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源:視覺中國
北京時間5月6日,OpenAI宣布,公司將繼續由非營利組織控製,現有營利性實體將轉變為一家公共利益公司,而非營利組織將控製該公共利益公司,並成為其重要持股方。
而就在前幾日,OpenAI CEO薩姆·奧特曼(Sam Altman)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了一張與微軟CEO薩提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合照,並配文稱他們正在討論一些最新進展。評論區中,納德拉回複道:“今天很高興見到你,我很喜歡新辦公室。”

圖源:奧特曼的X
回溯過去六年,微軟投資了OpenAI這家公司超130億美金;而微軟則因為與OpenAI的深度綁定,被視為一家有想象力的老牌科技公司,甚至一度登頂全球市值之最。
奧特曼曾稱,OpenAI與微軟是“科技界最強的合作關係”。在雙方關係最親密的時期,納德拉每天會給奧特曼發五到六條短信,而奧特曼也都會一一回複。
不過,據外媒4月29日報道,這段“矽穀聯姻”如今陷入了困境。熟悉雙方關係的人士透露,兩位CEO在微軟提供給OpenAI的算力、OpenAI給予微軟使用其模型的權限,以及OpenAI是否很快能開發出通用人工智能(AGI)等問題上,矛盾日益加劇。
與此同時,納德拉將提升ChatGPT的競爭對手——微軟自研的AI大模型Copilot的銷量和使用度列為重點,並於去年聘請了一位AI大牛,秘密啟動了新模型的研發。
據外媒報道,現如今,奧特曼和納德拉之間的短信交流也減少了,他們更多是通過已安排好的每周電話會議溝通。
微軟正降低對OpenAI的依賴風險
奧特曼和納德拉的合作始於2018年的夏天,當時雙方在一場年度會議的樓梯間相遇。據奧特曼透露,他僅用了5分鍾時間,便向納德拉介紹了OpenAI的籌資計劃。
一年後,微軟向OpenAI投資了10億美金。這筆投資也使微軟獲得了OpenAI技術的獨家使用權,並成為其唯一的雲服務提供商。
OpenAI於2022年11月推出其劃時代的產品——ChatGPT。2023年初,微軟再次注資100億美金,使OpenAI具備從微軟租用數據中心訓練新模型的能力。同年11月,奧特曼被董事會短暫罷免,納德拉主動提出願意聘用他。
據外媒報道,這一事件在OpenAI內部被稱為“意外插曲”。但對於納德拉而言,這一插曲提醒他必須為微軟對奧特曼及OpenAI的依賴製定“備選方案”。
後來,納德拉招募了穆斯塔法·蘇萊曼(Mustafa Suleyman),其為穀歌DeepMind的三位聯合創始人之一。
蘇萊曼19歲牛津大學輟學,2010年和兩位好友共同創辦了DeepMind,後於2014年被穀歌收購。2019年,蘇萊曼完全退出了DeepMind,開始負責穀歌AI相關工作。2022年,他又離開穀歌創辦了人工智能創業公司InflectionAI。
最終,微軟花6.5億美金成功讓蘇萊曼以及旗下Inflection的同事一起加入公司。據知情人士透露,蘇萊曼著手打造一個大語言模型,目標是與當時OpenAI已發布的最先進模型GPT-4媲美。
不過,該項目起步不順。一次早期訓練測試顯示,構建一個可與OpenAI媲美的模型比預想中更為困難。
但據最新消息,蘇萊曼團隊目前已開發出代號為“MAI”的AI模型家族,在內部基準測試中展現出與OpenAI和Anthropic等行業領導者產品相當的性能。此外,他們還在開發ChatGPT -o1類的“推理模型”。
而微軟已經開始嚐試將這些MAI模型替換掉Copilot中的OpenAI模型,並考慮在今年晚些時候以API形式發布MAI模型供外部開發者使用。
“微軟不能隻依賴OpenAI技術,否則可能會被甩在後麵,”投資銀行D.A. Davidson分析師吉爾·盧裏亞(Gil Luria)表示,“這是一場真正的競賽,而OpenAI可能不會贏。”
另外,微軟已開始多元化其AI供應鏈。在蘇萊曼的指導下,微軟正在測試來自Anthropic、xAI、DeepSeek和Meta等公司的模型,作為Copilot的潛在替代品。而這種“多廠商”戰略旨在降低對OpenAI的依賴風險。
OpenAI也開始“去微軟化”
而據外媒報道,OpenAI與微軟之間的重要矛盾之一還集中在雙方雲計算合作協議上。
