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室友電池爆炸燒傷的大學生,絕望深淵裏唱歌

室友電池爆炸燒傷的大學生,絕望深淵裏唱歌

文章來源: 南風窗 於 2025-05-08 23:44:1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室友電池爆炸燒傷的大學生,絕望深淵裏唱歌

作者 | 朱秋雨

發自江西新餘

編輯|向現‍‍很少有人預料到,一個22歲男孩,會在經曆了一場噩夢般的爆炸後,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人們麵前。

那是他成年來第一次有母親陪伴的生日,身邊都是他近一個月內新認識的老師與朋友。4月15日,他在一家江西飯館裏難得開了葷,在一桌子的菜中間切了生日蛋糕,許下新一年的心願——“讓我出去走走、旅個遊吧”。

在此之前,他已經與這群人一起去KTV唱了歌。做手術時氣管被切過,唱到蕭敬騰《王妃》的“夜太美,盡管太危險”時,嗓子有點嘶啞了,但他知道,自己總歸是離不開音樂的。

如果沒有包裹著臉、上半身及下肢的醫用繃帶,還有從拖鞋露出的右腳上幾個硬幣厚的疤痕,一切看上去沒什麽異常。但偏偏,因為10個月前的一次電瓶充電爆炸事故,他全身90%以上的麵積燒傷。繃帶包裹住了他的身體。他經常半夜喘不過氣,差點以為自己要窒息死了,趕緊坐起來呼吸。

有人把他在KTV唱歌的視頻發在網上,火了,網友形容他是“蒙麵唱將”,“看到他,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歌唱”。人們這時候才想起來,男孩名叫杜均浩,曾是武漢城市學院的大三學生。2024年7月9日清晨,他在熟睡時,因為室友帶上合租房裏充電的電動車電池爆炸被燒傷,一度性命垂危,7個多月處於危險狀態。



杜均浩在KTV唱歌/圖源:社交媒體截圖

災難降臨在湖北鹹寧農村的這個三口之家。為了讓杜均浩活下去,父親杜保兵疲憊得眼睛都凸起來了,每天隻能短暫睡3-4個小時。母親因為長時間照顧他,右手疼痛得很難抬起來。在愁霧之中,這家人同時相信奇跡、好人與愛的存在。

這遠不是一個勵誌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善良的、手無寸鐵的農村家庭,在遇到重大變故時用多年來積累的堅韌與愛試圖渡過的故事。整個過程有著複雜的底色,悲傷、樂觀與幸運交織,但一切也如杜家所言,“隻要人活著,就有希望”。

01

出門

“你現在不一樣了,走路都健步如飛了。”

4月,在江西新餘的一間出租屋裏,空調溫度調得很低,“00後”小夥李洋拍著杜均浩的肩膀說道。

約在1個多月前,李洋幫著杜家夫婦,帶著全身被繃帶纏得像木乃伊一樣的杜均浩,來到這個紅白外牆的小區安頓下來,接著他又返回上海工作。他與杜均浩是初中同學,以前杜均浩腿受傷時,也是李洋背著他在學校上下樓的。



杜均浩與好兄弟李洋,在江西新餘街頭散步

外牆長了三角梅的小區看起來不舊,卻是步梯樓。新搬來的一家三口就住在最不起眼的車庫裏,隻有兩張床,父子倆擠著睡在一起。‍‍

這個車庫約20平米,因為太矮,牆麵經常滲水。當然,對於這個被意外捆住的家庭而言,住宿條件等等一切都不那麽重要,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在附近的一家私人診所,給杜均浩做疤痕修複治療。

一切源於10個多月前的火災。2024年7月9日淩晨6時,在武漢一家自建民房內發生爆炸。

監控視頻顯示,在該自建房三樓,一間房間首先發出起火的聲響,接著火光出現在走廊的監控視角裏。10秒後,杜均浩室友李駿率先從房間內跑出。

30秒內,李駿從走廊裏拿出了滅火器,返回門口。但濃煙越來越大,監控視頻也逐漸模糊。



火災當天監控視頻,圖為成功逃生的室友

唯一可見的是,房間原本開著的門關上了,李駿站在門口。1分鍾內,監控裏傳來屋內人員的大聲嚎叫,黑煙徹底將鏡頭擋住。

在房間裏的人,正是當時21歲的杜均浩。

事後消防鑒定書顯示,火災起因是鋰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熱失控,引燃周圍可燃物。起火電動車電瓶,為室友李駿送外賣時租賃的。

杜均浩此前對媒體回憶,出租屋的門是老式向內開的防盜門,門關上後會自動反鎖。由於門已關上,他需要用手多擰兩圈,才能將門打開。而門鎖的溫度已經被火燒得很燙,擰開它的過程尤其艱難。

“我就是在多轉一圈的時候,屋內發生了爆炸。”他回憶。

杜均浩對南風窗回憶,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ICU病床上,像電視裏演的火災患者一樣,“完了,我的第一反應是,肯定毀容了”。

但他很快發現,事情比他想得要嚴重得多。他想下床,發現“自己物理意義的被綁住。很突然,怎麽覺得被床綁住了?”他又悲傷地想起,自己養的15斤重的藍貓“肚兜”,也葬身火海了(肚兜此後被發現成功逃生,被人領養)。

司法鑒定報告顯示,杜均浩全身90%麵積燒傷,導致重傷一級。在事故發生後的7個多月裏,他一直在ICU和普通病房之間流轉,總共植皮12次,總算脫離生命危險。



杜均浩的診斷證明書

好兄弟李洋清楚地記得杜均浩的變化。在醫院時,杜均浩全身沒了皮膚,他經常看都不敢看。李洋曾問杜均浩,痛苦時是什麽感覺?“他說,希望自己一覺睡過去,永遠也別醒來。”

一個多月前,出院的杜均浩連路都走不好,疤痕撕扯著他的關節和神經,讓他長期隻能弓著背,很難直立。燒傷後,人的疤痕容易增生、變厚,將身體裏的筋膜層粘連,讓皮膚表麵被褶皺和硬塊爬滿,像老樹根一樣纏繞在身上。因為無止盡的瘢痕增生,他的脖子和下巴黏連在了一起,脖子都快看不見了。

但從這個剛滿22歲的同齡人身上,李洋也感到出乎意料的堅強。今年3月,他曾對當時走路吃力、帶著壓力頭套的杜均浩提出散步,沒想到對方爽快地答應了。兩個人緩慢地走到了附近的水果店買水果。隻是走出小區的距離,李洋已經感受到了路人灼人的眼光。

“總有些人喜歡一直盯著人看,很煩人。”李洋記得。



父親杜保兵與同學李洋在家樓道處。自從杜家出事後,兩人都在為杜均浩的未來忙碌擔心

來新餘做康複的一周後,杜均浩曾與康複師和病友一起,走進當地大型商場。他記得自己當時的緊張,“手一直都是抖的,坐在凳子上感覺如坐針氈,有一刻都想直接回家了”。

一旁的康複師安慰他:“沒關係,你隻要走過了這條路就好了。”

