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打工人的節日;搞錢,打工人的標簽。對普通人來說,到底哪些新職業還有“掘金”的空間?《財經天下》特別策劃了“黃金打工人”專題,將目光聚焦在五大新職業群體身上,通過他們的故事,來呈現一些新的就業趨勢觀察。本篇講述的是一群收納師的故事,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正在撕掉“家政阿姨”標簽,成為撬動懶人經濟與情緒消費的新杠杆。
01、推開囤積者的門:蟑螂屋和三輛金杯車
“收納是一麵鏡子,能照見不同人的悲喜。”北京收納師郭利敏是收納品牌“居所空間”的主理人。這五年來,她透過收納行業這扇窗戶,窺探到客戶的人生百態。
向郭利敏尋求幫助的,大多數是物品囤積者。他們中的一部分人,是電商經濟時代下的新一代消費者。在精準推送和滿減機製的誘惑下,這類人不停地買買買,卻沒有學會斷舍離。或者也可以說,他們不願斷舍離,也懶於斷舍離。
令郭利敏記憶猶新的是北京順義的王思家,這也是郭利敏最“恨鐵不成鋼”的客戶。那是一間80多平方米的兩居室,它的主人卻沒有善待它,打開門的一刹那,郭利敏就被驚呆了。
客廳茶幾上的煙灰缸裏,煙頭堆成了小山。廚房和廁所裏,都飄著難聞的味道。次臥的高低床上堆滿了衣服和雜物,孩子周末回來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而郭利敏團隊試圖清理遊戲桌時,甚至有蟑螂從鍵盤縫隙竄了出來。

▲郭利敏服務客戶的家在整理前的麵貌
他們怎麽把日子過成了這樣?“東西太多,又不勤於整理。每次找不到東西,就直接買新的。”郭利敏告訴《財經天下》,孩子的T恤,他們一次性會買十件,一件穿完之後,就放到另一邊,再拿新的穿。屋子裏一半是衣服,有的甚至吊牌都沒摘下來。
郭利敏發現,在她服務的消費者中,月收入1萬~3萬元的家庭,更易陷入囤積旋渦。他們既沒有底層“夠用就行”的務實,又缺乏頂層“舊了就換”的底氣。郭利敏也服務過不少高端客戶,相對普通家庭而言,他們已將整理收納師納入日常管家體係。
一位在北京買了上下兩層樓的客戶,就經常找郭利敏整理收納。“他們家也愛購物,有一個專門的房間當倉庫,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被各種物品填滿,受不了的時候,他們就會找我過去。”
在曾遠赴日本、係統性學習收納的南京收納師大璐璐看來,物品囤積是心靈層麵的原因,不少成年人內心的不安全感,需要靠各種各樣的物品來填充。“隻有不停囤積物品,他們的精神才有充實感。”
比如因情感創傷而導致空間失控的林嵐。郭利敏第一次來到林嵐家,被屋子裏麵的局麵震驚到了。“無處下腳,蟑螂如果去他們家都沒地方待。”120多平方米的屋子裏,有未拆封的快遞箱築起的“城牆”,有散落床底的過期的減肥藥.....
