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過美國大棒:普京與俄羅斯該笑嗎?
香港01
2025-04-13 08:41:22
4月2日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後,全球便在一片驚恐中摸索應對方式,直到9日的“暫緩90天”急轉彎到來,市場才稍微恢複活力。
當然,10%關稅還是不少國家的心中憂慮,且中美關稅戰已然開打,兩強對峙仍會攪動全球市場與供應鏈,相關震盪必然衝擊第三國。因此對於未來發展走勢如何,各國仍是嚴陣以待。
不過即便如此,在廣大的受害群體中,還是可以分出重災區與緩衝區,前者例如東亞與東南亞,後者則例如中東與前蘇聯空間。究其背景,中東是因多數對美出口顯著的國家,其產品都集中在受到豁免的能源上,所以能夠逃過一劫;前蘇聯空間則是多數國家都相對不依賴美國市場,因此受到傷害也相對有限。
其中,亞美尼亞(10%)、阿塞拜疆(10%)、格魯吉亞(10%)都未向美國大量出口,例如格魯吉亞對美出口僅佔貿易額的10%;阿塞拜疆在2024年的260億美元出口額中,美國僅佔0.6%(1.34億美元),據其政府估計,美國加徵10%關稅後,阿塞拜疆損失也不超3萬美元,微乎其微。
而哈薩克(原27%)的數字看似驚人,對美出口產品卻多被列入豁免清單,因此其實影響不大;吉爾吉斯(10%)的2024年對美出口僅800萬美元(佔總量0.2%),直接影響也相當有限;摩爾多瓦(原31%)對美出口僅佔總額的2.5%,歐盟才是其主要市場;烏茲別克(10%)對美出口86%為服務(豁免),且美國非主要交易夥伴,因此直接影響甚微。
不過這些國家終究還是“10%俱樂部”的成員,比不上有兩國意外不在這次加徵名單中、也就是連10%問題都不用擔憂,那就是俄羅斯與白羅斯(前稱白俄羅斯),且俄羅斯的出現尤其引發外界關注。
2025年4月11日,美國中東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在聖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京或普京)舉行會談,2人會麵時握手。(Reuters)
川普的考量為何
對此,美方也不是毫無說法。例如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就解釋,俄羅斯未被加稅是因戰爭製裁已使美俄貿易“實質停滯”;白宮新聞秘書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也提供類似理由,稱俄羅斯未被列入清單是因為美國製裁已“排除任何實質性貿易”。
但這些說法都難以服眾。
一來,這次也有其他低水平貿易國家,被川普加徵高額關稅。根據美方資料,2024年美國向俄羅斯出口了價值5.26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進口額為30.07億美元,貿易逆差達24.81億美元。相較之下,安哥拉與美國的2024年貿易額(26億美元)低於美俄貿易,逆差(10億美元)也更小,卻在4月9日前被加徵32%的進口關稅。
二來,俄方出口產品並不像中東產油國出口到美國的能源,是必須給予豁免的存在。例如俄羅斯雖是美國第三大化肥供應國,但俄羅斯在該商品的進口份額並不具有決定性:2023年美國進口的99.7億美元化肥中,俄羅斯僅佔16%。
三來,烏克蘭在2024年對美出口8.74億美元、進口34億美元,卻還是被加徵10%關稅,且72.6%的烏克蘭生鐵出口、20%的鋼管出口流向美國,雖因整體規模不大受損有限,卻不能說毫無影響。而連烏克蘭都無法倖免,俄羅斯卻“逃過一劫”,外界當然揣度這是川普別有用心。
2025年4月4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俄羅斯進攻烏克蘭期間出席記者會。(Reuters)
再結合近期時事,俄烏停火被認為是影響白宮決策的最主要背景。也就是說,有分析認為,川普決定豁免俄羅斯可能出於政治考量:儘管俄烏停火談判陷入僵局,川普仍想展現善意,說服普京(Vladimir