作為OpenAI的最大投資方,微軟掌握著OpenAI模型訓練的算力“命門”——OpenAI的大部分電力和數據中心算力均由微軟提供。根據合同,微軟不僅是OpenAI的獨家雲服務器供應商,還是唯一獲準向雲計算客戶轉售OpenAI模型的公司。
目前,微軟已向OpenAI投入超過130億美金,獲得其20%的股權,並有望獲得未來最高達920億美金的利潤。旗下Azure是OpenAI的獨家雲服務提供商,年支出費用超過10億美金。
此外,微軟可以使用OpenAI開發的所有技術,並將其集成到產品Copilot中;Azure則壟斷了OpenAI模型向雲計算客戶的轉售權,並向OpenAI支付20%的收入。OpenAI則負責訓練新模型(包括GPT-4、Sora等),並通過ChatGPT訂閱和銷售API獲利。
伴隨著OpenAI算力需求的不斷攀升,奧特曼持續向微軟索要更多資金和計算資源,但自2023年下半年起,微軟對OpenAI的要求變得敷衍。其表示,已經提供了所能提供的一切,並且已經放寬了排他性條款限製。
OpenAI對此不滿,認為微軟難以滿足其服務器需求。此後,奧特曼開始尋找新的資方。他頻繁訪問了中東國家,與沙特、阿聯酋等國的主權基金洽談合作。
2024年,奧特曼與孫正義合作開發AI芯片。同年10月,OpenAI完成了66億美金的融資,投資方包括Thrive Capital、英偉達、阿聯酋主權財富基金和軟銀等。盡管微軟也投入了5億美金,但已不再占據主導地位。
此外,奧特曼繞過微軟直接推銷OpenAI的服務類產品。知情人士透露,他在推介活動中強調,企業與OpenAI團隊直接合作可以獲得最新模型和更多定製AI產品的機會。
今年1月,奧特曼與特朗普、孫正義和拉裏·埃裏森(Larry Ellison)在白宮宣布成立“星際之門”合資公司,總投資預計高達5000億美金。該項目與奧特曼原本希望與納德拉合作的計劃相似,但當時納德拉正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
據知情人士稱,微軟和OpenAI曾磋商一項數據中心項目,但在奧特曼短暫罷免後,微軟擱置了該項目。
OpenAI宣布,到2030年,軟銀主導的“星際之門”數據中心將支持其四分之三的算力需求。在未來幾個月400億美金融資中,軟銀將至少投入300億美金,其中近一半將用於“星際之門”項目。
此外,OpenAI預計今年的公司營收將是去年的兩倍多,從37億美金增至125億美金以上,其中三分之一來自軟銀對AI智能體工具的支出。
AGI究竟何時能實現
微軟與OpenAI的這種疏離,是一種必然。雙方公司之間的另一主要矛盾點在於:OpenAI究竟何時能實現AGI?
根據OpenAI與微軟之間的協議,一旦OpenAI成功開發出AGI,其董事會便有權重新調整與微軟的合作關係。
奧特曼雖多次宣稱OpenAI離實現AGI還有一定距離,一兩年內無法做到,但同時他又認為 “AGI的到來將比大多數人預期的早”。在奧特曼看來,行業已經觸及“已知的未知”,總體方向是明確的,現在需要的是快速推進。
據知情人士透露,在私下閉門談判中,微軟的談判代表向OpenAI表示,目前的技術距離實現AGI還相差甚遠。此前,納德拉在一檔熱門播客節目中駁斥了有關AGI裏程碑的炒作,認為這種說法毫無根據,隻是在玩弄基準測試。
納德拉認為,AI的發展不應過度追求AGI裏程碑。
去年12月,有外媒曝出一份“秘密協議”,稱當OpenAI開發出能夠產生至少1000億美金利潤的AI係統時,即標誌著AGI時刻的到來。不過,文件同樣規定,AGI的實現還需要由OpenAI董事會依據“合理裁量”做出判斷。
事實上,OpenAI目前仍處於虧損狀態。
一方麵,自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伊爾亞·蘇茨克維(Ilya Sutskever)離開後,外界就對OpenAI缺乏技術靈魂人物表示擔憂。而且,幾乎每個月都有技術型人才宣布主動離職,有的投身其他公司,有的選擇創業,還有的回歸學術。
另一方麵,從去年年底OpenAI連續十二日的直播活動來看,其並未公布如前作一樣驚豔的模型作品(唯一發布的o3模型還被爆出存在作弊刷分行為),這讓人們開始懷疑OpenAI是否已江郎才盡。
外媒分析指出:年初DeepSeek的突然崛起,更是讓OpenAI有點手忙腳亂。
盡管ChatGPT 4o模型在圖片生成方麵引領了一波“吉卜力風格”的熱潮,但這承載不了人們對AGI的熱望。AGI仍未實現,但微軟與OpenAI卻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