林嵐將斷舍離的“重任”交給了郭利敏。因在婚姻中患得患失等多重原因,林嵐成為一個重達210斤的抑鬱症患者。她變得非常愛購物、愛囤積物品,還經常一個人待在家裏,能夠三天三夜不說話、不吃飯。
最痛苦的時候,林嵐開著車想去輕生。找到郭利敏團隊時,林嵐開始慢慢走出來,她也成功減重至190斤。“她向我們傾訴她的經曆,找我們是想跟過去告別,開啟全新人生。”郭利敏團隊在幫助林嵐斷舍離後,花了整整三天時間清出塞滿三個金杯車的雜物。
當最後一車垃圾被拉走時,剛下過雨後的空氣裏,彌漫著濕潤泥土的味道,然後隨風飄進了林嵐的屋子。“她說自己很久沒聞到這個氣味了。”郭利敏至今還記得林嵐的那個高興勁兒。從某種程度來講,“我們也是心理治愈師”。
整理收納師們確實治愈著一些囤積物品的客戶。2025年3月的一天,上海收納師張楓第一次來到周家進行預采。一對50後父母囤積著自己那個時代的“安全感”,原本南北通透的兩室一廳,被堆滿的物品擋住了陽光。
他們的女兒,想用極簡主義對抗原生家庭的窒息,於是找到張楓團隊。兩天時間裏,張楓團隊從壁櫥深處翻出不少老物件,比如從床底掏出印著“上海牌”的餅幹鐵盒,從衣櫃裏側清出發黴的的確良布料。當最後一車“曆史”被搬走時,濕了眼眶的女兒向張楓團隊感歎道:“原來陽光真能照進地板。”
張楓見證過形形色色囤積者的人生:有金融精英在地下室囤積幾百雙限量球鞋,有退休教授用過期藥品築起“堡壘”......這些囤積者不僅是整理收納師最重要的目標客戶,他們也托舉起整理收納師的搞錢人生。
自2017年在中國興起,2021年被人社部首次作為家政服務新工種公示以來,截至2023年,已經有7萬多名收納師接受過職業培訓。他們中不少人,已在收納行業賺到錢。其中,有一部分收納師實現了月入10萬+、年入上百萬元的夢想,比如郭利敏和大璐璐。
02、中途轉行收納師:年入上百萬元的生存法則
將時鍾撥回至2020年春天。28歲的郭利敏蜷縮在北京出租屋裏刷著社交軟件,偶然間看到“日入過萬收納師”的帖子。整理能賺錢?這個發現,擊碎了幹不完的家務給這個年輕全職媽媽帶來的窒息感。
在一家收納學校經過係統培訓後,曾有過7年會計工作經驗的郭利敏,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從0元工資的實習起步,到時薪80元的疊衣工,再到帶隊日賺千元的領隊,郭利敏僅用一年半的時間,就完成了三次躍升。
2022年,自主創業成立居所空間後,郭利敏的收入在2023年開始呈現指數級增長。這一年,收納行業需求激增,一線城市高端訂單或垂直領域專家時薪達300~600元,行業規模呈爆發式增長。在抖音、小紅書等平台的曝光下,2023年美團“上門收納”搜索量同比上漲109%。
郭利敏的業務構成主要有幾方麵:普通全屋整理、一站式搬家服務,客單價一般為幾千到幾萬元,高端全屋整理則是幾萬到十幾萬元.....2024年,每月二三十個訂單量下,居所空間的年營收突破百萬元,郭利敏賺錢的夢想就此實現。
大璐璐曾是一家進出口貿易公司的打工人。職場的壓力、上班的內耗,讓大璐璐不堪重負。2021年,決定自己創業的大璐璐,選擇了整理收納這個賽道,這個職業相對自由一些。為此,她在國內外機構都係統學習過收納課程。
到2024年,“團隊人數擴大到15個人,悅享家已經是南京的頭部收納品牌”。一個月幾十個訂單的情況下,大璐璐一年的銷售額也超過百萬元。但郭利敏、大璐璐年入百萬元背後,是一般人難以忍受的生存法則。

▲郭利敏服務客戶的家整理前後麵貌對比
為開拓客戶,郭利敏曾在炎炎夏日,連續30天蹲守各大學區房——學區房意味著,住戶收入水平為中等偏上,也是她的目標客戶;為服務好客戶,郭利敏忍著腰椎間盤突出的痛苦,跪著疊衣服8個小時....除了身體上的強壓,在收納行業幾年的摸爬滾打中,郭利敏的精神世界也被碾壓過。
令郭利敏印象深刻的兩次經曆,都與奢侈品包包有關。一次在幫客戶整理收納的過程中,一個價值12萬元的愛馬仕包包,被當作垃圾丟掉了。為了挽回損失,郭利敏帶團隊連續兩天翻垃圾站,都沒能找到那個愛馬仕包包。無奈之下,郭利敏隻能自掏3萬元賠償。這一單讓郭利敏自責又懊惱又生氣:團隊半個月的辛苦白幹了。
另一次是郭利敏團隊被客戶當成賊。那是一個從事金融工作的年輕女孩,她說自己的兩個奢侈品包包不見了。郭利敏連夜趕到女孩家仔細尋找無果後,對方最終選擇報警處理。在警察證明郭利敏團隊清白的幾周後,年輕女孩給郭利敏發來信息說:“在辦公室櫃子裏找到了LV的包包,但另外一款香奈兒的仍然沒找到。”這讓郭利敏的心情五味雜陳,“她還是懷疑我們!”