走著走著,他似乎感受到了“出走”的良性循環。腳步越走越輕盈,他開始要求自己每天走出家門。

但4月一次走進人群時,一個小孩看了他一眼,回頭和爸爸嘟囔:“爸爸,你看這個人,像鬼一樣,好可怕。”

“哇靠,聽完這句話,當時心態差點崩了。”杜均浩回憶。

“但是現在會想,(別人)愛看就看,愛看你就看回去。”他說。

“這就和打通關一樣,每過一關,我的內心就會竊喜。”

02

生計

在許多周圍人的印象裏,這個22歲的年輕人,是許多正麵形容詞的集合體。自立、陽光、會唱歌、講義氣、樂於助人……他的十六型人格(MBTI)是ENFP,被稱為“快樂小狗”屬性的人物。而且,他也比一般男生注重外表,2021年剛上大一時,他靠著毅力,成功減重了60斤。



杜均浩燒傷前的生活照

同學們在杜均浩燒傷後錄加油視頻,在結尾文案裏寫,“你是一個善良而強大的人,大家都很愛很愛你”。

從某種程度而言,家庭環境讓這位“00後”有著超乎常人的早慧與強大。2003年,他在湖北鹹寧農村出生。三年後,杜保兵與妻子與當時許多農村人一樣,決定漂流他鄉,出門打工。兩人先去了東莞,做服裝廠工人,2008年又來到了福建的紡紗廠,成為落紗工。

機器經常將人烘烤得通紅,室內沒有空調,也不能開風扇。杜保兵記得,經常有工人工作著工作著就中了暑,暈倒過去。為了不讓自己中暑,杜保兵說,他不敢上班喝酒,也不會喝冰飲料,體重長期維持在130斤。

但是,一年四季裏,他最喜歡夏天。這是因為,每到7、8月高溫天氣時,紡織廠經常有耐不住高溫而辭職的人。

這時候,正是他和妻子等“老實人”加班的好時節。每天8小時的班變成了12小時,他的工資也能升至4000多元。多的時候,杜保兵記得,他既當落紗工又當紡織工,一個月能拿8000多元。

拿到這些錢,夫妻二人都舍不得揮霍,每月保持生活費1000元。剩下的都留作兒子的學費、生活費,以及自建一棟房子的夢想儲備。



杜均浩父親杜保兵,事發後為兒子和生活到處奔走

兒子就這樣被放在了老家,由杜保兵二哥幫忙撫養。令夫婦倆都感到欣慰的是,盡管每次兒子與他們分開時都會大哭,但隻要回去上學,他又變成獨立、堅強的小孩。8歲時,杜均浩就學會了做飯,可以自己喂飽自己。

等到12歲時,杜媽媽回憶,一次他竟獨自給家裏親戚總計8個人,做了一桌子菜。“我很驚訝,這個菜感覺不是他自己做的一樣。當時感覺他特別成熟,同時更愧疚,好像也苦了孩子。”

隨著打工攢下了錢,加上考慮到兒子逐漸進入叛逆期,杜保兵夫婦從工作了11年的紡織廠回了老家。他們靠著每日加班12小時的日日夜夜,攢下了六七萬元,買下一個店麵,賣肉餡飽滿的大肉包子。

門頭是生機盎然的綠,店名叫“美好的早餐”。

生活並未隨著身份的轉變而從此高走。早餐店生意額未達預期。望著賬本上一天天的累積負數,兩人在2021年決定關了店。錢全都打了水漂。

早餐店的“夢”破碎後,夫婦二人也沒休息半天。杜保兵找了個鋼鐵廠的工作。7個月後他被裁,他就開始到田裏幫人打包大白菜,到工地裏做裝修,都是體力活。妻子後來考了張育嬰師的證。過去一年多時間裏,她就住在雇主家裏,替人帶孩子。

讓夫妻倆鬆一口氣的是,早餐店倒閉後,上了大學的杜均浩對父母展現出了極強的理解力。2022年放暑假時,大一的杜均浩主動拉著好兄弟李洋打暑期工——到工地搬磚。

工地一天有300元報酬,李洋記得,當時正值盛夏,兩人的任務是把200多斤的鋼筋搬運至板車,再拉至施工現場。

“純體力活,別想那麽多,幹就完事。”李洋記得杜均浩當時的“勸說”。

暑期幹了一個月後,學土木工程的杜均浩決定自己出來單幹,做一個小包工頭。為了不讓外人覺察他年紀輕,他特地把胡子留長,並剃了寸頭。在一些老手的介紹下,他開始接一些小的工程,負責管理整個施工隊。

“我一開始以為(幹)包工頭是費體力,後來發現是費腦。”杜均浩回憶。為了趕工期,他一邊上學一邊監工。每天隻要一下課,他就買個包子當正餐,騎個車往工地跑。

“最狠的一次,5天我隻睡了3個小時。”他說。

緊繃的神經背後是一顆想盡早掙錢的心。“我也不知道掙錢是為了什麽,但掙錢就是會很爽,很安心。”杜均浩對南風窗說。



努力做康複訓練的杜均浩/圖源: 杜均浩~浴火重生

2024年7月8日,他接了單,替人組裝定製櫃。武漢的七月已經像火爐般炙熱,很少人知道這個年輕的安裝師傅想要證明自我的決心。那時的他,已經默默籌備考研,每天按計劃背單詞。

他想更深入地學習建築設計,將來創業開公司。

為了攢更多的錢來準備考研,那一天,他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次日淩晨1點。

入睡僅5個小時後,清晨6時,月租500元的合租房發生爆炸。

他成為其中沒逃出來的一位。

03

「杜均浩媽媽」

“就叫我杜均浩媽媽吧。”長了雙大眼睛、標致的瓜子臉卻無時無刻想打哈欠的女人說。從2024年7月9日開始,這位媽媽的一舉一動都在圍繞著兒子轉,長發變成光頭(為了植皮),光頭又變成短發。她成為壓力床上無法動彈的杜均浩的一切。

等到杜均浩能坐輪椅了,她又是他的腿。‍

兩個月後,他能走路了,她是他的手。因為在火海中試圖開門,他的手被門鎖燒傷,成為全身受傷最嚴重和最難恢複的部位。現在他的手指無法伸直用力,生活仍無法自理,吃喝拉撒需要靠父母。

我們第一次在飯館見麵時,低頭快速地扒飯的女人就是她。接下來就是抓緊跑到兒子的右手邊,她給還無法拿起筷子的兒子夾菜、喂飯,動作須緩慢,輕柔,又需要耐心,全程耗時四五十分鍾。

