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陸川,7分的實力,9分的野心

陸川,7分的實力,9分的野心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2025-04-26 21:02:2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陸川執導的網劇《借命而生》正在上映,盡管增改了一些情節,但基本遵循了石一楓創作的長篇原著的人物和結構:1988年的一起盜竊案,兩個嫌犯徐文國和姚斌彬被押送到看守所。在這裏,他們碰到了正在為調動憋悶的管教杜湘東。

兩人策劃越獄,姚斌彬為保護徐文國而被捕槍決,徐文國則成功越獄,而曾經渴望調走的杜湘東陷入自責、痛苦和頹喪,展開了漫長的個人追索。

這看起來是《三大隊》式的故事,一位體製內的警員,基於職業身份的責任,以及個人追索的執念,從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路追尋,變成曆盡滄桑的中年人。

但是,石一楓的野心不止於此。在他的故事裏,時間線從1988年一直到2008年。一邊是杜湘東從年輕時的“懷才不遇”,再到針對徐文國的苦苦追索;另一邊則是借(姚斌彬的)命而生的徐文國,在悔罪的折磨下,為繼承姚斌彬振興六機廠的遺願而活下去。兩位“執念之人”再次合流,徐文國自首,杜湘東協助,他們最終獲得了一種和解。

這一份時代的野心,有著獨特的文學性。這種獨特,讓它在故事上很像《三大隊》,但它在文學性上更像《漫長的季節》。《漫》劇裏的王響和《借》裏的杜湘東共享一個類型的人生:他們都因個人的某種執念,成為被困在時間裏的人。這些執念之人在時代浪潮裏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而他們最終能選擇的,隻有接受或放下。

就像劇裏的杜湘東和徐文國,現實中的導演陸川和作家石一楓也以不同類型的作品形成互文。杜湘東與徐文國之間,是對抗又共情的關係;而陸川與石一楓,則是作品間的繼承和再創作的關係。

例如石一楓的重點不在案件,而在個人與時代的關係。杜湘東和徐文國的執念,讓他們無法顧及身側的時代正滾滾向前。在那些身側的碎屑裏,我們能看到企業改製、工人下崗、權力尋租、技術工人的理想破滅等等。

同樣的,在陸川的鏡頭下,你也能看到人物身處的那個背景。在多集的開頭段落,杜湘東騎車上班的路上,陰暗的森林和迷霧把人物包裹其中。杜湘東影影綽綽似乎能看到什麽,但一切又都不清晰。

杜湘東和徐文國兩位主角,作為追捕者和逃亡者,在漫長的歲月裏都未能獲得解脫。杜湘東曾經想要調動,求新求變,但在徐文國越獄事件後,他陷入了一種責任和使命的困境。表麵的一層是針對徐文國的追逃,內在的一層則是他在體製內逐漸沉淪,這讓一個銳意求變的年輕人,慢慢變成他曾經不能容忍的庸人。

你能清楚地看到,時代刻畫在杜湘東身上的不甘心。他不甘心看守所的管教工作,更向往自己擅長的刑偵,他不甘心看到曾瞧不上的同學成為左右逢源的社會人,不甘心自己跟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同事一樣……是什麽令他成為執念之人,並不隻在追索徐文國事件,而是他所有不甘心的總和。

另一邊的逃亡者徐文國,也是互文關係的表裏兩層。表麵的一層是他的社會身份。在罪案事件之前,他是工廠裏的技工,能開舞場的活泛人,是孝順的兒子和負責的哥哥,是和廠花談戀愛的體麵人。在成為逃犯之後,隱姓埋名仍不改能人本色。他在礦場救人、創業成功、振興老機廠,等等。然而,內裏的徐文國則陷入悔罪情緒,因“借命”而不再具有獨立人格。他所經曆的一切,全部是姚斌彬遺誌的體現。徐文國和杜湘東一樣,慢慢變成無法容忍自己的人。

