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Reddit的r/China論壇上,一位名叫Temporary_Royal1344的用戶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麽美國頂尖寄宿高中,比如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喬特羅斯瑪麗,會有那麽多來自中國大陸的學生?”這個問題引發了網友們的熱烈討論。
帖子不僅提到這些中國學生在數學、計算機、科學競賽中奪冠,甚至有些還代表美國站上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IMO)的領獎台,還特別點名了一所新澤西的學校——普林斯頓國際數理學校(Princeto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簡稱PRISMS),說那裏80%的學生都來自中國大陸。
2016年,PRISMS學生彭俊耀(音,Junyao
Peng,上圖右二)入選了美國奧數隊,並於當年幫助美國隊擊敗中國隊獲得獲得國際奧數競賽(IMO)的團體總分第一。目前彭俊耀在普林斯頓數學係任教
另外,像印度這樣同樣熱衷於赴美留學的國家,學生卻很少選擇美國高中,而是直接從本國申請大學。帖子征求大家的看法,究竟是怎麽回事?
從高考到出生旅遊
一位來自中國的用戶DivineFlamingo的用戶說:“這跟逃避高考有關吧。”
在中國,高考被形容成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殘酷競爭,一次考試幾乎決定了一個學生的未來。相比之下,美國高中的教育環境更靈活,課程設置、課外活動、競賽成績都能為申請大學加分。另一位用戶Hussard也附和道:“高考那麽殘酷,誰不想讓孩子跳出這個體係?”
印度網友Lumpy-Attention7853吐槽說,高考和印度的JEE(聯合入學考試)與其說是考驗腦力,不如說是考“脊髓反射”——死記硬背、題海戰術的產物。而美國高中的AP課程、學術競賽則更能展現學生的創造力和真才實學。
除了高考的壓力,經濟因素也是網友們熱議的焦點。uniyk一語道破:“中國有更多有錢的家長。”他認為,既然申請美國大學在中國比在美國本地要難得多,家長們索性早點把孩子送來美國讀高中,等於花錢買了個更高的回報率。Patient_Duck123更直接:“印度人沒中國人那麽有錢。”
一位在加拿大生活的用戶mtlash還分享了自己的觀察:“我看到很多中國學生畢業時開著豪車,住著全款買下的公寓,印度學生裏這種比例就少多了。”他甚至搬出了GDP數據,強調中國大陸的富人數量遠超印度。
有些人認為這是留學中介搞出來的熱潮
。用戶dib2爆料:“有些公司專門幫這些學生‘策劃’進入頂尖寄宿學校,收費高得離譜。”Parulanihon補充說,他最近聽說中國家長願意花5萬到8萬美元請顧問,確保孩子從國際學校直升美國頂尖大學。這種“教育投資”在富裕家庭中已經成了標配。
一些網友認為中國人最重視教育,這麽做是為了給孩子鋪路。
Style-Upstairs提到,中國的龐大人口基數(是美國的四倍)和90年代鄧小平經濟改革帶來的財富積累,造就了一群“富二代”。中國文化中,父母為子女教育傾盡所有的觀念根深蒂固,有些家長甚至舉家搬到美國或加拿大,隻為孩子上個好學校。他還提到一個中國特有的詞——“內卷”,形容一種競爭激烈卻收益遞減的“鼠賽”。為了逃離這種內卷,家長們寧願花重金讓孩子跳出國內教育體係,奔向美國。
有人提到“出生旅遊”,懷疑部分中國學生通過母親在美國生子獲得公民身份,享受教育資源。有人批評這種觀點帶著種族主義色彩,另一些人則辯解說這隻是“實話實說”。相比之下,印度學生的策略被拿來對比:他們更傾向於申請研究生院,因為成本更低,畢業後也能獲得同樣的工作和移民機會。
還有,帖子提到的美國頂尖高校——普林斯頓國際數理學校(PRISMS),中國學生比例如此之大是怎麽一回事。
PRISMS:中國學生的學術高地
如果說美國頂尖寄宿高中是中國學生的聚集地,那麽普林斯頓國際數理學校(PRISMS)簡直就是一座耀眼的燈塔。這所學校在2024年Niche美國私立高中排行榜上名列第二,僅次於有著244年曆史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學院,力壓許多老牌貴族學校。
普林斯頓國際數理學校
目前PRISMS才建校11年,2013年才成立,卻已經成了學術競賽和名校錄取的“夢工廠”。
PRISMS坐落在新澤西的普林斯頓,是一所專注於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寄宿製私立高中。學校80%的學生來自中國大陸,許多人甚至直接從中國頂尖中學,比如北京的人大附中,來到這裏。雖然學校官方沒有承認自己是“人大附中北美分校”,但兩者的聯係卻密不可分。
PRISMS官網上對李秋生老師的介紹
學校的副校長李秋生(Joseph
