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局現今高調向公眾宣傳要重視國家安全及反間防諜意識。微信公眾號“國家安全部”周日發文稱,境外間諜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從事各類危害我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並指包含“偵探、學者、商人、遊客、戀人、記者、簽證官、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等各類身份都可能是境外間諜。

中國國家安全部發布“揭露間諜的N副麵孔”文章作出上述表示,並稱“境外間諜可能就隱藏在我們身邊,利用各種身份偽裝和話術陷阱,精心編織騙局,從事各類危害我國家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
上述職業,中國國家安全部以“不調查的偵探、不研究的學者、不營業的商人、不觀光的遊客、不走心的戀人”稱之,並指“除了以上幾副麵孔,境外間諜還可能偽裝成記者、簽證官、非政府組織工作人員等各類身份,利用各種手段搜集我國家秘密、危害我國家安全”。
就“不調查的偵探”,文章指,“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會打著學術交流、科研合作的旗號,頻繁出入高校、科研院所,以經濟利益誘惑或許諾提供學術、生活上的便利,實施策反活動,進而套取我國敏感信息和核心技術”,要求“對突然接近、異常熱情的境外背景‘學者’要保持警惕,決不能擅自透露涉密信息,嚴禁攜帶涉密資料參加境外學術活動”。
就“不營業的商人”,文章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會偽裝成‘實力雄厚’的商人,以投資、合作等為幌子攀拉我重要敏感企業或機關公職人員,利用金錢誘惑、感情拉攏等手段實施策反,進而搜集我重點領域情報”,要求“對主動示好、承諾高額回報的‘商業夥伴’要提高警惕,不要被利益蒙蔽雙眼,更不要在商務活動中泄露國家秘密和敏感信息”。
對“不觀光的遊客”,文章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會以參觀旅遊、探親訪友為名進入我境內,以對中國自然風光和地理環境感興趣為由,自行或誘使境內人員進行非法測繪、現場觀搜等活動”,要求“對在軍事禁區、敏感地區附近徘徊、拍照,特別是攜帶高精度測繪設備作業的‘遊客’,要保持警惕,及時向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可疑情況”。
對“不走心的戀人”,文章稱,“境外間諜情報機關人員會以‘誌同道合、興趣相投’的異性好友為偽裝,假借‘戀愛’名義接近我赴外留學生或實施網絡勾連,發展成為戀人關係後實施策反活動”,要求“對異常熱心、殷勤的境外異性‘朋友’或‘網友’要注重篩查和防範,不要被甜言蜜語迷惑頭腦,不要隨意對交往對象泄露涉密敏感信息”。
無獨有偶,美聯社上月援引知情人士報導稱,美國政府已禁止駐華公務人員及其家屬,以及擁有安全許可的承包商與中國公民發生任何戀愛或性關係。該政策於今年1月拜登政府的駐華大使伯恩斯離開中國前不久開始實施。報導指,盡管一些美國機構已對此類關係製定了嚴格規定,但自冷戰以來,公眾從未聽說過一刀切的“不交往”政策。美國駐其他國家的外交官與當地人約會甚至結婚的情況並不罕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