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18日,美國加州聯邦法院法官頒布了一份十頁的緊急臨時禁止令,嚴禁聯邦政府在未來十四天內對四位中國留學生原告的身份和安全采取任何不利行動。
據此前媒體報道,4月11日,四名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等頂尖學府的中國留學生向美國政府提起了訴訟。上述四名中國留學生“無犯罪記錄”,卻突然遭美國政府在學生和交流訪問者項目(SEVIS)係統中強製注銷身份記錄,麵臨立即遣返、學業中斷、職業規劃崩塌等巨大打擊。
美國加州,美國聯邦法院大樓(圖源:中新網)
“我們取得了第一個勝利!”負責此案的德恒律師事務所矽穀辦公室負責人朱可亮律師說。在這份判決中,法官認為四位原告失去學生身份之後可能遭受被拘留、遞解出境、終止學業等傷害,而且原告的法律主張有一定依據,因此在最終判決出來之前有必要先給四位原告提供臨時性保護。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份臨時禁止令僅僅保護這四位原告。更關鍵的一戰在下周的聽證會,原定於下周一舉行的聽證會調整到了下周四(4月24日)上午11點,以給雙方更多的時間準備聽證會。
另據新華社,18日,超過100名受影響國際學生聯合向美國聯邦法院提起訴訟,要求恢複合法身份並阻止美政府繼續實施該政策。
美國民權聯盟的分支機構代表上述學生在新罕布什爾州聯邦法院提起訴訟。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和美聯社統計,自3月下旬以來,全美170多所高校約1100名國際學生及應屆畢業生的簽證或身份在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信息係統中被撤銷。
據美國媒體報道,受影響學生來自亞洲、歐洲和中東等地,涉及哈佛、斯坦福等私立名校和公立大學,其中一些學生因參加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而被撤銷簽證,還有一些則因駕駛違章等輕微違法行為。部分學生表示,不清楚自己為什麽會成為“目標”。
訴狀指出,上述國際學生在沒有任何警告的情況下突然失去合法身份,使其懷疑自己是否還能留在美國完成學業。原告律師表示,在終止外國學生的合法身份之前,美國政府沒有發出通知。
3月19日,美國會眾院“中國特設委”主席莫倫納致函6所美高校校長,要求其於
4月1日前提供該校中國留學生詳細信息等,稱中國在美頂尖機構安插研究人員,使其可直接接觸兩用敏感技術。
據報道,留學生和訪問學者信息係統由美國國土安全部管理,主要用於維護有關國際學生及其在美身份的信息。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說,美國白宮和國土安全部暫未就此置評。
除集體訴訟外,部分受影響學生還提起了其他訴訟,提出他們被剝奪正當程序權利。有關訴狀指出,美政府此舉剝奪上述學生在美繼續學業和維持就業的能力,並麵臨被逮捕、拘留和驅逐出境的風險。
根據美國《高等教育內幕》( Inside Higher Ed
)網站統計,截至4月18日,已有240多所高校確認1550多名國際學生和應屆畢業生的合法身份被美國國務院注銷,且人數仍在增長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