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鳴再次強調,自己沒有敲詐王思聰,隻是跟他要了200萬而已,近日,網紅黃一鳴在最新的直播中再次語出驚人,針對此前與王思聰之間的風波進行“澄清”,她表示自己從未訛詐過王思聰。
並稱:“如果要訛詐,最起碼要一個億,我隻要兩百萬而已。”她解釋,這筆錢包括她的上學費用,以及養孩子的支出,雖然她的語氣輕描淡寫,甚至帶有幾分調侃,但這番話一出,瞬間點燃了輿論的火藥桶。
對於普通人來說,“兩百萬”已經是一筆相當巨大的數額,而在黃一鳴口中,這卻被包裝成“理所應當”的請求,甚至對比之下顯得“很便宜”,更令網友質疑的是,她的這番話反而坐實了此前關於“以孩子為籌碼向王思聰索要撫養費”的傳聞,隻是她試圖將之合理化,用“上學”和“生活成本”來淡化其行為的性質。
她或許想表達一種“我並不貪心”的邏輯,但公眾聽到的卻是赤裸裸的利益計算,這種在直播間輕鬆拋出的“要價式表白”,既削弱了事件的情感基礎,也放大了權力與資源不對等下的倫理問題,一個生命的誕生本應是兩人共同承擔的責任,而不是變成一個流量敘事中的討價還價籌碼。
王思聰雖身為公眾人物,身家顯赫,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必須接受以輿論為武器的“公開討債”,同樣的,黃一鳴作為孩子的母親,當然有權為孩子爭取合理的生活保障,但問題的關鍵在於方式和姿態,當“養孩子”的責任變成了對話語權的操控,當兩百萬被拿來當成“比敲詐還體麵”的證明時,整件事便失去了應有的理性和尊重。
這起風波不僅是一次網紅與富二代的對峙,更是社交媒體時代關係與利益博弈的縮影,在直播間裏、鏡頭之前,真相與情感越來越被流量邏輯吞噬,爭議反而成了最大的資本,黃一鳴的言論,或許短期內贏得了關注,但也讓人反思:在無止境的曝光和自我炒作中,底線和尊嚴是否正在被一點點消耗?
輿論的目光終將移開,但孩子的成長、當事人的選擇、公眾的認知,卻會被這些片段永久地打上烙印,你覺得,這樣的“公開討債”行為,真的合情合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