她叫熊華麗。“我是那種比較賢惠的,不是那麽強勢的人吧。”她說。火焰禍及這個三口之家之前,她經常在朋友圈裏透出知足常樂的幸福。

丈夫過生日,她發朋友圈,直白地表達:“曾經的大帥哥變成了油膩中年男,老公辛苦了,生日快樂。”一年母親節,她收到了兒子送的一支玫瑰,也覺得“意外地驚喜”。她喜歡烘焙,喜歡待在熱鬧的大家庭。在人生的前46年裏,她從來沒有照顧過危重病人。



杜君浩與母親熊華麗

現在必須要從頭學起。

在醫院裏,她去找身邊的護工學,學怎麽給燒傷病人按摩、拍背,減緩痛苦。醫生說,燒傷病人是所有病人裏最疼痛、折磨人的。現在,每天夜裏,杜均浩瘢痕感到刺痛的時候,熊華麗便起身給兒子拍背,哪裏疼拍哪裏,別的工具都不好使,一次就要大半個小時。

這樣的狀況,一晚上通常出現3-6次,她長期睡眠不足,白天哈欠連天。

“看到他很痛,就算睡得再熟,人就是再沒力氣,都要起來拍他。”熊華麗說。

2024年7月9日,她永遠記得,她接到兒子出事的消息後,腿一下子軟了。等到了醫院手術室,門口已經圍滿了人,老師、同學,都在門口等著。她跑上去,就隻想知道一個問題:孩子還活著嗎?輔導員說,送進去手術室時,他還會說話。



杜均浩在母親,老師的陪同下出門‍‍‍‍‍‍‍‍‍

好的,她放下心來了。

不曾想到,挑戰才剛剛開始。

醫生告訴他們,孩子重傷、情況危急,還請抓緊籌錢,治療費用預計要300萬。

等杜均浩被推出來後,她第一眼見兒子燒傷後的模樣,全身是黑黑的,留著膿和血,臉上長了好幾個很大的水泡,她連認都認不出來。做了幾場手術後,杜均浩全身都沒了皮膚,她看他就像一個“被剝了皮的兔子”,總忍不住落淚。

司法鑒定報告顯示,杜均浩全身有多處三級燒傷(燒傷程度最嚴重的一級),體表有大於90%的燒傷,還出現了膿血毒症等。

更難的在於燒傷後的創麵修複。特大麵積重度燒傷患者想要救治成功,麵臨的最大困難是,能否在有限時間內,利用殘存的極少量皮膚去修複麵積數十倍於此的深度燒傷創麵。這是被醫學界公認是燒傷患者能否存活的關鍵。



燒傷傷口的愈合階段

杜均浩僅剩未燒傷的頭皮、膝蓋都拿去修複創麵了。2024年9月開始,杜保兵和熊華麗每隔12-15天,就要給兒子捐獻頭皮,以及腰部兩側的皮。

杜保兵記得,每次植皮手術的麻醉過後,一到夜裏,他的頭就會像被鑿牆一樣疼痛。他不想吃止疼藥,隻能一圈一圈地在醫院外麵散步,一走就是一夜。

麻煩的是,幾次給兒子植皮後,兩人頭皮的質量都在下降。“越取(身體)越痛,越痛質量越差,感覺走路都是飄著,沒有力氣的。”杜保兵回憶。



杜保兵腰部兩側的皮

但更難的還在後麵,植皮以後,燒傷病人還要經曆可能的感染期。夫婦倆在燒傷科診室見過很多案例,患者一旦感染,很容易發燒,接著是心率和血壓狂飆,或者是引發各類並發症,導致死亡。而導致燒傷患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是打吊瓶時無意滴下的藥水,一旦碰到創麵,也會導致患者大麵積細菌感染。

去年11月,杜均浩也無法幸免於此,後背發生大感染,此前植的皮又完全失效了。那時,熊華麗和杜保兵全身已經沒有好皮可以捐給兒子,他們隻能叫來親戚,給兒子捐皮。

熊華麗記得,那次的感染期持續了20多天,杜均浩高燒不退,每天醒著的時候都在喊疼。

這是他此前從未有過的反應。過往在換藥時,他從來都是堅強應對,但感染期時,紗布一揭開,杜均浩全身血淋淋的,有時候疼得受不了了,他會開始大叫,“你們讓我去死吧,為什麽要我活著?”

夫婦倆一邊流淚,一邊小心翼翼照看孩子。但他們都堅定地認為,哪怕砸鍋賣鐵,“無論賣血還是賣腎”,他們都要全力保護小孩的生命。

“我隻要他活著,”熊華麗坐在出租屋吱呀作響的藤編床上說道,“隻要人活著就有希望。”

04

「官司」

希望是一點點出現的。

從某種程度而言,農村出身的杜保兵夫婦在很多方麵都很笨拙。互聯網浪潮下,他們不談會利用軟件的便利,不會打網約車,也不會在網上訂酒店。

他們所有的經驗來自於樸素的真實接觸,找律師也是找同縣城的人。走在偌大的武漢,杜保兵是全靠問路人來坐地鐵,坐著公交,找有責方拿錢,試圖保住孩子的性命。

但進展卻不盡如人意。杜保兵說,事發是因為室友李駿將電動車電池帶入室內充電,但杜家隻收到了室友方的1萬元賠償,也沒得到對方真誠的賠禮道歉。最早的醫療費用,都是靠著夫婦雙方幾次向親戚東拚西湊籌集的。



杜均浩一家三口合影

對方一直強調的理由是,自己家裏也窮,“沒錢賠”。據媒體報道,二人所在武漢城市學院的一位老師介紹,李駿也是農村家庭出生,父親已經過世,家中隻有母親,經濟條件同樣不好。

後來,實在無法借到錢、走投無路的杜家在互聯網上求助。那是2024年9月,杜保兵將孩子被燒傷的監控視頻放在了社交媒體上,很快引發社會的關注。他記得,9月的第一二周,社會捐款在他們的籌款鏈接上蹭蹭地往上漲,一天甚至能籌集50萬。靠著愛心人士的捐款,他們成功籌集了約290萬元的救命費。

救命費終於籌集到了,但對受害家庭的傷害卻還在繼續。



杜保兵收到的愛心捐款/圖源: 杜均浩爸爸杜保兵‍‍‍‍

據杜保兵回憶,2024年12月,室友家屬曾表示願意再支付5萬元,但要求杜家出具諒解書。他拒絕了。

杜均浩在接受采訪曾表示,最開始,自己沒有怪過室友,“覺得這畢竟是一場意外”。但是,“大學室友來看我的時候說,‘我真為你感到不值’,因為開學後他(指李駿)還在學校向同學借錢買了一台電腦,在寢室裏打遊戲。”

4月2日,該案刑事部分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李駿因涉嫌過失致人重傷被檢察機關起訴。

按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杜保兵得知,公訴人對該案量刑建議是1年8個月。



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

北京澤亨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刑辯律師秦瑩告訴南風窗,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主。而對於過失犯罪,隻有造成嚴重後果,比如致人重傷死亡、致重大公私財產損失才會刑事處罰。

