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西安美術學院運動會開幕式上,女大學生宸玥舉牌的視頻在網絡上走紅。網上很多人質疑這位女孩的長相,表示:“美得不真實、不自然,像AI。”
對此,她的一位校友回應稱,這位女孩是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是聾啞人士,有同學想和她拍照,都很友善地回應,積極配合。上述校友還稱“我覺得(網上)這樣說特別不好,她是特殊群體,能努力考上美院真的很不容易,學校特殊教育學院的學生人都很好”。
網傳視頻截圖
光看文字描述,或許不能領會,網上說這個女孩長相“太完美”是什麽意思。但看了視頻就會明白,她的臉型和五官精致無瑕,又大又黑的眼眸,小巧玲瓏的嘴巴,確實因為太過漂亮而顯得有些“二次元”,難怪有人說她美得像AI。當然,這種感覺也跟她的妝容有關係,有網友發出了她之前的素顏照,容貌也是清麗甜美,但看上去就不會那麽“失真”了。
很多網友質疑她長得“不自然”,言下之意,其實就是懷疑她整容,以虛假美貌營銷。但是,就算她整容了,又咋了?在顏值經濟大行其道的今天,社交媒體上充斥著各種經過精心修飾的麵容,數據顯示,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已突破2000億元,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醫學手段改善外貌,為何獨獨對這位美女如此苛刻?即便這位女生確實通過醫美手段修飾容貌,或是想靠美貌涉足自媒體領域,這也是她個人的正常選擇。隻要不觸犯法律,不違背道德,追求美麗不應被汙名化,個人的身體自主權也不應被隨意侵犯。
女孩作為特殊教育學院的聾啞學生,生活麵臨諸多困難和挑戰,但她積極樂觀、向往美好,憑借自己的能力考上了大學,自立自強的精神令人敬佩,能朝著夢想一步步前往,也令人欣慰。如果美麗有這樣的天賦,能彌補她所遭遇的不幸,給她帶來更多自信和機遇,我們為何不能給予她善意與鼓勵?
雖然古語有雲“人不可貌相”,但古語也同樣說了“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必須客觀地承認,美貌本身也是一種實力。當前,無數俊男靚女憑借顏值,在社交平台上吸粉引流,成為網紅,“靠臉吃飯”早就不是什麽稀奇事。隻不過,這個女孩因為是聾啞人,所以格外引發爭議,因為某些人在潛意識裏為殘疾人設定了“應該是什麽樣子”的模板,看到一位殘疾女孩如此高調地綻放光彩,就覺得不應該,不適當,有黑幕,這其實完全是刻板印象作祟,暗含著對女性的惡意揣測,對殘疾人的隱性歧視,隻能說,內心醜陋的人,無法正確地欣賞美。
聾啞人在求學、就業方麵,天然比較弱勢,如果這名女孩有意借助外貌優勢發展自媒體事業,成為網紅,甚至直播帶貨,隻要內容健康積極,經營合法合規,旁人屬實毋庸置喙。但是,在競爭白熱化的互聯網江湖裏,想要站穩腳跟,光靠美貌是遠遠不夠的。內容創作、才華展示、人格魅力、與粉絲的真誠互動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唯有內外兼修,方能在網絡浪潮中穩健前行。畢竟,真正的美,不僅在於外表的光鮮亮麗,更在於內心的善良與堅韌,以及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這場爭議中,我們應當對一個殘疾女孩,抱有為人最基本的善意,給予那些勇敢追求美的人更多包容和支持。長得漂亮不是原罪,追求美麗更不是錯誤,不能因為一個人外貌出眾,就對其動機和人品妄加揣測,一句無端的譴責,一些惡意的傳言,可能會給當事人帶來巨大的傷害。在一個文明的、有溫度的社會中,殘疾人應該被關愛和幫助,也理所當然擁有追求一切美好事物的權利,他們可以學藝術,可以很時尚,可以當網紅,可以被追捧,在這一意義上,這個女孩“不真實”的美,本身就具有某種真實的,打破偏見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