Putin)接受美方提出的“先全麵臨時停火,再協商永久停戰”路線圖。
而不論川普的真實想法是什麽,這次關稅豁免已經發俄方內部關注。例如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就表示,川普重創全球貿易體係,對幾乎全世界加徵關稅,後果也將是全球性的:美國商品將遭報複性關稅,舊貿易鏈斷裂、新鏈誕生。“俄羅斯呢?我們與美歐的貿易已因製裁近乎歸零,但經濟仍在以約3%的增速發展。因此無需慌張,隻需靜坐岸邊,等待敵人屍體漂過,例如歐盟這具腐屍。”
而俄羅斯市場也對此作出積極反應:莫斯科交易所和RTS指數在4月3日開盤後上漲1.1%。不過並非所有人都高聲歡呼,例如俄羅斯《生意人報》(Коммерсантъ)評論就指出,“不能排除川普明天就會改口說『我隻是開了個玩笑』。如今一切皆有可能。但此事提醒我們必須創建機製,避免受製於一個人的反覆無常,誰知道他明天又會冒出什麽念頭。”
俄羅斯入世首席談判代表馬克沁·梅德韋德科夫(Maxim
Medvedkov)也表示,俄羅斯可能成為避險選擇,因此第三國對俄供應可能增加,例如歐盟計劃停購的哈雷摩托或美國威士卡。“若僅是這些,消費者樂見其成,國內競爭廠商也少;但若乘用車、金屬或化工品大量湧入俄羅斯,問題將很嚴重。”
英國和法國周五(4日)指控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又譯普京或普京)於旨在停止烏克蘭戰爭的停火談判中拖延時間,堅持認為他應該立即對美國作出回應。
俄羅斯不能過度樂觀
而從現實視角來看,俄羅斯確實不該過度樂觀。
儘管4月3日俄羅斯股市曾經微幅上漲,不久後卻也同步全球持續下跌,隻是跌幅較小,莫斯科交易所從4月2日至6日下跌8%。而這一現象暴露殘酷事實:俄羅斯或許不是美國關稅戰的目標,卻也必然遭受附帶損害。
其中,油價就是主要風險。儘管目前關稅戰已經轉為中美對決,對其他國家的損害相對降低,兩強對峙卻還是可能觸發全球經濟衰退,從而降低市場的能源需求。因此,2日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後,全球油價便一路下跌,布蘭特原油價格就在6日跌破每桶63美元,來到2021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目前高盛已將2026年油價預期下調至每桶58美元。
如今俄羅斯基準石油烏拉爾原油價格已跌到每桶53美元,自3月以來下跌了15%,但俄方原本估計的2025年價格為每桶60美元。在油價低於預期,盧布卻強於預期的情況下,俄羅斯本就脆弱的製裁經濟恐怕雪上加霜。
2025年4月8日,美國新澤西州港口貨櫃碼頭全景。在對中國實施104%關稅之前,美國港口的活動明顯增加。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早前宣布將進一步提高關稅,以回應中國的報複。(Getty)
雖說9日的“90天暫緩”有略為緩和跌幅,卻也不是長久之道。如果在全球經濟放緩預期持續的背景下,油價又進一步下跌,克裏姆林宮可能被迫舉債,以彌補不斷擴大的財政赤字。此外能源出口收入的下降也可能導致俄羅斯央行更難降低利率,而利率上升意味著借貸成本上升,其結果就是今年俄羅斯的經濟成長可能放緩。
與此同時,全球關稅戰也可能削弱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全球市場地位。原因就是,被“90天暫緩”歐盟和其他國家可能出於談判考量,希望減少與美國的貿易不平衡,而實現這個目標的途徑之一,就是增加從美國的石油和液化天然氣進口。結果同樣是降低俄羅斯的能源收入,增加財政赤字。
因此,儘管從當前關稅戰的初始設計來看,川普對俄羅斯的敵意或許比對中國的要小,但意圖不能淩駕現實結果。關稅戰即便不是美國狙擊俄羅斯的有意為之,其所引發的全球動盪卻會波及本就因戰爭而承受巨大壓力的俄羅斯,並在身負製裁重擔的身軀上,留下一道道帶血的鞭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