不像《三大隊》裏的程兵,經曆漫長的追索而最終讓案件和個人得到答案,《借命而生》的漫長追索的指向更為消極。前者令觀眾經曆主人公的煎熬之後,一同享受了任務完成的解脫釋放,後者的杜湘東和徐文國則在多年追索裏錯過了一切,這讓二人的最終和解透出一股近乎悲涼的情緒,仿佛兩個失敗之人,終於願意直麵和接受失敗的滋味了。

石一楓原著中具有時代野心的文學性,在陸川的鏡頭下,被呈現為蒼茫的大山、宿命感的岔路、揮之不去的迷霧等等。坦率說,我對這部陸川作品在觀感上有些矛盾。一方麵陸川想要保留原著的文學性,並且有些段落做得確實不錯;另一方麵,陸川在文學性的詩意和罪案劇的懸念之間的搖擺、在人物和劇情上的整改,讓這部劇變得不那麽純粹了。

這種不純粹,通過與原著比較能清楚看到。例如在原著中,徐文國和姚斌彬主動實施了皇冠盜竊案。盜竊動機不是純物質的,一方麵是因為母親治病需要錢(同時還有改製和下崗的背景),另一方麵是對發動機的癡迷(技術工人的理想主義一麵)。這裏有主動明確的犯罪行為,這才讓他們後來的悔罪贖罪成立(合理的一麵),但也帶出複雜的促成的曆史背景(合情的一麵)。

而在陸川的劇版裏,徐、姚二人則經曆了一起被陷害的殺人冤案。這種增加幾個壞人的加法,固然讓劇集的懸疑感增強,情節也經曆了幾次反轉。但另一麵是,這種改編削弱了徐文國漫長的悔罪贖罪心理,也將混沌的曆史背景歸納到幾個壞人的身上。

假如陸川把它改編為罪案懸疑故事,倒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你能清楚看到陸川的搖擺,他想保留原著的文學性,那些升格鏡頭在表意上的企圖昭然若揭,但是他在創作上的實現卻不盡如人意。最典型的是增加的故事線,當殺人冤案揭開真相,壞人顯得突兀而模糊,他的幾次殺人動機也難令人信服,屬於最差的機械降神式的硬反轉。

這就是我在觀感上的分裂,它來源於陸川在創作上的糾結。一條路是重現原著時代野心的詩意,一條路是編織罪案劇的懸念和娛樂性,陸川顯然是兩條路都想走,也都盡力兼顧了,但又都走得不堅決,最終呈現出兩邊都沒去到盡的溫吞結果。

當然了,《借命而生》不是那種全然罔顧合理性的爛劇,無論是立意還是製作層麵,它都稱得上合格線水準的作品。然而,以石一楓的原著作為鏡子,我們更容易發現陸川在創作上的問題,那種“既要又要”的糾結,導致了“兩邊不靠”的結果。明明是7分的實力,總想拍出9分的作品,結果拍出來,往往還不到7分。

說起來,這不隻是《借命而生》才有的問題,而是陸川導演過往作品中反複出現的老問題,屬於一種創作意願和能力不匹配的無奈吧。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噩夢!美國新任移民局長上任 主張廢除OPT 嚴查H1B
華人女子回國旅遊失蹤,丈夫被判賠2360萬美元
川普要改H-1B製度!"高薪留美 低薪走人"時代將來臨….
盧特尼克:川普每晚1點給我打電話 聊八卦 還讓我背鍋
太冤!探親老人因這件“小事” 關押一周後遣返回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為嚇阻中共犯台出奇招!美眾院無異議通過新法案
亨特·拜登:我爸辯論搞砸 是被安眠藥害的
金融時報:國民黨與民意脫節 即將麵臨大罷免
中國禁抗戰神劇:“我方超人化 敵方弱智化” 低級紅高級黑…
川普再退群!美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大理由”曝光
川普不顧馬丁路德金家人反對 解密其遇刺FBI檔案
承認竊取美國核彈機密 中國裔研究員麵臨10年重刑
特朗普正深陷泥潭 使出一招“圍魏救趙”
ICE移民拘留所慘況曝光:女性在男性注視下如廁…
中國正在搶占未來,美國卻陷入焦慮與退縮
愛潑斯坦1993年參加特朗普婚禮照片曝光!特朗普怒斥CNN
五角大樓驚爆雲係統由中國工程師維運 防長勒令清查
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涉宣傳欺詐 加州DMV禁止銷售30天
美企稱破解煉金術:以核聚變把水銀變成黃金…
產能過剩全球吃不消 貝森特:將要求中國建立消費經濟
警察殺黑人女急救員 川普要求判一天 法官判了三年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陸川,7分的實力,9分的野心

