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是春暖花開的季節,就在全國人民都在享受大好春光的時候,東北人民投來了羨慕的目光。
東北多次宣告開春失敗後,東北人(銀)在冰天雪地之中,盼望春風早日吹到東北。
圖源:抖音@長白山三炮
除了入春的速度跟別的地方不一樣,東北這片神奇的土地,還有一件事與眾不同。
那就是東北人隻說大實話,跟裝腔作勢、矯情勢不兩立。
東北的起名藝術
無論什麽東西進入東北,都會褪去精致的光環,變得“接地氣”。
丹麥壓扁可頌曾經是火遍全網的甜品,優雅的人會一邊品嚐,一邊跟同伴討論其背後的曆史淵源。
但東北人顯然無法接受“可頌”的異域風味,而是從樸素的生活經驗出發,賜予它“丹麥鍋巴”這個名字。
來到東北,它的價格也迎來跳水,在一些一線城市三四十塊一個,在東北某商店價格甚至低至10元4個。
一些連鎖蛋糕店絞盡腦汁,取出“法式多拿”這個極具浪漫氣息的名字,抵不過東北人靈機一動,將它命名為“軟麻花”,浪漫氣息瞬間消散。
貝果聽上去就很高大上,但在東北,遵循原產地命名原則,叫它法國饅頭已經夠優雅了,許多店鋪直接根據外型,將它命名為“窟窿眼燒餅”。
在東北,你跟超市老板詢問瑞士卷在哪,他們會嗤之以鼻,並且遞給你一袋“奶油卷”。
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咖喱”別名“外國大醬”,“英國司康”叫“大餅幹”……
英國司康
東北人總有種能力,能夠看穿事物華麗的包裝,賦予它一個直擊靈魂的名字。
在東北,不隻是食物,許多景點的名字,也符合這片土地粗礪而真實的風格。
在吉林,有一座風景美如畫的森林公園,它有著盆地峽穀,數人合抱的樹木和奇花異草比比皆是,在許多人心中是“吉林自己的阿勒泰”。
圖源:小紅書@不老實美女-蔡依林
在這個過分浮誇的時代,如果稱其為“東北九寨溝”,恐怕也沒有人介懷。
但是它的名字,叫“吉林幹飯盆國家森林公園”。
當地流傳著一句土話:“走進幹飯盆,容易麻達山。”
麻達山,就是在山中迷路的意思。
如此樸素的名字,實在和它的美景不搭。
遼寧第二高峰,林木參天蔽日,連綿如海,有著絕美的秋景。
但它的名字,叫“老禿頂子山”。
遼寧營口有一片礁石灘。
圖源:小紅書@吳瘋狂
但它的名字,不像“東極島”一樣氣勢磅礴,也不像“六橫島”“岱山島”一樣詩情畫意,而是叫“老母豬礁”。
東北這種“土味”的地名一抓一大把,包括但不限於——
大屁股溝。
擦屁股嶺。
大小耗子島(耗子在東北意為老鼠)。
有網友調侃:“為什麽東北長白山和大興安嶺比較出名,因為隻有這兩個地方的名字拿得出手。”
東北特色
東北人不僅起名隨心所欲,更擅長把一切嚴肅場合都染上一股“大碴子味”。
別的字幕組翻譯,講究信達雅,東北字幕組一出手,無論是韓國歐巴,還是動漫裏的二次元人物,都有了同一個東北母親。
在東北話的加持下,紅極一時的日漫仿佛是《鄉村愛情》番外。
原本曖昧的氛圍感蕩然無存,仿佛下一秒男女主就要大打出手。
韓劇中帥哥美女談戀愛,在這股神秘字幕力量的加持下,觀眾仿佛看了一場二人轉。
無論白人還是黑人,隻要配上字幕,就都是東北人。
甚至《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也被他們入侵,這太魔幻現實主義了——
當“全世界都開始說東北話”,沒有人再談論風花雪月,大家隻顧著爆笑如雷。
當我們深入到東北,在街頭隨便逛逛,會發現這裏的招牌和標語也極具特色。
比起冰冷的警告,極為口語化的標語,顯然多了幾分春風化雨的能力。
“小心地滑”或許讓人不知所雲,“別卡禿嚕皮了”就瞬間具象化了。
簡單的勸誡加上“裏邊老大了”的誘惑,對遊客很有吸引力。
我們看了掛在商場旁的標語,總想進去“扒愣扒愣”。
東北話用在操作指示上,無需多言,你就知道究竟如何才能打開眼前這扇門。
看到一些標語,我們的腦子裏便自動響起了帶著東北口音的聲音。
在東北,辣度的分類,除了有微辣、中辣、特辣,還有嗷嗷辣。
生活中怎麽說,就怎麽寫在牌子上,“不裝”就是東北這片土地的主旋律。
東北人的直爽
在白山黑水間長大的東北人,被哺育出直爽、不做作的性格。
東北的明星,堪稱“娛樂圈泥石流”,別的明星麵對鏡頭總是保持完美的姿態,連哪個角度最好看都算得明明白白,但東北的明星從不在意這些,仿佛坐在自己家炕頭一樣輕鬆隨意。
沈騰參加某平台舉辦的頒獎典禮,別人都西裝革履,正襟危坐,他卻在偷吃餅幹。
雷佳音參加頒獎典禮的酒會,接受采訪時,別的明星都在忙著包裝自己,雷佳音卻在抱怨自己沒吃飽。
他毫不掩飾自己的“自戀”,稱自己是“老易烊千璽”,還發各種微博,告訴全世界這個“喜訊”。
跟易烊千璽同框後,他自嘲說自己是“假的易烊千璽”。
林更新在節目中讀來信,認錯字了,對著鏡頭張口就來:“林狗你好?我看成個林狗你媽。”
謝娜問他:“你覺得死和美,我選什麽呀?”