由於主要責任人經濟能力賠付困難,2025年初,杜保兵同時在為民事訴訟奔走,主張出租電動車的商家、房東等共同承擔相應責任。

“我隻有兩個訴求,一是孩子能平穩得到治療,或者是能讓我們報部分醫保;二是有關責任人能盡快承擔相應的責任。”杜保兵說。

事發9個多月後,他依然沒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4月11日,案件民事部份訴前調解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啟動。起訴的對象包括杜均浩的室友、二手電動車租賃商、房東、二房東和三房東等六方責任人,案由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杜保兵透露,在長達5小時的案前調解中,有關責任方都在試圖撇清或者減輕自己的責任。最終,訴前調解多方未能達成一致。

一個擺在受害者之家的大難題又出現了。杜均浩靠著社會捐助成功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未來一兩年正處於疤痕恢複的關鍵期。據了解,在修複關鍵期,花費依然不菲,預計需上百萬元的費用。隻有在這段時間得到有效的治療,杜均浩才能恢複生活自理能力,今後有融入社會的可能。

但年輕小夥身體恢複的關鍵期,也是相關案件的審理期。關鍵責任人缺少賠付能力,相關責任人的賠付也仍在走法律程序。

秦瑩律師告訴南風窗,在刑事案件中,被告方沒有賠償能力的情況並不罕見。受害人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屬於救助對象的,可以提出國家司法救助,申請救助金。

不過,她也表示,“國家層麵(政策)確實現階段沒辦法完全覆蓋。可能這時最有效的是社會愛心的捐助了”。

05

改變的決心

杜均浩是幸運的,他們全家都這麽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大量的社會捐款,杜均浩可能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了。熊華麗常對兒子說,“有這麽多的好心人士在幫你。你看看有些人都沒手沒腳的,還是一樣地生活。我們是幸運的。”

即便如此,成功活下來的杜均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依然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被毀了。最嚴重的是在今年春節,他出院回家時,終於第一次開始認真照鏡子。

拆開紗布後,他的鼻子因為瘢痕增生,變得有些塌,臉頰兩邊壓出了兩道厚厚的疤。嘴巴也因為疤痕增生的緣故,四周黏連在了一起,導致他連張嘴都隻能打開一條小縫,無法大口吃飯、說話。

看到自己的真實模樣,他忍不住哭泣,覺得自己根本不像個人。熊華麗記得,春節期間,杜均浩每天都在大哭,他也拒絕和家族人吃團圓飯,怕自己嚇到小朋友。

“燒傷不比別的,燒傷病人的修複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在江西新餘的一名疤痕康複師說。她曾經曆煤氣爆炸後全身60%以上的燒傷,相比於多數疾病,燒傷的恢複周期漫長得讓人心碎。

為了控製疤痕生長,燒傷患者一般要全身穿加壓衣,一穿就是一年以上。“這就像用鋼筋水泥把整個人包裹在裏麵,又不透氣又很悶,人會很煩躁。”而對比於普通人的皮膚,嚴重燒傷患者沒有了毛細血管,連排汗的功能都會受阻,普通人在室外曬太陽感受到的三十多度,在燒傷患者感受到的就是六七十度。



燒傷患者需要全身穿加壓衣才能控製疤痕生長

總之,“疤痕就像鬼一樣,一直纏繞在你的身上”。

因為過程太漫長,另一名疤痕康複師鍾歡歡記得,一些燒傷患者很容易自我設限。

“一些燒傷病人很難走出來,是因為這個群體一般會在醫院裏待半年,甚至待一年以上,他們會逐漸覺得自己很困難,類似於‘我是個病人,我不能去做這些事情,我克服不了’。”

於是,鍾歡歡說,一個患者的意誌將決定修複期的狀況和最終成效。

杜均浩也記得自己有過這樣的時候。在武漢住院時,他經曆過“一直躺在床上,躺到死一樣的絕望”。出院後,他麵臨著與容貌焦慮、自我懷疑、病恥感等負麵情緒的鬥爭。

至於如何重拾對自我的信心,他記得,自己是在不斷調整預期和渴望改變中實現的。

最早,他“擔心自己身上會不會留疤,“但沒想到,我的正常功能還會受影響;以前擔心手上被截肢了很不好看,沒想到,我的手還會不靈活;我以為的不靈活,是無法做很精細的事情,但沒想到,我可能筷子都拿不了……”

一步步降低自己的預期後,他逐漸發現,竟然可以接受“糟糕”的自己了。

“後來就想著,以後要是自己能拿筷子就好了;要是能自己玩手機就好了。要是未來有一天把臉修複好,我可以自己出去旅遊一下就好了。”

這位22歲小夥子相信,未來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創業、像正常人一樣見同學、獨自旅行······這些都需要他振作起來——以前大學打暑假工時,他靠自己攢了幾萬元。因為想把掙來的錢花在刀刃上,他一直沒舍得出遠門旅遊,隻到武漢的江漢路逛了下商場。



5月,杜均浩拿起了麥克風,第一次在室外江邊唱歌‍

就像大學時健身減肥一樣,杜均浩發現,隻要他下決心往前走,忍住疼痛做康複運動,他就會走進一個“越練越想練”的良性循環。4月,即使需要忍受疤痕撕裂的劇烈疼痛,但他開始跑步、爬樓梯、伸手打拳。如果疼,那就大聲喊出來。

好事情似乎可以在努力中自然而然地達成。比如,4月,在一個飯桌上,他終於在“鋼筋水泥”的包裹下,哆哆嗦嗦地用右手舉起了不鏽鋼勺子。他的手指曾被截肢,手臂也被大量傷口與疤痕纏繞,但現在總算能抬起來一些了。相比之下,他的頭更靈活,於是他低下頭來往勺子處靠,終於往嘴裏塞下了米飯。

最近,他時常會想起,躺在醫院ICU病床上時,持續在做類似於電影《星際穿越》和外星人打架的夢。

以前每次打架都是他落敗。隻有一次,他終於夢到,自己把對手打贏了。

(李駿為化名。)

查看評論(3)

24小時熱點排行

近代最大規模纏鬥!125架戰機激戰1小時 38人喪命
快訊!梵蒂岡冒白煙 新教皇當選
散播假消息?印駁斥“巴擊落軍機”:拿舊照發文
川普對等關稅第一國!美國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
梅蘭妮亞人在哪?形同神隱 白宮生活區沒亮過燈…

