮雨田早就打點好了。



(當街喊冤 蕙蘭)

蕙蘭到重慶府衙去申冤,府衙說事實清楚,不予再審,蕙蘭到按察使司去告狀,司裏說證據充分,不容翻案。

這麽一整,蕙蘭明白了,說白了榮雨田雖然不過是小小知州,可他能量很大,這些衙門他肯定都打點過了,自己在四川地界,根本就伸不了冤。

至於刑部和皇帝,那就不是蕙蘭敢想的了,她也接觸不到,所以思來想去,她決定,要盡自己的全力,接觸到自己目前能接觸到的級別最高的官員。

這個人是誰呢?是四川總督黃宗漢。

清朝的總督,那是封疆大吏,滿大清朝也就十來位,可以說這是四川地區的頂級官員。

試問?如此顯赫的要員,蕙蘭一個民女,她怎麽能接觸的上呢?

這個時候有過一些古裝電視劇觀看經驗的讀者朋友一定可以想到,那就是蕙蘭打算當街告狀,攔轎伸冤。

黃宗漢,字季雲,道光十五年進士,官場沉浮多年,做過浙江巡撫,幹過兩江總督,當時已經是一六十多歲的老頭了。

黃宗漢這個人,他身上一個很顯著的特點就是剛強,正直,時值西方侵略者入侵,用堅船利炮打開清朝閉關鎖國的大門,朝廷裏有很多主和派,主張和談,但黃宗漢就不同,他立主抗爭,因此被人排擠,調任四川總督。

當然這也談不上是多大的排擠,但總歸來說,是把黃宗漢給攆到了相對來說不太重要的地方。

我們說攔住總督大人的轎子,這好像是個不錯的辦法,但往往電視劇裏把這種行為給演繹的太過輕鬆了,實際上則很難操作。

在古代啊,百姓攔住官員的轎子,是不被允許的,不管你是告狀還是什麽其它事情,哪怕你是正當來由,最好的結果是被官兵們棍棒打散,最壞的結果是被按在地上重重的責打一頓,再治你一個騷擾上官,衝撞儀仗的罪過。

在某些官僚看來,什麽都大不過禮儀和排場,哪怕是人命。

越大的官兒,出行的時候排場越大,負責護衛的人就越多,您往街上這麽一跪,還沒等見到上官呢,早就被兵士們給叉走了。

好在,黃宗漢還是一個清廉為民的官員,他的轎子還真的就讓蕙蘭給成功截停了,蕙蘭把案件的前因後果報與黃宗漢,黃宗漢本來就是降職來此,他心裏正不痛快呢,現在聽說自己的管轄地區竟然鬧出這等冤屈,他二話不說直接拉著蕙蘭就到四川按察使司衙門去了。



(四川總督 黃宗漢)

總督來訪,那按察使司大小官員自然是應該清水潑街,黃土墊道,神仙似的相迎,但是說出來您都不相信,黃宗漢剛到大門口,就讓司裏的一個小吏給攔住了。

對,就是一個小吏,把總督給攔住了,並且小吏還振振有詞,說總督大人,這裏是司法重地,您是總督,但您是管軍事和經濟的,司法不歸您管,所以不方便您進來。

你要是不攔還沒事,你越是這麽攔著,黃宗漢反而是越覺得有事,當然這也攔不住黃宗漢,黃宗漢還是走進了司裏,要求按察使司重新審理這個案子。

至於一個小吏攔住總督去路這件事,隻能說明,當地的司法係統已經陷入了閉環,成了他們自己做主,自己判斷,自己處理,不容公眾監督,甚至連巡察監察部門都難以插手的私衙,別說普通人了,您看就連黃宗漢這種總督級別的,去了也要受阻。

總督介入,此案隻好重審,可是重新審核的過程,也很奇怪,明明案犯有倆,一個所謂奸夫,一個所謂淫婦向氏,官員們卻隻盯著向氏拷打,動輒就是大刑伺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無非是要通過這樣的酷刑迫使向氏再次主動承認自己的罪過。

那黃宗漢就不幹了,說你們這有毛病啊,淫婦固然可恨,可奸夫也不能放過啊,光盯著向氏打是幾個意思?於是黃宗漢要求,對奸夫也上刑。

這個奸夫,八成是合州知州榮雨田和陳老倫請的“演員”,黃宗漢要對他上刑,他大惑不解,說諸位大人,之前不是說好了麽,隻要我虛構身份,說自己是向氏的奸夫,栽贓陷害向氏,保證我有錢拿還不挨打,今天怎麽還要給我上刑呢?

