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因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戰而加速放緩,就業市場陷入困境正在削弱北京與華盛頓抗衡所需的韌性。特朗普政府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145%的關稅,正威脅著中國進入全球最大經濟體的渠道。
美國總統特朗普資料圖片 © 法新社圖片
據彭博社報導稱,高盛集團估計,多達2000萬人——約占中國勞動力的3%可能受到對美出口的影響。如果中美兩國全麵脫鉤,將令本已因大範圍減薪和裁員而精疲力竭的勞動力市場陷入混亂。
在商業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中國采用人工智能和自動化技術提高了生產率,這很可能導致招工需求放緩,盡管在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前幾個月,中國經濟複蘇沒有中斷。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在政府於2024年底部署的支持措施的幫助下,第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幾乎沒有放緩,與去年同期相比保持在5%以上,超出了中國政府設定的目標。
相比之下,總部位於巴黎的金融數據分析服務提供商QuantCube
Technology根據2000多家公司的網上招聘數據編製的職位空缺指數在過去兩個月裏比一年前大幅下降了近30%。
長江商學院對主要由私企組成的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3月份未來招聘計劃指數跌至六個月來的最低點。中國非製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的就業分項指標也在下降。中國非製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的就業分項指數也在下降。
萬神殿宏觀經濟學研究公司(Pantheon Macroeconomics) 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裏格利(Duncan
Wrigley)說:“第四季度的刺激政策還沒有轉化為勞動力市場,企業希望在加大招聘力度之前,經濟前景更加明朗”。
就業市場的長期疲軟是重振消費的一大障礙,而重振消費是中國領導層在麵對長期的房地產危機時試圖扭轉局勢的首要任務。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王曉萍表示,國內外的挑戰給就業帶來了壓力。她上月在兩會期間參加了記者會,政府工作報告在這次會議確定了於2025年“城鎮新增就業1200萬人以上”的就業預期目標。
盡管中國經濟在去年年底以六個季度以來最快的速度增長,並在2025年初取得了長足進步,但中國在就業方麵仍麵臨著巨大困難。除了後期的政策突擊外,民營企業情緒的複蘇也起到了提振作用,尤其是在本土初創企業DeepSeek取得人工智能突破以及習近平主席與包括馬雲在內的民營企業家高調會晤之後。
長江商學院在其調查的基礎上建立的指數顯示,企業對前三個月的銷售和融資信心上升,樂觀程度達到近兩年來的最高點。前幾個月經濟的強勁增長很可能說服了中國央行推遲今年迄今為止的貨幣寬鬆政策。盡管過去幾個月人們的預期有所提高,但官方仍未降息或降低銀行必須設置的現金儲備量。重型設備需求出現複蘇跡象的進一步證據,反映出政府前期通過創紀錄的債券銷售為基礎設施項目提供資金的努力。
3月份,中國挖掘機銷量同比激增29%,是2021年以來增速最快的一個月。2月份政府淨債務發行量激增至1.5萬億元,幾乎是2024年同期的三倍。QuantCube
Technology編製的指標顯示,截至4月初,出口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穩定。由於最近幾周與住房相關的支出有所恢複,消費有所回升。
在就業前景不樂觀的情況下,啟動消費將變得更加困難。為了抵消美國全麵關稅帶來的衝擊,中國政府需要擴大內需,幫助抵消美國這一在去年吸收了價值525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市場損失。據彭博經濟研究估計,中國對美國出口的中斷將導致其國內生產總值(GDP)損失高達3%。高盛是下調中國GDP增長預期的全球性銀行之一,高盛目前預測中國2025年的GDP增長為4%,低於此前的4.5%。
特朗普政府周五晚宣布,豁免智能手機、電腦和其他電子產品的對等關稅。這可能會給中國出口商帶來一些寬慰,因為免稅範圍涵蓋了來自中國的超過1010億美元的商品。盡管如此,人們對中國政策製定者將推出更大力度的刺激措施以幫助經濟實現今年增長約5%的官方目標的預期仍在不斷升溫。雖然官員們已表示今年將轉向刺激消費,但迄今為止當局采取的措施仍然有限。
因此,家庭信心尚未出現轉機。全球消費者趨勢、受眾概況和品牌監測Morning Consult
Intelligence的一項指數顯示,根據該公司的每日調查,2025年初中國的消費者情緒較去年有所減弱。
以高盛研究部首席亞太經濟學家兼新興市場經濟研究主管迪安竹(Andrew
Tilton)為首的高盛經濟學家們在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極高的關稅、對美出口銳減以及全球經濟放緩,預計將給中國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帶來巨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