24小時討論排行

沈陽將舉行紀念蘇軍“不朽軍團”遊行 中小學生也參加
普京和習近平發表聯合聲明譴責美國,強調中俄互信
印巴爆發近20年最嚴重衝突後,莫迪首次發聲
習近平告訴普京 麵對“霸權騷擾”他與俄羅斯站在一起
急轉彎?特朗普:對華關稅145%到頂了,要降
不減息!川普發文大罵鮑威爾:蠢材 什麽都不懂
奧特曼在國會承認:中美的差距確實越來越小
被拜登懟急眼,白宮怒批:他是國家之恥
特朗普19歲兒子最後一天上學,發福圓潤到沒脖子了
悠仁親王學術造假入讀名校,引爆日本皇室危機!
比爾蓋茨決定捐99%財產,卻沒準備給新女友留點
乘客突發急病,醫生為何選擇不救?
印度稱摧毀巴防空係統 遭嘲諷:派幾架陣風來查看
中又贏?巴基斯坦證實:使用J10戰機擊落印軍“陣風”
美商務部證實 川普將撤銷“拜登版”AI芯片出口禁令
普京停火3天?烏克蘭出動無人機就要俄勝利日難堪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室友電池爆炸燒傷的大學生,絕望深淵裏唱歌

南風窗 2025-05-08 23:44:15



室友電池爆炸燒傷的大學生,絕望深淵裏唱歌

作者 | 朱秋雨

發自江西新餘

編輯|向現‍‍很少有人預料到,一個22歲男孩,會在經曆了一場噩夢般的爆炸後,以這樣的方式重新出現在人們麵前。

那是他成年來第一次有母親陪伴的生日,身邊都是他近一個月內新認識的老師與朋友。4月15日,他在一家江西飯館裏難得開了葷,在一桌子的菜中間切了生日蛋糕,許下新一年的心願——“讓我出去走走、旅個遊吧”。

在此之前,他已經與這群人一起去KTV唱了歌。做手術時氣管被切過,唱到蕭敬騰《王妃》的“夜太美,盡管太危險”時,嗓子有點嘶啞了,但他知道,自己總歸是離不開音樂的。

如果沒有包裹著臉、上半身及下肢的醫用繃帶,還有從拖鞋露出的右腳上幾個硬幣厚的疤痕,一切看上去沒什麽異常。但偏偏,因為10個月前的一次電瓶充電爆炸事故,他全身90%以上的麵積燒傷。繃帶包裹住了他的身體。他經常半夜喘不過氣,差點以為自己要窒息死了,趕緊坐起來呼吸。

有人把他在KTV唱歌的視頻發在網上,火了,網友形容他是“蒙麵唱將”,“看到他,我們還有什麽理由不歌唱”。人們這時候才想起來,男孩名叫杜均浩,曾是武漢城市學院的大三學生。2024年7月9日清晨,他在熟睡時,因為室友帶上合租房裏充電的電動車電池爆炸被燒傷,一度性命垂危,7個多月處於危險狀態。



杜均浩在KTV唱歌/圖源:社交媒體截圖

災難降臨在湖北鹹寧農村的這個三口之家。為了讓杜均浩活下去,父親杜保兵疲憊得眼睛都凸起來了,每天隻能短暫睡3-4個小時。母親因為長時間照顧他,右手疼痛得很難抬起來。在愁霧之中,這家人同時相信奇跡、好人與愛的存在。

這遠不是一個勵誌的故事,而是關於一個善良的、手無寸鐵的農村家庭,在遇到重大變故時用多年來積累的堅韌與愛試圖渡過的故事。整個過程有著複雜的底色,悲傷、樂觀與幸運交織,但一切也如杜家所言,“隻要人活著,就有希望”。

01

出門

“你現在不一樣了,走路都健步如飛了。”

4月,在江西新餘的一間出租屋裏,空調溫度調得很低,“00後”小夥李洋拍著杜均浩的肩膀說道。

約在1個多月前,李洋幫著杜家夫婦,帶著全身被繃帶纏得像木乃伊一樣的杜均浩,來到這個紅白外牆的小區安頓下來,接著他又返回上海工作。他與杜均浩是初中同學,以前杜均浩腿受傷時,也是李洋背著他在學校上下樓的。



杜均浩與好兄弟李洋,在江西新餘街頭散步

外牆長了三角梅的小區看起來不舊,卻是步梯樓。新搬來的一家三口就住在最不起眼的車庫裏,隻有兩張床,父子倆擠著睡在一起。‍‍

這個車庫約20平米,因為太矮,牆麵經常滲水。當然,對於這個被意外捆住的家庭而言,住宿條件等等一切都不那麽重要,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在附近的一家私人診所,給杜均浩做疤痕修複治療。

一切源於10個多月前的火災。2024年7月9日淩晨6時,在武漢一家自建民房內發生爆炸。

監控視頻顯示,在該自建房三樓,一間房間首先發出起火的聲響,接著火光出現在走廊的監控視角裏。10秒後,杜均浩室友李駿率先從房間內跑出。

30秒內,李駿從走廊裏拿出了滅火器,返回門口。但濃煙越來越大,監控視頻也逐漸模糊。



火災當天監控視頻,圖為成功逃生的室友

唯一可見的是,房間原本開著的門關上了,李駿站在門口。1分鍾內,監控裏傳來屋內人員的大聲嚎叫,黑煙徹底將鏡頭擋住。

在房間裏的人,正是當時21歲的杜均浩。

事後消防鑒定書顯示,火災起因是鋰電池在充電過程中發生熱失控,引燃周圍可燃物。起火電動車電瓶,為室友李駿送外賣時租賃的。

杜均浩此前對媒體回憶,出租屋的門是老式向內開的防盜門,門關上後會自動反鎖。由於門已關上,他需要用手多擰兩圈,才能將門打開。而門鎖的溫度已經被火燒得很燙,擰開它的過程尤其艱難。

“我就是在多轉一圈的時候,屋內發生了爆炸。”他回憶。

杜均浩對南風窗回憶,醒來後,發現自己躺在ICU病床上,像電視裏演的火災患者一樣,“完了,我的第一反應是,肯定毀容了”。

但他很快發現,事情比他想得要嚴重得多。他想下床,發現“自己物理意義的被綁住。很突然,怎麽覺得被床綁住了?”他又悲傷地想起,自己養的15斤重的藍貓“肚兜”,也葬身火海了(肚兜此後被發現成功逃生,被人領養)。

司法鑒定報告顯示,杜均浩全身90%麵積燒傷,導致重傷一級。在事故發生後的7個多月裏,他一直在ICU和普通病房之間流轉,總共植皮12次,總算脫離生命危險。



杜均浩的診斷證明書

好兄弟李洋清楚地記得杜均浩的變化。在醫院時,杜均浩全身沒了皮膚,他經常看都不敢看。李洋曾問杜均浩,痛苦時是什麽感覺?“他說,希望自己一覺睡過去,永遠也別醒來。”

一個多月前,出院的杜均浩連路都走不好,疤痕撕扯著他的關節和神經,讓他長期隻能弓著背,很難直立。燒傷後,人的疤痕容易增生、變厚,將身體裏的筋膜層粘連,讓皮膚表麵被褶皺和硬塊爬滿,像老樹根一樣纏繞在身上。因為無止盡的瘢痕增生,他的脖子和下巴黏連在了一起,脖子都快看不見了。

