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水太臭了,沒法生活了。”一個村民一邊拿著手機拍攝汙濁的河流,一邊發出抱怨。他沒有想到,自己隨手拍的這條短視頻,竟引發了當地檢察官的注意,更是牽出了一家養殖場的驚天秘密。

刷短視頻“刷出”的河流汙染案線索
村民反映的情況引起了湖北省宜都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的注意,於是,檢察官聯係上了村民,準備向村民了解河流被汙染的詳細情況。
第二天,檢察官前往村民家中。村民向檢察官反映,河水的汙染是由糞汙導致的,而糞汙很可能是由白溪河三溪口流域附近的生豬養殖場排放的。
宜都市緊鄰長江,水資源豐富,境內的白溪河屬於長江水係,是長江的三級支流。白溪河兩岸坐落著村莊,夏季幹旱時,沿岸居民會來到白溪河邊取水飲用、灌溉農田等。
獲得了此條線索後,檢察官立即前往白溪河三溪口流域走訪調查。到達現場後,檢察官發現河水的確受到了嚴重汙染。
“我當時深刻的印象就是現場很臭,一眼望去河水顏色就不正常,是黑色的,還有大量的泡沫漂浮著,有明顯的糞汙異味。”檢察官如此向《方圓》記者描述道。
經實地核查,宜都市檢察院發現大量黑色糞汙沿白溪河順流而下。2023年8月16日,宜都市檢察院對此案立案,並啟動“河湖長+檢察長”工作機製,聯合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開展調查工作。
在調查走訪過程中,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工作人員提取到了白溪河下遊水體樣本。經檢測,白溪河下遊水體的氨氮含量為1.72毫克/升,超出了《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氨氮含量評價標準。
檢察官通過調查走訪了解到,白溪河三溪口流域兩岸的山上僅有兩家規模以上(豬的存欄量達到500頭以上)的生豬養殖場。“能對白溪河造成如此大麵積的汙染,一定是規模以上的養殖場在排糞汙。”檢察官告訴《方圓》記者。經研判,檢察官決定對這兩家生豬養殖場展開調查。

艱難的取證過程

宜都市檢察院檢察官來到白溪河畔開展調查。(來源:受訪者供圖)
然而,檢察官與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工作人員在尋找排汙口的過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難。
首先,檢察官一行人開展調查時,正值非洲豬瘟處於高發期。兩家生豬養殖場的老板以此為由,拒絕檢察官進入養殖場內部進行調查。考慮到當時非洲豬瘟高發的客觀情況,以及為了避免輿情風險,檢察官一行人選擇暫不進入生豬養殖場內部。
既然進不去養殖場內,檢察官轉而決定使用無人機,希望通過無人機高空飛行並拍攝照片的方式對養殖場內部情況進行調查,找尋到排汙口。
然而,白溪河三溪口流域兩岸各矗立著一座山,兩家養殖場分別位於兩山之上。山上植被茂密,樹木枝杈繁多交錯,養殖場隱蔽於林間,在這種情況下,無人機也無法拍攝到清晰的生豬養殖場照片。
第二種方式行不通,檢察官和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工作人員決定溯溪而上,尋找排汙口。
檢察官用“披荊斬棘”來形容當時的場景,“因為溪水兩旁是沒有路的,都是樹木,是森林,我們隻能沿著小溪盡量往上走”。檢察官一行人沿著白溪河走了40分鍾左右,走到了懸崖峭壁才停止步伐。考慮到人身安全,檢察官一行人隻能折返。溯溪而上的這條路,也被迫終止了。
於是,檢察官決定轉換思路,希望通過間接的方式尋找白溪河三溪口流域附近兩家生豬養殖場排放糞汙的證據。

