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沸沸揚揚的中日友好醫院肖醫生和董小姐事件,大家都了解嗎?
起因是中日友好醫院肖飛的妻子遞交了一封舉報信,裏麵詳列了肖飛婚後出軌多名女性、出軌規培醫生董襲瑩、幫董在醫院違規操作、拉著董離開手術室扔下手術台上的病人40分鍾等惡劣事件。

肖醫生倒是手術室衝冠一怒為紅顏了,我要是在場護士和麻醉台上的病人,是真得麻了……這種人也能配叫醫生嗎??這是人幹的事嗎??
隨後大家順著這名出軌對象董襲瑩開挖,發現更驚人的內幕都在她這啊!

網上輿論已經從普通的出軌討論,變成對教育公平甚至醫生輕視患者生命安全的質疑,事情非常錯綜複雜,我深扒了一下董醫生的學術之路,這就給大家梳理下!
1、董醫生的速通學醫路
在協和官方通稿中,董小姐是作為優秀案例出現的。哥大經濟學本科、4+4醫學試點班、畢業成為協和醫學博士,名校海歸+協和博士光環拉滿!但深挖一下發現根本經不起深挖啊!

董襲瑩的本科是哥倫比亞大學巴納德學院經濟學專業。哥大確實是世界頂級名校,巴納德學院也是哥大旗下的學院。網上有說這是三本野雞學院,但我查了下它在全美211所文理學院的排名第14名,其實也不錯的。但招生門檻確實低於哥大主校,不能以哥概全。

其次是讓學經濟的董小姐、變成醫學博士的4+4醫學試點班。
這個是協和推出的改革試點班,針對本科不是醫學專業的同學,經過錄取後你學4年醫,出來就是協和醫學博士了。這個製度是為了將多學科基因融入醫學界。不過看介紹大學也得對生物、化學有學科基礎,不知道董小姐學經濟時有沒有學到。

招生條件我從截圖了官網,大家可以自行對比你能不能上。

這裏還有一個疑惑,董小姐是2019年入學協和4+4,我去翻了下2019年的U.S. News文理學院排名,巴納德學院僅排名25?可能每年的入學要求也各不相同吧。

關鍵董醫生學得咋樣呢?她2019年到2023年在協和經曆了4年醫學博士培訓,普通醫學生動輒8年或者5+3+4共計12年的學醫路,她4年就走完了,還包括疫情時期,不知道她學醫上不上網課。
而神奇的是,她的博士論文開篇寫的是婦科影像相關

博士論文的指導導師是骨科大拿

學位是內科博士

還是膀胱癌臨床實踐指南的一作

此外根據前麵爆料,她現職為泌尿外科住院醫師。真是一位跨學科領域的複合型人才啊!而這一切的成就,她隻用了4年時間,這才是真正的天降神童吧,華佗扁鵲加在一起都不如她。
2、董醫生的學術成果一覽
深挖董醫生的學術成果,也是歎為觀止。我找到了董醫生的博士畢業論文,細看了一下我都快崩潰了。
整個博士論文一共就三章啊?我本科論文都比這個長!一般博士論文第一章緒論,二三四五章是具體工作,第六章是結論與展望。董博士隻用三章,加上開頭致謝獨創性聲明使用授權書一共61頁就搞定了?!

再細看,她先用12頁講完了宮頸癌檢測成果,再用17頁講完了乳腺癌的骨轉移成果,其實她的博士論文部分到這29頁就完結了!後麵就是參考文獻了!
後麵那個16頁的第三章,是一個英文綜述,並不是她的科研成果。我不太了解醫學領域,是醫學博士論文固定就有這麽個環節,還是說不加這個綜述的話論文打印出來的厚度不足以在書脊上寫題目?
我看著我那139頁的博士論文嘴都氣歪了。

而這篇她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了《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on bladder cancer 》也很有趣。董襲瑩作為一個2023年5月才畢業的學生,在同年的五月,居然就成為了這篇膀胱癌臨床實踐指南的一作。對董小姐來說,真是一個豐收的五月啊!

凡是寫過論文的,都明白一作在眾多作者中的份量!那董具體做了什麽呢?作者貢獻部分寫的是,董承擔了翻譯工作,甚至她的翻譯還不是獨立完成的,後麵還跟著倆人…

這就名列一作了?好家夥所有翻譯軟件AI工具都有資格給一作了吧?這種拿一作方式我隻敢在做科研狗美夢時暢想過…
看到這,一個在美四年經濟學學成歸來,四年速成頂級醫學博士研究成果遍布婦科骨科內科膀胱癌的天才醫學生形象,已然立住。

3、董醫生的超強醫院特權
畢業後,董醫生又在醫院享受超強特權。根據舉報內容,她本來應該從胸外科轉到脊柱外科,但不想轉。於是肖飛醫生和骨科教秘打招呼,被拒。她又通過個人關係,聯係了兩位主任達到目的。這背景和實力,令人歎為觀止!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和肖飛大吵的麻大夫還是盤尼西林的樂隊成員。白天行醫對抗業內黑幕,晚上還能玩樂隊,好強!

在手術台上,董因為和護士起爭執,肖飛直接帶著董離開手術台40分鍾,還好有一名格格巫護士不卑不亢,據理力爭!很剛很頂!

這位肖飛醫生,是不是把自己帶入什麽醫學霸總了啊?綜合看來,把病人晾在手術台、多次出軌、幫董進行違規操作、還想搶原配房子撫養權…這人真是集所有渣於一體,醫德和個人道德都極其低劣的水平。
董醫生的“注水”學醫之路,令人觸目驚心。如果專業能力不足者竟能一路綠燈,躋身國內頂級醫院的手術台,這不僅是對寒窗苦讀數十載的醫學生的羞辱,是對熬夜加班、連口熱飯都吃不上的規培生的踐踏,更是對無數在科研與臨床中掙紮求生的博士生群體的不公。
而最不可容忍的是——這是對患者生命的極端漠視。
希望關於整件事能有更加明確的調查結果,別讓討論止步於討論。
別讓討論止步於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