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上台執政的三個月後,芯片巨頭近期都在集體消化“特朗普2.0”的不確定衝擊。
關稅政策衝擊是近期籠罩在半導體行業上空的陰影。
昨日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兼總裁魏哲家在回應關稅影響時提到,目前尚未看到客戶行為有任何變化,公司也不會因關稅問題調整全年增長預測,但關稅政策的潛在影響存在不確定性與風險,台積電會繼續審慎觀測變化調整運營策略。
財報數據顯示,台積電業績目前超出市場預期,第一季度營收達8392.54億新台幣,同比增長41%;淨利潤3616億元新台幣,市場先前預估3467.6億元新台幣,大增近60%。公司維持2025年的預期不變,全年營收增長將在20%-30%之間。
但關稅變化帶來的影響不隻反映在短期的業績上。
作為全球第一大芯片製造商,台積電占去全球60%以上的晶圓製造產能,其生產基地集中在台灣本土,截至2024年年底,新竹、台中、台南三地的產能仍占台積電總產能的85%以上。美國則是台積電最大的出口國,占其總收入的60%,前五大客戶中的蘋果、英偉達、高通、AMD均來自美國。
特朗普關稅政策落地後,台積電加大了赴美建廠的投資,這一舉措當時被外界解讀為應對加征關稅的衝擊。
在美國前總統拜登任期內,台積電接受白宮芯片法案66億美元補貼,計劃在亞利桑那州投資超1650億美元建設六座晶圓廠,分別用來量產4納米/5納米、3納米/2納米的先進製程芯片。
特朗普上台後,台積電3月宣布在原有的基礎上追加1000億美元投資,計劃再建五座工廠。
此次在一季度財報會上,魏哲家介紹稱,台積電有意加碼美國投資,未來30%的2納米芯片產能將美國生產。2納米芯片的量產如今已經進入倒計時階段。台積電2納米芯片按計劃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年底的產能目標是達到5萬片,三星、英特爾也計劃在年底啟動量產。另一家日本晶圓代工初創企業Rapidus則正在加速建廠試產2納米芯片,預計2027年開始量產。
事實上,不隻台積電,芯片巨頭近期都在集體消化“特朗普2.0”帶來的不確定衝擊。
在本周舉辦的財報電話上, 荷蘭光刻機巨頭ASML的CEO傅恪禮(Christophe
Fouquet)透露,美國加征的關稅將會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目前正密切關注關稅動態,尚不能對關稅的影響量化做評估。CFO戴厚傑(Roger
Dassen)進一步指出,關稅主要從四個方麵對ASML產生影響:一是美國從荷蘭進口光刻機,整體係統價格受影響;二是美國進口所需的零部件和工具受影響;三是ASML在美國也有一定產能,光刻機所需的部件進口也受到影響;四是其他國家可能對美國進口產品施加關稅。
ASML第一季度營收為77.42億歐元,同比增長46.4%;淨利潤為23.55億歐元,同比增長92.4%。在全球各地區市場中,韓國占比40%,是第一大收入市場,主要得益於三星、SK海力士等韓國大廠因HBMAI存儲芯片市場爆發正加緊擴產,帶動了ASML光刻機的采購。中國大陸為第二大市場,經過2024年趕在出口禁令窗口期內搶購合規DUV光刻機帶動暴漲後,收入占比已從近40%回落穩定在25%上下,來自美國的收入占比為16%,與中國台灣持平。
同樣是在本周,另一家AI算力芯片巨頭英偉達創始人、CEO黃仁勳突然現身北京。據央視新聞報道,此次黃仁勳來華係應中國貿促會邀請。在當天的行程安排中,他先與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見麵會談,晚間又在人民大會堂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會麵。
此次距離黃仁勳上一次現身北京剛滿三個月。今年1月,在特朗普就任總統前夕,黃仁勳飛往深圳、北京、上海三地參加英偉達中國區公司年會。而此次在黃仁勳來華前一天,據《財經》報道,美國政府已正式通知英偉達,將對其“對華特供版”AI芯片產品H20
GPU(人工智能加速計算處理器)升級出口管製。H20麵向中國市場(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出口需要獲得需要獲得美國商務部頒發的出口許可證。
在會談中,中國貿促會會長任鴻斌問及“英偉達如何評估美國落地H20芯片管製的影響”,黃仁勳表示,美國政府加強芯片出口管製已對英偉達業務產生重大影響。但英偉達進入中國市場已三十年,中國市場對英偉達至關重要。英偉達未來將繼續不遺餘力優化符合監管要求的產品體係,堅定不移服務中國市場。
根據英偉達發布的2025財年財報(對應2024年)介紹,英偉達全球收入主要來源於美國、中國大陸、新加坡等區域。美國占比47%排第一;中國大陸占比13%排第二,中國台灣地區占比約1.4%;新加坡及其他地區收入占比約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