幾百噸的糞汙“不翼而飛”了
檢察官走訪了白溪河附近的多個村民,村民們反映曾親眼看見白溪河三溪口流域附近兩家生豬養殖場的工作人員在山上鋪設排汙管道。鋪設排汙管道時,管道周邊的草木都被砍掉了,然而,如今草木已經重新生長,檢察官很難直接找到管道的鋪設地點。
此外,檢察官還掌握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白溪河流域附近屬於喀斯特地貌,地下有溶洞。“也就是說,在養殖場附近架設管道連通地下溶洞,糞汙就會秘密地通過管道、溶洞流入河水中。”檢察官告訴《方圓》記者。
基本確定糞汙排放的方式後,檢察官決定從兩家生豬養殖場排放的糞汙量入手,對案件進行調查。按照相關規定,宜都市規模以上的生豬養殖場需要建立生豬存欄量、糞汙消納量台賬,並定期前往當地鎮上的農業公共服務中心上交台賬。檢察官前往當地的農業公共服務中心,調取了兩家生豬養殖場的數據。
根據生豬存欄量的台賬數據,檢察官推算出了兩家生豬養殖場應當排放糞汙的量。同時,檢察官還將生豬養殖場每月的糞汙處理量相加,得出了生豬養殖場通過合法合規途徑處理的糞汙量。
“結果,按照台賬上的數據,兩家養殖場應當產出的糞汙量和被處理的糞汙量之間,有幾百噸的差距。也就是說,有幾百噸的糞汙‘不翼而飛’了。”檢察官說。
“同時,我們發現其中一家養殖場在養殖場外建設了一個糞汙消納池,然而,這個糞汙消納池沒有被使用的痕跡。糞汙消納的數據差了幾百噸,自家的消納池又沒被使用,養殖場的人更沒辦法解釋那幾百噸糞汙是如何被處理的了。”檢察官告訴《方圓》記者。
幾百噸“不翼而飛”的糞汙成為辦案的突破口。檢察官以此詢問兩家生豬養殖場的負責人,兩人都無法說清這些糞汙的去向。最終,兩家生豬養殖場的負責人終於承認了通過鋪設排汙管道並利用喀斯特地貌將糞汙排放到白溪河中的事實。
經實地勘驗檢查、詢問養殖場負責人等,宜都市檢察院查明了兩家生豬養殖場利用喀斯特地貌溶洞私設暗管排放糞汙的違法事實,此行為嚴重破壞了生態環境,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
2023年8月25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汙染防治條例》等規定,宜都市檢察院向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製發檢察建議,建議其依法對本案涉及的違法行為予以處理,督促違法行為人停止生豬糞便排放行為,消除對白溪河水質的不利影響,引導規模化豬場的合規經營,從源頭避免畜禽糞汙的非法流出;向宜都市農業農村局製發檢察建議,建議其履行農業固體廢物處置監督管理職責,依法對涉案違法行為進行處理,消除糞汙排放隱患,進一步加強對畜禽養殖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強化農業固體廢物的源頭治理;向宜都市王家畈鎮政府製發檢察建議,建議其進一步加強對畜禽糞汙等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工作的組織領導,引導轄區內規模化豬場的合規經營。
同時,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對涉案兩家生豬養殖場依法作出責令整改,責令其拆除暗管並處罰款。
上述行政機關也均對檢察建議作出回複,表示會積極對違法行為進行處理。

聯合開展
白溪河畜禽養殖汙染專項整治行動

一家養殖場的糞汙消納池內部已經幹涸,沒有被使用過的痕跡。(來源:受訪者供圖)
為進一步確定白溪河被汙染問題的成因,宜都市檢察院主動聯合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開展白溪河流域畜禽養殖汙染問題調研工作。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白溪河上遊周邊畜禽養殖項目空間布局規劃不合理,畜禽養殖場過於集中,養殖場生產的糞汙超過了周邊農田的生產需求。加上白溪河上遊周邊公共糞汙消納池不足,這就造成糞汙還田與糞汙庫容之間的周期性供需矛盾較為突出,養殖場違法處置汙染物的問題時有發生。”檢察官告訴《方圓》記者。
為聚合協同履職力量,2023年9月,宜都市檢察院組織召開了聯席會議,邀請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宜都市農業農村局、宜都市王家畈鎮政府等單位工作人員共同參會。
會議上,檢察官介紹說明了白溪河上遊周邊畜禽養殖項目空間布局規劃不合理等情況。同時,上述行政機關對合理規劃轄區內畜禽養殖項目空間布局,加強畜禽廢棄物綜合利用工作,推動白溪河被汙染問題的綜合治理等問題達成了共識。
此後,上述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積極整改,聯合開展了白溪河畜禽養殖汙染專項整治行動。
宜都市農業農村局對兩家生豬養殖場下達了整改建議書,促使其正常運轉糞汙消納設施,及時清運生豬糞汙。同時,宜都市農業農村局還對全市畜禽養殖場糞汙消納設施運轉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下達了整改建議書187份。
“宜都市農業農村局還大力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出台了獎勵補助政策,積極推廣‘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等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模式。”檢察官介紹道。
宜都市王家畈鎮政府積極落實監管責任,協助生態環境、農業農村部門開展有關整改工作,加大了對畜禽糞汙無害化處理項目的扶持力度,新添了吸糞車,新建了公共消納池。
“同時,宜都市王家畈鎮政府開始審慎審批畜禽養殖新項目,優化了現存畜禽養殖項目的空間布局,並逐步將白溪河沿岸的部分畜禽養殖場遷移。”檢察官告訴《方圓》記者。
經綜合治理,目前,經宜昌市生態環境局宜都市分局檢測,白溪河下遊水體中氨氮含量為0.622毫克/升,水質情況明顯好轉。
2023年11月,宜都市檢察院邀請宜都市人大代表、“益心為公”誌願者對整改情況開展了“回頭看”工作。其間,宜都市人大代表、“益心為公”誌願者都對整治成效予以認可。2024年5月,此案被最高檢與生態環境部聯合評為檢察監督與生態環境執法協同推進長江保護修複典型案例。
承辦此案的宜都市檢察院檢察官薛峰告訴《方圓》記者,開展白溪河流域畜禽養殖汙染問題調研工作的初衷,就是想把這個係統性問題解決好。
“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否則,很有可能這個案子辦結了,問題被解決了,其他類似的情況又冒出來了,無法根治糞汙違法排放的情況。而如今,各行政機關大力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項目建設,並優化現存畜禽養殖項目的空間布局,有效地從根源上解決了這個係統性問題。”
2024年5月的“回頭看”過程中,薛峰再次來到了此前發短視頻反映白溪河被汙染情況的村民家中。看到河流汙染問題被解決,這個村民很高興。
如今,白溪河沿岸的畜禽糞汙直排行為得到了有效遏製。河麵顏色由黑轉綠,糞汙異味也消散不見了。流水淙淙,波光粼粼,白溪河重新煥發了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