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盛頓和北京的貿易戰愈演愈烈,日本被夾在了中間。
日本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向中國出口大量計算機芯片和芯片製造設備。在過去的二十年裏,美中兩國始終交替占據日本出口目的地榜首,把其他國家遠遠甩在後麵。
現在,特朗普總統試圖拉攏美國貿易夥伴反對中國,而中國政府則威脅那些響應號召的國家,日本麵臨著進退兩難的境地。拒絕任何一方都有可能給本國經濟帶來嚴重影響。
日本被特朗普政府選中參加上周的首次麵對麵關稅談判。特朗普一直威脅要對數十個國家征收“對等關稅”,後又將這一舉措推遲到7月初。就日本而言,關稅將達到24%,政府官員表示,這將給該國經濟帶來危機。
這對日本來說並非完全陌生的問題。在過去十年中,隨著兩大經濟巨頭之間貿易緊張局勢的加劇,日本一直被夾在中間。日本走的是一條微妙的道路——一方麵采取措施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另一方麵與華盛頓的政治保持距離。
貿易專家認為,推動日本迅速或強力削減與中國經濟聯係的嚐試,將在東京麵臨巨大阻力。
日本可以向特朗普政府提供一些和解措施,比如購買更多美國大米,允許通過美國標準的汽車在日本道路上行駛,明星大學教授、日本經濟產業省前高級官員細川昌說。
“與中國脫鉤,”他說,“是不可能的。”
細川說,日本跟美國一樣,消費者購買大量的中國商品,企業嚴重依賴中國的供應鏈。他說,這意味著短期內日本幾乎無法采取任何措施來幫助美國孤立中國。
最近,包括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在內的特朗普政府官員表示,他們的目標是與貿易夥伴達成符合美國政策的協議,這些政策旨在對抗中國及其所謂的“經濟脅迫”。貝森特負責與日本進行關稅談判。
中國官員已經注意到特朗普政府的策略。周一,中國政府警告其他國家,不要為了緩和美國關稅而限製與中國的貿易,並承諾將對這樣做的國家進行報複。
“為一己一時私利,以損害別人利益來尋求所謂豁免是與虎謀皮,”中國商務部表示。“最終隻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
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日本能否在美國和中國相互提高關稅超過100%的情況下維持與它們的貿易關係,將對日本經濟產生重大影響。
由於日本人口不斷減少,日本企業迫切需要向海外市場擴張。這使得尋找中國以外的替代市場變得困難。另一方麵,經濟學家警告說,美國威脅要征收的24%的關稅,將對日本的經濟增長和國內產業造成毀滅性的後果。
日本開始規避對中國的依賴始於2010年,當時中國政府為尋求日本在領土爭端中做出讓步,對出口到日本的關鍵稀土金屬實施禁運。作為回應,日本將原材料和其他關鍵商品的供應鏈多樣化作為其政策目標的核心原則。
2020年,日本政府提供了數十億美元的補貼,鼓勵日本製造商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或日本。日本政策製定者堅稱,他們的努力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
在拜登執政期間,作為華盛頓“友岸外包”倡議的一部分,日本公司在美國進行了大量投資,該倡議旨在將供應鏈重新定位到所謂的友好國家。
但是,就在美國對電動汽車等中國產品征收高額關稅的時候,日本官員卻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向中國汽車製造商提供與其他所有電池驅動汽車生產商相同的補貼。
東京上智大學國際經濟法教授、前經濟產業省官員川瀨剛誌表示,日本一直試圖對中國采取長期策略,以避免衝突。日本經濟與美國和中國都深度融合,“我們不能把所有東西都放在一個籃子裏,”川瀨說。
上個月,中國、日本和韓國的高級外交官在東京會晤,承諾促進三國之間的合作。中國官方媒體的一個社交媒體賬戶稱,三國已同意共同應對美國的關稅。韓國表示,這一信息被誇大了。東京表示,沒有進行過此類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