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某醫院桃色新聞的餘波還在熱搜上翻滾時,蔣依依團隊仿佛嗅到了某種"機遇"——畢竟連偷稅漏稅的宋祖兒都能試水複出,憑什麽自己這點"小問題"不能借勢洗白?可惜娛樂圈的算盤珠子從來不聽使喚,這場精心策劃的翻身仗剛起跑就摔進了連環坑。
團隊最初打的算盤很精明:用"比爛邏輯"突出蔣依依問題的輕微性。通稿裏那句"95花法製咖也有鄙視鏈"還沒發酵,網友的顯微鏡卻先對準了她的臉。
某站UP主將她的生圖與李沁AI老化照片並列對比,彈幕瞬間被"醫美過度""膠原蛋白流失"刷屏。更諷刺的是,當年通稿裏"中戲學霸"的標簽,此刻反成了"書讀太多熬出皺紋"的嘲點——娛樂圈的審美暴力,從來不分敵友。
眼見顏值牌失效,團隊也是緊急切換苦情劇本。可惜命運最愛黑色幽默:就在蔣依依哭訴"被資本打壓"的當晚,全網正在聲討"跨界行醫"亂象。
網友順藤摸瓜發現,其姐蔣某娜從某藝校舞蹈中專畢業後,竟搖身成為某三甲醫院醫師。比起風口浪尖的董醫生"金融轉外科"的騷操作,蔣家姐妹的"藝術轉臨床"顯然更具荒誕劇色彩。也有人翻出蔣依依早年采訪中"全家學曆最低"的凡爾賽發言,輿論瞬間炸鍋。
當"明星特權"遇上"醫療公平"這個全民痛點,事件性質已然變質。有匿名用戶曬出蔣姐執業醫師證注冊時間與規培記錄的矛盾點,評論區化作大型階級批判現場:"中專藝術生能當醫生,我八年醫學生隻能送外賣""她們家踩著普通人屍骨上位還要賣慘"。
更致命的是,有網友發現蔣依依童星時期某部醫療劇,竟是由其姐任職醫院全程讚助拍攝——娛樂圈與醫療係統的灰色交易,在此刻被照得雪亮。
如今蔣依依的社交賬號停更在"清者自清"的聲明頁,但業內人都知道,這不過是風暴眼的短暫平靜。畢竟在208萬的世界裏,黑紅也是紅,在這個時代,醜聞從來不是終點,隻是另一種形式的流量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