南方周末 2025-04-26 21:02:22

陸川執導的網劇《借命而生》正在上映,盡管增改了一些情節,但基本遵循了石一楓創作的長篇原著的人物和結構:1988年的一起盜竊案,兩個嫌犯徐文國和姚斌彬被押送到看守所。在這裏,他們碰到了正在為調動憋悶的管教杜湘東。

兩人策劃越獄,姚斌彬為保護徐文國而被捕槍決,徐文國則成功越獄,而曾經渴望調走的杜湘東陷入自責、痛苦和頹喪,展開了漫長的個人追索。

這看起來是《三大隊》式的故事,一位體製內的警員,基於職業身份的責任,以及個人追索的執念,從意氣風發的年輕人,一路追尋,變成曆盡滄桑的中年人。

但是,石一楓的野心不止於此。在他的故事裏,時間線從1988年一直到2008年。一邊是杜湘東從年輕時的“懷才不遇”,再到針對徐文國的苦苦追索;另一邊則是借(姚斌彬的)命而生的徐文國,在悔罪的折磨下,為繼承姚斌彬振興六機廠的遺願而活下去。兩位“執念之人”再次合流,徐文國自首,杜湘東協助,他們最終獲得了一種和解。

這一份時代的野心,有著獨特的文學性。這種獨特,讓它在故事上很像《三大隊》,但它在文學性上更像《漫長的季節》。《漫》劇裏的王響和《借》裏的杜湘東共享一個類型的人生:他們都因個人的某種執念,成為被困在時間裏的人。這些執念之人在時代浪潮裏是徹頭徹尾的失敗者,而他們最終能選擇的,隻有接受或放下。

就像劇裏的杜湘東和徐文國,現實中的導演陸川和作家石一楓也以不同類型的作品形成互文。杜湘東與徐文國之間,是對抗又共情的關係;而陸川與石一楓,則是作品間的繼承和再創作的關係。

例如石一楓的重點不在案件,而在個人與時代的關係。杜湘東和徐文國的執念,讓他們無法顧及身側的時代正滾滾向前。在那些身側的碎屑裏,我們能看到企業改製、工人下崗、權力尋租、技術工人的理想破滅等等。

同樣的,在陸川的鏡頭下,你也能看到人物身處的那個背景。在多集的開頭段落,杜湘東騎車上班的路上,陰暗的森林和迷霧把人物包裹其中。杜湘東影影綽綽似乎能看到什麽,但一切又都不清晰。

杜湘東和徐文國兩位主角,作為追捕者和逃亡者,在漫長的歲月裏都未能獲得解脫。杜湘東曾經想要調動,求新求變,但在徐文國越獄事件後,他陷入了一種責任和使命的困境。表麵的一層是針對徐文國的追逃,內在的一層則是他在體製內逐漸沉淪,這讓一個銳意求變的年輕人,慢慢變成他曾經不能容忍的庸人。

你能清楚地看到,時代刻畫在杜湘東身上的不甘心。他不甘心看守所的管教工作,更向往自己擅長的刑偵,他不甘心看到曾瞧不上的同學成為左右逢源的社會人,不甘心自己跟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同事一樣……是什麽令他成為執念之人,並不隻在追索徐文國事件,而是他所有不甘心的總和。

