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
美國總統川普及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近日主動向北京讓步,透露未來有望調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幅度,消息一出也讓美股連漲2天。然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曼(Paul Krugman)23日卻在網站Substack發表評論文章示警,川普及貝森特的政策急轉彎「形同投降」,此舉不僅嚴重削弱美國的談判地位,還會讓其他國家更敢抵抗美國的威脅,甚至轉向與北京達成協議,直言美國此時已陷入比發動關稅戰前更不利的局麵。
根據與會人士透露,貝森特22日在摩根大通華盛頓閉門會議上表示,美中關稅對峙已形同「貿易禁運」,雙方都難以繼續維持,必須在近期內尋求降溫方案。
對此,克魯曼在標題為「任人唯親、投降與徹底混亂」(Cronyism, Capitulation and Utter Chaos)的評論文章中質疑,美國財政部長在政策正式公布前向特定投資者透露重大決策,無異在為「內線交易」鋪路。他強調,這在過往政府是不可想像的行為,甚至連《紐約時報》的利益衝突規範,都禁止專欄作家參與這類閉門會議,而財政部長卻在未明確說明是否代表政府立場的情況下,向金融機構客戶預告這個政策轉向。
更令人憂心的是,貝森特聲稱川普即將撤銷對中國課征的「瘋狂關稅」,這種政策急轉彎「形同投降」。克魯曼分析,關稅政策不僅因稅率過高造成傷害,其反覆無常的特性更製造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回顧2周前的4月初,川普政府才剛宣布對中國課征巨額關稅,結果轉眼之間,美中貿易的短兵相接如今又變成川普所謂的「雙方都會非常友善」,這將使企業無所適從,無法進行長期布局。
克魯曼進一步指出,這種反覆無常的態度將嚴重削弱美國的談判地位。當中國意識到川普政府會輕易退讓時,反而更不可能做出實質讓步,「既然中國知道川普是可以被打敗的,為什麽還會對它表現得『非常友善』呢?」與此同時,其他國家也將更勇於抵抗美國的關稅威脅,甚至轉向與北京達成協議。他批評這種「虛張聲勢後倉皇撤退」的策略,最終隻會讓外界認知到一件事,那就是「這個政府的威脅與承諾同樣不可信。」
文中特別提及,川普在關稅政策搖擺的同時,針對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的威脅也出現了羞辱性的退讓。克魯曼認為,盡管部分媒體與投資者可能仍相信川普的誇飾言辭,但務實的國際行為者已看清其麵對壓力就退縮的模式,這種既懦弱又喧嘩的霸淩姿態,配合混亂不堪的決策過程,終將使美國陷入比發動關稅戰前更不利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