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路上走,鳥屎天上來,本周,位於鄭州金水區的緯一路,因為這樣的景象,引發熱議。前往現場的記者看到,為了防止中招,不時有路人舉著報紙、衣服、遮陽傘,小步快速通過。
鄭州市民:它就是不經意間會落你一身,不好清洗,先泡了之後,用洗潔精狠搓。
鄭州市民:本來心情可美了,鳥屎一落身上,心情基本上不咋美了。
這些在樹上隨意“方便”的鳥,大多是夜鷺,屬於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由於外形和色彩與企鵝較為相似,有不少人在觀察時會心生疑問,企鵝居然也能飛?它們之所以會聚居在這裏,與道路兩旁高大、枝繁葉茂的梧桐樹頗有關係。
鄭州市民:小時候在這它就在,沒變過,因為周圍的樹砍掉了,也就這麽個地方。在這也挺好的,畢竟肯定得留一個地方給它們。
鄭州市民:這鳥都有記性的。它今年來了,到冬天走了,過完年暖和就又來了。
鄭州市民:幾十年了,我才30來歲,它就來了,我現在71歲了。
鳥類專家調查發現,夜鷺喜歡緯一路,還有個重要原因: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此片區分布著大量的稻田,稻田裏的小魚小蝦等食物,為夜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來源。後來,隨著周邊區域被逐漸開發,水田沒有了,但具有戀巢習性的夜鷺卻沒有飛走,繼續在這個熟悉的地方繁衍。夜鷺們倒是愜意了,但對於在此經商的人,聊起來可沒那麽輕鬆。
緯一路沿街商戶:那不是一般的影響,這條街所有生意跑完了,就因為這鳥。我也是有客戶要來看我東西,瞄了會兒,走的時候就拉了一車屎。完了之後再也沒來過,我知道永遠不會來了。你想一車屎,人家都不說話就走了,沒辦法。
緯一路沿街商戶:水果在外邊中招率也很高,我們每天都打傘,最主要就是遮鳥屎。去皮的東西還可以清洗一下,有一些不能去皮的,一些草莓等水果,都給它包上保鮮膜。
專家介紹,夜鷺沒有牙齒,完全要靠分泌的胃酸來消化吃下去的魚蝦,因此它的糞便會對車漆有一定的腐蝕作用,但對人的皮膚並不會造成傷害。不過這些消化過的魚蝦,氣味可不好聞,除了腥味還有臭味,每天量又大,清理起來非常費力。今年開始,相關部門不得不增加了清潔的頻次。
環衛工人和周邊居民都能感受到,糞便年年有,今年格外多,夜鷺成群棲息,數量在增大,這意味著這裏的生態環境在提升。但要想完全避免夜鷺糞便給市民帶來的幹擾,在管理部門看來也極具難度。
爭議之下,本周四,當地綠化管理部門回應,它們不會強行將夜鷺趕走,將擇期對梧桐樹進行修剪,通過降低樹枝密度來改善夜鷺聚集的情況。實現人鳥和諧共處,除了讓居民多給予幾分理解,還能再做點啥?
河南省鄭州市經八路街道黨工委委員
胡誌爽:好多居民在這居住了幾十年了,我們也會組織街道社區征求居民意見,看他們有什麽好的辦法。我們也是秉承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讓居民能夠包容鳥類和我們是在同一條路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