另一邊的逃亡者徐文國,也是互文關係的表裏兩層。表麵的一層是他的社會身份。在罪案事件之前,他是工廠裏的技工,能開舞場的活泛人,是孝順的兒子和負責的哥哥,是和廠花談戀愛的體麵人。在成為逃犯之後,隱姓埋名仍不改能人本色。他在礦場救人、創業成功、振興老機廠,等等。然而,內裏的徐文國則陷入悔罪情緒,因“借命”而不再具有獨立人格。他所經曆的一切,全部是姚斌彬遺誌的體現。徐文國和杜湘東一樣,慢慢變成無法容忍自己的人。

不像《三大隊》裏的程兵,經曆漫長的追索而最終讓案件和個人得到答案,《借命而生》的漫長追索的指向更為消極。前者令觀眾經曆主人公的煎熬之後,一同享受了任務完成的解脫釋放,後者的杜湘東和徐文國則在多年追索裏錯過了一切,這讓二人的最終和解透出一股近乎悲涼的情緒,仿佛兩個失敗之人,終於願意直麵和接受失敗的滋味了。

石一楓原著中具有時代野心的文學性,在陸川的鏡頭下,被呈現為蒼茫的大山、宿命感的岔路、揮之不去的迷霧等等。坦率說,我對這部陸川作品在觀感上有些矛盾。一方麵陸川想要保留原著的文學性,並且有些段落做得確實不錯;另一方麵,陸川在文學性的詩意和罪案劇的懸念之間的搖擺、在人物和劇情上的整改,讓這部劇變得不那麽純粹了。

這種不純粹,通過與原著比較能清楚看到。例如在原著中,徐文國和姚斌彬主動實施了皇冠盜竊案。盜竊動機不是純物質的,一方麵是因為母親治病需要錢(同時還有改製和下崗的背景),另一方麵是對發動機的癡迷(技術工人的理想主義一麵)。這裏有主動明確的犯罪行為,這才讓他們後來的悔罪贖罪成立(合理的一麵),但也帶出複雜的促成的曆史背景(合情的一麵)。

而在陸川的劇版裏,徐、姚二人則經曆了一起被陷害的殺人冤案。這種增加幾個壞人的加法,固然讓劇集的懸疑感增強,情節也經曆了幾次反轉。但另一麵是,這種改編削弱了徐文國漫長的悔罪贖罪心理,也將混沌的曆史背景歸納到幾個壞人的身上。

假如陸川把它改編為罪案懸疑故事,倒也無可厚非。問題是你能清楚看到陸川的搖擺,他想保留原著的文學性,那些升格鏡頭在表意上的企圖昭然若揭,但是他在創作上的實現卻不盡如人意。最典型的是增加的故事線,當殺人冤案揭開真相,壞人顯得突兀而模糊,他的幾次殺人動機也難令人信服,屬於最差的機械降神式的硬反轉。

這就是我在觀感上的分裂,它來源於陸川在創作上的糾結。一條路是重現原著時代野心的詩意,一條路是編織罪案劇的懸念和娛樂性,陸川顯然是兩條路都想走,也都盡力兼顧了,但又都走得不堅決,最終呈現出兩邊都沒去到盡的溫吞結果。

當然了,《借命而生》不是那種全然罔顧合理性的爛劇,無論是立意還是製作層麵,它都稱得上合格線水準的作品。然而,以石一楓的原著作為鏡子,我們更容易發現陸川在創作上的問題,那種“既要又要”的糾結,導致了“兩邊不靠”的結果。明明是7分的實力,總想拍出9分的作品,結果拍出來,往往還不到7分。

說起來,這不隻是《借命而生》才有的問題,而是陸川導演過往作品中反複出現的老問題,屬於一種創作意願和能力不匹配的無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