您看,這奸夫一句話沒兜住,直接把實底兒給交了出來,說總督大人您可別打我啊,這事兒全是榮雨田和陳老倫教我這麽幹的,這州裏府裏的官員要快速結案,一定要冤枉向氏,他們又答應給我錢,說案子結了,隻關我一陣子就放我出來,必不使我受罪,我這才應承下來,實際上我和人家向氏壓根都沒見過,不認識,何來通奸之說啊?又怎敢殺人呢?

好嘛,案子都不用黃宗漢來翻了,汙點證人自己就翻案了。



(當堂翻供 “奸夫”)

按察使司衙門堂上,除了黃宗漢,還坐著不少來旁聽或者協理的官員,有知州榮雨田,有重慶府的知府,還有司裏的大小官員,這時候他們麵麵相覷,一句話也沒有,一句話也說不出來,陷入了長久的沉默。

這幫官員們,都是讀書人。

他們學孔孟之道,侍儒學為師,頭頂上是青天白日,朗朗乾坤,內心裏卻是醃臢不堪,髒心爛肺。

他們漠視法律,命案卷宗到了他們的手裏,他們不聞不問,隻是麻木不仁般的照章辦事,他們枉顧人命,明知道向氏有冤,卻因為榮雨田賄賂的蠅頭小利,為了保全四川官場的體麵而一意鑄成冤案。

試想一下,從合州的州裏,一直到天子堂前,中間要經過多少衙門,多少官員,這其中哪怕有一個官員不因官場的人情世故而秉公辦事,蕙蘭又何至於跪倒街前,攔住這位總督的轎子喊冤?

難道,百姓的正義,隻能靠撞大運一般的喊冤來實現?

好在,向氏的冤屈終於被洗清,那接下來就是清算惡人的時刻。

由黃宗漢將案情寫成卷宗,報朝廷處理,半月之後,結果傳來,合州知州榮雨田嫁禍轉愆,為了自己的政績官聲冤枉好人,革職,重慶知府收了榮雨田的賄賂,經手此案卻不詳查,縱容包庇,革職。

按察使司的官員們,不少也都收了錢,是非不分,屈打成招,有些革職,有些流放。

當堂翻供的汙點證人,也就是那個扮演奸夫的漢子,發配黑龍江充軍。

罪魁禍首,合州書吏陳老倫,聽說案發,沒等朝廷收拾他,他已畏罪自殺,至於誣告婆婆的胡氏,她可就慘了,朝廷認定她罪大惡極,誣告尊親,最後給她來了個淩遲套餐,割了三千多刀才死去。



(真凶 伏法)

至於真凶,後來也讓黃宗漢四處尋訪,給捉到了,其實就是幾個流賊,半夜到向氏家裏去偷東西,被向氏的丈夫發現,其夫抵抗,被殺死,兒子出門尋父,也被殺死,殺人之後他們四處逃竄,輾轉多日,睡在一家鄉村的客店裏,晚上沒事他們就議論在合州殺人的案子,您說巧不巧,黃宗漢派出的辦案人員正巧也睡在這家客店,還正好住在隔壁,幾個流賊議論之前殺人之事,讓辦案的官差聽了個一清二楚,直接就給他們拿下了,等於是送上門的功勞了。

這個案子,可以說震動四川,引發了四川官場的大地震,很多官員牽連其中,降職革職者不計其數,而黃宗漢則因為懲奸除惡,匡扶正義,廣受百姓愛戴,他卓有政績,不久後就被重新啟用,調回到京師裏去了。

黃宗漢一走,四川總督的位置空缺,暫時由成都將軍代替,這個成都將軍啊,在本地多年,和四川官員們通好,那些被革職法辦的官員們一看黃宗漢走了,他們心有不甘,而這個代總督職務的成都將軍也有心幫助他們,竟然向刑部上了一道折子,是花言巧語,巧言令色,說當年向氏這個案子啊,很多官員是被黃宗漢無辜牽連的,他們根本就沒參與案子,隻不過前總督打壓他們,借著這個案子就把他們給處理了,所以請刑部酌情改判案情,恢複這些官員的職務。

當然成都將軍完全是在編瞎話,因為當年黃宗漢審案,他完全是秉公照白,你覺得你冤屈,黃宗漢在任的時候你就應該向朝廷抗議,幹嘛人家前腳剛走,後腳你就來辯白了?說穿了還是你心虛。

四川官員想要抓一個黃宗漢不在的空檔,因為既然黃宗漢調走了,那麽這個案子的話語權就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手裏,都誰參與了,都誰受賄了,那還不是當地官員們自己說了算麽?反正黃宗漢肯定是不會知道了。

可是,這幫官員們做夢也沒想到,黃宗漢調回京師之後,所任職務,正是本朝,刑部尚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