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消費不振,美中貿易戰更加劇了中國經濟的困境,然而,中國領導人似乎找到了一個替罪羊---“美帝國主義”:這一切都因為美國“任意妄為”!
此間亦有不少媒體分析,華盛頓對中國發動如此大規模的貿易戰,是否反而給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轉移民眾不滿提供了機會。
特朗普1月20日重返白宮,希望盡快訪問北京。在這張2019年6月29日的檔案照片中,時任總統特朗普(左)在日本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當時正值中美第一次貿易戰全麵開打時期。 AP
- Susan Walsh
習近平4月11日會見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時不點名警告美國:“打關稅戰沒有贏家,同世界作對,將孤立自己。”並稱中國70多年來靠的是自力更生,“更不畏懼任何無理打壓”。習近平還呼籲“共同抵製單邊霸淩行徑”。特朗普把對中國的對等關稅提升至125%,習近平以牙還牙,把對美國的關稅也提到125%,習近平的底氣從何而來?
『外交政策』專欄作家、哥倫比亞大學教授弗倫奇指特朗普把對中國的關稅提升至145%,很可能最終成為送給習近平的一份“禮物”。為什麽,作者認為,盡管北京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都麵臨困境,但特朗普的做法分散了中國人對習近平本人的失望,並強化了北京長期以來宣揚的政治體製優越性,以及美國企圖壓製中國崛起的宣傳口徑。
關於中國官媒誇耀的所謂“製度優勢”,『北京之春』榮譽總編胡平認為:中國是專製國家,政府可以把貿易戰造成的經濟損失轉嫁到老百姓身上,老百姓缺少向政府施壓、迫使政府作改變的能力,所以盡管貿易戰導致中國經濟蒙受較大損失,但獨裁者本人很扛得住,他就是不改。
還有些專家分析,習近平意識到當前的關稅大戰的結果是雙輸,但他會認為自己比華盛頓更能應付這種局麵,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人可能比美國人更能忍受苦難。
中國領導人不需要人民的選票,政權的鞏固比民生重要,而中國領導人也深通此道。中國人很難上街抗議,因為會遭到鎮壓,而美國人不可能經受長期的經濟危機。『經濟學人』分析為什麽“中國領導人認為可以贏得與美國的貿易戰”,因為他們或許認為,美國無法承受特朗普關稅引發的通貨膨脹和經濟動蕩,他們可能不需要“戰鬥到最後”,而隻需要戰鬥到美國消費者價格開始上漲或美國人開始失業。華盛頓當局就坐不住了。
分析人士指出,習近平無需顧慮選舉壓力,而且,自從他在2018年廢除國家主席任期製後,他甚至可以做終身總統,因此貿易戰給他帶來的處境與特朗普所麵臨的完全不同。紐約時報在“習近平拒絕對美國退讓,麵臨新冠疫情以來最大考驗”一文援引佛蒙特州明德學院政治學家趙娜(Jessica
Teets)表示,貿易戰將使習近平不必為中國經濟增長乏力承擔責任,這對他來說是一張“免罪金牌”。“中國的民眾和商界領袖會將此歸咎於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不過,中國領導人能否贏得普通老百姓長期支持,而後者又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多長時間承受貿易戰帶來的經濟痛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紐約時報報道表示,習近平正麵臨新冠疫情以來對其領導能力的最大考驗,習近平上一次麵對如此規模的挑戰是在新冠疫情期間,習最初的反應讓許多中國人感到驕傲,但是到了2022年,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在學習如何與病毒共存,習近平仍“堅持清零不動搖”,繼續實施嚴密封控導致大規模民怨爆發,最後被迫取消清零封控。
該報援引華盛頓美利堅大學中國問題學者約瑟夫·托裏吉安說表示,“後疫情時代的中國民眾,恐怕已無多少犧牲奉獻的意願。經濟複蘇步履維艱。我不太相信這個問題習近平會看不到。”
在他看來,“即使你認為自己擁有強大的鎮壓能力來打擊持懷疑態度的人,並且有一套極端民族主義的說辭來鼓動支持者,但經濟動蕩始終是危險的,因為你永遠無法預知危機會惡化到何種程度,也不知道這是否會演變成更糟糕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