但從這個剛滿22歲的同齡人身上,李洋也感到出乎意料的堅強。今年3月,他曾對當時走路吃力、帶著壓力頭套的杜均浩提出散步,沒想到對方爽快地答應了。兩個人緩慢地走到了附近的水果店買水果。隻是走出小區的距離,李洋已經感受到了路人灼人的眼光。

“總有些人喜歡一直盯著人看,很煩人。”李洋記得。



父親杜保兵與同學李洋在家樓道處。自從杜家出事後,兩人都在為杜均浩的未來忙碌擔心

來新餘做康複的一周後,杜均浩曾與康複師和病友一起,走進當地大型商場。他記得自己當時的緊張,“手一直都是抖的,坐在凳子上感覺如坐針氈,有一刻都想直接回家了”。

一旁的康複師安慰他:“沒關係,你隻要走過了這條路就好了。”

走著走著,他似乎感受到了“出走”的良性循環。腳步越走越輕盈,他開始要求自己每天走出家門。

但4月一次走進人群時,一個小孩看了他一眼,回頭和爸爸嘟囔:“爸爸,你看這個人,像鬼一樣,好可怕。”

“哇靠,聽完這句話,當時心態差點崩了。”杜均浩回憶。

“但是現在會想,(別人)愛看就看,愛看你就看回去。”他說。

“這就和打通關一樣,每過一關,我的內心就會竊喜。”

02

生計

在許多周圍人的印象裏,這個22歲的年輕人,是許多正麵形容詞的集合體。自立、陽光、會唱歌、講義氣、樂於助人……他的十六型人格(MBTI)是ENFP,被稱為“快樂小狗”屬性的人物。而且,他也比一般男生注重外表,2021年剛上大一時,他靠著毅力,成功減重了60斤。



杜均浩燒傷前的生活照

同學們在杜均浩燒傷後錄加油視頻,在結尾文案裏寫,“你是一個善良而強大的人,大家都很愛很愛你”。

從某種程度而言,家庭環境讓這位“00後”有著超乎常人的早慧與強大。2003年,他在湖北鹹寧農村出生。三年後,杜保兵與妻子與當時許多農村人一樣,決定漂流他鄉,出門打工。兩人先去了東莞,做服裝廠工人,2008年又來到了福建的紡紗廠,成為落紗工。

機器經常將人烘烤得通紅,室內沒有空調,也不能開風扇。杜保兵記得,經常有工人工作著工作著就中了暑,暈倒過去。為了不讓自己中暑,杜保兵說,他不敢上班喝酒,也不會喝冰飲料,體重長期維持在130斤。

但是,一年四季裏,他最喜歡夏天。這是因為,每到7、8月高溫天氣時,紡織廠經常有耐不住高溫而辭職的人。

這時候,正是他和妻子等“老實人”加班的好時節。每天8小時的班變成了12小時,他的工資也能升至4000多元。多的時候,杜保兵記得,他既當落紗工又當紡織工,一個月能拿8000多元。

拿到這些錢,夫妻二人都舍不得揮霍,每月保持生活費1000元。剩下的都留作兒子的學費、生活費,以及自建一棟房子的夢想儲備。



杜均浩父親杜保兵,事發後為兒子和生活到處奔走

兒子就這樣被放在了老家,由杜保兵二哥幫忙撫養。令夫婦倆都感到欣慰的是,盡管每次兒子與他們分開時都會大哭,但隻要回去上學,他又變成獨立、堅強的小孩。8歲時,杜均浩就學會了做飯,可以自己喂飽自己。

等到12歲時,杜媽媽回憶,一次他竟獨自給家裏親戚總計8個人,做了一桌子菜。“我很驚訝,這個菜感覺不是他自己做的一樣。當時感覺他特別成熟,同時更愧疚,好像也苦了孩子。”

隨著打工攢下了錢,加上考慮到兒子逐漸進入叛逆期,杜保兵夫婦從工作了11年的紡織廠回了老家。他們靠著每日加班12小時的日日夜夜,攢下了六七萬元,買下一個店麵,賣肉餡飽滿的大肉包子。

門頭是生機盎然的綠,店名叫“美好的早餐”。

生活並未隨著身份的轉變而從此高走。早餐店生意額未達預期。望著賬本上一天天的累積負數,兩人在2021年決定關了店。錢全都打了水漂。

早餐店的“夢”破碎後,夫婦二人也沒休息半天。杜保兵找了個鋼鐵廠的工作。7個月後他被裁,他就開始到田裏幫人打包大白菜,到工地裏做裝修,都是體力活。妻子後來考了張育嬰師的證。過去一年多時間裏,她就住在雇主家裏,替人帶孩子。

讓夫妻倆鬆一口氣的是,早餐店倒閉後,上了大學的杜均浩對父母展現出了極強的理解力。2022年放暑假時,大一的杜均浩主動拉著好兄弟李洋打暑期工——到工地搬磚。

工地一天有300元報酬,李洋記得,當時正值盛夏,兩人的任務是把200多斤的鋼筋搬運至板車,再拉至施工現場。

“純體力活,別想那麽多,幹就完事。”李洋記得杜均浩當時的“勸說”。

暑期幹了一個月後,學土木工程的杜均浩決定自己出來單幹,做一個小包工頭。為了不讓外人覺察他年紀輕,他特地把胡子留長,並剃了寸頭。在一些老手的介紹下,他開始接一些小的工程,負責管理整個施工隊。

“我一開始以為(幹)包工頭是費體力,後來發現是費腦。”杜均浩回憶。為了趕工期,他一邊上學一邊監工。每天隻要一下課,他就買個包子當正餐,騎個車往工地跑。

“最狠的一次,5天我隻睡了3個小時。”他說。

緊繃的神經背後是一顆想盡早掙錢的心。“我也不知道掙錢是為了什麽,但掙錢就是會很爽,很安心。”杜均浩對南風窗說。



努力做康複訓練的杜均浩/圖源: 杜均浩~浴火重生

2024年7月8日,他接了單,替人組裝定製櫃。武漢的七月已經像火爐般炙熱,很少人知道這個年輕的安裝師傅想要證明自我的決心。那時的他,已經默默籌備考研,每天按計劃背單詞。

他想更深入地學習建築設計,將來創業開公司。

為了攢更多的錢來準備考研,那一天,他從早上8點,一直工作到次日淩晨1點。

入睡僅5個小時後,清晨6時,月租500元的合租房發生爆炸。

他成為其中沒逃出來的一位。

03

「杜均浩媽媽」

“就叫我杜均浩媽媽吧。”長了雙大眼睛、標致的瓜子臉卻無時無刻想打哈欠的女人說。從2024年7月9日開始,這位媽媽的一舉一動都在圍繞著兒子轉,長發變成光頭(為了植皮),光頭又變成短發。她成為壓力床上無法動彈的杜均浩的一切。