對大璐璐來說,她做收納這一行最挑戰人性的一次,是來自一名單親媽媽。那次價值6000元的全屋整理,最終演變成一場煎熬的心理拉鋸戰。在大璐璐團隊整理收納完三天後,單親媽媽遲遲沒有支付尾款並突然失聯。
當大璐璐找上門去理論時,單親媽媽來了一句:“我又不是不給,我隻是現在沒有錢。”但在大璐璐看來,“她已經付了一部分定金,且已經提前知曉支付金額。沒錢找整理收納師,相當於吃霸王餐。”麵對這個戲劇性的場景,想著單親媽媽這一身份,大璐璐第一次感覺到人性是如此的複雜。
“整理收納是個技術活。”大璐璐坦言,真正的整理收納師會構建三維空間的動態平衡模型。以衣櫥整理為例,他們會通過垂直空間利用率、動線黃金比例以及物品密度控製三個方麵,針對客戶家庭生活動線問題,給出係統解決方案。
頭部培訓機構CALO中國規劃整理塾的課程體係顯示,收納師需掌握五大知識模塊,比如社會學、心理學、設計學、材料學、管理學。以心理學為例,其目的是運用“情感斷舍離”技術,處理囤積症癖患者對物品的依戀。
郭利敏認為,真正的斷舍離不是對抗,而是引導情感完成優雅的遷徙。比如在為王思進行斷舍離的過程中,郭利敏采用的是漸進式方法。她先是允許王思保留一個絕對控製區,在那個區域存放最具情感依賴的物品。緊接著,她會采用遞減法則:先處理無感物品,比如過期的藥品、食物等,再處理低頻的紀念物、衣服等。就連常人認為的疊襪子,這裏麵也大有學問。郭利敏的第一個上單,就是給客戶疊襪子。
那是一個20多歲的年輕女孩,在她200平方米的房子裏,堆滿了整整400雙襪子。健美襪、瑜伽襪;中襪、長襪、短襪;冬襪、夏襪、春襪、秋襪;黑的、白的、黃的、彩的......
郭利敏需要從400雙襪子中,找到同類型、同季節、同色調的襪子進行配對,再將配好的襪子一一放進四個大鬥櫃中。“最終的效果是讓客戶一打開鬥櫃,能立馬找到她想找的襪子。”那一次,郭利敏跪著疊襪子,疊了8個小時。
也因為如此,即便收納行業充滿商機,但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賺大錢。“最終能掙到錢的收納師,需具備專業能力,能共情客戶,吃得了苦抗得了壓,且入局較早。”張楓向《財經天下》總結道。
03、行業正在失控中:199元套餐暗戰138元時薪
時至今日,曆經幾年的高速發展,收納行業正在失控當中。
自2020年以來,各路人馬進入收納行業,其中,綜合服務平台有青青收納、整秀;生活服務O2O平台有自如、58同城、大眾點評等;社交媒體平台有抖音、小紅書等,各種大大小小的培訓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他們不少打著“收納師考證包就業”的廣告。一些機構甚至推出“7天速成收納總監”課程。整個市場全方位造勢下,收納師這個群體激增。《2023~2024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及多份行業報告顯示,2022~2023年,全國新增職業整理收納師3.6萬餘人,同比上年增長超過200%。
行業野蠻生長,暗戰悄然滋生。有收納師在平台上推出“199元全屋整理套餐”。保潔阿姨轉型的收納師,更是將時薪壓到50元。這也形成了一個奇怪的局麵:一些收納師的時薪甚至低於外賣騎手,一些收納師掌握80%的高端訂單,能月入10萬+。
“一分錢,一分貨,一分服務。”對此,郭利敏解釋道。有的收納師是將衣物“塞進櫃子就算整理”,而有的收納師掌握了18項技能,從奢侈品養護到空間規劃設計,再到適老化改造,而後者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是前者遠不能比的。
