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會議前,一名官員正在整理東盟旗幟。 (Hasnoor Hussain/REUTERS)
據本台粵語組報道,本周四,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簡稱東盟)成員國經濟部長在視訊會議後宣布,東盟已達成共識,不會對美國祭出的單邊關稅措施采取報複行動。東盟判斷“報複不是選項”,因為這無助於維護區域穩定與經濟增長,此外,東盟已準備好與美方展開對話,期望以合作取代對抗。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於上周宣布“對等關稅”後,多個東盟國家被列入名單之內,若措施落實,將嚴重衝擊當地經濟。例如,越南商品對美出口將被征收46%關稅,柬埔寨49%、寮國48%、緬甸44%、泰國36%、印尼32%、馬來西亞與汶萊各24%。菲律賓與新加坡則分別麵臨17%與10%的稅率。
據《南華早報》報道,白宮指出,之所以對東盟課以重稅,是因為中國透過東南亞國家進行大量轉運,以規避原本針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因此打擊東盟,也是為了切斷隱藏在供應鏈中的中國貨物流。而東盟當前在麵對嚴厲關稅時的一大劣勢在於,成員國多以雙邊方式進行貿易談判,而非如歐盟那樣以整體姿態與外部協商,這使得東盟更難以統一立場應對美國的關稅壓力。
地緣政治與公共政策諮詢公司“全球事務取景者”(Viewfinder Global Affairs)總經理阿迪布.紮爾卡普利(Adib Zalkapli)就此告訴《南華早報》,如今東盟,特別是其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的角色至關重要,東盟必須加強內部協調,向美方展現集體力量,任何成員國都不應獨自與美談判,這是拯救東南亞供應鏈的唯一辦法。
另一方麵,據本台粵語組報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周四對美國對澳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表示不滿,稱此舉“毫無邏輯”。不過,澳大利亞政府也拒絕了中國提出的聯合抗議建議,明確表示不會與中方聯手對抗美國政策。澳大利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Richard Marles)指出,澳方當前的重點是推動貿易多元化,減少對中國市場的依賴,以提升經濟韌性。
同日,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在墨爾本《時代報》(The Age)與《悉尼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發表評論文章,呼籲堪培拉與北京攜手合作,共同捍衛全球多邊貿易體係。