Li)就是個傳奇人物。他曾是人大附中數學組組長,北大數學係畢業,帶出了2009年北京理科高考狀元,還長期擔任中國奧數國家隊教練,率隊多次拿下IMO團體冠軍。來到PRISMS後,他繼續“開掛”,帶著學生在國際賽場摘金奪銀。
PRISMS的學術實力可以用“恐怖”來形容。2016年,學生彭俊耀代表美國參加IMO,不僅拿下金牌,還幫助美國隊擊敗中國隊,奪得團體總分第一。此後,學校幾乎每年都有學生入選美國奧數國家隊,而且這些學生大多持F1留學簽證。數學、計算機、科學競賽對PRISMS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USAMO、USACO、HMMT、Regeneron
STS,所有這些競賽都能看到這所學校的身影?網友在Reddit上戲稱他們是“競賽殺手”,一點也不誇張。
知乎上一些PRISMS學生對學校的回憶
PRISMS更譽為“麻省理工的預備學校”。
2016到2022年間,學校有16名學生被MIT錄取,比例在全美私立高中中都罕見。負責升學谘詢的Marilee
Jones是個關鍵人物,她曾在MIT招生辦公室工作30多年,深諳名校錄取的門道。學校的學費高達每年63,500美元,比埃克塞特(61,200美元)和安多弗(60,940美元)還要貴,但家長們覺得這錢花得值——畢竟,MIT、哈佛、斯坦福的錄取通知書就是最好的回報。
該校由中國地產大亨蔣百榮的百榮教育基金會投資興建。基金會花了590萬美元買下校舍,又投入2000萬美元用於建設。2013年,PRISMS啟動了一個“留學預備項目”,第一年就接收了35名人大的高三學生。知乎上的一些學生回憶,學校的中國學生大多來自人大附中等頂尖中學,學術基礎紮實,來到PRISMS後如魚得水。
不過,PRISMS的成功也帶來了爭議。2020年,一位美國家長寫公開信,抗議持F1簽證的中國學生“搶占”美國IMO國家隊名額,稱這剝奪了美國本土學生的機會。這封信在國際數學競賽圈炸開了鍋,最終導致美國數學協會(MAA)修改規則:從2020年10月起,隻有美國公民或綠卡持有者才能代表美國參賽。可以說,PRISMS的強大直接改變了遊戲規則。
究竟有多少中國學生在讀美國高中?
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DHS)的數據,2023年,持F1學生簽證在美國K-12學校(幼兒園至高中)就讀的中國大陸學生約有5.2萬人,其中高中階段(9-12年級)占了大部分,估計在3萬到3.5萬人之間。
這個數字可能聽起來不大,但考慮到美國頂尖寄宿高中的招生名額有限(比如埃克塞特每年招收約300名新生),中國學生的比例就顯得格外突出。像PRISMS這樣80%學生來自中國的學校雖然是特例,但在許多頂尖私立高中,中國學生的占比往往在10%-20%之間,遠高於其他國家。
這些學生在學術競賽中是否“壟斷”了名額?答案是:不完全是,但影響力確實驚人。
以USAMO為例,這項美國最頂尖的數學競賽每年約有250-300名決賽選手,其中亞裔學生(包括中國大陸及華裔美國人)通常占40%-50%。具體到中國大陸學生,比例難以精確統計,但PRISMS等學校的表現提供了線索:他們不僅人數少,卻能頻頻拿下高分甚至金牌。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USACO(計算機奧林匹克)和Regeneron STS(科學人才選拔賽)中。2019年,Regeneron
STS的前40名決賽選手中,亞裔學生占了近一半,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
那麽,這些中國學生的家庭背景是什麽?
2023年,中國的百萬美元資產家庭數量約為240萬,遠超印度的約80萬(數據來源:瑞銀全球財富報告)。這些家庭多集中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父母往往是企業主、房地產開發商、高科技行業高管,或政府相關領域的精英。PRISMS的學費(63,500美元/年)加上生活費、谘詢費,每年開支輕鬆超過8萬美元,普通家庭根本負擔不起。
除了財富,教育背景也很重要。許多學生的父母本身是名校畢業生,比如北大、清華出身,他們深知教育對階層躍遷的意義。像PRISMS這樣與人大附中有密切聯係的學校,學生往往來自中國頂尖中學,父母可能是“學霸”或“學霸培養者”。
Style-Upstairs在Reddit上提到,有些家長為了孩子上學,舉家搬到美國或加拿大。這種“陪讀”現象在富裕家庭中很常見,尤其是在母親隨孩子赴美、父親留在中國賺錢的“分居式”家庭中。據《紐約時報》報道,2022年,美國加州和紐約的“陪讀媽媽”群體中,中國大陸家庭占了很大比例。
中國學生大舉進入美國高中也引發了爭議。美國人對資源分配的擔憂、對“外來者”成功的複雜情緒,在Reddit的討論中顯露無遺。有人感歎中國學生的勤奮,有人質疑他們的動機。無論如何,這些中國學生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融入並改變著美國的教育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