林更新的回答顯然沒有經過深思熟慮:“你選擇了醜。”
他演了招人恨的角色,網友來圍攻他,他一人“獨戰群雄”。
黑粉罵他,他火力全開回懟。
他憑借一己之力,成為“內娛反黑第一人”,登上熱搜。
在明星們都在網上扮演歲月靜好的時代,他身上有著罕見的“活人氣”,那就是東北人身上“不裝”的氣質。
東北的普通人,也是直來直去的性格,外省人根本想象不到他們有多熱情。
在東北,你問一個人這個東西好不好吃,他會自動翻譯成“給我嚐嚐”。
他們人均“社交悍匪”,看上什麽東西從不會藏著掖著,直接開口詢問,就能最快得到答案。
東北人經常掛在嘴上的詞,是“別裝假(別不實在)”。
據說每個東北孩子,都深刻銘記著一條祖訓——“上外邊得闖蕩啊”。
闖蕩,也就是大大方方、不扭捏作態的意思。
不矯情,或許便是東北人通過血脈代代相傳的基因。
或許,世世代代的風雪,早已將人們骨子裏的做作一掃而空;又或許,遼闊肥沃的土地,養不出矯情的小心思。
東北的土味浪漫
雖說性格豪爽實在甚至略顯神經大條,但東北人並不是不懂浪漫。
他們紮根在那片廣袤的土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
東北影視劇中的人物,總能把生活的苦澀妥善藏好,套上幽默的外殼,看完之後,讓人在捧腹大笑之後,又沉默許久。
關於極為經典的《馬大帥》,有位網友給出了極高的評價——
“人類迄今為止,隻有兩部文藝作品說透了人對自身局限性的焦慮以及對這種焦慮的突破。一部是《浮士德》,另一部是《馬大帥》 。”
在劇中,農民馬大帥為了找回逃婚的女兒,在大城市開原闖蕩。
進城之後,他接連遇到了許多囧事。
他裝盲人賣藝遇到城管;為了省錢露宿街頭,被人誣陷製造假鈔;在澡堂給人搓澡,直接把顧客搓飛進了池子裏。
為了生存,他替人哭喪,還當人肉沙袋,被揍得鼻青臉腫,但無論被折騰成什麽樣,他都咬牙扛了下來,繼續為了生計奔波,最終等來了否極泰來之時。
劇中的重要角色範德彪世故而圓滑,喜歡耍小心眼、溜須拍馬,沒什麽本事,還死要麵子,喜歡打腫臉充胖子。
雖說有著許多缺點,但他身上也有著濃濃的人情味。
他費盡千辛萬苦,找到了騙錢的仇人,看對方可憐,卻又管對方一頓飯。
《馬大帥》第三部,範德彪念出的人生謝幕詞,讓人從這個喜劇角色身上感受到了悲憫的力量。
他就是在這片土地上,千千萬萬個小人物的縮影,他們或許生活不如意,但無論如何被命運的洪流衝擊,他們都挺直了脊梁,過好自己的生活。
東北獨特的浪漫,又豈是這一部劇所能完全概括的。
一首《野狼disco》,把90年代的迪廳土潮風搬上了台麵,拚貼出一個時代的集體記憶,讓人聽了心中由衷生出快樂。
二手玫瑰樂隊,從二人轉等東北傳統曲藝之中取材,唱著“土到極致”的歌詞,形成了獨特的搖滾哲學。
二手玫瑰《仙兒》
那些讓人久久不能忘懷的春晚小品更是如此,無論是賣拐的“大忽悠”,還是來自農村的“白雲”“黑土”,都帶著黑土地的淳樸與狡黠,這種“土”,反而讓觀眾看到小人物的真實生命力。
小品《賣拐》
我們在欣賞東北的文藝作品時,總能感受到其中的野性、粗糙與真實。
那是東北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根基,他們不需要矯揉造作,因為他們的生活,本就是一出情緒飽滿的舞台劇。
他們從不歌頌苦難,卻教會我們如何把苦釀成酒,就像這片土地雖然常年被冰雪覆蓋,但等到冰消雪融,總會長出綠油油的希望。
當重擔壓在肩上,他們也不會沮喪,而是會拍著彼此的肩膀,大喊一句——
“老弟/老妹,你得支棱起來啊!”
或許這就是很多人願意跟東北人聊天、做朋友的原因——在他們身旁,你總能感到一種難以言說的幽默、輕鬆、力量。
在過去的歲月裏,東北人和這片土地,經曆了輝煌,品嚐過落寞,熬走了風雪,擁抱過花開。
寒冬已走遠,春天的風,也該吹進山海關了——
支棱起來,必須的。
參考資料:
1. 《比東北話更好笑的,是東北菜的起名藝術》 風味星球
2. 《內向的東北人?不存在的》 有意思網
3. 《東北第一狠人,消失20年了》 談心社
4. 《哎呀媽呀!字幕組混進東北人,這感官效果老帶勁了!》 新浪娛樂
5. 《就想問,東北話的性縮力究竟有多強?》 網易上流
6. 《林更新,當男明星一般,當鍵盤俠絕了》 文娛後台
7. 《20年前的神劇翻紅,比《漫長的季節》後勁更大》 獨立魚電影
8. 《人均藝術家,東北人憑啥用浪漫征服全世界?》 地道風物
9. 《二手玫瑰的搖滾哲學》 三聯生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