就比如,每次幫客戶收納整理,郭利敏還會給客戶畫一個電子空間規劃圖,以便客戶能隨時看到屋子的動線設計。很顯然,這樣的技能,一般收納師不具備。

▲郭利敏團隊幫客戶家斷舍離
即便自信於自家的專業能力,在競爭激烈的北京收納行業,郭利敏團隊的時薪還是降了:從最開始168元、158元,下滑至現在的138元。
“不希望這樣瘋狂,低價競爭會殺死行業。”這也是張楓的心聲。張楓堅持不降價。在他看來,這不是傲慢,而是成本倒逼的生存法則。張楓告訴《財經天下》,他們公司每個月大概有二三十單,客單價為5000多元,扣除物料、房租、人力等成本,每月賺的也就是上海員工正常工資的錢。
不過,即便張楓堅持不降價,也改變不了收納行業整體均價受平價服務衝擊而下滑的事實,“畢竟今年以來,低端服務占比大幅提升”。麵對這樣的大環境,憂心忡忡的張楓,正打算引進更多專業的收納人才,為客戶提供更高端的服務,以避免自家公司被3.0時代所淘汰。
整理收納行業的1.0時代,是2017~2020年,這個時期,隻要彎腰就能撿到金子。此時收納行業主要解決“如何裝下更多物品”的問題,比如通過簡單分類和收納工具提升空間利用率。
2021~2023年是2.0時代,“這期間也好賺錢,但較之於1.0時代沒那麽容易,畢竟進入收納行業的人變多了。”大璐璐說。這個時代的核心特征是:從關注物品轉向關注人的需求,結合心理學、行為學設計收納方案。
以上班族為例,“如果他們的屋子比較小,可以做動線的設計,空間的改造。比如加個晾衣杆、櫃子進行改良等。”大璐璐告訴《財經天下》。
其實,從2.0時代開始,整理收納師的服務範圍,從家庭擴展到企業辦公和心理谘詢領域,甚至衍生出“心理療愈整理師”等細分職業。對此,在這塊經驗豐富的敏敏有發言權。而客戶的這種新需求,也延續到收納行業的3.0時代。
3.0時代,即2024年到現在。要想輕鬆賺錢,沒那麽容易。這個階段的收納行業,在滿足前幾個時代的要求下,又從單一空間整理拓展到全生命周期管理,覆蓋人生轉折點,如搬家、婚育、養老,以及多元場景,如知識管理、人際關係等。
為了不在3.0時代被大浪淘沙掉,大璐璐在嚐試更多的可能性,比如依托收納主業,將自己打造成公司的IP。“類似於納爺一樣,但又跟她不同。”納爺本名賈妍,是“納爺的收納研究所”創始人,也是中國首批職業整理收納師之一,現為月入百萬元的企業主,在抖音上擁有600萬粉絲。
《財經天下》梳理發現,納爺的業務覆蓋收納服務、培訓課程、品牌產品及廣告帶貨。以主打的培訓課程為例,納爺通過線上課程和線下實訓,招收了2萬+的學員,線上課程為6980元,線下實訓為2萬元。
通過觀看小紅書上的一場直播發現,納爺給自己的潛在學員,構建了一個商業藍圖。即在她那裏培訓完後,可當個整理收納師做全屋收納整理,可進行親子收納培訓,還可做收納中介,以及運營收納賬號等。
大璐璐認為,“納爺踩中了時代的紅利,但現在似乎偏離了真正的收納行業。”雖然大璐璐也做收納培訓,也打造個人IP,甚至還欲招收城市合夥人,但她很清楚自己的目標,始終是讓整理收納行業更專業。
在大璐璐看來,整理收納師是消費升級催生的“空間醫生”,其價值不僅在於物品管理,更在於通過係統性規則幫助客戶實現生活方式升級。郭利敏在認同這種說法之餘,還用她的親身經曆總結道:“無論是行業處在哪個時代,真正的收納不是對抗物品,而是重建人與空間的關係。”
《2023~2024中國整理行業白皮書》指出,消費者選擇專業收納服務的三大動因中,“情緒壓力緩解”和“家庭關係改善”遠超“空間整潔需求”。這種人文關懷,或許是郭利敏們對抗當下價格戰的殺手鐧。
其實,當收納行業從體力勞動升維至心理療愈那一刻起,郭利敏的戰場早已超越四個鬥櫃的方寸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