等到杜均浩能坐輪椅了,她又是他的腿。‍

兩個月後,他能走路了,她是他的手。因為在火海中試圖開門,他的手被門鎖燒傷,成為全身受傷最嚴重和最難恢複的部位。現在他的手指無法伸直用力,生活仍無法自理,吃喝拉撒需要靠父母。

我們第一次在飯館見麵時,低頭快速地扒飯的女人就是她。接下來就是抓緊跑到兒子的右手邊,她給還無法拿起筷子的兒子夾菜、喂飯,動作須緩慢,輕柔,又需要耐心,全程耗時四五十分鍾。

她叫熊華麗。“我是那種比較賢惠的,不是那麽強勢的人吧。”她說。火焰禍及這個三口之家之前,她經常在朋友圈裏透出知足常樂的幸福。

丈夫過生日,她發朋友圈,直白地表達:“曾經的大帥哥變成了油膩中年男,老公辛苦了,生日快樂。”一年母親節,她收到了兒子送的一支玫瑰,也覺得“意外地驚喜”。她喜歡烘焙,喜歡待在熱鬧的大家庭。在人生的前46年裏,她從來沒有照顧過危重病人。



杜君浩與母親熊華麗

現在必須要從頭學起。

在醫院裏,她去找身邊的護工學,學怎麽給燒傷病人按摩、拍背,減緩痛苦。醫生說,燒傷病人是所有病人裏最疼痛、折磨人的。現在,每天夜裏,杜均浩瘢痕感到刺痛的時候,熊華麗便起身給兒子拍背,哪裏疼拍哪裏,別的工具都不好使,一次就要大半個小時。

這樣的狀況,一晚上通常出現3-6次,她長期睡眠不足,白天哈欠連天。

“看到他很痛,就算睡得再熟,人就是再沒力氣,都要起來拍他。”熊華麗說。

2024年7月9日,她永遠記得,她接到兒子出事的消息後,腿一下子軟了。等到了醫院手術室,門口已經圍滿了人,老師、同學,都在門口等著。她跑上去,就隻想知道一個問題:孩子還活著嗎?輔導員說,送進去手術室時,他還會說話。



杜均浩在母親,老師的陪同下出門‍‍‍‍‍‍‍‍‍

好的,她放下心來了。

不曾想到,挑戰才剛剛開始。

醫生告訴他們,孩子重傷、情況危急,還請抓緊籌錢,治療費用預計要300萬。

等杜均浩被推出來後,她第一眼見兒子燒傷後的模樣,全身是黑黑的,留著膿和血,臉上長了好幾個很大的水泡,她連認都認不出來。做了幾場手術後,杜均浩全身都沒了皮膚,她看他就像一個“被剝了皮的兔子”,總忍不住落淚。

司法鑒定報告顯示,杜均浩全身有多處三級燒傷(燒傷程度最嚴重的一級),體表有大於90%的燒傷,還出現了膿血毒症等。

更難的在於燒傷後的創麵修複。特大麵積重度燒傷患者想要救治成功,麵臨的最大困難是,能否在有限時間內,利用殘存的極少量皮膚去修複麵積數十倍於此的深度燒傷創麵。這是被醫學界公認是燒傷患者能否存活的關鍵。



燒傷傷口的愈合階段

杜均浩僅剩未燒傷的頭皮、膝蓋都拿去修複創麵了。2024年9月開始,杜保兵和熊華麗每隔12-15天,就要給兒子捐獻頭皮,以及腰部兩側的皮。

杜保兵記得,每次植皮手術的麻醉過後,一到夜裏,他的頭就會像被鑿牆一樣疼痛。他不想吃止疼藥,隻能一圈一圈地在醫院外麵散步,一走就是一夜。

麻煩的是,幾次給兒子植皮後,兩人頭皮的質量都在下降。“越取(身體)越痛,越痛質量越差,感覺走路都是飄著,沒有力氣的。”杜保兵回憶。



杜保兵腰部兩側的皮

但更難的還在後麵,植皮以後,燒傷病人還要經曆可能的感染期。夫婦倆在燒傷科診室見過很多案例,患者一旦感染,很容易發燒,接著是心率和血壓狂飆,或者是引發各類並發症,導致死亡。而導致燒傷患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即使是打吊瓶時無意滴下的藥水,一旦碰到創麵,也會導致患者大麵積細菌感染。

去年11月,杜均浩也無法幸免於此,後背發生大感染,此前植的皮又完全失效了。那時,熊華麗和杜保兵全身已經沒有好皮可以捐給兒子,他們隻能叫來親戚,給兒子捐皮。

熊華麗記得,那次的感染期持續了20多天,杜均浩高燒不退,每天醒著的時候都在喊疼。

這是他此前從未有過的反應。過往在換藥時,他從來都是堅強應對,但感染期時,紗布一揭開,杜均浩全身血淋淋的,有時候疼得受不了了,他會開始大叫,“你們讓我去死吧,為什麽要我活著?”

夫婦倆一邊流淚,一邊小心翼翼照看孩子。但他們都堅定地認為,哪怕砸鍋賣鐵,“無論賣血還是賣腎”,他們都要全力保護小孩的生命。

“我隻要他活著,”熊華麗坐在出租屋吱呀作響的藤編床上說道,“隻要人活著就有希望。”

04

「官司」

希望是一點點出現的。

從某種程度而言,農村出身的杜保兵夫婦在很多方麵都很笨拙。互聯網浪潮下,他們不談會利用軟件的便利,不會打網約車,也不會在網上訂酒店。

他們所有的經驗來自於樸素的真實接觸,找律師也是找同縣城的人。走在偌大的武漢,杜保兵是全靠問路人來坐地鐵,坐著公交,找有責方拿錢,試圖保住孩子的性命。

但進展卻不盡如人意。杜保兵說,事發是因為室友李駿將電動車電池帶入室內充電,但杜家隻收到了室友方的1萬元賠償,也沒得到對方真誠的賠禮道歉。最早的醫療費用,都是靠著夫婦雙方幾次向親戚東拚西湊籌集的。



杜均浩一家三口合影

對方一直強調的理由是,自己家裏也窮,“沒錢賠”。據媒體報道,二人所在武漢城市學院的一位老師介紹,李駿也是農村家庭出生,父親已經過世,家中隻有母親,經濟條件同樣不好。

後來,實在無法借到錢、走投無路的杜家在互聯網上求助。那是2024年9月,杜保兵將孩子被燒傷的監控視頻放在了社交媒體上,很快引發社會的關注。他記得,9月的第一二周,社會捐款在他們的籌款鏈接上蹭蹭地往上漲,一天甚至能籌集50萬。靠著愛心人士的捐款,他們成功籌集了約290萬元的救命費。

救命費終於籌集到了,但對受害家庭的傷害卻還在繼續。



杜保兵收到的愛心捐款/圖源: 杜均浩爸爸杜保兵‍‍‍‍

據杜保兵回憶,2024年12月,室友家屬曾表示願意再支付5萬元,但要求杜家出具諒解書。他拒絕了。

杜均浩在接受采訪曾表示,最開始,自己沒有怪過室友,“覺得這畢竟是一場意外”。但是,“大學室友來看我的時候說,‘我真為你感到不值’,因為開學後他(指李駿)還在學校向同學借錢買了一台電腦,在寢室裏打遊戲。”

4月2日,該案刑事部分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李駿因涉嫌過失致人重傷被檢察機關起訴。

按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規定,過失傷害他人致人重傷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而杜保兵得知,公訴人對該案量刑建議是1年8個月。



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

北京澤亨律師事務所創始合夥人、刑辯律師秦瑩告訴南風窗,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主。而對於過失犯罪,隻有造成嚴重後果,比如致人重傷死亡、致重大公私財產損失才會刑事處罰。

由於主要責任人經濟能力賠付困難,2025年初,杜保兵同時在為民事訴訟奔走,主張出租電動車的商家、房東等共同承擔相應責任。

“我隻有兩個訴求,一是孩子能平穩得到治療,或者是能讓我們報部分醫保;二是有關責任人能盡快承擔相應的責任。”杜保兵說。

事發9個多月後,他依然沒法得到想要的結果。

4月11日,案件民事部份訴前調解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啟動。起訴的對象包括杜均浩的室友、二手電動車租賃商、房東、二房東和三房東等六方責任人,案由為生命權、身體權、健康權糾紛。杜保兵透露,在長達5小時的案前調解中,有關責任方都在試圖撇清或者減輕自己的責任。最終,訴前調解多方未能達成一致。

一個擺在受害者之家的大難題又出現了。杜均浩靠著社會捐助成功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未來一兩年正處於疤痕恢複的關鍵期。據了解,在修複關鍵期,花費依然不菲,預計需上百萬元的費用。隻有在這段時間得到有效的治療,杜均浩才能恢複生活自理能力,今後有融入社會的可能。

但年輕小夥身體恢複的關鍵期,也是相關案件的審理期。關鍵責任人缺少賠付能力,相關責任人的賠付也仍在走法律程序。

秦瑩律師告訴南風窗,在刑事案件中,被告方沒有賠償能力的情況並不罕見。受害人符合國家司法救助條件、屬於救助對象的,可以提出國家司法救助,申請救助金。

不過,她也表示,“國家層麵(政策)確實現階段沒辦法完全覆蓋。可能這時最有效的是社會愛心的捐助了”。

05

改變的決心

杜均浩是幸運的,他們全家都這麽認為。如果不是因為大量的社會捐款,杜均浩可能連活命的機會都沒有了。熊華麗常對兒子說,“有這麽多的好心人士在幫你。你看看有些人都沒手沒腳的,還是一樣地生活。我們是幸運的。”

即便如此,成功活下來的杜均浩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依然覺得自己的人生都被毀了。最嚴重的是在今年春節,他出院回家時,終於第一次開始認真照鏡子。

拆開紗布後,他的鼻子因為瘢痕增生,變得有些塌,臉頰兩邊壓出了兩道厚厚的疤。嘴巴也因為疤痕增生的緣故,四周黏連在了一起,導致他連張嘴都隻能打開一條小縫,無法大口吃飯、說話。

看到自己的真實模樣,他忍不住哭泣,覺得自己根本不像個人。熊華麗記得,春節期間,杜均浩每天都在大哭,他也拒絕和家族人吃團圓飯,怕自己嚇到小朋友。

“燒傷不比別的,燒傷病人的修複是一個漫長且痛苦的過程。”在江西新餘的一名疤痕康複師說。她曾經曆煤氣爆炸後全身60%以上的燒傷,相比於多數疾病,燒傷的恢複周期漫長得讓人心碎。

為了控製疤痕生長,燒傷患者一般要全身穿加壓衣,一穿就是一年以上。“這就像用鋼筋水泥把整個人包裹在裏麵,又不透氣又很悶,人會很煩躁。”而對比於普通人的皮膚,嚴重燒傷患者沒有了毛細血管,連排汗的功能都會受阻,普通人在室外曬太陽感受到的三十多度,在燒傷患者感受到的就是六七十度。



燒傷患者需要全身穿加壓衣才能控製疤痕生長

總之,“疤痕就像鬼一樣,一直纏繞在你的身上”。

因為過程太漫長,另一名疤痕康複師鍾歡歡記得,一些燒傷患者很容易自我設限。

“一些燒傷病人很難走出來,是因為這個群體一般會在醫院裏待半年,甚至待一年以上,他們會逐漸覺得自己很困難,類似於‘我是個病人,我不能去做這些事情,我克服不了’。”

於是,鍾歡歡說,一個患者的意誌將決定修複期的狀況和最終成效。

杜均浩也記得自己有過這樣的時候。在武漢住院時,他經曆過“一直躺在床上,躺到死一樣的絕望”。出院後,他麵臨著與容貌焦慮、自我懷疑、病恥感等負麵情緒的鬥爭。

至於如何重拾對自我的信心,他記得,自己是在不斷調整預期和渴望改變中實現的。

最早,他“擔心自己身上會不會留疤,“但沒想到,我的正常功能還會受影響;以前擔心手上被截肢了很不好看,沒想到,我的手還會不靈活;我以為的不靈活,是無法做很精細的事情,但沒想到,我可能筷子都拿不了……”

一步步降低自己的預期後,他逐漸發現,竟然可以接受“糟糕”的自己了。

“後來就想著,以後要是自己能拿筷子就好了;要是能自己玩手機就好了。要是未來有一天把臉修複好,我可以自己出去旅遊一下就好了。”

這位22歲小夥子相信,未來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做,創業、像正常人一樣見同學、獨自旅行······這些都需要他振作起來——以前大學打暑假工時,他靠自己攢了幾萬元。因為想把掙來的錢花在刀刃上,他一直沒舍得出遠門旅遊,隻到武漢的江漢路逛了下商場。



5月,杜均浩拿起了麥克風,第一次在室外江邊唱歌‍

就像大學時健身減肥一樣,杜均浩發現,隻要他下決心往前走,忍住疼痛做康複運動,他就會走進一個“越練越想練”的良性循環。4月,即使需要忍受疤痕撕裂的劇烈疼痛,但他開始跑步、爬樓梯、伸手打拳。如果疼,那就大聲喊出來。

好事情似乎可以在努力中自然而然地達成。比如,4月,在一個飯桌上,他終於在“鋼筋水泥”的包裹下,哆哆嗦嗦地用右手舉起了不鏽鋼勺子。他的手指曾被截肢,手臂也被大量傷口與疤痕纏繞,但現在總算能抬起來一些了。相比之下,他的頭更靈活,於是他低下頭來往勺子處靠,終於往嘴裏塞下了米飯。

最近,他時常會想起,躺在醫院ICU病床上時,持續在做類似於電影《星際穿越》和外星人打架的夢。

以前每次打架都是他落敗。隻有一次,他終於夢到,自己把對手打贏了。

(李駿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